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地方传统文化是历史传承下来厚重且宝贵的资源,是涵养文化自信的厚土,文化自信提升需要地方传统文化的发展与繁盛作为基础。通过对安徽省地方传统文化发展和传承进行分析,找出地方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中遇到的具体问题,探索地方传统文化传承和文化自信提升协调推进的路径,对于增强文化自信,推进地方文化繁荣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弘扬中华文化中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精神家园是一个人的精神支柱、情感寄托和心灵归宿,更是一个民族的文化寄托和归宿,它反映了一个民族经过漫长的历史积淀所传承下来的特有传统、习惯、精神、心理、情感等。精神家园问题是人类社会需要共同面对的历史性课题。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文化多元化的时代,我们要站在历史的高起点上,构建好符合时代内涵要求的中华民族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3.
一种浓郁的“文化焦虑”,弥漫在当代中国社会。随着国门的打开,以西方文化为主体的外来文化通过各种渠道不断涌向中国。以节日为例,圣诞节、情人节、复活节、狂欢节等各种洋节在我国日益热闹,而国内的很多传统节目则被冷落。于是,有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和各界人士呼吁保护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这种文化焦虑中有深沉的反思和忧患意识。因为,任何一种知识和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是有延续性的,现代知识和文化的传承不可能斩断历史来进行。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阐明档案文化是传统文化是传统文化历史积淀的基础上,着重论述了档案文化在传统文化传承中的功能.提出,应重视档案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促进传统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汉字及其书写艺术——中国书法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汉字的书写教育是传承这一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然而,书写教育的现状却令人担忧。本文从文化传承的视角分析了书写教育的现状,阐述了汉字书写教育对于文化传承的重要意义,并从重视书写教育和深化书写教学入手,提出了传承民族文化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文化是助推经济社会发展的软实力,当前郑州文化建设还存在以下问题:舆论导向偏差、公仆意识不足、传承创新华夏历史文明重局部不重全局、城市精神概括不准、古都宣传没有底气、新型城镇化建设忽视人文传统、航空港建设与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结合缺位等。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文化助推郑州经济社会发展的系列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7.
傣族作为中国西南地区重要的少数民族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其中泼水节传统文化是傣族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泼水节的起源、传播、发展、泼水节丰富的节庆活动、以及关于泼水节的动人传说,都包含了傣族的大量历史信息和人文信息。因此,泼水节传统文化不仅是传承傣族民族文化的载体,是加深傣族民族情感的纽带,还是促进傣族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的资源。但随着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泼水节传统文化内涵逐渐淡化,且商业化趋势日渐严重,使泼水节传统文化的发展面临困境。因此,保护和传承泼水节传统文化对傣族民族文化建设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8.
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共产党的性质所定、使命所在、职责所属。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党的文化软实力建设,这是坚持中国共产党对文化建设领导权的内在要求,是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把握执政规律,丰富执政文化资源,以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内在体现。这是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载体,有助于培育和形成强大的执政党文化软实力,有利于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文化执政水平,加强党的对文化建设的领导权。  相似文献   

9.
中原历史文化形象是中原文明的缩影,反映中原文明的发展轨迹,折射着中国历史发展的脉络.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需要借助历史文化形象这一介质使中原传统文化具有现代表达意义.当前,培育历史文化形象是中原经济区建设过程中亟待同步进行的战略平衡行为,应在汲取中原传统文化营养的基础上,整合社会各层次的力量,加强历史文化形象培育与传播体系构建,破解传统文化继承与创新中所面临的难题.  相似文献   

10.
文化是一个国家、民族最具代表性的“符号”,学校具有传承与创新优秀传统文化的功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办成人民满意的学校,就必须将办学理念、学校精神、教学管理等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立德树人有机结合起来,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给予大力传承和创新,形成有一定特色的学校文化。  相似文献   

11.
如何对待传统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长期延续、不断发展的精神支柱,在今天,它仍具有充沛的内在生命力,具有极为重要的现代意义.但是,它不能代替马克思主义而成为中国现代社会的指导思想.对传统文化,必须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予以批判地继承.同时,传统文化必须实现理论的现代转化.  相似文献   

12.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地阐明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积淀的治理价值。囿于国家对治理价值系统性、目标性和引领性的期待,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治理价值表现为: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推进依法治国,促进社会道德治理,实现公民个人全面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治理价值,既要继承和信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要对其进行创新与发展,还要重视治理干部和人才的建设问题。  相似文献   

13.
儒佛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深刻地支配了中国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今天依然对社会文化生活产生着广泛的影响。但在儒学的性质、中国传统宗教、儒佛道三家的基本内涵和相互关系等方面,有很多问题需要进一步的澄清。从历史发展和现代性挑战来看,以儒佛道为代表的传统文化需要进行现代转化,在新的基点上实现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随着经济全球化带来的不同区域的文化冲突与融合,使得文化自觉问题日益凸现。在中国传统文化受到西方文化的强烈冲击下,青少年对民族文化认同产生困惑。为此,需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加强对青少年的文化自觉教育,引导青少年深刻理解自己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辩证地处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全球文化与民族文化(本土文化)的关系,创新民族文化,重树民族自尊,重铸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5.
当代青年的核心价值观教育要从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吸取营养,应该用"公忠"观念强化当代青年的爱国情怀,用"生生不息"的准则激发当代青年的进取斗志,用"仁爱"的美德滋养当代青年宽容人格。  相似文献   

16.
全球化、文化自觉与青少年发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很多中国民众 (包括青少年 )对 91 1事件的不正常反应和对美国的矛盾心理表明全球化背景下文化自觉的重要性。中国传统文化的局限性仍对现实的社会生活和人们的思维及行为方式有一定的影响 ,这无论对中国融入世界的过程还是对青少年人格的发展都是不利的。我们应引导青少年正确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和世界主流文化 ,在文化适应的高度上把青少年培养成合格的全球化人才。  相似文献   

17.
关于青年人才的全面发展,江泽民提出指导青年全面发展的“四个统一”的思想,倡导培养富于创新精神、创造能力的青年人才,要求青年应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吸收世界各国文明成果和文化精华等。这不仅从内容上,而且从理论体系上都是对邓小平青年思想的继承、丰富与创新,将邓小平青年思想提升到了新的境界。  相似文献   

18.
青年价值观的建构依赖于青年所处的文化情境与青年心理机制的内在契合。由于青年自身的特殊性,精神文化成为青年价值观建构的主导力量。当代精神文化在塑造青年价值观的同时,还存在诸如传统文化价值意义消解、大众文化价值意义弱化、主导精神文化缺失等不完善之处。因此,深度挖掘传统文化的价值因子,不断提升大众文化的价值意义,积极发展我国主导文化,对于有效校正青年的价值航向,促使青年价值观由应然走向实然,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9.
传统行政文化道德是中国传统道德中极为重要的内容。是传统行政文化的突出部分。从一定的意义上说 ,它是中国传统道德的核心部分 ,体现了中国几千年的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本质 ,因而为历代统治者和思想家所重视 ,对中国传统行政文化的道德继承 ,对我们现代社会科学行政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抗日战争时期河北青年运动中体现出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乐观主义和英雄主义的民族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救亡运动的必然结果。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必须加强优秀民族文化传统的教育,加强中国近现代史的教育,从而继承、丰富和升华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