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自由与必然是揭示人的自觉活动与客观规律之间相互关系的一对哲学范畴。人类有史以来,人的活动与外部客观规律的关系,始终是人们探讨的问题,许多思想家为之付出心血,而只有恩格斯才第一次正确、全面论述了自由与必然的关系,揭示了人的自觉活动与客观规律的相互关系。本文将对恩格斯关于自由与必然的思想作一些探讨。一、恩格斯关于自由与必然的思想是批判地继承前人优秀思想遗产的结果。在人类思想史上,许多思想家探究过自由与必然之间、人的自觉活动与客观规律之间的关系问题。在恩  相似文献   

2.
毋庸置疑 ,自由是人类最崇高而美好的理想追求。从一定意义上讲 ,人类社会艰难曲折的发展历史 ,就是人类向往自由、追求自由、争取自由和不断开辟自由之路的奋斗史。事实上 ,正是人类对自由和解放的始终不渝的追求 ,构成了马克思哲学的现实基础。透视马克思的自由观 ,不难看出 ,正是在批判地继承了整个欧洲哲学发展史上合理思想的基础上 ,青年马克思形成了系统的自由观。而青年马克思的自由观恰恰是新唯物主义哲学得以生成并获得逻辑展开的起点和主线 ,并从中折射出马克思哲学深厚的人学理论底蕴。由此 ,马克思的哲学才得以实现了人类思想史…  相似文献   

3.
李军学 《理论导刊》2007,3(10):72-74
自由是人类思想发展史上的重要的范畴,但人们在自由问题的认识上却歧见迭出,马克思的实践唯物主义的思想成为我们重新认识自由主义思想的有力武器。自觉意识是实现自由的前提条件,实践是保证自由得以实现的重要手段,而时间则是自由实现程度的重要尺度。马克思这一科学的自由思想对于我们今天科学对待自由观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关于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思想,是对人类历史发展规律和资本主义社会发展趋势的科学揭示。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是基于分工的角度,从分工前、分工后到分工消灭后,一步步来论述到有关"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思想的。这一思想回答了社会主义本质问题: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是建设社会主义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5.
用平实的语言和生动的实例,诠释货币化与自由之间的关系:货币化催生了人类文明,带给了人们自由;货币化也促生了人类现代化,它提醒我们重新认识五四青年思想,即在"打倒孔家店"时,要声张货币化和私有制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6.
姚单华  吴云 《学理论》2009,(18):8-9
马克思关于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思想,是对人类历史发展规律和资本主义社会发展趋势的科学揭示。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是基于分工的角度,从分工前、分工后到分工消灭后,一步步来论述到有关“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思想的。这一思想回答了社会主义本质问题: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是建设社会主义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7.
对奥古斯丁的人性本善思想做了简单的论述。至善的上帝创造了善的万物,因而人类的本性也是善的,但人类又因为反常地运用了上帝赋予的善的意志自由追求低级的事物而产生了恶,恶不具有实体性。通过奥古斯丁的分析理路我们发现在他的思想中内在地包含着自我选择罪责自负的伦理思想。  相似文献   

8.
论生命美学对人文精神的价值倡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文精神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思想,高度肯定人的价值、人的尊严,倡导人的自由本性和人的解放,是对人生意义和人类命运的一种终极关注,体现着自省意识、批判意识和超越意识。生命美学站在人类的生命活动这一特定视角,重新确立了审美活动——自由的境界这一人类最高理想的生活状态的中心地位,无疑为人类寻找到了理想的精神家园,是对人文精神的一种价值高扬,同时对当代人文精神的建构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学理论》2013,(32)
以马克思主义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核心的价值体系,是一种反映社会、政治及其他领域全面发展的现实运动,已不仅仅是对未来社会的一种价值诉求。事实证明,只有当人们普遍的思维模式、社会制度安排和日常行为方式被这种新的价值体系逐渐转化时,马克思主义的自由观思想才不会变成一纸空文。历史发展表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的创立,不仅使自由这一重大理论问题有了科学的阐释,同时也为人类自由解放事业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资源和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10.
道德自律的概念由康德提出,并被黑格尔的他律思想所发展,但他们的思想都有局限,因而由马克思、恩格斯作出进一步的改造。马克思、恩格斯对于这个问题的看法是在批判德国古典哲学之中的自律和他律思想基础之上建立起来的,他们将人类道德放在历史唯物主义的视野中进行考察,认为其与个体自由和社会秩序密切相连。微观上实现个体的道德自律和他律的统一,宏观上实现人类的自由及其秩序,构成马克思和恩格斯道德哲学的两个基本点。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的共同体思想不仅是对漫长的人类历史发展进程的理论概括,更是对存在于人类文明传统中的共同体思想萌芽的文化传承.在马克思的理论视野中,个体的生成是与共同体的变迁同步前行的,血缘共同体中人的不自由必将经过政治共同体中的虚假自由而走向真正共同体中的人的自由联合.遵循这样的致思逻辑,马克思着眼于未来社会的发展趋向阐释了“人的本质是人的真正的共同体”的思想,不仅深刻展示了哲学共产主义的理论底蕴,也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指明了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2.
从<论自由>的写作到<代议制政府>的出版,J.S.密尔的政治思想经历了一次逻辑上的转换,即从"体"到"用"的转换.此种转换彰显其既关注自由的价值理念又注重为实现人类的自由而进行制度建构的整体性的政治思想.今天,我们重读这两部光辉的著作,通过探索密尔政治思想的逻辑转换的过程,来寻觅其政治思想的旨归,这对处于转型时期的中国政治体制改革来说,当然具有一定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3.
王贺  田海舰 《理论导刊》2020,(8):113-120
马克思关于交往的重要论述,为确立唯物史观奠定了思想基础,揭开了资本主义所谓自由、民主、平等的虚伪面纱,剖析了资本主义罪恶的根源,蕴含着对无产阶级深厚的伦理关怀以及对人类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价值追求。马克思站在无产阶级立场上,对资本主义条件下的经济交往、政治交往、文化交往中的主体异化、虚假意识、抽象道德以及强制性交往作出了深刻批判,为人类的解放事业指明了正确道路,具有丰富的伦理意蕴和鲜明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的主旨,不仅仅限定于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还包括确立体现这种自由解放条件的社会公正原则。从实际历史看,不独立即无自由,不发展即无自由,不消除专制传统即无自由,反映了在俄国、中国等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东方国家搞社会主义,必须为促进人民自由解放提供民主制度保障;从苏联对马克思"争取自由"思想的巨大变异而被人民抛弃,中共十七大、十八大倡导"自由"、"平等"、"民主"、"公正"、"法治"等价值,充分彰显了马克思主义在曲折发展的历史中追寻人类自由解放的永恒价值与力量。  相似文献   

15.
李白山  梅立润 《学理论》2013,(15):41-42
思想自由通常被视为是人之区别于动物的特有活动和基本权利,并主要表现为人们保障自身进行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能力,现已逐步演进成为人类社会追求发展、进步的基石和方向。作为人们孜孜以求的目标和追求人生幸福的途径,思想自由在维护自由、保障人权、消除分歧、开启民智、推动文明进程等方面都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因而今后要更加重视维护和切实保障这一基本权利。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的核心是人与自然的关系,目的是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最终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这种生态思想为人类解决生态危机指明了方向,为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了理论基础,对建设我国生态文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早年的恩格斯借助于文学思考人类自由,具体考察了人们争取自由的斗争形式,对现实的不合理性和虔诚主义进行了批判。1841年前后,恩格斯把自我意识看作是人类自由得以实现的重要环节,并以人类的自由和解放为主题切入关于德国社会的思考。1843年前后,在考察英国、法国和德国共产主义流派的基础上,恩格斯肯定了德国"哲学共产主义",强调共产主义是德国社会走向自由的希望。  相似文献   

18.
《学理论》2017,(7)
在《逃避自由》一书中,弗洛姆分析了人类逃避自由的社会心理机制形成的原因之后,他又进一步在《健全的社会》一书中根据异化概念分析了这种逃避行为的具体社会原因。在《健全的社会》一书中,弗洛姆就现代社会人类的异化现象分析了现代人的精神状况是否健全,并详细阐述了满足人类健全精神的基本需要和建设健全社会的总体性构想。通过对弗洛姆《健全的社会》中对资本主义社会批判理论和建设健全社会思想的分析,可以使我们进一步认识资本主义社会的异化现象,并找到从异化社会通向健全社会的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19.
罗骞 《理论探索》2018,(2):39-44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使命,是马克思主义自由全面发展宗旨在当代的具体展开方式。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发展,它拓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叙事主体,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实现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宗旨,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理念。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马克思主义总体性的方法论和马克思主义主体性的历史观。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马克思主义当代化和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20.
《学理论》2017,(3)
马克思主义理论出自于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并受到各种思想流派的影响,结合历史发展中思想精华的启蒙,通过对资本主义的扬弃与批判,最终形成的,而马克思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思想根基。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信仰,是一种引领工人阶级追求自身和人类解放,追求人自由全面发展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行动指南。在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传播的过程中,列宁第一次明确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信仰",并迅速在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中得到传播,其内涵是实现共产主义和人类解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