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杨浩 《各界》2007,(2):19-21
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灿烂文明史的古国,中国的历史变换莫测却从不间断,渊源流长的同时也有着不可抵挡的魅力.因为中国不仅是一个世界上少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宝库,也是一个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任务异常艰难繁重的国家.当然,我们在从事遗产的保护和研究之前,首先要科学精准把握它的特征和价值.如果我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征的把握以及价值的界定,缺乏科学而可操作性标准,就会在短期利益的驱动下形成"泛文化遗产论",这极其容易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泛滥成灾,不但耗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更使文化遗产认知在一定程度上形成流俗趋时,淹没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精髓所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认同感,保卫国家文化安全,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2.
当前,“中国式现代化”成为解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时代话语,反思与“中国式现代化”相适应的中国现代性精神成为时代赋予的重要命题。中国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文化、苏联文化及西方文化相互交织构成了中国现代性建构的多样文化景观。在历史发展进程中,中国现代性建构始终面临着“儒化”“教条化”“苏化”“西化”的价值挑战,形成了中国现代性建构深刻的矛盾语境。我们应在这种矛盾语境中作出正确文化选择:审视传统文化,实现中国现代性建构的非儒化与对传统文化的转化发展;省察教条文化,实现中国现代性建构的非教条化与马克思主义真精神的实践创新;考量苏联文化,实现中国现代性建构的非苏化与对苏联现代性的借鉴超越;反思西方文化,实现中国现代性建构的非西化与对西方文明成果的扬弃。  相似文献   

3.
中国传统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载体,既为实现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化、本土化提供了条件,也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带来消极影响。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一方面要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成分,另一方面要警惕中国传统文化消极因素的影响,在扬弃和改造中国传统文化中,实现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民族化。  相似文献   

4.
刘勇 《学理论》2012,(14):161-162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载体,而儒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国文化的主流和重要的组成部分,孔子的教育思想、教学方法两千年来一直深深地影响着中华民族向前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观古思今,我们要用历史的眼光和时代的精神去更好地保留、弘扬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5.
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既是人的本质需要,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中国共产党引领的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以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作为道德要义、中国式现代化作为道德通路、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道德胸怀、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道德旨归,在主体层面、理念层面和实践层面实现了对资本主义精神生产的扬弃与超越,彰显了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实践品格与精神境界。在扎实推动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当代中国实践进程中,需要拓展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全球视野、突显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现实诉求、强化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共识凝聚,进而使全体人民在先进文化的牵引、浸润、形塑中寻绎精神生活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6.
《学理论》2015,(24)
毛泽东一生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其思想中包含大量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在中国长期的革命和建设中,毛泽东很好地批判和继承了中国传统的重农思想、民本思想、实学传统,并将这些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相结合,扬弃和升华了中国传统文化,赋予其新的时代特色和民族风范。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是马列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实践者──毛泽东扬弃中国传统文化启示录吴毅中国革命的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只有同中国革命的实际相结合,才能取得胜利,而毛泽东就是一位伟大的实践者,他善于把马列主义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紧密结合起来,为创造中国化的马克思主...  相似文献   

8.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体系在发展中完善,逐渐形成了增强文化自信、振奋民族精神的文化场域和整体性保护的中国方案,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基石。随着我国文物保护体系、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体系和传统村落,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的多元化形态和价值凸显,新形势下适应文化遗产整体性保护的目标及其创新发展诉求,从文化遗产本体价值-关联价值-转译价值出发,基于价值链逻辑,阐释文化遗产的时空脉络和文化内涵,即文脉价值;针对现实矛盾与发展困境,从多头管理的现实出发,建构以历史文化价值保护为核心的制度体系和保障;从人与遗产环境的共生关系,认知其社会价值,并适应于社会经济需求和价值约束,实现文化传承与复兴发展,即从固守到“守正适变”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相似文献   

9.
乔成果同志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中注意并抓住了贯通于中国诸多文化现象中的一个基本特征和基本精神——“和合”精神,并从“协调”切入,对中国传统的“和合”文化进行研究和阐释。他曾发表过《协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艺术》、《试论中国传统文化的“和合”精神》等论  相似文献   

10.
宋庆贵 《理论探讨》2002,2(1):89-91
青少年时代的毛泽东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与影响 ,曾是孔子及儒家文化的崇拜者、信奉者。但是到五四运动时期 ,他从主体性上否定了中国传统文化而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从而使自己转变为一名马克思主义者。在领导中国革命的过程中 ,毛泽东批判地继承了中国历史上的优秀文化遗产 ,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 ,创立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 ,并在这一科学理论的指引下 ,通过长期的武装斗争 ,成功地实现了无产阶级社会革命运动。毛泽东在领导社会主义建设时发生过重大失误 ,从文化渊源上看 ,是由于他受到传统文化中某些消极因素的影响与局限。  相似文献   

11.
冉启兰 《学理论》2015,(3):244-245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和历史文化的凝聚,是长期以来一个民族在物质文化生活的基础上不断积累和形成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丰富的精神文化资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提供了较为宝贵的素材。主要从非物质文化遗产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利用入手,进而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实现途径,以便更好地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促进人文素养的形成。  相似文献   

12.
高乔子 《学理论》2010,(24):137-138
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文化遗产保护之间的矛盾日显突出,城市文化遗产保护的政策制定是为了协调这二者之间的关系,使经济发展和文化遗产保护和谐共生。在城市文化遗产保护的政策制定时要考虑到悠久的传统文化,各城市各地区不同的地域文化以及文化的多样性等因素。  相似文献   

13.
一、传统与现代的纠葛在思考中国文化如何走向现代化这一重大课题时,方法论原则的确至为重要。在这一方面,唯物辩证法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方法指引。在唯物辨证法看来,一切事物和现象都是作为过程向前发展的,都是一个辩证的否定过程,一个扬弃的过程。文化的发展,传统的继承,同样不是例外。中国人有一份丰厚的文化遗产,在这一点上,比起其他民族来,我们要幸运得多。然而一个多世纪来,中国人所面临的是民族文化与西方文化双重夹迫下的痛苦选择。在这里,人们对传统的眷恋、对民族前途的关心和对异质文化的抵御,本能地交织在一起,使…  相似文献   

14.
儒家敬业观与社会主义敬业精神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儒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文化,孕育了与中国传统社会政治经济结构相适应的传统敬业精神。儒家的敬业观以理论性和实践性的高度统一而独树一帜,对中华文明的创造和发展曾经做出巨大贡献,对现代中国社会发展也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以批判继承的积极态度来对待这一历史文化遗产,对其进行深刻反思,积极挖掘其当代价值,从而扬弃、超越、更新,以实现创造性地转换,更好地服务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事业。一、儒家敬业观的基本内容1、“忠勤”。儒家学说的整个发展史本身就是一部漫长的封建社会统治史,也就是说,它完全是为封建…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形成了内涵丰富的文化遗产观。毛泽东文化遗产观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文化建设的时代需要,系统论述了如何正确认识文化遗产,怎样有效利用文化遗产,以及如何处理好各文化遗产的辩证关系等问题,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供了重要遵循。系统梳理毛泽东文化遗产观,有助于进一步加强新时代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相似文献   

16.
正"长城是凝固的历史,运河是流动的文化",大运河是一项凝聚中国智慧、体现创新精神、集经济文化发展于一体的世界文化遗产。落实好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将大运河文化保护好、传承好和利用好的指示,是沿岸各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件大事、好事。近年来,淮安市在大运河保护开发利用方面取得了许多阶段性成果。当前,进一步挖掘大运河文化带(淮安段)建设中  相似文献   

17.
价值观在文化构成诸要素中居于核心地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核心要素,它代表了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基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辩证关系可以概括为"四个坚持":坚持积极扬弃;坚持全面理解;坚持发展;坚持创新。  相似文献   

18.
《学理论》2015,(12)
钱学森精神中,传统文化的影响不可忽视,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士人"文化传统对钱学森人格的塑造。在梳理钱学森精神的基础上,总结出钱学森对中国古代"士人"文化传统的继承,分别是理想精神的高扬、精英意识的弘扬以及家国情怀的凝聚。在继承的基础上,钱学森的一生极大地发扬了这种传统,从而让他成为当之无愧的中国知识分子的典范。  相似文献   

19.
正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包括中华民族在内的世界各民族的传统文化的宝贵精华,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而独特的价值。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创造和留下了灿烂辉煌、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目前中国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3068项,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达40项,中国已经成为世界非遗第一大国。  相似文献   

20.
当代中国社会正在经历社会转型,政府行政系统在社会环境发生重大变迁情况下,也必然要进行变革,与政府改革必须同步的是行政文化的重构。在中国行政文化的现代重构中对中国行政文化的历史传统进行辩证的扬弃是首要工作,同时对政府行政管理改革的趋势作正确的认知也是必要的,在此基础上本文讨论了我国行政文化重构应遵循的价值维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