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华民族凝聚力是中华民族赖以统一、独立和生存、发展的内在动力。就其功能而言,它直接表现为一种团结力或称为统一力,具体包括:民族成员对民族整体的向心力,民族整体对民族成员的吸引力,民族成员之间的亲和力。“台独”是与民族“凝聚”背道而驰的民族“离散”。和世界上其他民族一样,中华民族在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存在着“凝聚”与“离散”同在的矛盾运动现象,尽管“离散”的现象不占主导地位,但它仍不时地作为民族凝聚力的对立方面表现出来,“台独”即为其中之一。“台独”的产生与发展,原因十分错综复杂,但归根到底是中华民…  相似文献   

2.
中华民族凝聚力的量化,需要将复杂的理论问题简单化为可操作的系统,其中,最为关键的是需要设计出测评指标和操作方法。民族成员的凝聚倾向则是民族凝聚力的外在表现,这种凝聚倾向可以通过民族成员对中华民族、国家和社会的热爱程度得到近似反映。本文在对中华民族凝聚力层级结构作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套民族凝聚力(民族成员凝聚倾向)的量化测评的指标体系,由此通过问卷调查方法,从一个侧面对民族凝聚力进行量化测评。  相似文献   

3.
中国人民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凝结成了命运共同体,并在共同的社会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展现了强大的凝聚力。中国人民的凝聚力具体表现为内在的共同精神生命力、思想和道德上的觉悟力、共同社会行动中的向心力、组织领导上的政治动员力、文化上的同化力和社会行为上的群体行动力。中国人民的凝聚既是历史形成的,也是实践检验的。这种强大的凝聚力在中国人民应战困难的群体行动中愈挫愈强、愈战愈勇,成为国家取得胜利、人民赢得幸福、民族获以赓续、事业得到成功的不竭动力。  相似文献   

4.
民族问题历来是社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是社会发展总问题的一个部分。它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而变化,并能动地作用于社会生活。现阶段中国社会的发展模式,由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转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因此,用市场经济的观念去审视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民族问题,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与民族问题的关系,促成各民族在社会主义大家庭中共同发展、共同进步、共同繁荣,是一个重要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一 关于民族问题的界定,至今尚无定论。现有两种具有代表性的观点: 一种观点是,民族问题是复杂的综合性问题,主要表现为民族之间在直接或间接(以国家这一政体为媒介)的问题中所出现的,包括民族矛盾在内的涉及民族利益和发展的一切问题。 另一种观点是,民族问题是一个多因素、多侧面、多序列的复合结构,是民族的自身实践关系(自我改造、自我发展)和民族之间的族际关系的双重存在导致的民族自我发展问题和民族共同发展问题的总合。 笔者倾向于前一种观点,民族问题是民族关系中的矛盾关系。民族问题就是民族之间的关系失调,使民族成员的正常生活和社会进步发生障碍,需要引起人们注意并采取集体行动去解决的问题。它可以表现在政治、经济、文化、语言、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  相似文献   

5.
邓卫红 《桂海论丛》2003,19(5):71-73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就历史性而言 ,中华民族形成了自己具有强大凝聚力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传统。就时代性而言 ,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必须服务于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时代主题。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要体现在民族成员的行动中 ,要体现在文化建设的全过程 ,要重在教育。  相似文献   

6.
中华文化始终是维系全体中国人的精神纽带沈桂萍一种民族文化,在其发展历史长河中形成的价值观念、伦理道德和风俗习惯等文化心理,深深地溶进了民族的血管里,陶铸着民族的心灵,对民族的凝聚起着永恒的作用。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就是在共同的民族文化心理机制作用下形...  相似文献   

7.
马少青 《人大研究》2005,(6):F003-F003
和谐社会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求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和谐发展,共同作用。先进文化建设在其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发挥文化对人的引导、教育功能,营造健康、和谐、文明、进步的社会氛围,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所以,李长春同志指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和谐社会建设中起基础性、先导性作用。塑造民族精神,形成凝聚力。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一个民族的魂,其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影响着民族的发展道路和前进方向。先进文化是一面旗帜,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兴旺发达,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有强大的民族凝聚力。通过先进文化建设,可以使社会各个阶层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念和思想观念,增强社会各个阶层的归属感、认同感,进而增强民族的凝聚力,为经济和政治的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进程中,文化建设必须结合新的实践和时代发展的要求,深入发掘中华民族自强不息、英勇奋斗、敢于胜利的精神,通过文化艺术形式表现出来,形成社会主义文化的主旋律,发扬光大,激励亿万人民在和谐社会建设中奋发有为,贡献力量,形成万众一心的凝聚力。千百年来,甘肃孕育了艰苦奋斗、勤劳勇敢的地域人文精神,凝结在甘肃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区域文化之中,集中表现在丰富的敦煌文化、独特的民族民间文化、厚重的黄河伏羲文化、悠久的丝绸之路文化和宝贵的革命历史文化中,深深熔铸在甘肃各族人民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成为我省建设和谐社会难得的精神财富。要深入挖掘和保护民族民间文化,弘扬民族精神,集聚全省人民的精神力量,引导人们把甘肃人民特有的精神品质体现和落实到推进发展、实现富裕的实践中,促进甘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正民族凝聚力是使民族及其成员保持在民族群体内的向心力,也称之为民族内聚力。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之所以如此强大,就在于对自己的民族身份、文化传统和伟大祖国的强烈认同。其中文化认同是最深层的认同,它是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的基础。因此,中华文化对民族凝聚力的形成、发展、增强、建构都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不仅关系到文化命脉的延续,也关系到民族凝聚力如何增强和建构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途径探析:一个比较的视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培育民族共有精神对多民族国家具有重要的社会政治意义.它可以有效提升各民族的政治认同和国家意识,增强他们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有利于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结合国外的经验与教训,我国应以凝聚和整合为目标,注重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充分发挥学校教育、大众传媒、社会团体、宗教精英的积极功能,并制定合理的文化发展战略来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10.
客家土楼:家园遗产的表述范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培育民族共有精神对多民族国家具有重要的社会政治意义.它可以有效提升各民族的政治认同和国家意识,增强他们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有利于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结合国外的经验与教训,我国应以凝聚和整合为目标,注重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充分发挥学校教育、大众传媒、社会团体、宗教精英的积极功能,并制定合理的文化发展战略来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落后的生产力基础上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一项十分艰巨而伟大的事业.邓小平同志指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集中力量搞四个现代化,着眼于振兴中华民族.”(《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357页)他又将“三步走”的战略目标称之为中国人民“真正的雄心壮志”.那么,靠什么样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力量去实现“雄心壮志”呢?靠什么去振奋民族精神、凝聚民族力量呢?本文试就爱国主义与中华民族凝聚力问题,略述管窥之见.一、爱国主义传统铸就了民族凝聚力中国是一个地域辽阔的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爱国主义光荣传统的、在世界上最有生命力和凝聚力的民族.由古至令,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一脉相承,形成了一种优良的历史传统.一种可贵的民族精神,当今又成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旋律.所以,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与爱国主义传统密切相关,也可以说它缘于爱国主义传统.  相似文献   

12.
强化爱国主义教育 铸造民族精神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爱国主义是一种强大的民族精神。对内 ,它可以激发全民族共同的拼搏精神 ,使祖国日益强盛。对外 ,它可以团结社会各阶级、阶层、集团的人们团结一致 ,抵御任何外来侵略。因此 ,爱国主义所产生的巨大凝聚力是任何其它价值观所不能替代的。在新的历史时期 ,中国共产党人必须运用爱国主义精神所具有的特殊功能 ,团结、号召全国各族人民。特别是在我国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今天 ,更需要党和政府高举爱国主义旗帜 ,强化爱国主义教育 ,铸造强大的民族精神。总体上 ,当代中华民族的爱国精神还是比较强的 ,这集中体现在全国人民都正以极高的热情投入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一具体行动之中 ,但由于封建专制制度的影响 ,“文革”带来的信仰危机 ,多年来精神文明建设的松懈以及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等诸多因素 ,导致了部分国民国家观念、国民意识淡薄 ,甚至还存在一定程度的民族精神贫困现象。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是国民参政议政的积极性、主动性不高。国民参政议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表现了国民对国事的关心程度。中国科技促进发展研究中心和中国社会调查所曾于1986—1987年 ,联合举办了一次对全国城市居民的调查。其中 ,有一项调查的题目是“您是...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历史上,爱国主义从来就是动员和鼓舞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在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抵御外来侵略和推动社会进步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在爱国主义精神的激励下我们的国家和民族自强不息,具有伟大的凝聚力和生命力。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有没有高昂的民族精神,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重要尺度。在历史的长河中,中华民族经过长期的共同生活和共同的社会实践,  相似文献   

14.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开始了二百余年的春秋时代。春秋及其以后的战国时期,是我国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历史时期,也是我国各民族迁徒交流、聚散离合急剧发展的时期,它以蔚为壮观的历史画卷向人们揭示了中华民族凝聚力形成的社会基础,展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创建的必然性。研究春秋时期的民族关系和社会发展状况,对于我们深入了解历史、认清我国各民族共同缔造伟大祖国的史实,从而进一步加强爱国主义和民族团结教育,致力于维护祖国统一,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春秋时期是我国古代民族大迁徙、…  相似文献   

15.
民族精神是凝聚海外“三胞”的思想基础刘熙芳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古老民族,在世界各民族中是一个具有强大凝聚力的民族。这种民族凝聚力的核心就是民族精神。民族精神作为中华民族的群体意识,它不仅是联结海内外炎黄子孙的精神纽带,而且也是团结、凝聚台...  相似文献   

16.
增强中化民族凝聚力的新活力卜鼎焕中华民族凝聚力对于中国经济的发展、对于中国社会历史的前进、对于中华民族的繁荣、强盛,曾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没有民族凝聚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今天。就没有中国的今天。但是,我们也应看到,中国传统社会的民...  相似文献   

17.
周元玲  李立纲 《传承》2011,(29):55-57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艰难环境中得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是民族得以维系和凝聚的精神纽带。以云南边境地区少数民族为研究对象,主要分析和论证跨境民族在国家背景下民族精神的两种表现形式:民族凝聚力和民族认同。同时指出在现代社会中,民族精神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最后提出在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弘扬和培育跨境民族的民族精神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人类社会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缔造的,历史上各民族之间,既有密切的交往合作,也充满了矛盾和斗争,正确处理好民族关系,对社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关于民族的概念  斯大林同志曾给民族下了一个定义:“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的民族文化特点上的共同心理素质这四个基本特征的稳定的共同体。”  每个民族,都有在它的全体成员中统一使用的共同语言。而民族共同语往往是以某种方言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一般使用这种方言的地方,是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共同语形成之后,一些…  相似文献   

19.
维护文化安全:国家安全面临的现实性课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为一个社会政治经济的观念反映,文化是一个民族国家认同、凝聚力的基础,是国家和民族生存的前提条件。只有基于共同信仰、共同的价值观念、共同的民族心理,国家的统一与安全才能得以实现和延续。因此,文化对国家稳定与国家安全的作用体现在:不仅为政治经济制度的建立和运行提供合法性的理论解释及广泛的社会心理基础,而且通过其对社会成员的教化塑造,为国家的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提供精神资源和人力资源。因此,文化安全不仅成为全球化时代国家安全观念中新的内容,而且成为国家安全的深层内涵。  相似文献   

20.
龙志贵 《湖湘论坛》2004,17(1):77-78,82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民族文化 ,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内容 ,也是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进步的根本要求。在当今国际国内新形势下 ,深入研究民族文化的功能 ,继承和发展我国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对于增强民族团结 ,维护祖国统一 ,全面推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 ,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本文论及的仅是狭义民族文化的范畴。  一、民族文化是民族发展进步的精神动力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 ,同时 ,它又反过来对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产生巨大的影响和作用 ,从而促进或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