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朱睿 《法制与社会》2014,(18):215-216
近年来,由于历史、民族和地缘因素,边疆民族地区一直是群体性事件的高发区。与此同时高校群体性事件频发,严重扰乱了高校正常的教学、管理和生活秩序,不利于社会稳定。利益多元化和敌对势力插手使得边疆民族地区高校群体性事件一旦发生,其应对处置十分复杂。我国55个少数民族绝大多数聚居在边疆民族地区,这些地区在维护社会稳定、保卫国家安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深入分析大学生群体性事件特点和原因,努力探索有效的预防与处置工作机制,对于构建和谐校园、维护边疆稳定,实现国家长治久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新的社会形势下我国进入群体性事件高发时期。公安机关在处置群体性事件中扮演重要角色,但日常工作中存在的警察权异化及对紧急、特殊情况的预防及控制措施不得力,使公安机关处置群体性事件社会效益不高。根据群体性事件发展的新形势,我们应强化对警察权的监督;对特殊紧急情况的预防和处置阶段要做到"发现早、反应快、处置好",使群体性事件的处置取得较好的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3.
施伟东 《犯罪研究》2009,(3):27-31,36
近年来,全国一些地方相继发生突发群体性事件,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当前严峻复杂的社会稳定形势下,亟待抓紧研究建立应对处置突发群体性事件的应急管理机制。针对突发群体性事件的发展状况,指出当前国内突发群体性事件的一些主要特点。从政治学角度,深入探究突发群体性事件的肇因,为从根本上预防和减少群体性矛盾提供有益的启示。从预防与应急准备、实时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事后恢复与重建等四个方面,提出应对处置突发群体性事件的工作制度,以规范处置行为,提高处置能力,维护社会稳定大局。  相似文献   

4.
吕锋 《当代法学》2011,(3):157-160
积极创新社会矛盾化解手段,不断提高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的能力和水平,是当前各级公安机关所面临的重要课题,也是公安机关服务大局、服务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的实际需要.通过预防和处置群体性事件,从实践中探索总结出"六项机制",从而提高公安机关处置群体性事件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鲍韵 《法制与社会》2011,(18):197-198
近年来,在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期间,由各种社会矛盾引发的群体性事件越来越多,成为当前影响社会稳定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正确处理好这些群体性事件对维护我国社会稳定有重要意义。本文在群体性事件不断发展的内涵基础上,结合公安机关群体性事件处理的实践,对公安机关如何提高预防处置群体性事件水平进行了思考。从加强社会矛盾和不稳定因素的化解入手,总结处置群体性事件的几个基本原则,提出群体事件处置的基本方法以及公安机关处置群体性事件需要培齐的素质能力。  相似文献   

6.
近日 ,山东省委政法委在全省政法调研信息宣传工作会议上 ,确定对五项重点课题展开调研。 ( 1 )预防和处置群体性事件。调查分析群体性事件的现状、特点、起因和规律 ;剖析典型事件 ,总结预防和处置群体性事件的经验教训 ;着重研究预防和处置群体性事件的对策 ,从工作机制、政策、法律等方面提出意见和建议。这也是中央政法委确定的今年的重点调研课题。 ( 2 )城市社区治安问题。包括城市社区治安的现状、存在的突出问题 ,以及解决城市社区治安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成功经验等。 ( 3)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如何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以人为本 ,打防结合 …  相似文献   

7.
群体性事件的发生严重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根源还是因为群众缺乏行之有效的利益表达渠道。本文立足群体性事件的现状,研究群体性事件的特点,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提出应对群体性事件的预防和处置机制。  相似文献   

8.
公安机关在处置群体性事件中的地位与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安机关在处置群体性事件中不能大包大揽,也不能无所作为;公安机:关的性质和群体性事件的特征决定了公安机关在处置群体性事件中处于主力军的地位;公安机关在处置群体性事件中应当起到预防作用、参谋作用、劝说疏导作用、维护现场秩序和控制事件发展作用、平息事态作用、收集证据和打击违法犯罪作用,以及保护党政领导人身安全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群体性事件的预防和处置一直是学界、国家高度关注的课题,本文从社会组织入手,创新国家管理方式,以期寻求到预防群体性事件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激烈的社会转型阶段,各种利益相互调整、不同的阶层冲突不断、积累的社会矛盾引发了不少的群体性事件。在边境地区发生的群体性事件,对我国边境地区的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社会安宁构成了较大的威胁。公安边防警察作为维护我国边境地区安全稳定的主要执法力量,探究预防和处置边境地区群体性事件的有效措施,提高警务应对和处置能力,对构建边境地区和谐稳定的社会秩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群体性事件的界定及其多维分析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王战军 《政法学刊》2006,23(5):9-13
目前对群体性事件的含义还存在诸多不同的看法。群体性事件一词有一个由“群众闹事”、“聚众闹事”逐渐发展为“群体性治安事件”的过程。通过对几种代表性界定的研究和对群体性事件的多维分析,群体性事件是由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由利益要求、观念主张相同或相近的群众形成群体,聚众以非法的形式或手段来主张合法权益表达意愿的,有较大社会危害性应依法妥善处置的事件。  相似文献   

12.
论群体性事件不同阶段的情报工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彭知辉 《政法学刊》2007,24(2):90-93
为有效预防与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公安机关必须根据事件发展的不同阶段,做好情报工作。事件前期,收集社会不稳定因素方面情报,建立情报信息网络和情报预警系统;事件中期,全面收集情报信息,加强情报信息的分析研判,及时、准确上报与发布情报信息,收集各种违法犯罪活动的证据;事件后期,收集各方面反馈信息,发现群体性事件的本质与规律,对情报工作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13.
构建群体性事件预警机制,对于及时收集关于群体性事件深层次、内幕性和行动性的情报信息,积极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把群体性事件苗头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要以整合群体性事件信息资源为目标,建立渠道通畅、网络严密的群体性事件监测机制;组建专门的情报信息管理、协调和处理机构,构建群体性事件的预测和预报机制;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建立群体性事件调处的快速反应机制。  相似文献   

14.
刑法明确了紧急避险是一种正当化事由,因而第三人无法对紧急避险人实施正当防卫,但第三人如何应对己身的合法利益损害需要探讨。对于无行为能力人制造的危险,相对人应采取紧急避险、正当防卫、还是其他举措来避免危险依赖于对无行为能力人行为属性的认定。紧急避险中的危险在特定情形下来源于避险人自招,面对自招的危险,避险人能否实施紧急避险需要区别过失与故意两种不同罪过。  相似文献   

15.
论公安机关处置群体性事件的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群体性事件可以分为常性、违法性、罪性。与此相应,公安机关处置群体性事件的原则应当表述为“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教育疏导,依法制止;慎用武力,惩办首恶”。上位原则是依法、比例、效率。  相似文献   

16.
Orders of protection are regularly utilized to protect victims of domestic violence as well as their children, by restricting the subject from contact or specific activity with the protected parties. Unfortunately, it is common for the adult protected party to facilitate the violation of these orders in an effort to reconcile with the subject, placing children in danger. This undermines the protection that these orders were intended to offer; without penalty to the protected party. This Note proposes a model statute penalizing any party who knowingly endangers children by facilitating the violation of any order of protection; family or criminal.  相似文献   

17.
18.
19.
目前,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的群体性突发事件呈急剧上升的趋势,因各类矛盾引发的群体性事件的频率、范围及危害程度都可能成为危害和威胁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的新动向、新问题。所以,必须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应从巩固执政党的执政地位,维护国家稳定的高度,积极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控、管理、处置与指挥措施,坚持人群管理、控制的规范性原则;坚持在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下,会同责任单位主管部门的处置原则。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