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赵国军 《国际展望》2013,(2):84-100
冷战结束前,南海问题并未进入东盟的议事日程。自1992年首次关注南海局势以来,东盟正逐渐加大介入南海问题的力度,逐渐形成了南海问题的"东盟化"构想。根据这一政策构想,东盟希望按照"东盟方式"确立的原则解决南海争端,同时以国际法编织的规则网络约束中国在南海的行为。东盟既宣布在南海争端中保持中立,又推动南海问题"东盟化",表明它在这一问题上的矛盾心态。东盟推动南海问题"东盟化"背后的驱动因素,既有东盟作为地区组织的总体利益考虑和东盟部分国家的推动,也有区域外大国的干预。从长远看,南海问题"东盟化"面临着内部分歧严重的困难,但短期内却极有可能为东盟创造进一步介入南海问题的机会,特别是通过制定南海行为准则而深度介入南海问题。南海问题"东盟化"可能使中国今后在处理南海问题时不得不面对更多来自东盟"集体行动"的压力。中国应在南海问题上坚守底线,利用好围绕南海问题的两组矛盾,抓住关键国家,推动东盟在南海问题上扮演更加积极的角色。  相似文献   

2.
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有关大国加紧战略布局,地缘政治博弈加剧。面对西方压力,俄罗斯加快实施"转向东方"战略,提出大欧亚伙伴关系计划,意欲将地缘政治优势向太平洋和印度洋地区扩展。其中东盟成为大欧亚伙伴关系计划的重要战略支点之一。加强与东盟的政治和安全合作是俄罗斯扩大地缘政治影响、构建欧亚新秩序、抗衡美国战略遏制的重要切入点。当前,俄罗斯对与东盟国家发展经济合作、在大欧亚伙伴关系框架下推动欧亚经济联盟与东盟国家自贸区建设有强烈需求。对东盟国家而言,与俄罗斯发展合作关系有利于其大国平衡,维持其在东南亚事务中的核心作用。尽管如此,与双方政治和安全合作的不断升温相比,经济相互依存度低和合作基础薄弱仍然是制约俄罗斯与东盟国家关系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因素。此外,由于东盟利益的全球化和俄罗斯实力的增长,影响双方合作的诸多因素实际上超出了双边关系范畴,大国博弈和南海局势等为双方合作增添了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3.
新加坡虽是南海争端的非声索国,在南海问题上也没有主权诉求,但近年来在其外交表态中多次将维护南海地区的和平稳定与航行自由视作自身的核心利益,并借助"东盟成员国"和"中美平衡者"等身份提升其在南海问题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这既有其多元利益诉求和地缘政治考量,也体现出其相互交织甚至矛盾的多重身份定位。本文从双边、地区和全球三个层次分析了新加坡在南海问题上的政策和立场,并从国家身份定位、利益诉求与外交政策互动的视角,探究新加坡在南海问题上的多重身份定位与利益诉求,以期研判其南海政策和中新关系的未来走向。  相似文献   

4.
新冠肺炎疫情正在全球蔓延,不断升级的疫情对全球公共卫生安全形成重大挑战,灾难面前凸显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时代价值。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公共卫生合作的指导思想,公共卫生合作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具体实践。中国与东盟在这一理论指导下开展公共卫生合作,强化"命运与共"意识,可以推动双方命运共同体建设的进一步发展。此次共同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合作,反映显示出中国与东盟双方在公共卫生合作中存在着治理能力有待提升、资金匮乏、合作意识不强、互信不足等问题。但共克时艰的信念强化了双方对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意识,有利于在共同抗疫中推动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建设。中国与东盟双方应从加强政治互信、培育区域公共产品、建立公共卫生合作机制等方面出发,加强公共卫生合作,推动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建设。  相似文献   

5.
正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积极推动与相关国家在基础设施和产能合作等领域的大项目合作。在具体合作中,中国需思考如何将中国标准、中国经验和中国思想文化融入到合作进程中,以为世界提供更多带有中国烙印的公共产品。人们在谈论"一带一路"时,往往强调的是以基础设施和产能合作为主的重大项目合作。但从国家顶层设计的角度,要推动"一带一路"  相似文献   

6.
<正>一、东亚合作系列外长会吉隆坡开幕东亚合作与南海问题引关注8月4—7日,第48届东盟外长会及系列会议在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举行,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出席中国—东盟(10+1)外长会、东盟与中日韩(10+3)外长会、东亚峰会(EAS)外长会和东盟地区论坛(ARF)外长会。自冷战结束以来,东盟积极推动与域内外大国友好合作关系,并建立功能各异的机制化互动合作平台。这些机制在推动东亚务实合作、构建利益共同体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区域大国,中  相似文献   

7.
张哲馨 《国际展望》2014,(3):35-50,155
针对世纪之交东亚地区安全与区域一体化形势的发展,中国于2002年7月向东盟地区论坛提交《中方关于新安全观的立场文件》,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中方的安全观念和政策主张。这些观念与东盟当时的地区安全观彼此相容,为本世纪头十年双方关系的全面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然而,随着近年来东亚地缘局势的变化,东盟的地区安全观出现重大转变,中国与东盟在地区安全面临的主要威胁、实现地区安全的基本条件以及维护地区安全的方法等方面均产生较为严重的分歧。在此情况下,东盟对华战略疑虑不断上升,一些国家开始大力提升军备并寻求区外大国的帮助和保护,这又与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相互契合,形成东盟与美国合作共同抗衡中国的战略态势。由此而来,中国和东盟之间出现一定程度的安全困境,对双方关系的全面发展形成严重障碍。为了巩固有利于自身和平发展的周边环境,中国须调整和补充新安全观的具体内容及表现形式,对其进行及时"升级"。具体而言,需要在坚持新安全观核心思想的基础上,重点促进地区各国对利益相系、义利相融这一原则的共识,主动消除东盟对中国的战略疑虑,不断扩大双方的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意识,从而逐步超越中国与东盟的安全困境,使双方关系重回全面包容性合作的轨道。  相似文献   

8.
当前,中国南海岛礁建设引起国际社会的强烈关注,成为南海地区的热点问题之一。把中国的南海岛礁建设放到"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的框架下来考虑,中国就能讲清楚、说明白中国南海岛礁建设的根本目的和意图。南海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的重要起点与关键海域,但南海地区存在着影响"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推进的三大障碍:区域公共产品供给不充分、南海问题的不定期爆发和国家间信任赤字。中国的南海岛礁建设能够提供量足质优的公共产品,能够制度化管控南海问题,能够增强南海各方的信任,中国的南海岛礁建设具有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保驾护航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随着中非合作的深化和战略层级的提升,中国为非洲提供的区域公共产品从大量基础设施发展为软、硬公共产品兼而有之的双轨驱动模式。当前,非洲区域公共产品供给面临供需缺口巨大、供需不匹配和西方大国"私物化"倾向等问题,同时非洲自主提供区域公共产品的意愿提升。中国对非提供区域公共产品仍面临基础设施公共产品如何保持可持续性、中非发展战略能否精准对接、大国竞争恶化中国舆论环境等挑战。中国可以通过将自身发展经验与非洲发展战略精准对接、提升非洲自主能力以及加强三方合作等方式进行应对。  相似文献   

10.
新冠肺炎疫情触发了全球安全危机,这也是对全球卫生治理的一场未曾有的压力测试。有效的全球卫生治理取决于全球卫生公共产品的供应。一般而言,霸权国家通过其全球领导力在全球卫生公共产品的供给中发挥关键作用,从而促进全球卫生安全体系的发展和稳定。但是,当霸权国既无能力、又无意愿维护全球卫生安全体系时,全球卫生治理将陷入"金德尔伯格陷阱"。当前全球卫生治理体系的失序以及日益恶化的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危机,本质上就是"金德尔伯格陷阱"风险的体现。因此,在双边层面促成中美卫生合作,在区域层面提升东盟与中、日、韩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卫生合作机制化,在全球层面优化世界卫生组织和二十国集团的全球卫生治理功能,应当成为中国全球卫生治理战略的多维图景。另外,推动卫生治理的区域化合作更具操作性和现实性,也是国际社会跨越全球卫生治理"金德尔伯格陷阱"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1.
王健 《国际展望》2022,14(1):23-37
2017年以来,中国周边安全和经济形势发生重大变化。在安全上,美国以推动"印太"战略、强化美日和美韩同盟、借议题拉拢东盟等手段将战略布局深度集中到中国的周边地区;法国、英国、德国、欧盟也紧随其后,开始深度介入"印太"地区的经济合作、安全事务和互联互通进程。在经济上,全球化已进入"慢速"阶段且越来越以区域化的方式展开;而机器人、3D打印技术和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和运用将继续推动区域化进程,周边国家与中国的经济联系对双方来说都更为重要。无论是在安全上还是在经济上,周边地区对中国发展的重要性都在迅速上升。中国应更加重视周边外交在总体外交布局中的地位,要总结历史和当代中国营造良好周边环境的经验;争取处理好中美日、中美韩、中日韩、中俄印等一些大三角关系;将周边地区打造成为中国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节点和高质量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的引领示范地区;积极提供地区公共产品,推动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12.
奥巴马政府高调介入南海争端,公开其在"南海行为准则"问题上的政策立场,敦促各方尽早达成一份"完整而有效"的"行为准则"。美国通过将该行为"合法化",主导该议题话语权,以及整合东盟内部统一立场等举措,积极推动"行为准则"的制定进程。"再平衡"战略下美国在"行为准则"问题上的政策呈现一系列鲜明特点,如以"全政府联动方式"推行其政策,力主"协同性外交"展开磋商,以"协调者"之名行主导者之实,政策高开低走等等。经过奥巴马政府的努力,美国强化了菲律宾、印尼等国的角色,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东盟的立场统一,也对中国的立场和政策调整产生影响。美国未来将会延续其基本政策立场,特朗普政府在"行为准则"问题上的介入有望弱化,目前其政策举措缺乏其他配套策略,对东盟及相关机制的重视减弱,并且鼓励其他域外大国发挥作用。中国应抓住机遇进一步展现负责任的大国态度,排除干扰,以中国方案助力南海地区的和平、稳定与合作。  相似文献   

13.
<正>特朗普执政以来,美国不断加强针对中国南海地区的"自由航行"行动,美国的"自由航行"行动是其长期奉行海洋航行自由政策的具体体现。美国在南海的"自由航行"行动不仅严重侵犯中国国家主权,更给中国所致力推动的"一带一路"倡议造成严重负面影响。在此背景下,中国应加快与东盟国家协商制定《南海行为准则》的谈判进程,同时为南  相似文献   

14.
马军 《当代世界》2014,(11):75-76
<正>准确定位:东盟是山东重要的合作伙伴从双方近二十年的交往历史来看,山东与东盟在政治、经济、友城、人文交流等各个领域开展了广泛交流,具有良好的合作基础。推动山东与东盟加深交流合作,首先应对东盟在山东省对外开放中所占的位置有一个准确的定位。政治交往层面,东盟高层来访频繁标志着双方政治关系日益密切。这也是增进相互了解、推动合作、服务国家外交大局的重要契机。近年来,已有八个东盟国家的领导人来鲁访  相似文献   

15.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背景下,中国、美国、日本、东盟作为亚太区域最重要经济体,彼此互动频繁,亚太区域秩序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在此过程中,中国以构建区域新秩序和新关系为重点,推动"一带一路"多层次务实合作,整合"碎片化"区域架构,不断提高深层次开放水平并提供国际公共产品,为亚太区域秩序构建提供新动力。展望未来,亚太区域大国需要在弥合分歧的基础上,不断探索新的合作领域。中国作为亚太区域大国,可继续加强与东盟的务实合作,维护APEC等亚太多边合作平台,防范区域制度性分裂,推动构建包容性亚太区域新秩序。  相似文献   

16.
能源安全与能源合作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重点领域与核心内容。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有助于海洋能源区域合作和共同开发、维护海上能源通道稳定与安全,也有助于推进国际能源合作。作为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的最大经济体,中国必须回应大周边地区对能源合作和能源安全的期待,拓展中国特色的能源外交,实施大周边能源外交战略,为区域能源安全和经济发展提供更多公共产品,与沿线国家共同分享、合作开发海洋油气和海洋新能源,推动区域能源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能源投资贸易便利化,在实现自身能源安全的同时,构建基于共同安全、合作安全和可持续安全的区域和国际能源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17.
"一带一路"倡议为中国和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的合作提供了一个包容性巨大的合作平台。它使21世纪初开始的中国与非洲国家全方位的合作扩展到亚非拉地区。中非合作发展的经验为"一带一路"倡议下发展中国和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的合作起到了先导作用。中非合作发展的先导作用主要表现在中国政府的主导作用,公共产品供给的大国责任,与合作对象的发展战略对接与互利共赢发展,以及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合作实践的示范作用。中非合作发展所取得的经验和成果不仅为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在沿线发展中国家的实施发挥了先导作用,而且为中非合作发展与"一带一路"倡议的顺利对接提供了先期经验。  相似文献   

18.
曹群 《当代世界》2015,(8):42-45
<正>近来,美国的南海政策愈益以国际法为中心,尤其强调争端各方皆须遵守《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简称《公约》),其对中国南海主张"不合国际法"的指责也越来越公开和明确。目前,中美在南海的博弈,除硬实力调配和建设的比拼外,更主要是集中于"规则"之争,尤其是关于海洋法的解读,中美之间存在一些重大分歧。以"航行自由"为国家利益的美国虽欲"平衡"中国在南海的势力,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一系列新理念、新方案和新举措的不断推出与逐步落实,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战略体系也不断完善。该战略体系主要由战略环境、战略目标、战略利益、战略手段和战略布局五个方面组成。在战略环境研判上,需要全面系统认知国情和世情,把握两者互动日益密切的态势。在战略目标设置上,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世界梦为战略目标。在战略利益界定上,重点关注中国的安全、政治、经济利益,科学区分战略利益层次。在战略手段运用上,要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大局,积极协调国家、社会、个人等的积极参与,灵活运用安全、经济、外交和规则等手段。在战略布局中要把握好时空定位,在不同地理空间和领域不断优化战略布局。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战略要行稳致远,关键在于确保各战略要素之间的平衡,实现"权力政治"向"规则政治"、"大国外交"向"强国外交"、"经济导向"向"战略导向"的多重转变。  相似文献   

20.
国是     
《南风窗》2012,(19):18+20
高层High Level胡锦涛中越关系因南海争议出现一些困难,这是我们不愿看到的新华网电,国家主席胡锦涛9月7日在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会见越南国家主席张晋创,就巩固和发展中越关系坦诚深入交换意见。胡锦涛强调,近来,中越关系因南海争议出现一些困难,这是我们不愿看到的。要坚持政治解决南海争议,坚持走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道路,坚持双边谈判和友好协商,坚持维护南海和平稳定大局。在当前形势下,双方要保持冷静克制,避免采取任何使争议扩大化、复杂化、国际化的单方面行动,不使南海问题影响东亚合作和地区稳定大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