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面对严峻的生态环境形势,加强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培育大学生的生态道德情感,培养大学生的生态道德行为,借以全面提升大学生的生态道德素养,承担起高校在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中应有的责任,建设"美丽中国"。  相似文献   

2.
对广东省部份大学生的调查显示:大学生的生态知识素养虽有所提升,但是还不够全面和深刻;生态伦理素养虽有所加强,但也不够健全和完善;生态行为素养虽已开始养成,但仍存在缺位或失范。鉴于目前大学生生态素养的现状,高校应广泛开展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切实提高"知识育人"效果;大力加强校园生态文化建设,努力营造"环境育人"氛围;建立健全生态环境规章制度,充分发挥"制度育人"作用;积极开展生态体验活动,着力强化"实践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3.
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中,人类的环境道德观念及生态文明理念发挥着重要的能动作用。当代大学生被赋予重要的历史使命和现实责任,加强大学生环境道德教育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面对当前大学生环境道德教育所凸显出的问题,我们应借助新兴的互联网思维,挖掘网络环境道德教育资源,营造积极健康的环境道德话语体系,激发大学生环境保护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一步改进加强大学生环境道德教育,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4.
韩京艳 《学理论》2015,(8):261-262
建设生态文明,我们不仅要借助于科学、法律等力量,更要将生态文明建设上升为一种道德要求,将生态道德培养与学校教育紧密结合起来,为中学生构建一种全新的道德培养体系,为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寻找新的突破口。中学生生态道德教育的建议如下:提高教师的生态道德教育意识;创造良好的校园生态文化氛围;寓生态道德教育于课堂教学中;将生态道德教育与实践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5.
张英 《学理论》2011,(2):226-228
探讨道德教育实现知行统一的途径和方法,提出澄清道德理论是非,培养学生道德分析、判断和道德行为选择的能力,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道德实践活动,注重学生内心道德体验,内化道德信念,提高道德践行能力,达到增强大学生自我道德教育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学理论》2015,(9)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融入生态道德教育是当今不少大学生生态道德意识缺失的现实要求,也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完成教学使命与增强时效性的要求。生态道德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路径选择是:生态道德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各科课程的教学内容中;立足校园的生态文化建设和日常生活,培养大学生的生态德性养成;充分利用高校社团的教育资源,通过课外实践活动开辟第二课堂。  相似文献   

7.
道德教育的目的在于受教育者德性的养成,而德性的培养不仅是对道德规范的获得与掌握,更重要的是道德智慧的生成。道德智慧能提升个体道德行为的自觉性、增强个体对道德事件的分辨力、是道德个体获得幸福、自由人生的保证,道德智慧是德性的核心要素,是德性的标尺。道德教育应扎根现实生活,通过道德思维能力的训练和道德情感的培养,唤醒道德主体的内在自觉,培养其道德智慧。  相似文献   

8.
新时期大学生积极道德人格的培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当代中国国情之下,大学生积极道德人格的培育表现为大学教育要引导大学生积极追求社会主义道德原则规范所认定的各种善。因此,教育者应该增强道德理论教育的实效性,不断提高大学生的道德认知水平;开展道德情感教育,培养大学生爱的情感、义务感和正义感;科学引导道德行为,促进知行统一。  相似文献   

9.
历史唯物论坚持从社会生活与交往实践出发分析道德情感,注重道德情感内聚的社会历史文化要素,是释义道德情感与应对道德情感主义的科学理论范式。道德情感主义以"同感"为视角分析道德情感及其功能的实现机理,有合理性的一面。但是,从情感出发解释一切道德现象的理论进路,使之也带有把情感或同感等同于道德而陷入非认知主义道德论的理论窠臼、把情感视为道德行为的决定性要素而忽视利益与环境以及理性对道德行为的建构效用、彻底否定历史唯物论从生产活动和交往实践出发来分析道德现象的理论范式等主要缺陷。为此,以历史唯物论应对道德情感主义理论缺陷的致思进路为:合理评估道德情感对道德行为的构成作用,承认道德认知对道德行为的导向作用;肯定利益与环境对道德行为的形塑效用,凸显主体理性对道德行为的直接影响;坚持道德的社会经济制约性原理,注重培育道德情感与遵循道德发展规律相统一。  相似文献   

10.
《学理论》2013,(1)
德育社会化,不仅是学生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内在需求,同时也是国家高职院校教育改革的需要,更是促进社会进步的动力。高校、社会、企业用人单位要形成重视学生道德教育的导向,充分利用和发挥全社会的教育资源和力量,引导和帮助职业院校学生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和核心价值观,促进他们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的发展。利用信息化和网络化手段,结合专业培养和道德教育,培养大学生高尚的职业道德品质和过硬的职业技能,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鼓励他们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实现人生价值。  相似文献   

11.
非营利性组织作为生态道德教育的重要主体,在生态道德教育过程中的优势作用日益显现,并不断拓展着生态道德教育的广度和深度.非营利性组织以其在生态道德教育方面的专业和资源优势以及社会沟通和道德示范等方面的功能优势,成为生态道德教育中不可或缺的力量.在实践中,非营利性组织通过参与生态道德教育的途径不断丰富.加强生态道德教育理论研究、建设生态道德教育基地、开展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组织高层论坛和研讨会等方式方法不断推动着生态道德教育的发展和生态文明的进步.  相似文献   

12.
《学理论》2017,(5)
大学生道德表现是社会道德的重要风向标,大学生道德教育成效备受关注。通过对三所高校大学生被试的调查发现大学生道德状况在年级、性别和学校上存在一定的差异;针对当代大学生特点,开展新媒体在线实验,发现大学生道德教育在线培育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但需要与现实课堂有机结合以保障道德教育的完整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运用大学生英雄模范的典型人格教育人,动人的事例影响人,发挥大学生英雄模范的示范和激励作用,加强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体系教育,是行之有效的方法。能够使大学生在受大学生英雄模范的感染中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原则、要求和行为规范。通过唤醒大学生的价值观念、激发大学生进行道德实践、引导大学生道德自律、规范道德行为和营造道德教育环境等途径,增强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感染力、吸引力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4.
高虹  吴寒斌 《学理论》2012,(30):183-184
加强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不仅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需要,而且也是提高国民素质尤其是大学生素质的时代要求,是引导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具体体现,同时也是高校德育的应有之义。教育大学生以倡导生态文明为荣,破坏生态为耻,把生态道德教育融入高校德育课程体系,对丰富高校德育内容,提升高校德育实效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5.
孙杰 《学理论》2013,(33):351-353
社会学家涂尔干以社会学观点和研究方法对道德行为进行独特的视角分析,把道德作为社会事实来研究,并提出道德三要素,即纪律精神,对社会群体的依恋和自律精神。当前,大学生的道德行为备受社会关注,此次调研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法,结合涂尔干道德三要素对大学生道德行为进行实证研究和分析,总结出大学生道德行为方面的不足,提出对大学生的道德行为建设提出建议,以期提高大学生整体的道德素质水平。  相似文献   

16.
"物义论"的盛行导致了道德教育实践环境的变异,也使得道德行为习惯指向的道德实践极端功利化,从而逐步走向式微.面对道德教育实践的困境,道德教育必须进行实践的转向,关注个体的主体性,培养人的道德价值自觉应当成为主体性道德教育实践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7.
《学理论》2015,(36)
在高校德育教育工作中,道德教育是重点工作,而在道德教育中,高校对大学生道德接受能力的培养无疑是重点中的重点。大学生道德接受能力的培养是大学生道德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促进高校德育教育的发展;是大学生形成道德品质的重要途径,有利于大学生道德素养的提高;是大学生走向社会的重要保障,有利于大学生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顺利走向社会,成为有用人才。大学道德接受能力的培养主要是对大学生道德内化能力以及道德外化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8.
谢睿萍 《学理论》2012,(14):273-274
随着高校信息化进程加快和校园内互联网接入条件改善,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网络的开放性、虚拟性及网络道德的缺失也正在对当代大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产生负面影响。当代大学生网络道德存在的问题有:价值观和道德信念的迷失,社会责任感缺失,人格异常和心理障碍等等。在互联网时代加强当代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的基本策略是:加强网络监管;建立高素质的网络道德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开展网络道德教育课程;提高大学生网络自律意识和辨别能力;开展大学生网络教育。  相似文献   

19.
《学理论》2013,(31)
生态文明理念的认同过程是一个由认知认同到情感认同再到行为实践的动态过程。因此,要提高大学生对生态文明理念的认同,一是要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提高大学生对生态文明理念的认知认同;二是开展丰富的校园生态文明活动,培养大学生对生态文明理念的情感认同;三是加强社会实践活动,强化大学生对生态文明理念的行为认同。  相似文献   

20.
生态危机日益加剧,开展持久而有效的生态道德教育刻不容缓。梵净山景区客流量大,已经成为公民生态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梵净山佛教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思想,对生态思想的践行就构成了梵净山佛教的生态实践。梵净山佛教的生态实践可以弥补缺陷,纠正弊端,实现对马克思主义公民生态道德教育的进一步充实,对我国现阶段公民生态道德教育具有重大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