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瑞 《桂海论丛》2008,24(6):24-27
中国是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问题始终是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总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我党逐步实现民族问题指导思想的拔乱反正,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进程中,紧紧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民族问题、怎样正确处理社会主义民族问题”的主线,自觉进行理论创新,正确落实民族政策,最终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2.
覃敏良 《传承》2010,(30):166-167
民族问题历来是个重要的问题,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民族问题主要是民族发展问题。广西大化瑶族自治县岩滩电站的建设产生了库区移民问题,电站建成十多年来库区移民长期身陷贫困,并不断产生群体性事件。库区移民80%是少数民族,因此,岩滩电站库区移民问题是民族发展问题,政府、企业和社会应该从民族发展的角度看待并解决岩滩库区移民问题。  相似文献   

3.
试析邓小平揭示的社会主义发展中的十个矛盾孙跃纲社会的发展有其客观的规律,遵循着辩证法的基本规则。邓小平同志深人研究了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复杂矛盾,探讨寻找社会主义发展的内在规律,揭示出中国社会主义发展中的十个问题及其相应的解决途径,形成了一整套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同志作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设计师,把马列主义基本 原理与我国当代民族问题相结合,创立了有中国特色的民族理论,本文将之归纳为“把民族问题放 在很高的战略地位”“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民族平等团结思想处理国内民族问题”等八个方面,较全 面地叙述了邓小平民族理论的主体内容,指出邓小平民族理论是一个完整系统的科学体系,是建 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5.
胡艳丽 《湖湘论坛》2001,14(3):52-53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党中央总揽全局、面向新世纪作出的重大决策。西部大开发这个世纪工程的实施,就是要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发展,以实现各族人民的共同富裕。从这个意义上说,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是对邓小平民族理论的具体演绎和最伟大的实践,它不仅是一个重大的经济问题,而且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 一、邓小平民族理论的核心是发展问题 邓小平民族理论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思想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搞好社会主义的团结友爱、互助合作的新型民族关系,加强中华…  相似文献   

6.
最近几个月,中央政治局听了中央工业、农业、运输业、商业、财政等三十四个部门的工作汇报,从中看到一些有关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的问题。综合起来,一共有十个问题,也就是十大关系。提出这十个问题,都是围绕着一个基本方针,就是要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过去为了结束帝国  相似文献   

7.
正"最近几个月,中央政治局听了中央工业、农业、运输业、商业、财政等三十四个部门的工作汇报,从中看到一些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的问题。综合起来,一共有十个问题,也就是十大关系。提出这十个问题,都是围绕着一个基本方针,就是要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过去为了结束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为了人民民主革命的胜利,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为一种资源配置的方式,将使国家、地区和民族、集体、个 人利益重新调整,在促进生产力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为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 系的巩固和发展,创造了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十七大政治报告从总结近30年改革开放整个历史进程着眼.紧扣在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如何才能摆脱贫困、加快实现现代化、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问题,全方位、大力度地总结概括出“十个结合”的宝贵经验。去年12月,胡锦涛总书记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研讨班上讲话强调,要牢牢记取和坚持运用这“十个结合”。“十个结合”生动阐明了我们党在改革开放实践中是如何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如何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如何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如何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如何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的.从理论和实践上回答了当代中国具有普遍意义的重大问题,集中体现了改革开放30年的辩证法。  相似文献   

10.
云南有8个自治州、29个自治县,有25个世居的少数民族,是民族众多的边疆省份。在依法治国、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社会要发展,立法必先行,法制是保障。在省人大常委会党组的领导下,民族委员会全体同志以“立法为民”为总的指导思想,为了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进步,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快速、  相似文献   

11.
本文就邓小平民族理论时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的指导作用,从三大方面进行了理论体系结构性探讨。作者认为,邓小平的民族问题理论为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奠定了理论基础;邓小平的民族发展理论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的核心;邓小平的民族现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的思想准则。  相似文献   

12.
在历史唯物主义视阈下讨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个自信”的历史逻辑,需要我们首先考察历史必然性如何贯穿在现实社会发展中的问题。历史必然性应该在现实社会发展中坚定不移贯穿下去,但现实社会如何贯彻,则取决于人们在实践活动过程中对植根于现实社会环境、反映社会发展基本趋势的实践必然性的把握和贯彻程度。因此,历史具体呈现什么面貌,不能直接归结为历史规律的客观支配作用,在现实意义上,人的能动作用具有主动精神。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到“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个自信”溯源于对民族复兴历史必然性的成功承接,立足于对当下社会实践客观要求的深刻自觉。  相似文献   

13.
高广 《今日民族》2004,(7):8-10
1984年5月31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以下简称《民族区域自治法》),今年是《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施行二十周年。二十年来,我国国民经济迅速发展,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社会主义主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初步建立。在这种情况下,2001年2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对  相似文献   

14.
(2014年8月31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通过)近代以来,为了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为了国家繁荣富强,无数的英雄献出了生命,烈士的功勋彪炳史册,烈士的精神永垂不朽。为了弘扬烈士精神,缅怀烈士功绩,培养公民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和社会主义道德风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激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力量,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决定:  相似文献   

15.
《今日民族》2013,(2):54-54
总结党的民族理论刨新经验,把握党的民族理论创新规律,推动党的民族理论发展,是开创二十一世纪第二个十年党的民族工作新局面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相似文献   

16.
回顾我党几十年的民族工作历程,正是由于我党坚持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把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贯彻在民族工作的全过程中,正确认识和把握民族问题、民族矛盾,制定了一系列正确的符合实际的民族政策,才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一民族问题是个长期的、复杂的、重大的社会问题。民族问题产生于民族之间的差异,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内容,也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在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进行民族独立的解放运动,对内实行各民族平等政策;解放后,我国推翻了民族压迫制度,各民族一律实现了政治上的平等,建立了民族区域…  相似文献   

17.
《今日民族》2008,(9):29-30
1950年9月,省委发出《关于少数民族工作中的两个错误思想问题的指示》 1951年9月,省政府发布处理边疆民族问题“十项公告” 1952年9月,省委对山区土改中的民族问题作出指示  相似文献   

18.
一、要从三个层面上再提高认识 1、文明单位再创建活动是构建和谐社会发展的需要。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十重大问题的决定》,把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提出来,由“三位一体”提升到“四位一体”,这标志我们党和国家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由理论层面提升到社会制度层面,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了新阶段。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包括民族的基本概念和民族问题及其实质 ,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理论等两个方面的内容。斯大林对民族概念的定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需要进一步的发展与完善。民族消亡是指民族差别的消亡 ,是各民族在团结、平等基础上的共同进步 ,共同富裕 ,而不是本质消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民族问题的实质是经济问题。社会主义时期民族工作的根本任务就是消除民族问题事实上的不平等。而抓住发展 ,就是抓住民族问题的核心。  相似文献   

20.
田燕荣 《前沿》2008,(7):91-93
我国的民族关系隶属于社会关系范畴,只有建立良好的民族关系,才能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只有不断的改善社会主义的民族关系,增强各民族之间的信任和理解,巩固和发展我们国家的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才能更好地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好社会主义国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