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罗丹艺术论》反复强调尊重“自然”,在《遗嘱》里提出“崇拜自然”的忠告。他所指的“自然”,是雕塑要反映的客观对象。 罗丹既说“要虔诚地爱”前辈大师,又说“不要模仿你们的前辈”。他一再强调“尊重传统”,尊重那些“永远富有生命力的东西”。这话相当于“对‘自然’的爱和真挚”。他说真正的  相似文献   

2.
孟子“养气说”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子「养气说」初探李宗强读《孟子》,常为充溢其中的那股“浩然之气”所激动,遂欲溯源清流,对其“养气说”探寻个究竟。一孟子的“养气说”,有着极其深刻而丰富的内涵。“气”作为哲学概念被提出,并非自孟子始。作为初民对自然万物的一种哲学概括,远在孟子之前,“...  相似文献   

3.
2011年1月8日出版的《嘹望》周刊刊文说,“纠结”,可以说是中国社会管理“心情”的生动写照,由此而产生的“表情”自然轻松不起来。以下四个维度更能折射出社会管理的“表情”。“宁信访不信法”。信法是调解一切社会纷争的基础。然而,现实的中国社会出现了“信访不信法”倾向。  相似文献   

4.
《党政论坛》2013,(14):26-27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中,开国上将张爱萍是比较突出的一位。功勋卓著自然是一方面,但不是主要的。毛泽东说他:“好犯上!”叶剑英说他:“浑身是刺!”邓小平说他:“军队中有几个人惹不起,你张爱萍,就是一个!”这三句评价,立体地呈现出张爱萍的品质与性情,这在我国高层政治生活中是异乎寻常的,更是难能可贵的。  相似文献   

5.
“经营城市”作为一种市场经济条件下城市建设与管理新理念,正在纳人人们视野并获得愈来愈多人的认同。这种新鲜提法为我们克服传统体制下形成的落后的管理方式管理手段、解决困扰城市建设、发展的资金问题指出了路径。为此,记者采访了率先倡导“经营城市”理论的长沙市副市长赵小明。用市场眼光重新审视城市的酱和资源赵小明说,所谓经营城市,就是运用市场经济的手段,对构成城市空间和城市功能载体的自然生成资本(如土地)和人力资本(如路、桥)及其相关的延伸资本(如城市桥梁命名权)等进行集聚、重组和营运。对于长期注重建设城市…  相似文献   

6.
口号也有个力度的问题。一个口号提出来,人们只当刮了一阵耳旁风,什么积极效果也没有,是不是可以说它的力度等于零?如果口号提出之后,人们不但把它当作耳旁风,而且听了立马撇大嘴,那“力度”显然就不只是等于零的问题了,称之为“负力度”,大约是不过分的。这类“零力度”、“负力度”的口号,与其层出不穷,何如干脆不提?问题是,那些蜗居高楼不出屋的人,那些闭门造车不知路的人,那些巧弄文词不请事的人,久坐无事,却热衷于“无事忙”,以“盛产”口号为能事,人们自然奈何不得。至于那些不疼不痒的“反腐倡廉”口号的炮制者,…  相似文献   

7.
关于中国革命历史结果的几个理论问题中央党史研究室李伟中国革命的历史结果是什么?《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卷)》第827页是这样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取得胜利……中国已成为一个新民主主义的国家。”读者自然要问,如果说新中国...  相似文献   

8.
袁浩 《党政论坛》2010,(7):64-64
在湖北省荆州市沙市社区,有一个“居民说事”制度。这里的居民群众,可以“全天候”到社区“居民说事”调解委员会反映问题、说事;由社区“两委”班子、干部和居民群众代表组成的调解委员会,能及时调解处理的随说随调,不能及时调解处理的定期专题协商解决。  相似文献   

9.
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的生成机制:两种诠释李萍披览现有的经济增长方式问题的文献著述,涉及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生成机制的研究,大致可归为两种:一种称“阶段必经论”,另一种则可谓“体制内生论”。一、“阶段必经论”与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阶段必经论”的逻辑起点,是...  相似文献   

10.
警惕﹃艺术性﹄汇报安徽公常侃“汇报也是一门艺术。”这个“妙论”的专利权当属一名“胡乡长”,他是小小说《汇报》中的主人公。且看他的“汇报艺术”:“语调不紧不慢,语气不轻不重,还露出一副自然大方的表情”;“一边说,一边半开眼皮不时地偷视路县长的神情”;笔...  相似文献   

11.
在正建造着的市场经济大厦的施工过程中,如果要找一个问题最复杂的部分,说是农业,或许不算太错。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看理由在于,从范围上说,我国农业可以说是国民经济中最大的部门,部门大问题自然就要多一些;从经济形态上说,自计划农业向市场农业迈进,没有现成先例可循,难度自然也不会很小;从生产经营方式上说,改革以后广大中国农村实行的主要是以家庭为生产经营单位的责任制,从各自独立的家庭生产到全国或区域统一的市场流通之间,还缺乏不少环节,具体协调起来,矛盾自然也不会很少。 但这绝不是说,农村市场经济建设就难得无法可施了。而是说,农村、农业问题的特殊矛盾,要求我们在考虑问题和采取措施时,要更加全面。具体来说,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较好地解决农业问题,当前应特别注意和反复强调:要同时用好“两只手”。这就是说,既要用好“看不见的手”,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和价值规律的作用,又要用好“看得见的手”,正确行使政府宏观指导和调控职能。而且还须注意协调好这两只手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1932年马克思的“巴黎手稿”(以《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为题名)首次公开出版,遂及在正在兴起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学界引发了解读热潮。其中,以法国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学者列斐伏尔、梅洛-庞蒂的解读,构成了对“巴黎手稿”之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解读之主要蓝图。本文认为,其基本特点包括:在具体-总体中,强调“总体的人”(total man)的“自然”与“历史”的“生成”过程,也即人的“存在的”属性,这种存在的属性,换言之,就是行动的哲学或曰立足于“日常生活批判”的“存在的哲学”(existential philosophy)。  相似文献   

13.
韩钢 《各界》2011,(4):79-82
华国锋去世后,官方评价有了变化。新华社发表经官方审定的华的生平,有几点同从前大不一样的说法:关于粉碎“四人帮”,不只说“有功”,而称华“提出要解决‘四人帮’的问题,得到了叶剑英、李先念等中央领导同志的赞同和支持”,“起了决定性作用”;关于平反冤假错案,不再说“拖延和阻挠”,而说他“开始复查、平反冤假错案”;  相似文献   

14.
近来经常在一些报刊上看到“虚功实做”、“虚事实干”之类的词语,用来“表扬”思想政治工作,意思是说思想政治工作多么切合实际、多么务求实效、办了多少实事等等c但仔细推敲,这些提法实际是对思想政治工作的错误认识和错误导向,必须予以纠正c“虚”是和“实”相对的,“实”即“不虚”,“虚”即“不实”。以“虚功”、“虚事”之类的词语形容思想政治工作,实际上是说思想政治工作“不实”c这反映了许多人对思想政治工作的认识c在他们看来,思想政治工作讲的是“虚理”,干的是“虚活”,出不了‘实效”,从事这种工作的同志自然也是…  相似文献   

15.
李阳 《党政论坛》2008,(16):55-55
从中医角度讲,夏天养生应以“清”为主。清心以安神,古语说“心静自然凉”。饮食也如此,以清淡为主,清淡的饮食能清热解暑、生津补液,可以防止中暑的发生。所以夏季只要掌握清热利湿、消暑解毒、养气滋阴的调理原则,就可以达到夏日养生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每个地方都有优劣势和自己的特点,所以,改革不能“一刀切”,发展不能“齐步走”,必须“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可是,现实经济生活中,却不乏“多把锁匙开一把锁”的现象。干部下基层、下企业,本是联系群众的好形式,可一位“钦差”一个调,一任为官多张嘴,则使基层无所适从。下车伊始,咿里哇啦,有的说大棚蔬菜赚钱、家养畜禽效益好,有的则说返朴归真是新潮,畜禽是“土”的好,传统蔬菜品种俏。基层干部感叹,上面的干部那么多,到底孰优孰劣,谁的话最“权威”?有道是,经济要上去,干部要下去。下去干什么?自然少不了给办法、出…  相似文献   

17.
苏维民 《各界》2010,(8):26-28
杨尚昆的回忆 杨尚昆说,所谓“秘密录音”,这个问题本来很简单,事情过去了,可以不提了。但是在“文化大革命”中把它搞得神秘化了,说是“秘密窃听”,如此骇人听闻,其实只需几句话就可以讲清楚。他说:  相似文献   

18.
陈帆 《党政论坛》2008,(18):10-10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有人问我:“如果这场地震发生在美国,也会死很多人吗?” 我说:“不会。在美国,像汶川、北川自然条件这么恶劣的地方,可能压根儿就没几个人住。”而据报道,汶川大地震。中国的直接受灾人口,就达1000多万。  相似文献   

19.
“你”是谁?当古希腊的哲人们争论“始基”、“自然”时,苏格拉底就提出:“认识你自己”!“你自己”──“你”,无疑是指“人”(“个人”、“众人”、“人类”)。那么,哲学要揭示的,究竟是什么“样”的“你”?一、超越“死亡”:哲学的“人文”指向“你”的“本质”问题,是与“死亡”问题密切相关的。“你”即使作为生活中的“同一个人”,也具有三种“不同”的“意义”:就“自然时限性”言,“你”是“必死”的人(“必死”表征“你”的“时限性”);就“社会时代性”言,“你”是“会(懂得──怎样去)死”的人(“会死”表…  相似文献   

20.
当今世界上,国际性的“发展努力”和“发展竞赛”蔚为潮流,发展问题已成为全球共 同关心的话题。其实人类对发展问题的研究由来已久,古代人们对宇宙和人类社会变迁规律 的探索可视为发展研究的源头,那时一般对发展持一种“循环论”或“退化论”的态度。近 代以来,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人类控制自然能力的提高,人们开始以一种征服者的姿态来审 视自然、社会和历史,认为历史是一个勇往直前、不断发展的过程,而发展的标志就是经济 的增长。然而,伴随工业社会的繁荣出现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和生态、环境危机,决定了人类 完全支配自然的乌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