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审判公开制度施行情况的实证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司法公正是社会正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实质公正,也包括形式公正,而司法透明是实现司法公正和社会正义的重要保证和基本标准,也是司法活动接受社会公众与当事人监督的有效途径。我们认为,司法透明的核心内容和主要表现就是审判公开。世界各国先后通过立法将审判公开确立为一项重要的诉讼原则,并逐步上升为公民的一项重要的宪法权  相似文献   

2.
刑事诉讼部分   一、司法公正与司法改革   (一 )关于司法改革的目标问题   司法改革的目标到底是什么 ?对此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是“单一论”。认为司法改革的目标仅仅是司法公正,换句话说,司法公正是司法改革的唯一目标。   另一种观点是“双重论”。认为司法改革的目标既包括司法公正,同时还应包括司法效率。因为迟来的公正并非公正。因此,司法改革的目标是司法公正和司法效率的统一。   也有代表认为,司法改革的目标还应当包括立法公正在内。因为立法公正是司法公正和司法改革的重要前提,司法改革的推进必然涉及立法问…  相似文献   

3.
司法公正论   总被引:87,自引:0,他引:87  
司法公正是法的自身要求,也是依法治国的要求,其基本内涵是要在司法活动的过程和结果中体现公平、平等、正当、正义的精神。司法公正的主体是以法官为主的司法人员。司法公正的对象包括各类案件的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司法公正包括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前者是司法公正的根本目标,后者是司法公正的重要保障。整体公正与个体公正的关系反映了司法公正的价值定位和取向  相似文献   

4.
孙婷 《法制与社会》2012,(26):20-21
我国法治社会的健全需要建立强有力的司法公信力,而司法公正是司法公信力产生的基础和保障.司法公正又包括程序公正和实体公正,程序公正与实体公正都是构成司法公正的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为推进我国法治进程,提高司法公信力,研究程序公正的价值、提升程序公正的地位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5.
论司法公正     
司法公正是指在司法活动中坚持和体现公正和正义的原则。司法公正不仅是司法活动本身的要求.也是实现法治国家的需要。在一个国家.司法公正是实现社会公正的最后的因而也是最重要的一道关口。因此实现司法公正是司法改革的重要目标.如何改革司法制度使之最大限度地发挥公正司法的职能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6.
中国法学会诉讼法学研究会 2 0 0 0年年会于 1 1月 5日至 1 0日在湖北宜昌举行。与会者就司法公正与司法改革、证据制度、检察机关参与诉讼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刑事诉讼部分  一、司法公正与司法改革(一 )关于司法改革的目标有两种观点 :( 1 )“单一论”。认为司法改革的目标仅仅是司法公正 ,即司法公正是司法改革的唯一目标。 ( 2 )“双重论”。认为司法改革的目标既包括司法公正 ,同时还应包括司法效率 ,因为迟来的公正并非公正。因此 ,司法改革的目标是司法公正与司法效率的统一。也有学者认为 ,司法改革的目标还应包括立法公正。(二 )…  相似文献   

7.
司法公正是程序公正与实体公正的辩证统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序公正与实体公正是理解司法公正的一对非常重要的概念,是司法公正的两个维度。程序公正优先和实体公正优先都有各自的不足和缺陷,程序公正与实体公正的辩证统一才是我们应当追求的司法理念和我国司法改革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深化司法改革 实现司法公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司法改革就是要通过改革法院领导体制,增强审判工作的独立性;通过改革审判方式,提高审判工作的公开性和透明度;通过改革法官管理制度,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法官队伍;通过建立监督制约机制,制约审判权的滥用,从制度、体制和机制上消除司法腐败现象,实现司法公正。  司法权是一种中立性和终极性权力,确保司法公正,清除司法腐败,根本途径是推进司法改革,从体制、制度和机制上解决问题。  司法活动是司法过程和司法结果的统一,因此,司法公正既包括司法过程的公正,也包括司法结果的公正,或者叫程序公正和实体公正。这就要求法…  相似文献   

9.
杨思斌  张钧 《法学杂志》2004,25(3):47-48
程序公正与实体公正是理解司法公正的一对非常重要的概念,是司法公正的两个维度.程序公正优先和实体公正优先都有各自的不足和缺陷,程序公正与实体公正的辩证统一才是我们应当追求的司法理念和我国司法改革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论司法公正的价值蕴含及制度保障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随着当代中国法治化进程的加快,司法改革正在积极稳妥地推进。进行司法改革既是坚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时代要求,也是现实司法状况的迫切呼唤。当代中国司法改革的一个重要价值目标就是要实现司法公正。我们应当从理论上明确司法公正的价值,从制度上保障司法公正的实现。本文拟从民事及经济司法(审判)的角度,探讨司法公正价值及其制度保障问题。一、司法公正的含义及内容在现代社会,司法应当以公正作为价值取向,不与公正相联系的司法就丧失了现代司法的应有之义。公正与现代司法有着内在的联系。司法活动之所以启动,…  相似文献   

11.
刑事诉讼程序公正及其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司法公正是法治国家的基本要求,也是衡量一个法治国家文明程度的标志。它强调诉讼的公正,要求按照诉讼的基本规律和原则,制定和遵循科学合理的程序,实现对诉讼主体权利和义务的正确分配,使之达到理想的正义效果。其内容应当包括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两个方面,而核心是程序公正,因为实体公正须经由一个理性的程序运作过程才能够实现。司法公正价值的确立及其实现,对当代中国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本文拟从刑事司法的角度,就刑事诉讼程序的公正及其实现谈点粗浅认识。一法律与公正紧密相连。而现代刑事司法与公…  相似文献   

12.
司法公正以实现社会公正为目的.完善的刑事司法公正包括刑事司法的实体性公正和程序性公正两个方面.国际社会以<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为基础,在实现社会公正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对于积极而审慎地推进司法改革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法律援助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援助与司法公正的实现司法公正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是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力量,但在我国的司法实践中往往又存在司法不公正的现象,从而影响了法律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也为人们在法律范围之外解决矛盾和冲突,从而引起社会不稳定埋下了祸根。司法公正,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基石。当老百姓踏上维权之路,实体、程序、审判的公正,便成为他们衡量社会公信度的重要标准。因此,实现司法公正,维护法律的尊严已经成为我国司法工作迫切解决的一个重要难题。为了实现司法公正,为了帮助那些无力维护自身利益的社会弱势群体捍卫…  相似文献   

14.
公正与效率视野下的审判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正与效率是现代司法权运作的两大目标。由于现代科技和经济高速发展以及诉讼爆炸对传统司法正义观所带来的冲击,对司法效率的强调成为现代司法改革的主要因素或动力〔1〕,效率本身亦愈来愈成为司法公正的重要内容。其目的均不外乎寻求一种在有限的司法资源得到合理配置的条件下,能够实现诉讼公正的途径。然而,当法学家在研究传统的诉讼制度并力图对其加以科学化的整合与创制的时候,法律家却更多地注意到了我国当前的现实情况,他们所关注的不仅是法律制度的系统化设计,还包括制度运作所需要的法律文化的兼容性、社会法律意识的相辅…  相似文献   

15.
葛卫民 《政法学刊》2005,22(2):84-86
司法公正主要指的是司法机关适用法律、解决纷争的公正。司法效率是指通过充分、合理运用司法资源,降低司法成本,以最小的司法成本获得最大的成果。不讲效率的司法不是公正的司法;不公正的司法是一个没有效率的司法;公正与效率是相辅相成的。司法公正与司法效率的实现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树立程序公正的意识;确立既判效力理念;完善法官制度,建立一支高素质的职业化法官队伍。  相似文献   

16.
司法公正与刑事诉讼程序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司法公正是依法治国对司法机关提出的起码要求 ,也是当前我国司法改革所追求的基本价值目标 ,由于程序公正是司法公正的重要组成部分 ,程序公正与否对实体公正能否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因而有关刑事诉讼的改革就成为我国目前司法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本文探讨了实践中影响程序公正的几个突出问题 ,涉及证人出庭、证据移送、举证责任和简易程序。  相似文献   

17.
王敏远 《中国司法》2014,(11):16-18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司法公正对社会公正具有重要引领作用,司法不公对社会公正具有致命破坏作用。司法改革的目标是司法公正,而司法公正的实现,则是诸多因素综合的结果,其中,特别需要关注的是基础性的因素对司法公正的保障意义。本人认为,司法改革首先应当在这方面入手。鉴于司法公正的基础所涉问题广泛,难以在一篇短文中展开说明,鉴于刑事司法所具有的重要影响,因此,以下的分析将选取刑事司法为视角展开。本文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什么是刑事司法公正的基础;二是为什么要重点关注刑事司法公正的体制性基础;三是如何进行刑事司法体制改革,以进一步坚实司法公正的基础。其中,第三点是本文的重点。  相似文献   

18.
论司法公正的评判原则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司法公正对于一个法治国家的重要意义 ,一直是我们讨论的热点问题 ,但何为司法公正?如何评判司法公正?却少人问津。公正本身属于历史的范畴 ,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意识形态、不同阶级或群体、不同文化传统、不同学派甚至于不同的个人对公正都有不同的理解与认识。为了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加强对司法公正的研究 ,从本期开始 ,我们新设一个法官、学者、律师等谈司法公正的栏目。敬请广大作者赐稿。如何评判司法活动的公正与否 ,的确是一个很难的问题。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文敬以一个法官的敏锐 ,在剖析现行司法制度及司法观念的基础上 ,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民意一直是司法裁判中一个值得关注的因素。无论是中国古代传统法官(兼职法官,主业是行政官,俗称父母官)通过"衡情度理"来断案,把民意作为衡量判决公正与否的重要标准,〔1〕还是延安时期抗日根据地和解放区形成的以"马锡五审判方式"为代表的"走群众路线"的"大众化司法",民意都曾经作为司法裁判的重要考量因素而存在。  相似文献   

20.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系统工程,实现司法公正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特殊的推进作用。在法治社会里,司法是法治的最后一个环节。司法能否公正,直接体现一个社会在保护公民基本权利、确保民主政治和实现法治程度的实际水平。从构建和谐社会角度考察,实现司法公正对建设完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