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社会党执政和参政的一些国家进行了重要选举,中左和中右政党角逐政坛,力量重新整合,地位有升有降. 在一些国家大选中,中右翼力量占据优势,社会党则失去执政地位.从总体上看,社会党失多得少,这与前几年社会党盛极一时、纷纷上台的景况相比,预示着又一轮换马的到来.  相似文献   

2.
贾瑞霞 《当代世界》2015,(12):44-47
<正>转型半个世纪以来,中东欧各国政治光谱基本正常波动,多党议会民主政治成为主流。转型初期,各国政党数量较多,但各政党生命周期不一。最初,各国多为右翼政治力量主导政坛;随后中左与中右政治力量轮流执政,但民粹或极端政党在国际金融危机、欧债危机中凸显。现在,多数国家基本稳定在数个主要政党或政党联合执政,不仅有中左、中右分野,也有中左、中右力量联合执政。2014—2016年,部分中东欧国  相似文献   

3.
20世纪 90年代以来 ,以绿党和极右翼民众主义政党为代表的非主流政党在西欧许多国家的选举中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它们分别与中左、中右政党组成执政联盟上台执政 ,从而对西欧国家的政党格局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并迫使主流政党对其意识形态和政策倾向作出调整。不过 ,中左和中右两种类型的主流政党主导欧洲政坛的格局没有发生根本性改变 ,非主流政党在执政过程中也暴露出自己的弱点。  相似文献   

4.
西欧右翼力量能否重主西欧政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西欧大多数国家是由社会党执政或参政,在鼎盛时期,它们在欧盟15国中13国执政与参政.然而,近年来,情况已经悄然发生变化,随着奥地利、意大利政权的更迭,社会党似乎开始走下坡路,包括中右、右翼乃至一些极右力量所组成的右翼阵营力量呈现上升势头,西欧政坛是不是显示"变天"的兆头?这些变化引起世人的不小兴趣.  相似文献   

5.
"国际进步治理组织"(the International Network for Progressive Governance)是各国执政的中左政党领导人交流经验和协调政策的论坛性组织.作为20世纪90年代中期欧洲政坛"粉红潮"的产物,在中左政党势头最盛之时,国际进步治理组织在世界政坛相当引人注目,其规模和影响一度达到顶峰.然而,随着美国民主党下台和欧洲政治钟摆效应再显,中右政党在一系列国家正在悄然收复失地,执政的中左政党面临的内外压力普遍增大,国际进步治理组织正面临着新的考验.  相似文献   

6.
有学者认为日本和西方国家一样是政党政治,因为国会中有代表左、中、右各种社会力量的政党。当日本人向别的国家介绍日本的政治体制时,“日本是民主的政党政治”这一条是一定会提到的。然而同样是“民主政治”,它在日本的运作和  相似文献   

7.
近两年多来,社会党(社民党、工党)在奥、意、挪、丹、葡、法、爱、荷等国大选中纷纷落马,从1999年前后在欧盟15国中的13个国家同时执政或参政,跌到目前只在英、德、希、比、芬、瑞典6国执政或参政,失去在政坛的主导地位,成为西欧政坛引人注目的现象.西欧社会党经历短暂辉煌便纷纷下台,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8.
进入90年代后半期,西欧政治格局出现逆转。80年代以来一直得势的保守党政府纷纷倒台,而长期以来处于衰落之中的社会党却呈整体抬升之势。在欧盟15国中,除西班牙、爱尔兰外,有13国由以社会党为主的中左政党掌权。有史以来第一次,社会党人同时在四个主要的欧洲国家英国、法国、德国和意大利组织政府。 如何认识民主社会主义在西欧政治中的再度勃兴?如果仅仅就右翼消退、左翼回潮  相似文献   

9.
[编者按]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很大程度上是政党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竞争.20世纪后十几年,世界政党政治中最为引人深思的现象是,在一些国家和地区,一些曾经长期执政的大党纷纷失去执政地位,而有些政党则依然充满生机和活力.那么,决定政党兴衰成败的深层次原因是什么?有无共同的规律可循?其他大党的兴衰对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有何借鉴?这些问题很值得我们关注.为此,我们约请中共中央党校党建部副主任、博士生导师王长江教授就有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在过去几年特别是2013年,欧洲主要国家纷纷举行大选,尽管各主要政党在选举中表现各异,在组建政府中的境遇也不太相同,但是从这些国家大选中各政党的表现以及政府组阁的不同类型可以看出欧洲政党格局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当前中左政党与中右政党势均力敌,政党意识形态持续弱化,选举中的不确定因素依然存在,政党正在向国际化、专业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1.
美国人富于形象思维,往往能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或者卡通化。在国际政治领域也是如此。 当伊拉克战争胜券在握时,美国弄出一副特殊的扑克牌,牌上画有美国要捉拿的伊政府高官,清楚而  相似文献   

12.
随着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向经济、政治领域的不断渗透,少数地方官员由袒护黑社会性质组织及其首领发展到公开半公开地组织、参与黑社会性质组织活动,成为不折不扣的黑社会性质组织老大。这种转变为“黑老大”意味着官员的腐败的目标正在由贪图享受转变为积累个人资本,预示着反腐道路将更艰难。  相似文献   

13.
与其他转型经济及绝大多数发展中经济相比,中国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强劲的经济增长和社会的相对稳定格外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14.
从"和平外交"到"和谐外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去年9月胡锦涛主席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大会上发表题为<努力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讲话以来,"和谐"一词频繁地出现在中国高层的外交活动中,它已成了反映中国外交新内涵和新特点的一个响亮的关键词.这说明,中国将始终不渝地把自身的发展与人类的共同进步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既充分利用世界和平发展带来的机遇发展自己,又以自身的发展更好地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因此,中国的发展不会妨碍任何人,也不会威胁任何人,只会有利于世界的和平稳定和共同繁荣.  相似文献   

15.
观察和研究国际问题,可以有多个"切入点".在现代国际关系和国际政治的研究中,有两个"点"是不能忽视的,这就是"新自由主义"思潮和"美国因素".  相似文献   

16.
17.
备受各方关注的巴勒斯坦第二次立法委员会选举结果于1月29日揭晓.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以74票对45票的绝对优势,出人意料地战胜原执政党、巴勒斯坦民族解放运动"法塔赫",并因获得巴立法委132个议席半数以上席位而享有独立组阁权.  相似文献   

18.
雷默提出的"北京共识"是一个夸大的、不符合事实的看法,而其中提及的"中国特征的全球化"尽管有一些正确的成分,但是将全球化归结为某个国家的全球化是肤浅的,有可能导致世界未来十分危险的发展.中国进入全球化不仅有正面的、积极的方面,同时也带来许多负面的、挑战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肖枫 《当代世界》2010,(10):37-39
近几月来中美关系的发展态势令人关注。有人说美国正"从南北两端围堵中国",中美间一场"战略较量"在所难免。也有人说中美是"假朋友"关系,什么"伙伴关系"只是为"好听"。还有人说,"弱国无外交,落后要挨打",既然中国实力增强腰杆硬了,在"维(护国家主)权"问题上应"加快进度"。诸如此类的议论所涉及的问题非常复杂,是绝不可"简单化"地看待和对待的。  相似文献   

20.
自甲午战争后,台湾问题始入中俄关系视野,在新中国与苏联的外交关系中更存在着明显的"台湾因素".在苏联存在的69年内,苏联政府始终坚持了"一个中国"的原则立场,但是在利用"台湾因素"方面却几欲诡诈,为已所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