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苗族学者石启贵先生撰写的《湘西苗族实地调查报告》一书,已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全书近50万字,是一部反映解放前湘西苗族社会,文化习俗和历史传统等的第一手调查材料,是迄今由本民族知识分子编著的第一部湘西苗族志巨著。 1896年石启贵先生出生于今湘西吉首的一个苗族农民家庭。大学毕业后回家乡从事教育  相似文献   

2.
巫教信仰是苗族传统社会的主要信仰形式,它的影响在苗族社会中至为深远。 苗族信仰多神崇拜的巫教,敬畏鬼神。在人类与鬼神之间起沟通作用的是巫师。“巫师是经常替人们主持祭祀与祈祷的神职人员,平时又给病人施用苗医苗药,所以在苗族社会中享有崇高的地位。”他不仅掌握苗族多种崇拜的巫教神学,而且还掌握苗族的历史、神话史诗、天文、音乐、舞蹈、民间美术、古典哲学,历法、医药等多种学科,堪称苗族传统文化的大学者,倍受全社会的尊重。”  相似文献   

3.
隐藏在清水江边密林中的文斗苗寨被誉为苗族环保第一村,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文化苗寨”。它是贵州省级历史文化名村,有人说它是“苗族文化艺术馆”,也有人说它是“研究苗族历史和文化的‘活化石”’。  相似文献   

4.
苗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总人口约六百万,有四百多万居住在国内,约百多万侨居国外。由于这个民族的特殊历史及特殊现状,故而引起了全世界的注意,许多学者正致力于苗族历史文化的研究,著述洋洋大观,但多限于人种学和风俗习惯方面,对于苗族的社会组织结构和法律制度则涉及甚少,所以很难披露苗族  相似文献   

5.
贺先生是研究苗族史的老前辈,是我十分尊敬的一位苗族学者。贺先生在《贵州民族研究》1984年第1期发表了“苗族是否经过奴隶社会”一文(以下简称贺文),拜读后,也受益匪浅。贺文虽然是解放以来唯一专论苗族奴隶社会的一篇文章,但不等于苗族是否经过奴隶社会就没有争论了。据我所知,长期以来,在学术界对此问题都存在着尖锐的对立意见。本人拜读贺文之后,除了学习到一些有益的东西以外,而对于苗族经过奴隶制的几点依据,经过反复推敲之后,总觉得有些问题,现特提出来向贺先生及有关专家学者请教! 贺文共分四个部份:即前言,上古奴隶制王朝的苗族奴隶,封建制下的苗族奴婢,边疆割据政权的苗族奴隶。贺文的结论说:“苗族历史上虽然没有出现本族的奴隶主,但他们长  相似文献   

6.
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苗族古歌》(以下简称《古歌),是一部非常珍贵的苗族文化典籍。它概括地记载了苗族先民艰苦创业的斗争经历,生动地反映了他们认识自然、改造社会、发展自己的民族精神,是苗族先民思想文化的结晶。它不仅对于研究苗族族源、风俗习惯、古代历史、文学艺术提供了珍贵的资料,而且对于研究苗族先民哲学思想的萌芽、形成和发展,更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本文仅就苗族先民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作一点初步的探讨,以请教于学者。  相似文献   

7.
人们总是艳称着苗族青年男女恋爱婚姻的自由,男女社会地位的平等。一般说来,这有一定的根据,因为苗族不仅封建社会尚未充分发展,而且据说苗族不曾经过奴隶制社会,这样,“男尊女卑”“男权、夫权”之类旧制度。旧礼教和旧意识加诸苗族妇女的束缚,较之汉族妇女自然要少得多。这的确是值得称道的事。然而,倘若据此即得出结论说,苗族妇女的社会地位从来就很高,男女之间早就完全平等,从而恋爱婚姻也是天生那么自由,那就未必尽然。要想弄清这个问题,除作社会调查而外,从大量民歌民俗中也可寻绎得出某种信息来。特别是有关婚姻的古老民歌,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拉法格说过,“在各民族人民中,婚姻曾经产生了为数甚多的民歌,同时也形成了希奇的礼俗,博古的学者搜集了这些材料,而历  相似文献   

8.
苗族是一个历史极为悠久的民族。由于它具有特殊的历史地位和鲜明的民族特征,曾引起了各国学者研究的兴趣。自从九、十世纪以来,在国外就相继出现关于苗族的一些记述或研究专著。但是,由于文字资料的缺乏,许多问题还没有得到令人信服的众相一致的结论。就对苗族旅名及自称的来源和含义等基本问题,至今还没有得到令人满意的解答。鉴于此,本人就试图从这方面作些新的探索和考释,以求正于广大同好。  相似文献   

9.
苗族是东亚南部分布区域最广的民族之一。由于种种原因,国内学术界对国外苗族的情况一直知之甚少。笔者本着促进苗族研究的愿望,根据现有的一些资料,将国外苗族的人口与分布构出一个粗略的轮廓,供学者们参考。 国外苗族人口主要集中在东南亚半岛的越南、老挝和泰国三个国家。据法国著名的苗族研究学者恩保羊(Bertrais)先生估计,1975年东南亚大约有47万苗族。苗族进入东南亚的时间至今仍是一个悬而未解的问题。越南学者琳心根据在越北自治区同文  相似文献   

10.
研究苗族史,首先就要遇到苗族的来源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又得涉及古代苗族的迁徙问题。本文就古代苗族的迁徙问题进行初步的探索。今天的苗族,居住在贵州的最多;贵州的苗族,又以黔东南的最多。在云南、湖南、广西、广东、四川等省也散居一定数量的苗族。这些苗族是怎样来的?在现代研究苗族史的中外学者中,有的认为苗族系源于马来人种,由印度支那迁来的。他们的依据是苗族的体貌习  相似文献   

11.
引言苗族的古代历史,几十年来学者多有争论,其中一个原因是没有新的资料,不管地下掘发考古资料,或是现存文字资料都没有新的东西,因此进一步研究判断就很难着手。据我所知,威宁县苗族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到四十年代中,知识分子用英国传教士帮助创制的苗文记录下他们的一些史歌或历史传说,因此保存下了零星部份。另外威宁县苗族在清王朝统  相似文献   

12.
一、从苗语词汇看苗族的历史文化痕迹 (一) 苗族先民经过了一段漫长的原始社会时期,包括原始游群、母系氏族社会、父系氏族公社到部落联盟的发展阶段。这段历史,由于年代久远,加之苗族历史没有文字记载,现在我们只能根据苗族民间流传的古歌、传说、语言以及汉史中有关的追述来进行探索。有人说,一部语言史就是一部民族史,这就肯定了语言在历史研究中的重要地位,因此,通过语言材料来证实的史实应该说是可靠的。从语言看,有些词语能反映苗族原始社会历史文化的痕迹。  相似文献   

13.
思南是一个多民族杂居地区。全县有汉、苗、土家、记佬、蒙古等IS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26万多人,占1995年底总人口的47%。其中有苗族10万多人,占总人口的18.6%.占少数民族人口的390h。这些少数民族基本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作为历史遗留问题落实民族政策得以识别恢复的。由于思南苗族在语言、文字、服饰以及本民族生活习俗等方面被汉族或土家族自然同化较深(包括印江、沿河、德江、务川等县乃至整个黔东北地区都同样如此),因而,学者们往往忽略了对他们的研究,本文就思南苗族作一点粗浅探析,求教于行家,以期引起学者们对…  相似文献   

14.
苗族古歌亦称苗族史诗,是苗族重要的口传神话作品。主要流行于苗语中部方言北部土语区。以前的学者多从民俗学和民间文学的角度去研究苗族古歌,而忽视了其语言的本体性地位。本文笔者用历史比较语言学方法对古歌神灵名称的语言本体意义进行考释,以阐述其文化意义,同时根据诸神的活动内容来佐证其语言本体意义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5.
苗族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在国内拥有五百多万人口的民族。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云南、广西、四川、广东、湖北等省区。由于历史、地理原因及生活条件的不同、各地苗族的风俗习惯也不尽相同。现仅就黔东南苗族习俗与两个文明建设关系作一简述。笔者认为,这不仅对“四化”建设有现实意义,而且对研究苗族的社会历史以及苗族人民的心理素质包括伦理道德、性格情操等方面也有裨益。  相似文献   

16.
试论苗族原始宗教的社会历史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苗族普遍信奉原始宗教,在其他民族的心目中,苗族历来信鬼好巫,乾隆《贵州通志》卷七中就直言不讳地说:苗族俗尚巫鬼,大部落有大鬼主,有家则有小鬼主。原始宗教虽然在苗族社会生活中不象传言那样影响广泛,但苗族民间普遍信仰则是不可争辩的事实。同世界其他民族一样,苗族信仰也经历了自然崇拜、图腾崇拜、鬼魂崇拜以及英雄崇拜的阶段。在历史长河的演进中,苗族创造了自己颇具特色的原始宗教体系。 苗族原始宗教与基督教、佛教、道教等成熟的人为宗教相比,具有信仰的自发性、崇拜的多元性、无组织和教派之分、无固定活动场所、以不脱产的巫师为核心开展宗教活动等特点。 一提到苗族原始宗教,在现代人的意识中就把它与“装神弄鬼”联系在一起。其实从其发展初期来看并不尽然。恩格斯曾经指出:“事情很清楚,自发的宗教,如黑人对偶像的膜拜或雅利安人共有的原始宗教,在它产生的时候,并没有欺骗的成分,但在以后的发展中,很快地免不了有僧侣的欺骗和伪造历史……”苗族原始宗教亦如此,在其发展初期是一朴实的信仰,并曾在苗族社会生活中发挥过巨大的作用。时至今日,它在苗族社会生活中仍保留有一定的市场。 因此,正确认识苗族原始宗教的社会历史作用,对于我们今天妥善对待苗族宗教信仰及其习俗,迅速加快  相似文献   

17.
苗族的古代文学艺术,类型多样,异彩缤纷,其中的理词便是独具特色的样式作品。理词的内容丰富多彩,不仅包容大量的古理古规和古代民俗,而且还形象地体现了苗族古代先民的道德观念等。苗族的历史发展进程,在理词中留下了折光的投影。探讨理词,是苗族古代文化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既有其历史、民俗、美学等多方面的研究价值,又有着不可低估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众所周知,苗族是我国人口众多、历史悠久的民族之一,但对她的历史和起源至今仍是一个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的问题,值得从各方面进行深入探讨。而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它是随着人类的产生而产生的,它的历史不知比文字的历史长多少倍,而和说这种语言的人民的历史是一样长的。因此,毫无疑问,某个民族的语言能较确切地反映某个民族历史的现象,尤其对过去没有文字的民族,应该说更能作研究其历史的佐证。下面我们以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凯里县养蒿寨的苗语(以下简称苗语)为依据,补充谈点对苗族的历史和起源问题的粗浅看法,不当之处,请专家学者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9.
《姊妹歌》是一首反映古代苗族社会中男尊女卑、男女经济不平等的诗歌,也是苗族妇女对失去生产资料和家庭地位的悲惨命运进行抗争的诗歌。它体现了苗族地区母权社会崩溃和父权社会确立的历史变迁。通过《姊妹歌》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到其产生的社会背景和反映的社会问题,对苗族历史文化特征和苗族妇女地位也能窥探一二,对苗族社会历史文化的变迁研究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根据先秦典籍记载和考古发现,苗族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的东方夷人、伏羲与女娲。这个古老的东方民族在人类发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中外学界对苗族早期历史进行了诸多考证。可以说基本形成共识:苗族为中国最古人种之一,参与了中华民族早期文明的一系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