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东南亚国家联盟(以下简称东盟)成立于1967年8月8日,旨在促进东南亚地区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和文化发展,加强互助合作,保卫和促进本地区和平与稳定,2012年正好是东盟成立45周年. 多年来,东盟历经各种挑战和考验.由于东盟各成员国间在紧密合作的同时加强对外合作,使得东盟克服了各种挑战.现今,东盟已经成长为一个相当强大的区域性组织,东盟致力于在2015年建成三大支柱的东盟共同体,即:政治—安全共同体、经济共同体、社会文化共同体.  相似文献   

2.
东盟在区域合作中的中心地位是在东盟国家与其他国家密切接触与合作的地区架构中逐渐形成的,体现了东盟维护自身利益和促进地区和平与繁荣的战略倾向。东盟在区域合作中的中心地位主要表现于政治安全和经济两大领域,以及因此而产生的实际效果。东盟在促进与其对话伙伴合作中具有相对优势,这有助于维护其中心地位的正当性与合法性。然而,鉴于自身体制机制、实力、能力和政治意志的限度,东盟在区域合作中的中心地位仍面临着许多难以解决的挑战,制约着其在地区合作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中国支持东盟发挥区域合作中心地位和协调作用,顾及东盟在双方关系中存在的利益关切,期望东盟在促进区域合作中增强动力。  相似文献   

3.
2022年,由于国际形势复杂多变,新冠疫情持续肆虐,乌克兰危机升级,东盟面临一系列内外风险和挑战。东盟轮值主席国柬埔寨以“东盟:共同应对挑战”为主题,以推动政治安全、经济和社会文化三大共同体建设为核心事项,继续致力维护地区和平稳定与发展繁荣,统筹疫情防控与经济发展,构建以人为本、共同发展的东盟共同体,维护东盟统一性和“中心性”。这一年,东盟多次派特使访问缅甸,积极推动缅甸和平进程。原则上同意接纳东帝汶成为第11个东盟成员国,实现东盟扩容。经济上基本克服疫情影响,重视旅游业和数字经济发展潜力,加强国际和区域经济合作,努力促进经济全面复苏。对外关系上积极应对大国博弈,进一步巩固与中国的政治、经济和人文交流等各领域合作,将东盟与美国、印度的关系升级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加强成员国与外部合作伙伴之间的联系,努力构建以东盟为中心的外交网络。展望2023年,东盟轮值主席国印度尼西亚将以“东盟事务:增长的中心”为主题,聚焦东盟内部事务及经济增长中心两大方面,加强东盟能力和有效性、维护东盟的团结及东盟中心地位,促进东盟经济发展。东盟将共同应对国际形势中的机遇和挑战,推动东盟共同体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提升东...  相似文献   

4.
2006年,非洲总体政治形势继续朝着和平与稳定的方向发展,经济保持着中低速持续增长的良好态势,国际战略地位稳步提升,中非传统友好合作关系步入全面、深入发展的重要阶段。一、总体政局继续保持稳定一年来,非洲仍存在着局部冲突和战乱且面临一些非传统安全方面的严峻挑战,但谋和平、求稳定、促发展,积极推动一体化建设,力争实现“非洲复兴”伟大目标的大势未发生逆转,总体局势继续保持稳定。1.非盟在维护非洲和平与稳定方面的地位和作用愈显突出。自2002年7月正式运作以来,尤其是2004年5月非盟“和平与安全理事会”成立之后,非洲联盟已逐步…  相似文献   

5.
自东盟成立以来,区域内经济合作始终滞缓拖沓,乏善可陈。20世纪90年代开始,东盟加速了经济领域的合作步伐,确定了具体的目标和发展方向。但东盟经济合作越向前发展,其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也越大。今后东盟经济合作能否按预期的目标发展,关键在于能否协调成员国之间的不同意见,使其所推行的一系列合作方案如期实行。  相似文献   

6.
中国—东盟近期有关倡议,如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升级版、"一带一路"以及东盟经济共同体成立,为中国与东盟开创新一轮经济合作、迈向更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确保双方经济合作长远利益,提供了强大的制度和政策保障,为未来双方合作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同时也面临诸多挑战。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世界主要国家和国际组织高度重视发展同非盟关系,非盟领导权威得到非洲国家和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这是非盟机制建设日趋完善及其在促进非洲和平与安全、推进非洲一体化方面取得重要成就的表现。随着非盟影响力不断提升,中国-非盟关系也朝制度化、机制化方向发展,但非盟自身问题及中国-非盟密切互动中产生的矛盾与分歧也对双方关系的深入发展构成挑战。在高度认知非盟对实现中国对非洲政策与战略目标重要性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中国-非盟战略对话机制建设,有助于把中国与单个非洲国家的双边关系整合发展成更具战略意义的中非关系。  相似文献   

8.
三、东盟金融合作的进展随着成员国经济的迅速增长及其政治合作的日益巩固,东盟为了增强其经济增长的自我力量和增强其政治合作的经济基础,该组织越来越重视其区域内经济合作。经济合作的发展必然会带来金融合作的增强,而金融合作的增强反过来又必定会促进其区域内经济合作的进一步发展。的确,东盟在从事经济和金融合作的十多年间,这两者之间的相互配合及其互相促进的作用是十分明显的。因此东盟及其各成员国在着力发展其区域内经济合作的过程中,也同样越来越重视其区域内金融合作。  相似文献   

9.
2007年是亚洲金融危机10周年,适逢东盟成立40周年和《东盟宪章》签署,因此对东盟来说,2007年是不平常的一年。尽管遇到区域内外多种不利因素的干扰,2007年东盟经济总体上仍然保持了较快增长,对外贸易增长加快,个别国家进出口创历史新高,东盟与中国的贸易获得突破性进展,东盟再次成为世界资本的投资热点。展望2008年,东盟面临不少挑战,但从主导因素来看,从影响东盟经济趋势的动态因素来看,新的一年东盟经济有望获得平稳较快发展。  相似文献   

10.
解世红 《和平与发展》2015,(3):50-63,112
全球区域一体化始于欧盟(上世纪60年代),发展于东盟,后扩大于南盟、非盟等区域合作组织。南亚区域合作联盟(简称"南盟",SAARC)自1985年成立以来,就一直致力于推动该地区的合作与一体化,取得了一定成效,不断推动南亚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安全、环境等领域的合作。但由于该组织自身存在问题,以及地区安全环境有许多掣肘因素,因此合作进程发展缓慢。目前,南盟仍存在诸多问题,如经济发展不平衡、印巴冲突、各国互信度不高等,都阻碍了其内部的合作与发展。中国与南盟的合作,较之与东盟、欧盟等程度较低。目前中国正在实施"一带一路"战略,为南盟加强与中方的交流及合作、促进双方共同发展提供了契机。  相似文献   

11.
2012年10月26日,在瑞士日内瓦举行的世界贸易组织总理事会会议上,老挝被正式批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成为其第158个成员国。老挝是东盟国家中最贫穷的国家之一,也是东盟国家中最后一个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国家。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老挝经济发展带来了机遇,也迎来了挑战,但机遇大于挑战。  相似文献   

12.
2013年,在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的形势下,东盟国家经济增长速度普遍减缓.近年来,东盟国家经济增长模式出现明显的变化,国内需求逐渐成为一些国家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各国积极调整宏观经济政策,实施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加快国内重点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国内传统产业的升级和新兴产业的发展.2014年,东盟国家仍将是世界经济最活跃的地区之一,但也将面临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的新挑战.  相似文献   

13.
近年,东盟国家经济相继从衰退中复苏,逐渐摆脱国际金融危机的阴影。随着全球经济形势的动荡和增长趋缓,东盟国家的经济增长呈现出减缓的趋势。后危机时期,东盟国家积极调整宏观经济政策,加快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在新的国内外经济形势下,东盟国家经济发展将面临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中国-东盟各自经济的发展以及双方合作的加深,旅游业这一朝阳产业正逐渐受到双方的重视。本文首次提出将泛北部湾邮轮航线与湄公河观光游对接起来,形成全新的、更具旅游吸引力的旅游形式,并运用SWOT分析法对这一构想进行可行性研究,以期对中国-东盟在旅游方面的合作寻找一个新思路和新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2011年,东南亚国家经济保持复苏的态势.随着全球经济形势的动荡,世界经济增长趋于放缓,东南亚国家的经济增长也呈现出减缓的趋势.为应对国内经济的下滑,一些国家开始逐步调整宏观经济政策的方向,实施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在新的国内外经济形势下,2012年东南亚经济发展前景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16.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于2010年1月1日如期建成,标志着中国与东盟关系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给江苏省与东盟国家的经济合作带来了重要机遇,同时双方的经济合作也面临着诸多挑战.今后,江苏省与东盟应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中进一步加强合作,以达到互利共赢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2013年,新加坡政治社会稳定,经济保持较为强劲的增长势头,全年经济增长4.1%,外交上加强与东盟国家、美国、日本的合作,积极开拓非洲、拉丁美洲等新兴市场,与中国的关系保持了良好发展势头.  相似文献   

18.
为促进亚洲地区互联互通建设和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国政府倡议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得到东盟的赞赏和支持。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已经提上重要议事日程。本文拟阐述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重大意义,分析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面临的困难和挑战,研究提出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基本思路,建议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率先在中国—东盟区域实现突破,取得好的成效、积累一定经验后再逐步扩大到整个亚洲地区。本文设计了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性质宗旨与职能定位、机构设置与总部选址、资金来源与合作方式等,尤其对在中国—东盟区域起步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合作方式、期初的股本资金、各国出资金额及所占比重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提出可行性初步操作方案,抛砖以引玉,供决策参考。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提出的观点仅是我们个人学术观点,不代表任何组织和机构。  相似文献   

19.
2010年中国与东盟的贸易摆脱了金融危机的困扰,再次回到高增长的轨道,增速居于中国各大贸易伙伴前列且年内较为平稳;中方从东盟的进口额与速度均高过对东盟的出口额与增速,逆差扩大;除中菲贸易外,中国与其他东盟国家的贸易额都达到历史最高值。双方贸易的增长面宽、增长点多,体现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良好开局。数据检验分析显示,中国、美国、日本、韩国与东盟的贸易具有协整关系,相互促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亦惠及亚太区域贸易。结合定性分析与数学模型,预测2011年的中国—东盟经贸合作将保持较高的增长势头。  相似文献   

20.
2003年10月在印尼巴厘岛举行的第9次东盟首脑会议上,各国一致同意到2020年建成“东盟经济共同体”的设想。与自由贸易区相比,经济共同体是一个更高层次的区域经济合作形成,它不仅要求包括商品、资本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更重要的还要求成员国逐步协调产业、贸易、货币和对外政策。但由于东盟内部有着较大的差距,其合作机制也存在不少缺陷,使得“东盟经济共同体”发展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