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一、早期东南亚海上贸易的发展 公元前,东南亚海上贸易活动业已存在.以马来半岛为界,东南亚向西与印度、波斯等地,向东与中国的海上贸易航线已开通.当时的海上贸易情景概况是:从中国出发,沿越南南部沿岸航行,然后进入暹罗湾,到达马来半岛北部,在克拉地峡附近卸货,通过陆路穿过克拉地峡,在马来半岛西海岸将货物装船,再转运印度、波斯等地,反之亦然.正由于这种经营特点,起初东南亚与中国、印度等地贸易往来最多的是马来半岛北部和越南南部.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南亚区域经济合作继续发展,地区内贸易往来不断扩大,其所包含的内容远比5%的比重更为丰富。制约南盟内贸易发展的经济因素是地区经济合作发展所面临的重大挑战,需切实解决才能发掘地区合作的巨大潜力。中国扩大对南亚的贸易、投资等经贸合作,有助于南亚国家提高区内贸易供给能力,从而进一步扩大区内贸易与经济合作。  相似文献   

3.
朝贡贸易制度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朝贡贸易是存在于古代中国——东亚和东南亚的一种地区合作制度,贸易成为相互联系的手段,目的是维系地区关系的和谐与秩序。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个重要组成部分和外化,是中国古代外交思想的体现。它在有效运作的同时,也存在着因为制度缺陷而引发的矛盾和冲突。本文从历史学与国际关系学相结合的角度,客观评价了朝贡贸易制度的积极作用和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4.
《东南亚纵横》2010,(4):F0003-F0003
《东南亚纵横》是广西社会科学院主管、广西社会科学院东南亚研究所和广西东南亚经济与政治研究中心主办的,国内较早的一份专门介绍和研究东南亚各国情况的专业刊物。《东南亚纵横》自1980年创刊以来,向读者提供了大量有关东南亚政治、经济、社会、历史、文化等方面的文章和中国与东南亚各国关系、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中国-东盟博览会举办、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  相似文献   

5.
宓翠 《东南亚》2014,(1):73-78
朝贡是古代中国与东南亚国家之间进行交往的主要方式。中国和东南亚国家之所以能够形成朝贡体系,原因在于古代中国和东南亚国家对朝贡所代表的意义有着不同的理解。古代东南亚国家特殊的政权模式及其对世界的看法是促成朝贡关系达成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时这些古代东南亚国家基于其社会形态和世界观而产生的对朝贡不同于中国的理解也是他们愿意接受朝贡关系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东南亚纵横》2009,(5):F0003-F0003
《东南亚纵横》是广西社会科学院主管、广西社会科学院东南亚研究所和广西东南亚经济与政治研究中心主办的,国内较早的一份专门介绍和研究东南亚各国情况的专业刊物。《东南亚纵横》自1980年创刊以来,向读者提供了大量有关东南亚政治、经济、社会、历史、文化等方面的文章和中国与东南亚各国关系、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中国-东盟博览会举办、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泛北部湾区域经济合作等信息资料,得到了社会各界读者的普遍关注和好评,2000年获评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相似文献   

7.
《东南亚》2006,(4):35-35
2006年10月27日,云南省东南亚南亚研究院在昆明正式挂牌成立。成立云南省东南亚南亚研究院,是中共云南省委、省政府按国家大开放战略,为充分发挥云南省在“走出去”中的区位优势,推动全省社科界更好地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云南省毗邻东南亚、南亚,与东南亚、南亚国家在文化、社会、经济等方面有着长期、密切的联系。云南的东南亚、南亚研究历史悠久,有着良好的基础条件。改革开放以来,云南省的东南亚、南亚研究成果显著,对建设“中国连接东南亚、南亚国际大通道”、“云南参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云南参与大湄公河…  相似文献   

8.
《东南亚纵横》2009,(6):F0003-F0003
《东南亚纵横》是广西社会科学院主管、广西社会科学院东南亚研究所和广西东南亚经济与政治研究中心主办的,国内较早的一份专门介绍和研究东南亚各国情况的专业刊物。《东南亚纵横》白1980年创刊以来,向读者提供了大量有关东南亚政治、经济、社会、历史、文化等方面的文章和中国与东南亚各国关系、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中国-东盟博览会举办、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泛北部湾区域经济合作等信息资料,得到了社会各界读者的普遍关注和好评,2000年获评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2007年获评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2008-2009年)来源期刊,2008年1月获评为广西优秀社会科学期刊。  相似文献   

9.
正北京大学东南亚学研究中心是北京大学跨院系和跨学科的、从事东南亚地区和国家研究的学术研究机构,成立于2002年9月,今年是它诞生的十一周年。一、北大的东南亚学研究的学术传统北大东南亚学研究中心成立虽刚11个年头,但东南亚学研究却不是从21世纪初才起步的。北大的东南亚学研究有着悠久的学术研究传统,至少可上溯到100年前。20世纪初叶,北大老一辈的学者开始对东南亚进行学术研究,他们在对中国古代史、中外关系史等的研究中已经涉及到许多有关东南亚古代历史及其与中国关系的问题。新中国建立后,中国  相似文献   

10.
论中巴经济贸易合作的发展前景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过去,巴基斯坦曾经是中国重要的经济合作伙伴,也是中国最重要的对外经济援助国,中巴贸易曾经在中国和南亚国家贸易中占据首位。199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对外贸易迅速扩大,中巴贸易在中国对外贸易和中国与南亚国家贸易中的地位有所下降。这与中巴之间良好的政治外交关系不太相称。本文在分析中巴经济合作潜力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指出了中巴经济合作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1.
"一带一路"是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13年9月、10月分别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时提出的战略构想,体现了中国在全球化背景下对构建更加开放、合作,促进共同发展的区域经济新格局的战略愿景。本文认为,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迫切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尽快形成共同发展理念,增进政治互信,构建面向未来的发展愿景,制定发展议程,实施联合行动方案,促进互联互通。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阐述了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升级版建设的关系和首要任务。文章认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与东盟国家的经济走廊发展规划相衔接,与东盟国家的金融政策和金融业务相协调,与东盟国家不断加强人文交流合作,有利于建设好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推动打造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升级版。  相似文献   

13.
王海燕 《国际问题研究》2020,(2):107-133,136
中国与中亚国家共建数字丝绸之路对“一带一路”建设和提升中亚国家现代化发展水平意义重大。中亚国家数字经济发展潜力巨大,各国纷纷出台数字经济发展战略,电子商务发展方兴未艾,电子政务能力不断提升,但各国数字经济发展差距较大。中国与中亚国家共建数字丝绸之路有着良好的基础,双方已建立起较为稳定持久的互信关系,都提出了数字经济发展战略,已有多层次合作机制,中亚国家对双方合作的内在动力较强。但双方合作也面临不少挑战,中亚国家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较为薄弱、数字人才紧缺,网络安全和地缘政治风险亦不断增加。中国和中亚国家可从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数字治理、电子商务、数字人才培养等路径入手展开合作,因国施策,共建数字丝绸之路。  相似文献   

14.
美国总统奥巴马2009年上台后,对东南亚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并高调"重返",推出了一系列加强在东南亚存在的举措。2013年连任后,他将在未来4年继续把东南亚作为"亚太再平衡"战略的着力点。同时,奥巴马政府意识到其东南亚政策也需要进行"再平衡",应放缓军事"重返"脚步,在经济、政治、安全等领域全方位投入,均衡化、长期化地推进东南亚外交。国内财政限制、中东等地区外交挑战和外交人员人事变动等因素会对美国新一届政府的东南亚外交有所制约,但其未来政策走向仍将对中国周边外交和中美关系产生持续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丝绸之路"贸易通道的复兴,对于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中国已经开展了大量关于"新丝路"的外交活动,但中国更需要将"丝路外交"提升到战略的高度,原因在于"丝路外交"的开展不仅有利于中国突破当前的贸易和能源困境,而且也可以极大地加强中国与周边国家的文化交流,实质性地改善中国的安全处境。中国在"新丝路外交"中应该注意防范非传统安全威胁,利用好包括联合国在内的各种国际协调机制,并避免恶性的大国竞争。  相似文献   

16.
加强和扩大中国与东盟人文交流是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不可或缺的内容,有利于增强海上丝绸之路文化自信和复兴,有利于中国与东盟国家和民众增信释疑,有利于中国与东盟相互学习与借鉴现代文明,有利于中国与东盟经济合作搭台唱戏等。当前,在携手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要继续推进中国—东盟双边教育、科技交流与合作,积极推进中国—东盟青少年交流,扩大和活跃双边文化交流,加强中国—东盟学术交流与合作,积极开展双边民族民间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7.
The digital economy is the most promising new area for China-Central Asia cooperation on the Silk Road Economic Belt. Through country-specific policy support and strategic synergy, China can help promote the digital transformation and modernization of Central Asian countries, enhance the development level of Asia-Europe digital economy, and build a beautiful and win-win Digital Silk Road.  相似文献   

18.
创建孔子学院是中国与东盟国家在高等教育合作领域的特殊形式。近年来,孔子学院的建设在东盟国家发展迅速,这主要得益于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东盟国家和中国的地缘相近、东南亚华人华侨众多、东南亚国家人民对中国文化的热爱,以及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带来的发展机遇等。孔子学院在东盟国家的发展也面临一些困难,师资和教材问题是其进一步发展的主要障碍,东盟国家的“文化威胁论”以及孔子学院激起周边国家的软实力竞争的反应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范力 《东南亚纵横》2014,(10):20-23
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战略对于推动和深化中国与东盟乃至亚太地区的开放合作意义重大。中马钦州产业园区在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发展战略中有重要位置。中马钦州产业园区将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根据中马两国领导人为其提出的"打造中马两国投资合作旗舰项目,带动两国产业集群式发展"的战略定位,将中马钦州产业园区建设成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先行园区。  相似文献   

20.
颜洁 《东南亚纵横》2013,(12):62-68
本文利用相关史料记载和考古研究成果,并参考相关学者的研究,论述了南海丝绸之路最早的始发港之一——合浦在两汉时期的发展和繁荣,以及为中国对外贸易和交流作出的重要贡献,说明今广西沿海地区历史上与东南亚地区等海外地区的海上贸易联系由来已久。同时指出,随着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南海丝绸之路迎来了发展的新契机。如何将广西沿海地区的发展融入到中国的发展和中国-东盟区域合作中,以及如何利用这样的新契机来促进广西沿海地区的新发展,是研究者应该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