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彭凤莲 《法学杂志》2012,33(6):66-76
惩治犯罪与促进社会发展的统一是刑事政策的精神。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情势变迁,刑事政策审时而变。新中国的基本刑事政策经历了由"镇压与宽大相结合"至"惩办与宽大相结合",再至"宽严相济"的演进历程。镇压与宽大相结合刑事政策,主要针对反革命分子适用,其精神内涵是:镇压反革命,巩固新政权;恢复国民经济,保障三大改造。惩办与宽大相结合刑事政策则适用于所有的犯罪分子,并成为新中国第一部刑法典的立法指针,其精神内涵是:惩治各类犯罪,保障改革开放。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语境下,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应运而生,其精神内涵是:打击犯罪与保障人权相统一;以宽济严,构建和谐社会。三种基本刑事政策,不仅仅是在时间上的接续,而且就具体精神内涵而言,后者都是对前者的传承与超越,但总体精神都是惩治犯罪与促进社会发展相统一。  相似文献   

2.
未成年人犯罪,在我国是指年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的犯罪,刑事政策是国家或社会罢休对犯罪,犯罪者以及犯罪诸现象,根据以镇压,压制和预防犯罪为目的的原则,采取有效的,有指导意义的活动或措施。  相似文献   

3.
中国社会因巨大的社会变迁正步入的风险社会,面对严重的犯罪形势,于是乎"从重、从快、从严"就成了相当一段时期的刑事政策选择,而即使为学界尽情赞颂的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也不过是对过去"从重、从快、从严"这一基本刑事对策的微调。其实,真正起釜底抽薪作用的应当是如何有效地防止犯罪的大量发生。当前刑事法学领域的误区在中国的刑事法学领域,有一个十分显见  相似文献   

4.
刑事政策的调整受到各国法律制度、犯罪状况和社会发展程度等诸多因素的制约,检察机关如何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更好地发挥刑事检察职能,在执法办案中做到既严厉打击和震慑严重犯罪,又尽可能减少社会对立面,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因此,在防止犯罪的对策上,正确执行"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使这一政策更好地为检察职能服务,不仅是顺应现代刑事诉讼理念和司法实践的需要,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从未成年人犯罪的新特点看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全面贯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现阶段未成年人犯罪呈现出社会危害性加重和人身危险性增加的总趋势,这对未成年人犯罪的一般社会观念、实践对策和理论研究均提出了严峻挑战.必须高度重视未成年人犯罪中出现的新特点,在全面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基础上给予积极应时.  相似文献   

6.
一刑事政策与刑事诉讼法律制度抵牾之存在按照日本有关学者的考察,“刑事政策”这个词是从德语kriminalpolitik而来的。1800年左右,德国的刑法学家费尔巴哈(V.Feuerbach)等在使用“刑事政策”这个词的时候,刑事政策是指由国家或社会团体以预防和镇压犯罪为目的所采取的各种措施。①可见,这一概念的含义不仅仅停留在立法层面上,而且包含了司法、行政上的各种措施。我国刑法学者杨春冼教授认为,刑事政策的定义应当包含主体、对象、目的、手段以及目的和手段的载体诸要素,即刑事政策是国家或执政党依据犯罪态势对犯罪行为和犯罪人运用刑罚和有…  相似文献   

7.
宽严相济政策对犯罪控制效率的兼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建明 《现代法学》2007,29(4):52-58
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以促进社会和谐为基本价值目标,但这一政策对犯罪控制的效率可能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犯罪控制效率同样决定着社会和谐的程度,因此,实施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必须兼顾犯罪控制的效率。其主要对策是,借鉴《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制定的反腐败策略,在立法和司法两个层面鼓励涉嫌犯罪者与刑事执法机关合作,并以现代侦查手段武装侦查机关,提高侦查、公诉机关揭露和证实犯罪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聂庆 《法律适用》2012,(2):92-94
一在当代意义上,刑事政策是指国家和社会基于当时所处环境和相关科学资料所形成的反犯罪现象的基本观念和所选择的对策体系。〔1〕2004年12月22日党中央政法委书记罗干在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上指出:"正确运用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对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犯罪活  相似文献   

9.
广义的刑事政策,是指国家以预防和处罚犯罪为目的所采取的一切手段或方法。狭义的刑事政策,是指国家以预防和处罚犯罪为目的,运用刑罚以及具有与刑罚类似作用的各种制度,对于犯罪人以及有犯罪危险的人所采取的各种刑事对策。刑事政策的这两种含义,都表明国家必须合理运用多元手段抑止犯罪。刑事政策与刑事责任具有密切联系。刑事责任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犯罪——刑事政策——刑事审判"的刑事一体化观念为分析进路,针对中国欠缺系统性的犯罪反应理论而制约了刑事政策和刑事法的理论与实践发展的实际情况,指出在此三者之间应倚重犯罪研究。故此,本文尝试从蔡培忠所构建的犯罪反应理论——犯罪救济论出发,去理解和把握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及其在刑事审判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1.
米铁男 《北方法学》2010,4(5):146-152
俄罗斯联邦刑事政策指导刑事立法,反映国家的犯罪态势和预防犯罪的对策。随着经济全球化,刑事立法也被置于国际大背景中。侵害宪法制度基本原则和国家安全的犯罪较为典型地诠释了俄罗斯当前人道主义导向的刑事政策和刑法保护价值观的调整,突出了俄联邦刑事立法上法网严密、刑罚宽缓的特点,符合国际上预防犯罪和改造罪犯的目的。刑事政策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是社会政策的一部分,其新旧更迭变化和发展也必然符合历史规律和社会进步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面对社会转型的现实,我们应该以刑事立法理念和刑事司法理念的调整和重构为出发点,重新审视刑事政策。刑事政策是一个历史的范畴、动态的过程,它以社会总体态势为依托,以社会犯罪态势为晴雨表、风向标。应通过前瞻与检讨,从事理、情理、法理角度论证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是合理地组织对犯罪反应机制的应然选择。  相似文献   

13.
我国防制假冒伪劣商品犯罪的刑事政策自改革开放初期至今,经历了从严厉惩治的对策到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演变过程。针对假冒伪劣商品犯罪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要合理认识假冒伪劣商品犯罪的社会危害性,妥当处理报应与预防相统一的问题,并理性地看待《刑法》对防制假冒伪劣商品犯罪的实际作用。在具体贯彻中,应当正确认识和运用“严惩源头”的刑事政策,注意长期坚持从严惩处的刑事政策,同时也要济之以宽,做到“严中有宽”,常态化地惩治和防范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的犯罪。  相似文献   

14.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科学定位与司法适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和宽大与惩办相结合政策是两个不同的政策,它不是对“严打”方针的简单否定。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司法运用要注意一是调整观念,刑事司法工作不仅要维护社会稳定,而且要促进社会和谐;二是审时度势,刑事司法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符合犯罪自身的特点;三是把握本质,正确理解和善于运用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四是关注和谐,积极探索促进社会和谐的刑案处理办法。  相似文献   

15.
亲属之间的盗窃行为大陆法系各国法律有所规定,总体是与普通盗窃区别对待。对于亲属间盗窃的入罪以及刑罚之所以有别于普通盗窃行为,其根源就在于刑事政策以及犯罪成立的违法性和有责性的考量。刑事政策是国家以预防和镇压犯罪为目的所采取的各种措施,包括立法政策上,也包括司法上的各种措施;大陆法系犯罪成立理论一般认为犯罪是由构成要件符合性、违法性和有责性三个要素构成。基于上述两方面的考察,将有助于得出亲属间盗窃例外规定的合理解说。  相似文献   

16.
严励 《北方法学》2011,5(3):83-99
刑事政策的横向结构是指刑事政策体系内各分系统之间的关系。刑事政策的分系统是指刑事惩罚政策和社会预防政策。刑事惩罚政策是指国家机关运用刑事法律与违法犯罪作斗争的一切手段、方法和措施,包括刑事立法政策、刑事司法政策和刑事执行政策。刑事立法政策是指在刑事立法中的策略、方针和原则,是刑事立法的灵魂。刑事司法政策是指导刑事司法实践的具体指导思想和策略原则。刑事执行政策是指导刑事执行实践的具体指导思想和策略原则。当代刑事惩罚政策已经出现了犯罪化与非犯罪化和轻刑化、非监禁化和行刑社会化以及两极化的发展趋势。社会预防政策是指直接或间接地对犯罪的控制和预防产生影响的具体措施、策略和方法。社会预防政策可以分为宏观预防政策与微观预防政策。在社会转型期,社会预防政策也应进行合理的调整。  相似文献   

17.
现代刑事政策是国家和社会整体以合理而有效地组织对犯罪的反应为目标而提出的有组织地反犯罪斗争的战略、方针、策略、方法以及行动的艺术、谋略和智慧的系统整体。"构建和谐社会"的元政策、"综合治理"的根本刑事政策、"惩办与宽大相结合"的基本刑事政策、"依法从重从快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的方针以及"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构成当代中国少年犯罪的刑事政策基础。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与"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四位一体"的少年犯罪防治体系,则构成当代中国少年犯罪刑事政策的本体。只有在刑事政策基础与刑事政策本体的互动与一体的考察中,才能真正把握当代中国少年犯罪刑事政策的全貌与本相。  相似文献   

18.
刑事政策,是指国家以预防、惩罚、遏制犯罪,教育和改造犯罪人为直接目的而制定、颁布的各种策略、方针、措施、制度等。刑事政策按照属性可以划分为刑事综合政策与刑事法律政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贯彻的刑事综合政策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方针;刑事法律政策分为两类:一是基本刑事法律政策,二是具体刑事法律政策。其中刑事综合政策是国家预防、惩治、遏制犯罪的总纲,处于第一层级,基本刑事法律政策处第二层级,具体刑事法律政策处第三层级。回顾分析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刑事综合政策与基本刑事法律政策的发展演变,尤其是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的提出,折射出国家对预防和惩治犯罪在思维模式、观念以及方法上的转变,为我国今后刑事政策的指定积累了极具价值的经验。  相似文献   

19.
现代刑事政策是国家和社会整体以合理而有效地组织对犯罪的反应为目标而提出的有组织地反犯罪斗争的战略、方针、策略、方法以及行动的艺术、谋略和智慧的系统整体。"构建和谐社会"的元政策、"综合治理"的根本刑事政策、"惩办与宽大相结合"的基本刑事政策、"依法从重从快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的方针以及"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构成当代中国少年犯罪的刑事政策基础。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与"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四位一体"的少年犯罪防治体系,则构成当代中国少年犯罪刑事政策的本体。只有在刑事政策基础与刑事政策本体的互动与一体的考察中,才能真正把握当代中国少年犯罪刑事政策的全貌与本相。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刑事和解观念逐渐融入我国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并在司法机关的监督下谨慎推行。我国对犯罪未成年人追究刑事责任,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因此,对于未成年人犯罪引入刑事和解制度存在其合理性、必要性。未成年人犯罪刑事和解制度有利于恢复被害人利益和未成年犯罪人重返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