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求实》2013,(12)
综观我国30多年的城镇化历程,城乡差距进一步拉大,农民的利益没有得到很好的保障和发展。广大欠发达农村地区正在或将进行的新型城镇化建设,须寻找城镇化建设与实现农民利益之间的平衡点。为此,县域农村一方面要注重中心镇建设,另一方面城市要积极推进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而中心镇应建成"四化"协调发展、注重社会效益、引领现代农业和培育职业农民的小城镇。唯此,新型城镇化建设才有可能成为农民实现小康生活的载体。  相似文献   

2.
实现农村转移人口的城镇化和市民化,是新型城镇化的应有之义和核心意涵。基于当前实践中存在的"不充分城镇化"困境,分析了社会工作介入新型城镇化的内在动因;结合社会工作的人本理念、关系重构功能、资源整合优势、政策倡导角色等属性,探索了社会工作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多元嵌入空间;进一步阐释了社会工作服务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策略,为社会工作服务新型城镇化建设创设了合法空间,为实现以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目标提供了新颖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3.
当前,中国城镇化建设,既取得了一些城市建设"政绩",也凸显了一些城市建设"政疾",包括新城建设"摊大饼"、粗放发展新区、强制征地拆迁等各种城镇建设"诟病"。解决好过去城镇化建设的"诟病"问题,关键是依靠新型城镇化建设走群众路线,为群众服务。新型城镇化建设走群众路线,就是要把"群众路线"的"普遍性"理论,落实到新型城镇化建设工作的"特殊性"实践当中,发挥"群众路线"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理论指导作用,从而有力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实践发展,谱写"中国梦"的"美丽城镇"建设新篇章。  相似文献   

4.
叶学平 《学习月刊》2013,(13):33-35
当前,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已成为我国经济新的增长点。然而,在快速城镇化的背后,却还存在着城镇化质量不高、结构不合理、异地城镇化、"化地不化人"、摊大饼、"房地产化"等问题,因此,我们在加快推进湖北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千万不可忽视城镇化建设中存在和产生的一些问题。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毫无疑问,要实现新型城镇化的目标,需要加大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项目的投入,巨量投入的资金从哪儿来?成为当前困扰各级  相似文献   

5.
新型城镇化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与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及最大内需所在,也是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要途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机制。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中,要把新型城镇化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问题,坚持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努力转变政府领导方式,不断创新体制机制,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推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产业和城镇融合发展,建设高质量的城镇化。  相似文献   

6.
王艳成 《求实》2016,(8):57-61
新型城镇化是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内生动力和实现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循环发展的基本路径。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需要科学系统、完善合理、具有较强操作性的建设机制。新形势下,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生态文明建设机制的滞后,实际上是一系列理念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的矛盾与博弈的结果。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生态文明建设体制机制,主要包括社会公众参与机制、生态社会产业化机制、生态环境补偿机制、政绩考核机制、"四力一体"的驱动机制等。建立健全和完善生态文明建设机制,对于加快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实现"五位一体"建设目标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7.
陈晨 《世纪桥》2014,(12):87-88
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的城镇化,只有切实坚持惠民、利民、聚民,才能确保新型城镇化建设顺利、和谐推进。黑龙江省的新型城镇化建设要积极稳妥扎实的推进,就要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引,秉承以人为本、优化布局、生态文明、传承文化的原则,走出一条独特的龙江新型城镇化道路,才能带动了全省重要战线和主要城市经济的全面跃升,谱写惠民、利民、聚民的美丽乐章。  相似文献   

8.
城镇化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必须依法保障农民的土地权益。当前,由于相关法律法规位阶偏低、土地流转中农民所获收益偏低、土地物权尚不够明晰等问题,导致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土地权益难以获得有效保障。因此,必须着力完善农地产权制度体系、加快建设农地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建立健全失地农民就业保障机制、规范政府的政策行为、提高农民的维权素养和监督意识,防止农民合法的土地权益遭受损害,这对推动新型城镇化持续健康发展和提升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9.
张涵 《理论学刊》2014,(4):80-84
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文化经济在新型城镇化中具有重要作用。应从"五位一体"的高度来认识和把握城镇化中的文化经济,把握好二元体系向一元体系转化的历史进程,在推进新型城镇化过程中重视农村优秀传统文化的开发和保护,对文化创意产业的统计体系作出新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王新燕  赵洋 《求实》2014,(4):57-60
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指明了未来我国城镇化建设的方向,即必须以生态文明思维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以生态文明思维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它坚持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统一,符合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建设和谐社会的执政理念,是实现每个人全面而自由发展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1.
"十二五"时期,我国城镇化速度进一步加快。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在有力地促进新农村建设的同时,也给新农村建设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城镇化快速推进加速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新农村建设"人的问题"更加突出;城镇化快速推进加速了农村土地的占用,新农村建设"地的问题"更加突出;城镇化快速推进加速了农村资金的"流失",新农村建设"钱的问题"更加突出。为此,要求我们采取措施,消除城镇化对新农村建设的负面影响。一要通过留住农村人才、引进外部人才、提高农民素质,解决好"人的问题";二要围绕土地数量质量、土地利用效率和农民土地权益,处理好"地的问题";三要立足农村资金、信贷资金、财政资金,化解好"钱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逆城市化”对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逆城市化"是人口由大城市向中小城镇与乡村回流的现象。在中国,它既是传统城市化道路危机的重要表现,也是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力量。当前我国既出现了因生态环境恶化与舒适空间狭小等"城市病"导致的真正的"逆城市化",同时也存在着因追逐利益与福利导致"非转农"的伪"逆城市化"怪胎。真正的"逆城市化"对于新型城镇化建设具有助推作用,而伪"逆城市化"对于新型城镇化建设则具有消极影响。因此要引导和鼓励合乎发展规律的"逆城市化",纠正和理顺农民工及其子弟伪"逆城市化",限制和取缔公务员与城镇居民伪"逆城市化",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3.
城镇化对农村、农业和农民的发展都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并深刻影响了农民的权利构成、实现方式,尤其是促进农民分化成为失地农民、农民工、职业农民和农村依附人口四种群体。"以人为本"是新型城镇化的核心要求,分化后不同的农民群体类型的权利体系应有着不同的保护重点。只有有针对性的到位的权利保护,才能确保四化同步发展,才能确保城镇化质量。  相似文献   

14.
新型城镇化是未来我国经济发展的最大潜力所在。"资金从哪儿来"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一个关键问题。这使得解决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投融资问题显得日益迫切。但当前新型城镇化建设投融资面临诸多困境,要走出困境,必须积极引导和推动民间资本参与,促进投融资主体多元化;大力拓宽资金来源渠道,促进投融资方式市场化、多样化;规范投融资平台运作,有效防范和化解政府债务风险;深化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充实地方财政资金;完善投融资相关配套制度,盘活新型城镇化建设亟需资金。  相似文献   

15.
现存农业一家一户分散的小生产已成为新型城镇化的拦路虎,因而必须根本转变,加快发展规模化、优质化、高效化、科技化、标准化、安全化的现代农业。只有这样才能为新型城镇化创设前提条件,即才能提供城镇化所需的充足农产品;才能节约出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反逼他们大规模向城镇转移,同时又使农村进一步空心化,必然提出通过撤并空心村集中起来进行新型城镇化建设;才能促进农民增收,使农民有条件进城并在城里定居下来。  相似文献   

16.
城镇化是促进我国农村地区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同时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主要战略措施之一。一直以来,我国西部地区的城镇化率与现代化水平相当滞后,不佳的硬环境与软环境已成为我国西部地区城镇化建设的主要障碍。所以,提升城镇化率与城镇的现代化发展水平,改进西部城镇化发展的软、硬环境,就成为了当前我国西部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当务之急。本文阐述了西部地区新型城镇化对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剖析了西部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面临的困境,并提出了我国西部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潘小刚 《学习导报》2013,(11):21-22
目前,湖南新型城镇化已迈入发展快车道,2012年,湖南全省城镇化率达46.65%,较5年前提高6.2个百分点。据有关方面测算,全省城镇化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可转移70多万农村人口。这意味着,湖南每年有70多万农民变为了"新市民"。如何让每年多达70多万的农民朋友高高兴兴进城,并且过上和城里人一样的幸福生活,湖南新型城镇化战略将主要从三个方面解决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18.
新型城镇化是党的十八大确定的重大国家战略,是稳增长、扩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也是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抓手。也即是说,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将成为我国未来十年发展的大战略。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关键是提高城镇化质量,目的是造福百姓和富裕农民。能否实现农民工的有序市民化,事关城镇化的成败。为此,必须给予高度关注,采取系统而有力的措施,妥善解决好新型城镇化与农民工市民化的关系,加快中国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9.
朱江 《当代贵州》2014,(28):20-21
正9月16日,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试点工作座谈会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指出:"新型城镇化是关系现代化全局的大战略,是最大的结构调整,事关几亿人生活的改善。我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必须要用好新型城镇化这个强大引擎。"在总理的话中,所谓的我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就是指经济增长的新常态;而引擎,事实上就是指新型城镇化的增长效  相似文献   

20.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现行户籍制度和土地制度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着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成为制度藩篱。从新型城镇化的视角,运用观察法和综合分析法分析户籍制度和土地制度存在的制约性问题和问题的制度根源,在此基础上提出进行"人地挂钩"模式、"农村土地股份制改革"和"人口梯度转移"模式的联动改革建议,为解决农民市民化问题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