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韩跃民  张哲 《长白学刊》2012,(1):134-137
调整社会结构是推进社会建设的前提。从一定意义上讲,众多社会矛盾和问题都可以归结为社会结构的矛盾。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期,也是社会矛盾的凸显期。因此,必须把解决好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不平衡、不协调的矛盾作为社会建设的一项根本任务来抓。具体来说,就是要解决好城乡二元化、社会阶层结构不合理、收入分配失衡、利益关系不协调、社会管理不科学等矛盾。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才寺别是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社会矛盾、社会问题凸现起来;党和政府正在通过发展和改革来解决各类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其中有两个重要的改革措施:一是把政府包揽的社会服务部分职能转移给社会组织,改进社会管理服务方式,包括引入专职社会工作制度;二是在建立公共财政的口号下,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增加包括社会服务在内的民生支出,保障民生。  相似文献   

3.
当代中国互构中的社会失范与社会矛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中国社会处在社会失范与社会矛盾的多发期、共生期;同时,社会失范与社会矛盾又是相互建构的。必须以一种整体主义的思路来矫治社会失范和化解社会矛盾,寻求一种善治意义上的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4.
李平 《民主与法制》2010,(24):68-68
随着社会经济的的发展,社会生活呈现出多样、多元、多变的特征,社会矛盾纠纷的关联性、敏感性、对抗性不断增强,个别人甚至采取非理性、极端的方式来宣泄情绪、发泄不满。近期以来发生的一些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事件和广受社会关注的案件,让我们记忆犹新,这些矛盾和问题都对社会管理创新提出了挑战和考验。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矛盾突出的转型时期,一个足以把握发展方向、解决社会矛盾的强有力的政府是必需的,因此政府社会政策能力建设至关重要。在新的历史时期,加强对政府社会政策能力建设的研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我国政府已经在政府社会政策能力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政府社会政策能力建设是一个系统而复杂的工程,可以通过提高社会政策意识、树立正确的宏观政策价值取向、政府社会政策的科学制定和有效执行等方面来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6.
当前,应当对中国现阶段的社会矛盾出现的原因、功能、程度及其演化前景作出科学合理的基本判断,矫正人们有关中国现阶段社会矛盾存在的一些重要误判。这些误判分别是:从原因的角度看,中国现阶段社会矛盾大量出现这一现象本可避免;从功能的角度看,社会矛盾对中国发展有害无利,或弊大于利,主要是起着一种负面的作用;从严重性程度的角度看,如今中国的社会矛盾已经到了十分严重的地步;从未来演化前景的角度看,中国现阶段的社会矛盾已经固化,其困局难以破解。这些误判如若不予以矫正,人们就无法有效地应对、化解社会矛盾。  相似文献   

7.
社会权利通过社会福利、社会服务等形式来实现社会的整合,社会权利的实现需要具备一定的物质条件,社会权利作为一种权利又体现着对需求的满足。我国的福利分层体系加剧了贫富分化矛盾,扩大了社会阶层的差别,造成了保障权益的不平等,形成了逆向的社会再分配效应。包容式增长发展方式转变以及建立城乡一体化的普惠型公共服务体系有利于增强社会团结、促进社会整合,它使社会全体成员都能够分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  相似文献   

8.
胡锦涛同志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显然,具有这些特征的和谐社会,单靠市场机制的自发调节是无法达到的。构建和谐社会,政府规制的权威调控不可或缺。因为政府是拥有公共权力、管理公共事务、代表公共利益、承担公共责任的特殊社会组织,它既可以通过控制意识形态和公共传播媒体来引导、营造社会的思想、文化和舆论,又可以通过制定和实施法律规范及公共政策来影响和调节社会利益关系,还可以通过社会动员、社会协调、社会强制等多种方式来整合各种力量。显然,政府作为一种公共权威,其对社会稳定和发展的作用是其它任何社会组织无法替代的。在各种矛盾和冲突日益突出的变革时代和社会转型期,就必须拥有一个整合力、感召力、高效能、服务型的政府,来履行维护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基本职能,并发挥其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权威作用。  相似文献   

9.
地方人大在推进社会管理创新中.要千方百计推进政府坚持预防矛盾和化解矛盾并重.来增强社会稳定性、提高社会和谐度。首先,要坚持预防为先。针对发展中存在的一些矛盾和问题,重点要推进政府提高科学决策水平,建立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提高维稳预警水平.切实减少因决策不当而引发社会矛盾;要畅通群众诉求渠道  相似文献   

10.
法律的维度--从空间上解读法律失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姚艳 《思想战线》2004,30(4):109-116
现代国家法追求统一性和确定性 ,它存在于非特定的地点和时间空间中。植根于特定地理和时间的地方性规范和地方正义会因地点和时间的不同而不同 ,所以现实社会中会存在现代国家法与地方性规范及地方正义的内部逻辑上的矛盾。它们之间的矛盾是无法消除的 ,只能被减小。我们可以通过建立在社会科学基础上的立法来从空间的角度考虑制定法律以减小矛盾 ,也可以 (为了发展目前没有案例法的民法系统 )通过对已出版的法院案例的法学研究形成的教义来发展案例法以减小矛盾  相似文献   

11.
社会公平是和谐社会的基石,收入分配不公导致贫富差别拉大,社会矛盾和冲突增加。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寻找多种途径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即以发展来促进公平;从思想上更加关注公平;以制度来保障公平;从群众最关心的利益问题入手来促进公平。  相似文献   

12.
关于社会发展的动力,过去曾经有过几种说法,有的说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有的说是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有的说是需要与生产的矛盾,那么,到底什么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又该是什么?  相似文献   

13.
吴楠 《大连干部学刊》2021,37(10):20-25
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资本批判和现代化强国建设是内在统一的.马克思基于科学的实践观开创了社会发展理论的新范式,奠定了现代化强国的理论基础.通过分析个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运动,马克思解蔽了笼罩在资本主义现代化强国身上物的外衣,揭示了资本主义现代化强国不可调和的矛盾,并强调国家必然被"自由人联合体"所取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在当代中国的最新实践.  相似文献   

14.
当前,确保社会正常运转、应对社会矛盾凸显期挑战、加强和改善社会管理,需要更加善于运用群众路线的方式、民主的方式、服务的方式,建立方式多样、规范有序、畅通高效的诉求表达渠道,让群众能依法有序理性表达诉求,并且尽可能通过平等的对话、沟通、协商、协调来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  相似文献   

15.
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的社会矛盾调节机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构建社会矛盾调节机制是我国和谐社会发展目标的必然要求,本文以和谐社会的构建为背景,全面阐述了社会矛盾调节机制的内涵与构成,分析了现有社会矛盾调节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政府职责范围与权限角度,提出了建立和健全社会矛盾调节机制的治理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16.
周宁 《中国民政》2012,(2):32-33
十年来,南京市鼓楼区通过政府养老服务职能的转变,促进了民间养老服务组织的发展,构建了政府主导下的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解决了因社会老龄化和高龄化带来的诸多养老服务难题和矛盾,以实践充分验证了政府转变职能对社会组织生存发展产生的深刻影响以及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7.
鲁志强 《政策》2002,(11):26-27
中国改革开放20年,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前最主要的社会矛盾是收入分配的不平衡。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中国杜会变迁将向更深更宽领域扩展。中国社会基本保持了稳定和协调发展的态势,与经济发展和体制改革的进程大体上是同步的。但20年来经济的高速发展和改革开放的快速推进,也带来了新的、复杂的社会矛盾和  相似文献   

18.
<正>深刻认识和把握新时期基层社会矛盾产生的特点和规律,完善利益权益协调机制,将各类社会矛盾化解在基层,努力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是贯彻落实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创新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体制"精神、推进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当前,基层社会矛盾纠纷呈现出一些新特点,主要表现为矛盾的纠纷类型趋向多样化、表现形式趋向聚众化、诱发原因趋向复杂化、发展过程趋向对抗化等,亟需进一步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19.
安洪文 《公安研究》2010,(12):24-2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结构发生深刻变革,社会矛盾化解工作面临的形势日趋严峻。公安机关应准确把握社会矛盾复杂多发的主要成因,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服务和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出发,明确矛盾化解导向,创新矛盾化解机制,确保矛盾化解措施落实,强化矛盾化解效果,全面加强社会矛盾化解体系建设,不断提升社会矛盾化解工作水平,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20.
邹晓宇 《重庆行政》2014,15(5):37-38
正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城市社区社会结构日益多元,社会诉求日益多样,社会心态日益复杂,各类新型社会矛盾错综复杂,城市社会进入了矛盾凸显期。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社会治理"与"社会管理"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却蕴含着重要的理念转变。社会治理更加注重主体的多元参与,更加重视运用经济、市场、法律、科技、行政等手段的综合治理。因此,如何通过协同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