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辽宁人大》2007,(7):F0002-F0002
沈阳机床(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下称“沈阳机床集团”)是1995年12月由沈阳第一机床厂、中捷友谊厂、沈阳第三机床厂资产重组而组建的以机床为主业的大型国有企业。目前,集团的主要研制基地分布在中国的沈阳、昆明以及德国的阿瑟斯雷本。2006年,集团机床产销量突破7.5万台,  相似文献   

2.
声音     
《创造》2011,(1):12-12
“欢迎德国企业更多地到中国去投资创业,特别是投资中国的节能环保产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农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中国的中西部地区。”——1月6日,正在德国进行访问的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在中德工商界晚宴上发表演讲时说,中国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面向世界。  相似文献   

3.
李程骅  黄南 《群众》2012,(8):74-75
德国目前是世界第四大经济体,其重化工业、能源工业、机器装备制造、精密仪器、汽车制造以及造船技术等,在世界经济发展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国目前的经济总量虽已超过德国,但是中国在很多产业领域的发展还远远滞后于德国。  相似文献   

4.
沈阳机床(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我国目前最大的机床制造商,当前在国家和省市政策支持下,正进行全面的综合改革,并正处于改革的关键期。在此期间,充分调动广大党外统战人士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对于机床集团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机床集团统战成员具有人数多、分布广、学历高等特点,并且普遍对企业具有较强的归属感,愿意为企业发展贡献力量。在此基础上,机床集团统战部借助实施"同心·建功"创新工程,对接改革需求,大力加强对集团统战成员的引导和激励,在积极探索深化国有企业统战实践创新路径的基础上,促进了企业的发展,增强了统战工作水平。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吸引的对外直接投资中,来自德国的直接投资占有重要地位。通过对上海、苏南等地的德资企业实地调查可知,和其他发达国家的外资相比,德资企业投资中国是紧密地结合了德国本国的产业优势和中国的发展优势,因而具有自己的特点。和德资企业投资中国的现状相比,中国在吸引德资企业特别是吸引配套中小企业和企业研发中心方面仍然有很大的潜力可挖。未来时间里,德资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和服务业对华投资仍将保持较好的发展势头。  相似文献   

6.
王军  廖远飞 《当代广西》2011,(10):1+65-F0002
近年来,中国汽车工业快速发展,汽车和机床产业正步入高速发展阶段。正菱集团董事局认真贯彻实施国务院颁发《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敏锐地把握“西部大开发”、“泛珠与东盟”、“北部湾经济区”、“西江经济带”、“再造一个工业柳州”等战略机遇,以汽车、机床、发动机及汽车配件产业链为主,打造西南最大的高新机械加工制造基地;  相似文献   

7.
夏燕 《观察与思考》2009,(21):36-37
不得不承认,奥巴马对中国输美轮胎的特保裁决,就像打开了潘多拉的魔盒。 随即,一则来自海外的信息显示,德国光伏产业联盟正在游说欧盟对来自中国的光伏产品进行反倾销立案调查。  相似文献   

8.
外事往来     
<正>8月13日市长黄奇帆会见来访的丹麦格兰富集团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马斯·尼佩尔,双方就进一步加强合作交换了意见。8月14日重庆机床集团、德国KAPP公司、浙江双环传动在渝签约,合资在我市南岸区组建重庆中德智能制造有限公司。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翁杰明出席签约仪式。签约前,翁杰明会见了欧洲机床工具协会主席、德国机床制造商协会主席,德国KAPP公司董事长马丁·卡帕一行。  相似文献   

9.
<正>我在德国23年,近期在德国和中国投资了几家养老院,通过对比,我学到了很多东西,也希望将德国的先进理念、管理模式引进到中国来。在中国,养老院的服务理念有待提升,这是制约中国养老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德国的养老机构,服务始终放在首位,包括传统的生活服务、老年文化服  相似文献   

10.
中国的机床制造业现在是一片充满希望的沃土。去年四月在北京举办的第十届中国国际机床展览会。既是国内外机床新技术新产品的大荟萃,也是国内机床行业技术进步和产品创新的窗口。是真实反映上海电气机床集团向数控机床产业化迈进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11.
食品工业是德国最具活力和生产效益的经济领域,食品领域的“德国制造”象征着国际品质和水平。德国实施的多项食品安全策略,较为有效地解决了消费者对高质量健康食品的需求与生产经营者追求经济利益之间的矛盾,促进了消费者利益和产业利益达成平衡。  相似文献   

12.
今年10月11日,是中国和德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30周年纪念日,30年来,两国的友好合作关系不断发展,已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发展格局。特别是13年来,中国持续不断地发展增强了国外投资者的信心。党的十六大胜利召开,为两国的贸易往来创造了更加美好的发展前景。到2001年,两国贸易额增加了近90倍,今年上半年双边贸易额已经超过德国对日本的贸易额,中国已成为德国在亚洲的头号贸易伙伴。战后10年德国创造了令世人瞩目的奇迹,到2000年,德国国内总产值已达到39820亿马克,人均48500马克,占欧盟15国总产值的1/4,为欧洲头号经济大国,美、日之后的世界第三经济强国。由此,德国的经济强盛只能归功于德国人的智慧与勤劳。  相似文献   

13.
《人大研究》2013,(2):I0004-I0004
天水星火机床有限责任公司是世界规模最大、规格最全的卧式机床生产制造企业和跨国经营公司,是我国机床工具行业的标杆企业。主要产品有大型数控卧式车床、数控立式车床、数控龙门落地镗铣床及大型外圆磨床、轧辊磨床等15大系列,品种规格可重构组合。公司“SPARK”商标为中国驰名商标,“SPARK数控车床”获中国名牌产品。  相似文献   

14.
提升制造业发展质量,是促进中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是实施质量强国战略的应有之义。通过构建产品、市场、产业三因素评价框架,分析了中国制造业发展质量的变化趋势,并从国际市场竞争绩效和产业增长质量两个维度比较了中国与德国、日本这两个世界制造业强国在制造业发展质量上的差距,进而提出要从质量监管、市场竞争、产业增长三个方面发力,全面提升中国制造业供给质量,显著增强中国实体经济质量优势。  相似文献   

15.
一、中国外汇储备二十多年快速增长 根据国家统计局核实的数据,中国2006年的GDP达到21.087万亿人民币,约合2.7万亿美元。德国2006年的GDP为2.3万亿欧元,约合2.86万亿美元,中国已经逼近德国的经济总量。按照中国经济每年持续二位数增长,而德国年增长在2.5%以内.那么.中国今年底的GDP总量赶上德国几成定局.从而成为仅次于美国和日本的世界经济总量第三大国。与此同时,中国早已成为外贸的第三大国,引进外资的第二大国。特别是中国的外汇储备已雄居世界第一大国。  相似文献   

16.
今年10月11日,是中国和德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30周年纪念日,30年来,两国的友好合作关系不断发展,已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发展格局。特别是13年来,中国持续不断地发展增强了国外投资者的信心。党的十六大胜利召开,为两国的贸易往来创造了更加美好的发展前景。到2001年,两国贸易额增加了近90倍,今年上半年双边贸易额已经超过德国对日本的贸易额,中国已成为德国在亚洲的头号贸易伙伴。战后1O年德国创造了令世人瞩目的奇迹,到20004,德国国内总产值已达到39820亿马克,人均48500马克,占欧盟15国总产值的1/4,为欧洲头号经济大国,美、日之后的世界第三经济强国。由此,德国的经济强盏只能归功于德国人的智慧与勤劳。  相似文献   

17.
中国机床制造业的振兴已受到党和政府的空前重视.上海机床制造业正处于开拓创新、继往开来的过程中。笔者所在的上海机床铸造总厂是上海地区仅存的一家国有大中型专业铸造厂,所拥有的生产规模、设备及技术能级等综合实力在华东地区名列前位,所产铸件不仅能满足集团内各类高档机床、印刷、泵体等产品的配套需要,且已大步走向国内外市场.产品远销欧、亚、美地区.为机械、机床、造船、发电及其它行业提供各种牌号的灰铁、球铁与合金铸铁产品。  相似文献   

18.
2013年6月17日新华网刊登邓海建的文章,文中指出在华的德国人雷克看不懂中国的微博情绪。他在微博上这样“抱怨”:“我说中国还有些不完美,就被骂个‘臭老外’。我说中国发展的方向是对的,就被骂个‘洋五毛’。说德国好,被骂。说德国不好,也被骂。最悲剧的是,我说在家里换了个灯泡而已,被骂个‘没内涵的傻瓜’。”  相似文献   

19.
体制创新是动力,管理(机制)创新是手段,技术创新是灵魂中国机床行业创新“箭在弦上”机床是装备制造业的工作母机,实现装备制造业的现代化,取决于我国的机床发展水平。当代数控机床的发展不仅为装备制造业提供了强力支撑,同时标志着一个国家工业现代化的水平。中国能否用自主品  相似文献   

20.
中国和德国关系史上最近发生了一件令人瞩目的事件:温家宝总理6月下旬访德期间,与默克尔总理共同主持了两国首轮政府磋商。这是中国第一次同外国建立类似的机制,而德国同意与之举行这样的“政府间磋商”的国家也仅有8个,中国是其中之一。这无疑是两国关系和中欧关系史上的新创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