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廖小平  张长明 《求索》2007,(1):134-137
社会转型对社会价值观所带来的一个最大变化,就是价值观出现了代际分化(或“代沟”)。对价值观代际分化的原因,可从社会学、文化论、知识论、评价论和心理学视角等五个方面加以分析。具体而言:不同的成长环境导致了价值需求的代际差异;社会权利拥有者的话语霸权与无权者的自说自话造成了文化的代际隔阂;教育背景的不同使经验与知识出现了代际矛盾进而导致了价值观的代际冲突:价值观评价的代际互反是价值观代际分化的价值论依据;心理(主要是道德心理)成熟度的不同使道德社会化存在着代际差异。  相似文献   

2.
在社会急剧变化的过程中,第五代人与其亲代之间由于观念的不同,亲子双方都处于特殊的成长阶段等原因,出现了一系列的代际冲突。从一定意义上说,代际冲突具有一些积极意义,有利于代际双方的自我成长,有利于代际关系的深入和升华,有利于代际文化的新陈代谢。  相似文献   

3.
代际关系是表征人与社会发展的重要社会关系。我国传统的代际关系是基于孝道伦理和接力型代际交换的关系状态,社会转型期我国社会代际关系呈现出新的走向,代际关系中的资源流转模式出现了嬗变,代际互动中代际依赖程度在下降,代沟现象凸现,人际关系呈现碎片化,社会新生群体的文化反哺能力不断增强。当前要深入分析衡量代际关系和谐的标准,积极探索优化代际互动和扭转代际倾斜、实现代际跨越的有效对策,从而谋求建立正向的代际关系。  相似文献   

4.
刘怀光  江雪岩 《前沿》2011,(3):131-134
代际间的文化传承关系由原先亲代到子代的单一文化传递模式转变为亲代与子代间的双向传喻模式。美国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为我们阐释了代际关系冲突产生的根源,但是并没有为我们提供合理代际关系的相处模式。哈贝马斯的交往理性理论则为我们解决代际间的冲突暗示了一个可行的路径。亲子关系、学校中的师生关系,以及更为广泛的公共交往领域中都需要根据交往理性的要求重构代际间的交往关系。  相似文献   

5.
作为社会关系结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恋爱婚姻家庭议题,已成为了青年一代与父辈之间在观念上充满代际冲突的一个愈加凸现的社会现象。特别是将现今青年单身浪潮放在整个社会环境越来越开放,两性交往越来越自由,接触渠道越来越多元化的社会背景下反思这个议题,会发现这似乎是个相互抵触矛盾的现象。而本文的主要着重点在于从代际冲突的视角切入,结合个案访谈总结分析其内在背景和深层次原因。  相似文献   

6.
本文将代沟的性质界定与中国家庭的场域特点进行联结,以探索研究中国家庭代际关系的新视角.对代沟的界定,即把不同代间的"差异、隔阂和冲突"这一类表征代际距离的词汇统称为"代沟","代差"反映了变迁社会中不同代间的差别,具有客观性、协调性和动力性的特点.代差的特点十分契合中国家庭中处于不同生命周期、承担不同的社会和家庭角色的两代人之间相互依存、密切合作的关系.本文认为,代差视角是一个从正面的、代际协调的角度进行家庭关系研究的理论视角.  相似文献   

7.
民族教育的文化不连续性造成了民族文化和现代文化的代际文化冲突,而冲突的产生又影响着民族学生的文化适应,制约其学校教育完成,因此,民族教育的发展必然不能忽略代际文化冲突克服问题。依据民族教育代际文化冲突的起源,对相关文化冲突的克服可以从加深文化理解、端正文化态度、调整文化内容、增加文化沟通等方面着手。民族教育基于文化的深层调整将有效缓解或克服代际文化冲突的负面影响,推进民族学生的现代文化适应。  相似文献   

8.
罗佳  陈思 《青年探索》2012,(3):49-52
现代社会条件下的代际关系出现了由传统向现代的显著转型,在新时期成长起来的未成年人的思想观念也与前几代人存在诸多差别。从代际关系的视角审视未成年人思想观念的新特点,主要表现在思想差异日益扩大,主体性要求日益增强,开放性交流日益凸显,文化结构日益分化这几个方面。这些特点会带来代际之间的矛盾,同时也推动着代际关系的发展成熟。  相似文献   

9.
我国社会转型、巨变之下,家庭代际冲突日益普遍化、激烈化。代际之间的矛盾、纠纷,折射出传统孝道与现代平权理念之间的动态博弈。充分体现尊重人的全面发展与自由解放的现代进步文明精神,以人为本,促进传统孝道文化的现代转换,构建平等互尊、责任互补、相亲相爱、代际共融、老少共享、人人和谐的现代新型家庭代际伦理关系,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何惠亭 《前沿》2014,(17):157-161
本研究立足个案研究,对老漂族的城市适应进行代际关系视角下的考察。研究发现,老漂族的城市适应主要在角色适应、日常生活适应、人际交往适应、心理适应四个层面,其中心理适应最难完成。老漂族的代际关系体现为为高团结—低冲突,代际矛盾主要体现在消费和孙辈的教育问题上。代际冲突对老漂族的城市适应轨迹有三个方面的影响:第一,减缓适应进程;第二,调整适应策略;第三,中断适应进程。  相似文献   

11.
家庭共同体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自然共同体,它不仅孕育出代际韧性,也是代际韧性作用发挥的现实空间。家庭代际韧性在抵御外部风险、情感感召、传承文化、凝聚社会共识以及提升家庭安全感与社会安全性等方面作用于家庭共同体,使其具有其他共同体组织难以替代的作用。家庭代际韧性的运行机制则体现在家庭关系的平等化、任务导向的家庭凝聚力、博弈性协商、全生命周期均衡性以及期望效应等方面。当前我国家庭代际韧性还带有自发性,需要国家和社会多方面的呵护、扶持与赋权,将家庭共同体建设与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相结合,锻造出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韧性以及增强国家韧性。  相似文献   

12.
教育代际流动可以映射社会长期流动模式和开放程度,合理的教育代际流动能够有效促进代际收入流动,推进社会公平。本文基于2021年对全国出生于1976-2000年已完成学业并进入劳动力市场的1682份抽样调查样本数据,分析教育代际流动对代际收入流动影响的性别差异。研究发现,我国教育代际流动性明显增强,两性差异日渐消弭;低教育水平家庭的女性实现教育高阶向上流动的比例增加,男性教育代际的顶部传递优势依然显著;父代收入仍对代际收入流动起关键作用,女性的代际收入关联度高于男性;教育代际向上流动能有效阻断父代的代内收入差距向个体传递,教育代际向下流动则会加剧代际收入传递固化,且这一影响更多作用于女性。  相似文献   

13.
苗国 《中国青年研究》2023,(3):30-39+47
初职、初婚和初育作为生命周期三个最重要关键节点,是青年独立和自觉意识的启蒙窗口,不工作、不结婚、不育儿多由显性或隐性啃老作为支撑。啃老引发代际互惠失衡,正在腐蚀家庭认同基础、异化婚育文化,助长“间隔年”逆社会时钟思潮。隐性啃老能够部分缓解夹心世代的中年危机,但同时又构成“代际福利陷阱”。为避免“长寿时代”社会养老负担过重对生育资源的挤占,中年危机应对需从青年阶段未雨绸缪,一方面利用宝贵的代际恩流时间窗口,积极成家立业抵御风险;另一方面,面对生命周期或将出现的中年危机自觉控制消费欲望,注重财富积累及个人和家庭成员健康管理,避免“老后破产”。公共政策既要考虑政策之间的激励相容,又要对意料之外的负外部性保持警惕: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不能仅关注涉老、涉幼福利补贴,“一老一小”支持体系建设应从代际平衡视角向中青年世代延伸,如生育友好、家庭-工作平衡、健康中国等,以此重塑代际责任伦理和社会有机团结。  相似文献   

14.
社会阶层与个体健康联系密切,然而关于社会阶层流动对个体健康的影响尚不明确。以职业阶层为研究切入点,在回顾现有理论的基础上,利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CGSS)实证检验职业代际流动的健康效应及其影响机制。在控制人口与社会经济特征后,有序logit模型的估计结果表明职业代际向上流动对子代身心健康产生了显著的积极影响,而向下流动并未显著影响子代身心健康。利用PSM控制职业代际流动的健康自选择效应后,职业代际向上流动的积极影响仍然显著。通过KHB法进行影响机制分析,发现职业代际向上流动影响子代身心健康的路径存在差异,工作性质和生活幸福感分别是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维度的首要影响路径,资源分配机制则是影响子代身心健康的主导机制。社会流动是社会文明开放的重要表征,也将为健康中国建设与人口高质量发展提供新的助力。  相似文献   

15.
代沟是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代际之间思想观念与行为方式的差异,可能造成代际之间的矛盾冲突。与以往相比,当代青年与长辈之间的代沟出现了新变化,主要表现在信息技术应用、话语、空间距离等方面。对此,青年与长辈均应明确各自在社会发展与个人生活中的责任与角色,客观认识与理解代际之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符艳红 《求索》2007,(1):138-140
本文从人性视角探讨代际公平与和谐,寻求代际公平与和谐的人性基础。“人与人平等、代与代公正、人与自然和谐”是地球人生存的共识。“以人为本、不分年龄、代际和谐、人人共享”的社会,是全世界人民共同奋斗的目标.也是我们追求、向往的“和谐社会”。在当今时代研究和探讨“代际公平与和谐”问题,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7.
吕巍 《传承》2011,(1):71-73
消费者对信用负债的接受程度在逐渐提升,并且出现了"负债文化"现象。代际之间在负债态度上出现了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18.
社会变迁与职业代际流动差异:社会分层的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晚莲 《求索》2010,(6):62-64
职业代际流动不仅会因社会成员的地位不同而产生分化,社会变迁也会对职业代际流动的结构差异产生影响。本文通过对不同时期(考察社会变迁中)差异性的职业代际流动,分析了我国不同时期社会分化在职业代际流动中的表现。  相似文献   

19.
在现代社会,道德价值观的代际分化和代际整合是社会整体价值观分化和整合的重要方面,无视这一点,社会整体道德价值观的分化和整合就得不到完整和科学的说明。笔者认为,现代社会道德价值观的代际分化是客观存在、不容置疑的,道德价值观的代际整合也是一种客观的和基本的事实。在中国,改革开放以来道德价值观的代际分化和代际整合与未成年人道德建设问题的凸显直接相关。这种相关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道德价值观的代际分化使未成年人道德建设尤显迫切,同时也十分艰巨;二是道德价值观的代际整合应该成为未成年人道德建设的重要任务和根本目标。  相似文献   

20.
网络谣言传播是当下亟须治理的一个社会难题。传统研究刻板地将亲代视为谣言传播者,而子代被当作理性辟谣者,这一路径难以全面地解释问题的复杂性。本文从代际权力视角出发,运用虚拟民族志和深度访谈的方法剖析网络谣言反向代际传播现象。研究发现,子代更具优势的时势权力难以跨越传统长老权力以有效干预亲代在风险中的高危行为,无奈只能借助谣言反向代际传播实现自我增权。网络谣言与亲代利益紧密相关,子代通过诉诸权威、恐惧表达和不断重复以帮助自己增权。然而子代增权目标能否实现,取决于代际间数字鸿沟的差异及代际责任的履行,当亲代能充分理解谣言传播的深意后,便可达成子代对亲代的风险干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