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黄艺农 《湖湘论坛》2001,14(1):83-84
美学界有些论者认为,“自然美是人类出现以前就存在的”。我们的观点是:自然美是在人类出现以后,在人的社会实践作用下,由自然物逐渐转化而成的。这个观点,基于对如下前提、条件和根源的理解。  一、理解自然物转化为自然美的前提  弄清美的形象和美的联系与区别、自然物和自然美的联系与区别,是理解自然物转化为自然美的前提。  美的形象是客观实体,即具有美这种本质属性的具体可感的事物。美则是美的形象的本质属性——悦情功能性,即客观事物本身固有的能与人的求悦性相容的属性。美这种本质属性寓于客观事物之中,决定着一…  相似文献   

2.
关于UIS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品牌和形象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根基 ,企业都在竭力地包装自己。在我国高等教育战线 ,无论是计划体制时期还是市场体制状况下 ,品牌和形象历来都是高校之间不平衡发展的重要因素。今天处在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过程中的高等院校 ,品牌和形象更显其重要和必不可少。大学如同企业 ,也迫切需要“包装”。谈到形象 ,人们往往容易从有形的外在性上去理解 :话及包装 ,也不过是事物外形的装点与美化。固然 ,形象的直接性在于其事物的外在表征 ,形象首先应理解为事物的可感性。然而 ,就自然物而言 ,其外在的可感性永远是由非可感的…  相似文献   

3.
事物的形象,总是同人的感性知觉、思想感情和审美情趣相联系的。某事物的形象就是某事物“能够引起人的思想或感情活动的具体形状或姿态”。领导干部的形象就是领导干部的作为和表现在公众心目中留下的带有个人特质的“神形合一”的综合印象。形象有好有坏,好的领导干部...  相似文献   

4.
维度是判断、说明、评价和确定一个事物的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视角,维度制约着人们对一个事物理解的高度和深度;从不同的维度来审视一个事物,有利于对事物进行全方位的了解,以更加充分地剖析事物。对于城市拆迁问题,从多个维度进行审视,  相似文献   

5.
德育美学寻回德育的原貌与动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大学德育教育效度和信度有所下降的今天,德育美学的提出和发展成为一种必然。德育美学是将道德理念化为美的形象或在美的形象中寓含道德理念、让教育双方愉快沟通自觉接受的教学模式,强调美感是德育美学的属性,用形象诠释道德理念是德育美学的手段。  相似文献   

6.
形象说理,就是指人们把思想认识、观点见解、政治主张等诉诸具体形象,借助一定的生活艺术图景让它们显现出来。我们知道,人类的思维方式有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之分,前者是经由概念、判断、推理的理性途径来进行的,凝聚在抽象、深刻的理论形式之中;后者是凭借事物  相似文献   

7.
<正>新闻图片是利用摄影技术制作完成的用于报道新近发生事实的图片,传播信息的主要手段主要依靠抓拍完成。它是一门瞬间的视觉艺术,能够精确地把稍纵即逝的形象迅速地定格下来。新闻图片从客观现实的事物中摄取影像,以工作、生活中真实的、动态的典型瞬间摄影技巧来反映生活、记录生活,让读者感到真实可信、形象鲜活。那么,拍摄者怎样才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让自己的新闻图片既有新闻性,又兼具美感和艺术性呢?笔者从事新闻摄影21年,从巧用前景等四个方  相似文献   

8.
《人民公安》2021,(2):6-6
美从何处寻?一代美学大师宗白华先生说,美的踪迹要到自然、人生,社会的具体形象里去找。美就在我们身边。自然界的美,令人赏心悦目,给人带来美的享受。而人生.社会层面的美,往往会带来心灵的震撼与感动。2020年10月以来,我们追寻着“最美基层民警”学习宣传活动的脚步,去寻觅警营中那些美的身影,去寻找那些灵魂深处的感动。  相似文献   

9.
关于美是什么的问题,各种观点目不暇接,但究竟什么是“美本身”,仍然未能找到确切的答案。笔者认为,如果不彻底抛弃过去那种静态的、机械的做法而另辟蹊径,固执地一味探索那作为绝对真理而一成不变的、“加到任何一件事物上面就使那件事物成其为美”的美本身,是永远不会得到结果的。在笔者另外的文章里,曾表述过这样的观点:美的本质只存在于人和外部对象世界的审美关系之中。本文旨在进一步证明:美是一个过程,是一个从潜在到现实的实现过程。  相似文献   

10.
柏拉图第一次明确地区别了"美的事物"和"美本身"。他认为"美本身"是永恒的、绝对的、与自身同一的,是理性认识的对象,并从属于善。"美本身"的提出标志着神话思维转向理性思维,以及自然哲学向认识论的转变,也体现出古希腊人对伦理的幸福的追求。从美学史的角度看,"美本身"问题的提出预示着这一学科成立的基本前提的出现,即拥有了自己独立的研究对象。这一问题还将生活中各种各样美的现象纳入到自己的研究范围内,由于这些审美现象的多样性、普遍性以及对于人生的重要性,使得"美本身"成为不可回避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军人也不例外,军人也向往和追求美要真正发现、鉴赏美的境界和内涵,首先我们需弄清什么是美和审美。 一、什么是“美”和“审美” 从美产生的效果来看,美,简单地说,就是能够使人感到愉悦的一切事物和现象。比如,美丽的山水,可以使人流连忘返;款式新颖的服装,能使人赏心悦目;  相似文献   

12.
认识方法是人类探索未知、获得真理的精神性工具和手段,是人类认识经验的结晶。在邓小平看来,认识是有角度和方法的,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认识事物,往往会得到不同的认识。中国人的事情要由中国人来认识,由中国人自己来做。从这一点出发,他强调运用反思方法认识过去的事物,认真总结经验和教训;运用本质分析方法认识现存的事物,找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运用纠错方法及时纠正错误的认识和偏差,坚持正确的发展方向;运用预见方法认识未来的事物,以面向未来,开辟未来。一句话,邓小平的认识方法具有强烈的自觉认识世界和改造…  相似文献   

13.
白然形象之不同于艺术中的自然形象,正如自然美不同于艺术美。自然形象只表现自然物本身的特殊的自然质和本质规律,而艺术中的自然形象却还表现人的某些本质和社会生活的某些内容,其中还反映了作者的情趣、爱憎和褒贬,染上了作者的主观色彩,并由此而打上了时代的、民族的和阶级的印记。但是,对于那些不承认自然形象本身有美的美学家来说,自然形象之美就是艺  相似文献   

14.
党的形象是近年来学术界讨论的热点问题。本文收集整理20年来国内发表的相关研究文献,从党的形象的内涵、组成、特征、作用、形成和发展等五个方面对党的形象研究进行概括和总结。  相似文献   

15.
夏目漱石小说之所以受到日本国民的喜爱,除了它符合日本人的审美情趣外,还因它的深刻的东方式的文化内涵。从他早期三部曲中,读者可以感受得到夏目漱石在艰难的探索中对明治社会及国民精神状况的深深忧虑,还有传统文化在他身上的烙印。本文拟从审美的传统取向、个人性格培养及特点、作品中形象的特征三方面着手,站在文化的角度来分析这三部作品,得到对其传统美的全新认识。  相似文献   

16.
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统一体,都有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肯定方面是保持事物存在的方面,也是在矛盾统一体中居于主导地位的方面。事物的存在,事物的性质,正是由事物的肯定方面来决定、来规定的。否定方面同现存事物的肯定方面是完全对立的,它虽然在矛盾统一体中居于次要的地位,但它却是促使现存事物灭亡的方面。由于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事物往往是多种矛盾、多种矛盾方面的统一体,事物的否定方面也必然存在多种多样的情况。譬如拿封建社会来说,封建地主阶级是事物的肯定方面,农民阶级是它的否定方面。  相似文献   

17.
否定之否定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之一。它是从历史的角度,即从事物发展完整过程的角度来描述事物运动的。事物发展的完整过程,往往要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即在完成一个发展周期的时候才显现出来。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也往往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才能表现出来。由于这个规律不象对立统一规律和质量互变规律易于被人们理解和把握,所  相似文献   

18.
“尔比尔吉”是彝族人民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所创造的丰富优美的口头文学的一种样式,一般是采用生动、形象的比喻来表达和揭示所要说明的问题,表现和反映彝族人民对事物对生活的感情认识和理解,它所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并以习惯法的范例作用在解放前的彝族社会生活中得到广泛运用”从这个意义上说,即相当于汉族语言中的格言和谚语。“尔比尔吉”作为民族文化的沉淀和积累,无疑蕴含着彝族人民丰富的思想观念、文化历史生活  相似文献   

19.
对立统一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是一切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动因和普遍规律。我国的统一战线,从哲学的角度来观察,就是一个复杂的对立统一体。列宁指出:“要真正地认识事物,就必须把握、研究它的一切方面、一切联系和‘中介’。我们决不会完全  相似文献   

20.
人们总是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生活,尤其是精神生活更是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作为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艺术,它从来不是现实生活的直接表现,而是现实生活的凝聚和升华,是人们按照美的规律对现实生活的审美补充。民间文学中许多神话,传说,故事等都表现了劳动者的这种艺术追求。龙女故事就是如此。 龙女故事是中华民族瑰丽多姿的民间故事中的一朵奇葩,它以神奇优美的情节,朴素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