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慈禧其人     
慈禧太后(一八三五—一九○八),是晚清同治、光绪两朝的最高决策者,她以垂帘听政、训政的名义统治中国四十七年。长期以来,有关慈禧的史学论著和文艺作品,大都只讲慈禧祸国殃民的一面,甚至把一些与慈禧毫不相干的恶行也加在慈禧的身上。在人们的心目中,慈禧已成为一个昏庸、腐朽、专横、残暴的妖后。那么,历史上的慈禧究竟是怎样一个人呢?  相似文献   

2.
鲁烟 《现代领导》2001,(4):41-41
案头有一本《名人死亡词典》,我不知道可不可以作为信史来读。偶然翻到了慈禧一栏,觉得写得有点意思:追随者们聚拢在黄床周围,一个个正在倾耳而听,想听见皇太后临终时的遗言。在活着的人眼里,她的遗言就是真理的源泉:“你们永远也不要让一个女人的权力达到至高无上的顶点。”因为这本词典是一个叫伊莎贝尔·布利卡的法国人编著的,如果翻译不出错的话,慈禧的遗言应该是可信的。  相似文献   

3.
关于历史人物的评价一直是历史研究的重要课题.历史上若干重要人物,他们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以及作用,历史工作者对他们作出了比较实事求是和客观公允的评价.其中有一些历史人物的评价曾经有过起落和反复,但很少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然而,近年影视历史人物形象的塑造却大起大落,例如<走向共和>中的慈禧、李鸿章等,<乾隆王朝>中的和珅等.  相似文献   

4.
在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虽然不掌管任何部门,也不指挥任何部队,但常常是早晨第一个见到总统和晚上最后一个离开总统的人。康多莉莎·赖斯作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担任这一重要职务的女性,以她自己特有的行为方式成为华盛顿最有权势的人之一。美国总统布什对她评价说:“赖斯不仅杰出,而且经验丰富。她是一个优秀的管理人员。我相信她的判断力,她充满了智慧。”  相似文献   

5.
历史价值论     
在当代凸显历史价值论研究,有助于确立唯物史观体系上的完整性和内容上的丰富性,深化对唯物史观本质及其当代价值的理解。历史价值是历史作为客体对于主体人的作用与意义。从生成论角度看.历史价值是历史主体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从功能论角度看,历史价值是历史客体对增强主体的本质力量所具有的作用和意义。历史评价尺度是多雏度、多方面、多层次的统一体系,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历史评价的终极尺度。历史评价合理性是一种实践合理性,要立足于实践、从实践的角度去理解。历史进步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一个辩证统一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曾国藩曾在给弟弟曾国荃的一封家书中特别谈到了自己一生中最难忘、难堪的四次教训。 曾国藩为什么要写这封信给弟弟呢?原来,当时曾国荃刚消灭了太平天国。被慈禧封为湖北总督,但他在湖北境内得罪了慈禧的宠臣官文.一个月内几次被慈禧严斥,同时京城大小官员也都认为他居功自傲、目中无人。  相似文献   

7.
野山 《现代人事》2000,(10):30-31
清代慈禧,虽非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却也是母仪天下,垂廉听政,拥有极高权力而且产生极大政治影响的“皇太后”。她即有过威严有加,不可一世的辉煌之日,也曾有过泪水伴着苦水,一把鼻涕一把泪的狼狈失态之时。  相似文献   

8.
说到板栗,人们会很自然地想起清朝末年那位专权数十年的慈禧一段铁事:这位太后吃膩了山珍海味,忽然想用顿平民便饭换换口味。太监李莲英最善巴结她,挖空心思,派人用板栗磨成细粉,调蜜加糖,蒸成拇指大小的窝窝头。慈禧吃了赞不绝口。从此,这种栗面窝头便被列入御膳房的食谱,成了宫廷佳馔。板栗的身价也隨之大大提高了。  相似文献   

9.
《小康》2017,(17)
正甲午海战爆发的这一年,慈禧太后60岁。她生日的同一天,日军攻占大连。这让她筹办多年、耗银近一千万两的生日派对只能草草收场。赔太多钱,慈禧也不在乎,反正这又不是她的私房钱。她要那么多私房钱干什么?近读清史,读到这么一个细节:李鸿章察觉到了日本选择甲午年发动侵略战争,其原因之一就是:"日知今年慈圣庆典,华必忍让。"所谓"慈圣庆典",是指1894年,大清帝国掌国者慈禧太后六十大寿。日本人确实太懂中国了。  相似文献   

10.
李钧 《福建乡土》2009,(6):47-48
《千古大变局》是一部厚重的文化历史散文集,引人入胜,让人无法释卷。在晚清遭遇“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之际,也正是英雄辈出的时代,作者选取洪秀全、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严复、慈禧、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袁世凯、宋教仁等枢轴式的人物,分11个篇章对他们的生命与精神历程进行了分析,同时兼及林则徐、魏源、  相似文献   

11.
喻尘 《创造》2008,(12):64-64
她择善固执,被称为中国“民间防艾第一人”。她只是一位医生,却要疗治社会的重病。她大爱至诚,决不妥协。她以老迈之躯,立于谎言与欺骗的洪流。揭开中国艾滋病肆虐的内幕,令遮蔽和欺瞒者发抖。对诚实有信仰,对真相存执着,她以一人孤微之力,改变了整个中国公共卫生政策的走向。她对历史说出真相,也为时代留下精神。  相似文献   

12.
她是一个让人感动的人,因为她很真诚;她是一个让人钦佩的人,因为她很成功;她是一个让人愿意与之合作的人,因为她很诚信;她是一个让人愿意追随的人,因为她极富人格魅力。  相似文献   

13.
如果非要拿两个字概括一个人,那么,“谦和”应当是对黄璐叶丹最确切的评价。 严格说来,1990年出生的黄璐叶丹并不能纳入“80后作家”这个概念,但她的谈吐、她的文字、她的思想,已经完全超越了18岁的年龄。更可贵的是,她没有多数“90后”们恃才傲物、离经叛道的缺点。采访中,黄璐叶丹反复表示:“其实我看的书很少”、“我知识面不广”。但事实上,她的气质却告诉别人一这完全是一个在书香里长大的女孩。  相似文献   

14.
情浓圣诞节     
那一年,她18岁,曾和他相约一起过圣诞节。 她爱夜,喜欢独处,常一个人在夜里爬起来上网,聊天,数星星,想象网络与星星另一边的人和事;聊烦了,数累了,就开始幻想起自己的将来,一种对夜的莫名其妙的渴望,让她和他相识了。  相似文献   

15.
美丽的陷阱     
曾经有人问我:认不认识她?我想说,不认识;又想说,认识。为什么如此矛盾呢?其实一点儿也不奇怪,我的的确确一次也没有见过她。可对她,对她认识的人和围绕她发生的一切,却是再清楚不过的了。都说她很美很美。如果一个女人拥有一个“很美”,想必她已是美得可以了。而她竟拥有重叠在一起的两个“很美”,对于她来说,就不能不算是一种灾难。诸如红颜薄命、红颜祸水一类的褒贬就是专指。第一次知道她的名字是在一张漂亮的名片儿上。平日里骄傲狂放,自认“眼中有水”的一位朋友,将手中一张薄薄的名片儿翻转若干次,口中喁唱:“好一个…  相似文献   

16.
在不同文本中,马克思曾反复论及唯物史观的核心观点:历史是一个有规律的客观过程,对历史的研究应该成为一门"科学"。阿伦特认为马克思在黑格尔的基础上推进了对历史观念的现代理解,但这是一种思考世界的危险方式,其对必然性的揭示最终必将带来对自由和行动的否定。阿伦特准确把握了现代历史意识的基本特征,但她没有认识到马克思唯物史观是立足人的实践活动的历史理论,实践辩证法预示了自由的未来。  相似文献   

17.
山头下村是位于金华和义乌国际商贸城之间的一个居住人口为778人的不大村落,在列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之前,甚至有些名不见经传。其实,她像檄了一座形制规格颇高的古城堡。  相似文献   

18.
历史的列车,总是要有那么一些先悟、先行的人跑到前面,自觉地、甘心情愿地躺下做铺设道轨的枕木,他们一个一个地躺下,道轨一节一节地延伸,方使得历史列车呼啸向前,奔腾不息。这些人就是俄国十九世纪著名的理论家杜勃罗留波夫在评价《前夜》时说的那些“自觉的英雄人物”。这类人不谙心计,鄙视空谈。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相似文献   

19.
孟兰英 《今日浙江》2008,(13):54-55
她是一位奥运会冠军,有着“女蛙王”的称号;她是第一个接过北京奥运会火炬的中国人,这和她在雅典奥运会上取得的金牌密不可分;由此她成为了中国泳坛的领军人物。在临近北京奥运会之际,23岁的她选择了退役。她说,自己还会以另外一种方式参与北京奥运会。  相似文献   

20.
在祖国大陆,有这样一座城市,平均每8个人中,就有一个亲属在台湾。浓浓的血缘关系,使这座城市和祖国宝岛台湾有着特殊的情结。她就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圈的龙头——青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