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一、一篇值得注意的法学文章 张光博同志的《学习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引导法学沿着正确道路向前发展》一文(载《中国法学》1995年第4期,以下简称“张文”),以醒目长标题引起了众多读者的注意。 一位法学界人士说:当他猛一见这个标题,以为是《中国法学》发表社论。这可能是张文给人留下的第一个印象。 张文标题的口气是否过大,姑且勿论。但看上去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理论探讨与争  相似文献   

2.
《中国法学》1995年第5期发表的陈恢先生与张光博先生商榷的文章,题为《是“正确百降”还是误导》(以下简称陈文),拜读之后,颇感震惊。作为一个普通读者,愿就文中所涉及的一些问题谈几点个人认识。一、陈文是针对张文《学习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引导法学沿着正确道路向前发展》(中国法学》1995年第4期)提出商榷,字里行间竟带着莫大的情绪,什么“发表社论”、“口气过大”等等,这究竟所谓何来?依读者之见,张文不过是谈了学习邓小平“特色理论”的一些体会,作为一家之言.提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相似文献   

3.
1995—1996年中国法理学界的理论是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5—1996年中国法理学界的理论是非●陈桢一、失控的事态发展,极端尖锐的形式(一)张光博先生的长篇论文《学习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引导法学沿着正确道路向前发展》(载《中国法学》1995年第4期,8月9日出版,以下简称《张文》)否定当...  相似文献   

4.
论建构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法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引下,我国法学界正在深入探索如何推进法学理论的发展,建构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法学体系,以适应我国法制建设的需要,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和精神文明B又务。基于同样的目的,本文试就“建构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法学”之命题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对法学的指导意义,略陈管见。一、“建构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法学”之命题的立论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之后,在这一思想的指引下,法学界一些学者提出了建构“有中国特色的法学理…  相似文献   

5.
<正>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宣布剥削阶级在我国做为一个阶级被消灭,随着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恢复与发展,马克思主义法学也不断进步。特别是党的十四大宣布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改革目标以来,法学界的思想极为活跃。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实践需要的推动下,法学的发展情况喜人,同时也提出了不少问题。这是好事情。就法学界提出的问题,做为一家之言,也是学习邓小平同志理论的体会,我谈如下个人意见,谨供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6.
范愉 《河北法学》2007,25(10):16-19
去年以来,邓正来教授的论文《中国法学向何处去》及其所引起的一系列关于中国法学的讨论,给法学界特别是理论法学界带来了新鲜空气和活力.  相似文献   

7.
《理论创新是法学的第一要务》文:张文显 黄文艺《中国法学》2003年第2期 党的十六大将在政治上和理论上对中国法学理论研究的创新、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发展产生巨大的示范、激励和推动作用。当代法学必须把  相似文献   

8.
<正>欣闻《中国法学》迎来而立之年,我谨代表中央政法委,对《中国法学》30年来取得的成就表示祝贺!向全国广大法学法律期刊工作者致以诚挚问候!《中国法学》伴随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法治建设步伐,以鲜明办刊特色站在中国法学研究前沿,成为中国法学理论创新的主阵地和中国法学学术的标杆。创刊30年来,《中国法学》始终坚持正确的学术方向,形成了法学人才培养和法学理论研究并重、法学学  相似文献   

9.
发刊词     
<正> 为了开创我国法学研究的新局面,促进法学的繁荣和发展,《中国法学》现在创刊了。《中国法学》是中国法学会主办的一个全国性的学术理论刊物。邓小平同志在一九七九年就提出:法学我们过去多年忽视了,现在需要赶快补课。邓小平同志又指出:我们要学会使用和用好法律武器。同时还强调: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  相似文献   

10.
《法学》编辑部:看到你们的来信和《关于加强法学基本理论研究的倡议》,很高兴.《法学》复刊以来,已发行了多期,无论在法制宣传方面,还是在法学理论的探索方面,都起了相当大的作用,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记得前年冬天我到上海会见法学界的同志时,谈起过法学的理论研究问题.那时《法学》的复刊尚在计议中.在谈到法律刊物的方针问题时,我们一致认为,一方  相似文献   

11.
自两年前笔者提出法学理论要更新问题(参见《法学》1986年第1期拙文《对法的三个基本概念的质疑》和1986年3月31日《人民日报》刊载《法学理论要更新——记张友渔和张宗厚的一席谈》)以后,法学界对此众说不一.我认为,这并非坏事.任何探索,一开始都不会是完美无缺的.对于我来说,需  相似文献   

12.
<正> 新春三月,春意盎然。在我国的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和法制建设正以快速、稳健的步伐跨入新的一年之际,迎来了《中国法学》创刊十周年。我和所有重视、关心、支持《中国法学》的同志们一样,怀着十分高兴的心情,向它表示衷心的祝贺! 《中国法学》是遵照彭真同志的指示,经中央政法委员会、中宣部和新闻出版署批准,由中国法学会于1984年3月创办的。它作为全国性的法学理论刊物,十年来,在中央有关领导的重视、关怀和广大读者、作者的热情支持下,以邓小平同志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  相似文献   

13.
对中国法学的反思的再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文艺 《现代法学》2007,29(3):65-69
一、对中国法学反思的历程与功能邓正来先生的《中国法学向何处去》系列论文的发表在法学界又一次掀起了对中国法学的反思和批判热潮。在我看来,改革开放新时期的中国法学一直是在一种普遍的反思性的社会文化氛围和学术思考取向下复苏、推进和发展的。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  相似文献   

14.
法理学的现状与导向郭道晖(《中国法学》总编辑、教授)一、"糟得很"与"好得很"自从中央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法学界包括法理学界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对过去一些曾经视为天经地义的法制观念与法学理论,从市场经济新视角和"三个有利于"的标...  相似文献   

15.
意气风发的中华大地迎来了改革开放的第十五个春天。在此美好的春天里,首先让我们向关心与支持《法学杂志》的广大读者、作者和法学界及社会各界的朋友们致以真挚的崇高的谢意! 去年的春天,改革开放总设计师,我们衷心敬爱的小平同志发表了巡视南方的重要谈话。一年来的实践充分证明,邓小平同志这一具有时代高度的马列主义的谈话,坚持和发展了建设  相似文献   

16.
刘武俊 《中国司法》2005,(2):106-108
2004年是中国法制建设稳步推进,立法和司法改革比较活跃的一年,同时也是法学研究相当活跃,法学热点频频出现的一年。紧扣法制建设的脉搏、追踪立法进程和司法改革, 堪称是2004年中国法学研究的一大特色,难怪包括《物权法》的制定、三大诉讼法修改在内的几乎每一部重大法律的制定修改总会引起法学界的极大关注,诞生诸多颇有价值的理论观点。下面不妨从几个法学学科的视角简单梳理2004年中国法学界的若干理论热点。  相似文献   

17.
新年寄语     
《法学》1994,(1)
光阴荏苒,新年又至。 在新春伊始,月刊社同仁向本刊的读者、作者以及在过去的一年里关心、支持、爱护、帮助本刊的法学界、司法实际部门的专家、学者和朋友们拜年! 过去的一年,是在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不断深化改革开放,逐渐建立与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年。《法学》月刊同法学界  相似文献   

18.
<正> 198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创建40周年,也是新中国法学和法制发展的40年。为纪念之,法学界召开了各种形式的理论讨论会、座谈会,撰写出版了一批有关中国法学和法制40年的论文和专著,认真地思考和总结了建国以来法学和法制的发展历程,回顾了40年来,特别是近10年来法制建设的理论和实践问题,研讨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批判资产阶级自由化和繁荣法学等问题,从而进一步促进了法学基础理论学科的发展。现将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一、关于中国法学40年的发展问题 1.对中国法学40年发展历程的不同看法有的学者把中国法学40年的发展,划分为四个时期。创建和初步发展时期  相似文献   

19.
2009年6月16日,“21世纪中国法理学的使命”学术研讨会在南京审计学院莫愁校区召开,本次会议由南京审计学院法学院举办,是南京审计学院法学院“法学理论”省重点建设学科建设的重要内容。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江苏大学的多名国内知名学者应邀参加了本次研讨会。会议开幕前,南京审计学院法学院院长程乃胜教授向各位专家介绍了南京审计学院法学院和“法学理论”重点建设学科的情况。研讨会由清华大学许章润教授和南京大学杨春福教授共同主持。现将会议研究的主要内容综述如下:一、21世纪中国法理学使命的基本内涵南京师范大学刘旺洪教授首先从历史、现实和未来展望等方面解读了这个主题。他认为现在我们处于新世纪初期,中国法理学从近代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很多成就,但也受到了许多的批评。特别是06年邓正来教授在《政法论坛》上的系列论文《中国法学向何处去》中集中提出了一系列关系中国法学、法理学发展的重大问题;2008年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学界又一次总结和回顾了改革开放30年间法理学的发展和存在的问题。如何总结我国二十世纪特别是建国60年以来和改革开放30年中国法理学的成就和问...  相似文献   

20.
邓正来 《现代法学》2006,28(6):45-50
2005年,邓正来教授在《政法论坛》发表了《中国法学向何处去》的长篇连载文章,对中国法学1978年以来的研究状况做了整体性反思和批判。文章发表以后,引起了学界关注,出现了一些对该文的评论或由此而派生对中国法学反思与前瞻的文章。不管您对该文的观点以及方法看法如何,但邓正来教授的“纠问”一定是中国法学研究的“问题”,成为中国法学界的一次学术事件。我们认为,邓正来教授对中国法学研究的思考仅仅是一个开始,他所给出的答案并不一定正确,他所提出的问题也不一定涵盖中国近30年法学研究的全部症结。鉴于此,本刊荣邀邓正来教授组稿,约请著名专家学者以笔谈连载形式就由该文引发的问题以及该文本身的问题、观点方法做更深入广泛的讨论。也希望关心这些问题的学者以及司法部门的专家参加到讨论中来,为中国法学的繁荣出谋划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