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 毫秒
1.
目前,合肥正在积极推进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及合芜蚌自主创新试验区建设等相关的创新试点与试验,并取得了良好的工作成效。本文在分析和总结合肥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建设基本进展与成效的基础上,提出"十二五"时期进一步推进合肥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创新标志着一个现代化国家的发展品质和优势特征。党中央在对创新驱动国家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战略考量中,彰显了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战略意义、战略目标和战略举措。以创新驱动型取代资源依赖型和技术依存型的路径选择,实现创新驱动内生增长,不断提升国家的国际话语权与核心竞争力;实现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宏伟战略目标,以科技进步和创新促进发展方式转变,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为全面实现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奠定决定性基础;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为我国创新驱动国家持续发展奠定雄厚的科技、教育和人才资源基础。  相似文献   

3.
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快和知识经济的发展,创新能力愈来愈成为增强国家和地区竞争力的决定因素。秦皇岛市作为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一定要抓住国家推进创新型试点城市建设的重大机遇,充分发挥科技的支撑引领作用,整体提升秦皇岛市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积极探索出一条城市创新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4.
2004年11月,国家批准合肥市为全国首个科技创新型试点市,希望通过试点,探索依靠科技创新推进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新路子,为中部地区乃至全国区域创新发挥示范作用。这是合肥市一个十分难得的重大发展机遇。抓住这个机遇,在科技创新型城市建设上取得成效,对于实现跨越式发展,在日趋激烈的区域竞争中抢得先机、占得主动,具有决定性意义。本报告主要通过合肥现有优势和存在问题的系统分析,对推进试点市建设提出对策建议,为省市领导和有关部门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5.
关于成都高新区建设一流创新型园区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在分析了成都高新区建设创新型园区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的基础上,认为:成都高新区建设创新型园区的战略定位是实现"增长极"和"创新极"的有机统一,成为推动成都、四川省经济增长和引领中西部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创新高地;目标是到2015年基本建成国际性的科技园区和聚合全球创新要素的平台,成为产业实力雄厚、创新能力强大、创新体系完善、创新环境优越的创新型园区。提出了以区域创新平台建设培育创新集群,以三位一体螺旋式促进创新发展,以构建动态能力形成自主性创新场域,以立体式产业支撑创新,以企业内生发展驱动创新等五条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八大作出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大部署,强调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杭州是科技资源富集、科技创新活跃的地区。2010年,乘着首批全国创新性城市试点的东风,杭州迈入了科技创新的快车道,探索出了科技创新的杭州模式。杭州与成都,一个是天堂,一个是天府,二者同为新一线城市的典型代表,在城市竞争的角力赛中综合实力旗鼓相当。在科技创新方面,近几年杭州的总体表现优于成都。向同伴学习,向对手学习,从科技创新的杭州模式中找到有益于成都的发展经验,对成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7.
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成都要着力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建成国际化的创新型城市。成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路径包括:强化创新驱动与产业支撑的互动、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切实做好科技成果转化、大力运用和保护知识产权、把握好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机遇、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等。成都建设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必须把创新驱动战略贯穿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方面、各环节和全过程,实现发展理念、体制机制、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重大转变,使创新成为加快成都发展的主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8.
当今世界,创新驱动发展已成为发达国家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持续增长、提升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战略。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准确把握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意义,深入分析我国创新驱动发展基础,探索运用创新驱动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对于实现十八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把企业创新驱动战略发挥到极致"是实现创新驱动发展这一国家战略落地的根基,是一种积极的态度和精神,是时不我待的一种倡议;真正把企业创新驱动战略发挥到极致尚需更大的努力和决心,尤其在科技投入上、成果转化的激励上、珍惜人才、善用人才等方面,企业要以企业家的精神和担当用好、用足政策、做好份内的事,政府要以更强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做好支持和扶持。相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引领作用会越来越显著,创新型国家建设将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努力下如期实现。  相似文献   

10.
创新发展是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之一。城市创新发展是国家实施创新发展战略的重要基础,也是国际化城市建设的内在要求。成都正加快向国际化、现代化都市迈进,必须以国际化的思维和视角,加快建设区域创新型城市,在体制机制、人才机制、产业领域、科技领域、空间布局等方面积极探索和实践,打造与区域创新城市相适应的创新环境,努力实现国际性区域中心城市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1.
科技创新战略是合肥加快发展的主战略,是发挥合肥科教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强劲动力。本文基于合肥全国第二次经济普查和有关统计公报数据,运用定量分析方法,对合肥市“十一五”科技发展的成效进行了客观评估,深入分析了合肥与武汉、长沙、西安、福州等追赶城市的科技实力现状,对“十二五”时期合肥进一步实施科技创新战略,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出了具有较强操作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乐山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有一定的基础和条件,要立足优势,科学研判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面临的形势和机遇,以园区产业科技支撑促进结构优化升级,着力创新研发,重点突破,转化实施一批重大科技成果,深化科技经济结合,加快建设创新型乐山。  相似文献   

13.
十八大明确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将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强调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让科技创新真正成为驱动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主动力。天水科技居全省前列,但多项经济指标省内排名长期靠后,说明科技对经济的支撑作用并不显著。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仅要在创新上下功夫,更要在驱动发展上做文章。天水要在有效发挥科技优势的同时,从当前及今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中寻找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切入点和契合点,使这一重大战略有的放矢,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4.
南京提出创新驱动战略,是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总体部署和要求。依靠创新驱动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增长、促转型”的最好决策,创新驱动也是引领南京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动力。南京市如何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呢?作者提出八个方面的思考与建议,即提倡“全民创新”,营造创新氛围;树立创新理念,强化创新意识;构建创新平台,拓展创新领域;组建创新机构,行使创新职权;培养创新人才,提升创新技能;制定创新制度,完善创新机制;整合创新资源,发挥创新优势;规范创新指标,转化创新成果。  相似文献   

15.
创新驱动是社会发展的不懈动力和永恒主题,陕西在当前经济发展过程中,由于要素驱动难以为继,投资驱动日显艰难,面临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亟须转向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加速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确立创新驱动基本格局下,以科技创新为核心,搭建创新驱动平台,完善创新驱动机制是推动陕西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现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八大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为我国的核心发展战略,指明了我国今后发展所依靠的主要动力来源。我国目前在形成创新驱动战略合力上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并取得了一些重大成就。作为一个正在迅速崛起的发展中大国,如何使政府、企业、科技人员三者形成战略合力,是决定我国从一个发展中经济体向创新型发达经济体成功转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对探索构建安徽区域创新体系意义重大。本文从合肥、芜湖、蚌埠三市推进试验区建设的现状出发,围绕如何加快提升区域创新能力,以“联”字为切入点,从创新战略、战略性创新产业、创新型企业的引进和培育、体制机制创新、构建公共创新服务体系、集聚创新型人才、优化创新创业环境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十二五"以来,合肥创新型城市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就,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但与国内先发地区和发达国家创新型城市比较,尚存在较大差距。特别是合肥市新近成为长三角城市群的副中心城市,这给合肥城市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更大挑战:合肥创新型城市建设要进一步拉高标杆,发现问题,找准定位,明确方向,探索路径,围绕打造"大湖名城、创新高地",率先建成国内先进、世界知名的创新型城市。  相似文献   

19.
王贵楼 《理论前沿》2009,(12):39-40
创新作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核心价值观念,直接决定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和质量。用观念、体系和制度构筑创新型国家战略的三大平台,从市场导向和自主创新发掘创新型国家战略的内在动力,对于推进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为了加快创新型省份建设,近年来,安徽省委、省政府及相关部门推出了一系列金融支持政策及措施,较好地促进了科技与金融的融合发展。当然,在金融支持安徽创新型省份建设中也存在着一些制约因素和问题。当前,安徽应以创新型省份建设中的科技金融改革创新为契机,加大金融支持力度,不断完善科技与金融融合发展政策体系,积极发挥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在安徽创新型省份建设和创新驱动发展中的应有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