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侦讯说服     
侦讯说服在侦讯中具有重要作用,贯穿于整个讯问过程中。本文侧重阐明了说服在侦讯中的意义,侦讯说服中主方与客方的关系,侦讯说服者应具备的说服素质,侦讯说服的规律和技巧。  相似文献   

2.
侦讯说服离不开逻辑论证法的运用,其常用的方法主要有演绎论证、归纳论证和类比论证。侦讯说服中,正确地运用这些方法,有助于提高讯问人员的说服能力与水平。  相似文献   

3.
侦讯说服离不开逻辑论证法的运用,其常用的方法主要有演绎论证、归纳论证和类比论证。侦讯说服中,正确地运用这些方法,有助于提高讯问人员的说服能力与水平。  相似文献   

4.
群体性治安事件的主体结构具有明显的层次性,即核心层次、围观层次和缓流层次。其主体结构类型主要包括偶然集合型、稳定合成型、混合型和集团型。在处置群体性治安事件中,我们应视不同层次的主体成员和不同类型的主体结构等情况分别采用“先硬后软”、“先软后硬”、“软硬兼施”、“一硬到底”的不同对策。  相似文献   

5.
"九步讯问法"又被称作"里德方法",在美国审讯界一直被奉为"审讯圣经"。它分为提出正面指控、展开审讯主题、阻止再次否认、反驳异论障碍、攫取疑犯注意、控制消极情绪、提供选择问题、查明犯罪细节和制作书面供词等九个步骤。"九步讯问法"自问世以来,一直是审讯界讨论和研究的热点,在侦查理论和实践都有着广泛的影响,然而,"九步讯问法"与我国刑事诉讼法所规定的犯罪嫌疑人的充分辩护权是不相符合的,应有比例地吸收借鉴。  相似文献   

6.
在社会转型期,软法更容易适应迅速变化的社会实际。尤其是在繁杂的行政事务中,软法可以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我们需要挖掘软法在反对暴力恐怖活动、保障民族自治中的潜力,认真研究软法之治同协商民主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制度。在推行软法之治时,应该注意坚持软硬兼施,绝不放松硬法的权威和规范,同时,防止政府俘获的风险,这要特别注意完善和规范作为软法的重要形式的党规党法的制定、实施、监督程序。  相似文献   

7.
供述动因论     
供述动因能否产生与侦讯双方的需要直接相关。警方需要甄别无辜,认定案犯;疑犯需要摆脱嫌疑,获得安全。案犯的供述动因非常复杂,常见的表现有争取主动、无奈求宽、侥幸求宽、心理逃避、抛小瞒大等。侦讯中,影响供述动因的涉案背景因素有案情证据等历史情况和审讯条件等现实环境。除了需要,侦讯双方的态度与供述动因的关系非常密切。侦查员的态度,是侦讯对策中调节气氛的最直接要素;案犯的供述态度,与其自认为作案保密度的高低、警方掌握案情证据的虚实、侦讯环境对其心理压力的大小、供述后刑事处罚的轻重等因素相关联。侦查员对供述动因的准确把握,是有效突破案犯心理防线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何家弘副教授最近出版了《审讯与供述》,《刑事证据大全》两本译著。这两本书都是何家弘先生组织国内青年学者翻译,由其审校定稿的。《审讯与供述》是根据美国弗雷德·英博教授1986年的版本译出。该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审讯的策略和方法,书中提出的“九步审讯法”,以心理分析和行为分析为基础,充分运用各种计谋,对我国从事侦查、  相似文献   

9.
“软审讯法”中心理效应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审讯的前提和基础就是交流沟通。传统的"硬审讯法"将被和谐沟通为过程,自愿供述为目的"软审讯法"所替代。审讯实战中,审讯员根据犯罪嫌疑人的心理特点、心理状态,通过灵活运用角色互换、亲和、正强化、牢骚、暗示、巴纳姆、第三人、面子等心理学效应,科学劝说,缓解审讯双方的对立矛盾,建立和谐沟通,达到审讯目的。  相似文献   

10.
侦讯中的非言语交流是侦讯双方发出的可能在对方那里产生意义的行为暗示语的加工过程,一般有副言语、体态语、界域语、环境语、物体语五类。侦讯交流中,言语和非言语相互渗透。非言语的信息量大,利用价值大,具有证据价值。非言语在侦讯中的运用,需要正确理解疑犯的非言语线索。非言语行为的影响,有双方和环境三大因素,其表征具有相对性。用其识别谎言时,需要从非言语群的角度分析,还可运用监控、测谎、录音录像等记录、分析非言语行为,其科技含量高,证明效果也好。侦查人员对自身非言语的运用。配合侦讯手段和对话内容,可以营造侦讯气氛等。  相似文献   

11.
刑讯逼供是侦讯人员在讯问过程中,采取精神和肉体折磨及摧残的办法向被讯问人强取口供的行为。这种行为产生于封建社会落后的生产关系时期,在现阶段也是一个久治不愈的顽症。其主要原因就是对刑事技术的重视和利用不够,侦查方法手段滞后,一些侦讯人员素质低,特权思想严重。要彻底根治,公安机关一定要加强法制建设,增加科技投入、提高侦讯人员的素质,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审讯之中,建立科学的审讯体系。  相似文献   

12.
随着现代社会的转型,司法者需要在司法过程中发挥司法能动性,但过分司法能动又会损害司法权的地位。治理司法能动的手段可以是硬法,但更多的是软法。软法治理就是要通过普遍认同的方式来谋取司法裁量的正当性,并寻求多种治理路径,通过建立一定的软法保障机制,发挥软法的“软约束力”,推动司法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3.
欺骗,作为一种必要的恶,侦讯人员在实务中经常作为侦讯策略而运用,但应注意对其予以适当的限制,否则会带来严重的消极后果。美国对于欺骗之术的使用有着比较成熟的经验,我国可以借鉴。我国立法中应明确侦讯中采取欺骗手段的合法性与必要性,但应对其运用进行适度的限制,从而在打击犯罪与保障人权之间取得利益的均衡.同时侦讯实务中欺骗方式的运用应符合以下三个条件:其一,必须符合比例原则,其二,欺骗手段的实施不得具有诱发被追诉者虚假陈述的危险;其三,欺骗方式的实施不得使社会民众的良知感到愤慨。  相似文献   

14.
现代决策科学把决策方法分为“软”与“硬”两种 ,两种方法各有所长 ,又均有局限。只有科学地处理两者的关系 ,才能熟练地掌握和运用两种方法 ,软硬兼施 ,扬长避短 ,确保决策的科学性。这就要求领导者必须成为熟悉管理、精通决策的“软”专家  相似文献   

15.
2012年修正的刑事诉讼法完善了辩护人在刑事诉讼法中法律地位和作用、非法证据排除制度,使得审讯双方地位趋向对等化.对侦查机关的审讯工作影响相当大。传统的对抗性的“刚”性审讯方法已经不能适应新刑事诉讼法的要求。为此,立足于新修订的法律和审讯现状,重新审视审讯关系、审讯步骤和审讯方法,探索构建全新的“柔”性审讯模式。“柔”性审讯模式是指建立在分析审讯的根本规律及犯罪行为人心理及行为特征基础上,为达到明辨真相、获取证据、感化教育的目标,审讯活动以说服犯罪嫌疑人,让其自愿进行供述的审讯模式,包括准备、接入、交锋、突破、善后五个阶段。  相似文献   

16.
侦讯言语论     
侦讯对策效益要通过对话来实现,研究侦讯对话就是研究其言语。侦讯言语活动应从普通交际言语“合作”“礼貌”原则中吸取营养,在侦讯对话的现实背景与它们之间寻找调和。侦讯言语具有依法对话的强制性、侦讯语境的可操作性和策略对话的多样性等特点。侦讯言语涉及言语主体、语境、内容和形式等要素。侦讯应答和用语的表达方式、发问技巧,也是侦讯言语研究中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食品安全是关系全局、影响重大的民生问题,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力度加大,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日臻完善,然而近年食品安全事件却频繁出现,事实表明,食品安全治理中软法的缺失带来一系列的问题。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决定了食品安全治理中,需要运用软硬兼施的混合法模式,软法与硬法并行不悖,应通过贯彻软法的价值理念与实施方式来加强食品安全治理,以应对严峻的食品安全形势。  相似文献   

18.
进入本世纪以来,通过“外交恫吓”、“武力威慑”、“舆论攻击”、“政治诱迫”、“经济制裁”等一系列“心战”手段成为一些“超级大国”推行其新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重要战略。各种国际反华敌对势力,以“心战”为主要手段,不断进行渗透、策反和破坏活动,企图动摇和瓦解我民族凝聚力、国防动员力和军事抵抗。因此,重铸“亮剑”精神对于我们今天反敌“心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八大报告为人权法律保护指明了方向。在人权保障法律体系中,软法是指原则上没有法律约束力、但有实际效力的行为规范。软法是一种柔性的“活法”,能够充分弥补硬法缺位,有效矫正硬法失灵,代表了通向硬法之路的“渐进式发展”。在人权法律保护进程中,应处理好软法与硬法的关系,既不能把二者简单等同,又不能把二者完全割裂、对立起来,应充分发掘两种法治资源,发挥运用各自优势,实现软法与硬法的有机契合、相辅相成,使软法和硬法趋向和谐,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20.
侦讯表面上居高临下,实质上是心理沟通,需要人际交流的沟通术。初审要避免程式化的不利,调节气氛,动情晓理,循循善诱,以法服人,以此体现人性化执法的观念与技巧。在续审中,要针对疑犯个性特点精心施谋,运筹审讯环境。在调控语境中,将环境证据化或将证据环境化,调动案犯想象力等心理潜能,在对话中巧妙地传递证据信息,引而不发地攻心造势,造成警方证据在握之势,打破他们的侥幸心理,促使其坦白供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