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生活中出现了一种新的社会现象,即大规模的农民涌向城市寻找工作以获得收入,这些农民被称为农民工。与经济发展的繁荣景象相比,农民工的生存状况十分恶劣,令人担忧。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解决一系列农民工问题。这对于维护稳定,改变传统的二元社会结构,解决“三农”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新生代农民工的“问题化”倾向成为不容忽视的社会现象.经济、社会和心理三方面的融合困难是导致新生代农民工“问题化”倾向的直接原因.应尊重新生代农民工的主体特征与利益诉求,从理论研究与现实政策两方面继续探索破解我国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新对策.  相似文献   

3.
农民工回流现象的多角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我国农民工流动出现了由城返乡的回流现象。农民工回流的原因主要是农民进城务工比较利益低,预期收益不高,及在城市生活成本较高;农民工回流对农村和城市具有双层效应,对这一问题应从多方面采取措施。  相似文献   

4.
立足我国农民工问题的现实和经济学基本原理所构建的感知差距理论模型,能够为解决农民工问题提供一个新的视角。该模型揭示了农民工被边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由于城市居民和农民工在看待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问题上存在较大差异。这种感知差异导致农民工大量涌入城市,而感知与现实的差异特别是进入城市的“政策门槛”,使入迁农民工一直处于边缘化状态,形成了我国严重的农民工问题。因此,逐步消除“感知差异”的基本策略在于加大农村基础教育投入,分类适时地提高农民文化素质,重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5.
农民工现象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军 《理论前沿》2006,(2):44-45
我国的农民工承担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主力军的重要角色。农民工的出现,从客观方面来看是城市工业化对农民需求形成拉力;从主观方面来看,农业中的劳动力过剩形成农民外出务工的推力。目前,农民工受到不公正的待遇,社会角色错位。因此,必须正确认识农民工现象,对旧的户籍制度进行改革,建立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加强对农民工文化素质的教育投入,提高农民工的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6.
“农民工”是中国特定的体制下对进城务工农民身份的一种描述。“农民工”是一个充满歧视性的概念,“农民工”身份的构建和认同使“农民工”群体成为了社会中的边缘人,从而阻碍了他们的权利实现与自身发展。“农民工”问题要获得真正解决,就要从根本上淡化并消除对“农民工”这种矛盾身份的定位,并在社会生活中赋予其“产业工人”的身份,从而改变“农民工”的弱势地位,保护其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7.
农民工是具有农村户口身份而在城镇务工的劳动者,兼有农民与工人二者的双重身份。从法学的角度看,农民工的重要特征是权利贫困。目前,我国农民工的职业健康权受到严重侵害",开胸验肺"事件即是典型例证。我国职业病防治体制的罅漏成为制约农民工维权的关键因素,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8.
农民工是我国经济体制转轨和社会转型时期所形成的特殊社会群体,也是我国政治与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创举。但长期以来,政府对这一群体所实施的"生存型"社会政策目前已难以维继,体制、机制及相关制度的变革与完善势在必行。对此,本文提出农民工"定居型就业迁移"模式,探讨通过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多方的博弈与合力推动;农民工与城市居民在城市"大混居、小聚居"的居住模式构建;推进以农民工家庭"体面就业"等方式实现其人口城市化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9.
郭文静  万淼 《工会论坛》2011,17(1):31-33
我国现有的农民工失业保险存在着受惠面窄、没有考虑新生代农民工的需求、缺乏稳定和预防农民工失业的功能、农民工失业保险金太低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是:建立覆盖全体劳动者的“失业就业证”;改变原有的计发方法;充分发挥失业保险基金的保就业和保生活功能;分类推进农民丁的失业保险政策等。  相似文献   

10.
农民工返乡创业要跨的门槛有几道 农民工返乡创业对缓解当前农民工就业压力,促进农民增收有重要意义.但记者采访已回乡创业的农民工时发现,在提供贷款、技术支持、政策服务等方面尚存诸多障碍,农民工返乡创业还需跨越众多门槛.  相似文献   

11.
江泽民政治文明建设思想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最大贡献和特点就在于准确把握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内在的三层关系:一是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的关系;二是这三者的有机统一与政治文明的关系;三是政治文明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从而科学地揭示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规律,大大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2.
把世界理解为“存在”而不是“不存在”,并通过“存在”概念探求并界定世界的本质,是西方哲学传统的基本问题和思路。同时,“无”与“不存在”的问题几乎与“存在”问题同时产生,而且在对本质和终极问题的探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存在”与“无”的辩证法应该是哲学和宗教哲学最深奥、最重要的理论。  相似文献   

13.
“课程”与“精品的课程”:“精品课程”解读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将"精品课程"划分为"精品"与"课程"两个关键词,分别探究其意义,并最终将其作为一个整体整合起来考察,赋予时代特点与先进理念,这将有助于人们厘清"精品课程"的真实意蕴,建构高质量的"精品课程".  相似文献   

14.
"警察"一词比"公安"一词更准确,更能体现行业特点.从概念上看,"警察"的外延比"公安"大;从语用角度看,"警察"比"公安"更有表现力;从使用范围看,"警察"比"公安"更能与国际接轨;从使用年代看,"警察"比"公安"更有历史渊源.因此,宜以"警察"一词代替"公安"一词.  相似文献   

15.
市场无极限,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应当满怀信心,从有限做到无限,在复杂的市场竞争格局中赢得生存与发展。  相似文献   

16.
《徽州女人》借助系列物象,积极使用象征艺术,"井"和"蛙"是系列物象中的两个代表。"井"之象征物象,不仅给主人公"女人"提供了活动平台,而且象征着她处境的封闭,生活的单调,思想的守旧;"蛙"之象征物象,类比"女人"形象,预示着其前途的暗淡和命运的忧伤。象征艺术的积极使用,提高了剧本的艺术表现力,增强了剧本的文学性。  相似文献   

17.
“理管”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的大环境逐步进入法制化的时候,应当明确“理”在组织行为中的重要作用,进行“理管”。“理”在企业不同管理层次包含不同内容,只有实行“理管”,并辅之以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将人治与法治相结合,才能较好地达到“管理”目的。  相似文献   

18.
海德格尔的"此在"的观念不同于传统的古希腊和基督教关于"人"的概念。虽然古希腊强调人是理性的动物,基督教强调人是上帝按照自己的形象创造出来的,但这两者有着内在的联系,这种联系构成了西方传统的关于人的普遍观念的基础。而海德格尔则要解构这种基础,为显现"此在"的意义扫清障碍。一旦做了这项工作后,对此在在其当下性中的"实际性"的分析便成了首当其冲的任务,而这种分析必然会涉及到时间上的"今日"。  相似文献   

19.
日本的“变”与“不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昭奎 《外交评论》2009,26(5):6-11
民主党取代自民党执掌政权之后,日本的“变”与“不变”及其变化的程度,大致取决于三个因素:其一是民主党与自民党的“同”与“不同”,以及两党间的区别有多大;其二是日本国内政治潮流的“变”与“不变”及其变化的程度;其三是民主党自身的“变”与“不变”及其变化的程度。  相似文献   

20.
文章意在研究“公民宗教”对于卢梭“社会契约论”的意义。从自然状态过渡到公民社会的“瞬间”,就形成了公意,但学者们在解释公意的形成和实质时,通常过分强调了契约观念的重要性。通过对《社会契约论》文本的细致解读,作者指出,“立法者”和“公民宗教”比契约观念对于卢梭的“社会契约论”更为重要和根本,并指出了卢梭的“立法者”和“公民宗教”与古代的异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