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两个《证据规定》有关证据排除规则的理解和适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威胁、引诱、欺骗所取得的言词证据应当排除,但应与侦查策略区分,对于程序违法的言词证据,应当区别对待。排除实物证据,应根据行为的违法程度以及证据的客观性是否受影响,综合考虑。实务中"排除"与"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基本可以作等同理解。检察机关在审查逮捕、审查起诉中必须主动排除非法证据。  相似文献   

2.
相对于刑讯逼供的硬逼口供,“九步审讯法”等软侦讯主张则是运用心战制胜之道来获得真实供述。由此洞察我国“说服教育”法的软处,辨析侦讯手段的软与硬,而主张软硬兼施。这里的“硬”,指证据等具有的法律强制性。“硬”要具有合法性.它才能为攻心软术“说服规劝”拓展使用空间。进一步比较“说服规劝”与“九步审讯法”的软和硬,将之上升为心理操控术的软和硬,其在心战实践的基础上具备一定的理论性。侦讯之手段方法,既需要软,也需要硬,应软中有硬,硬中有软;软硬兼施,软硬适中。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新修正的刑事诉讼法的出台,法律对侦讯活动的要求更高,特别是在命案侦讯中体现得更为明显。一方面,由于命案的犯罪嫌疑人可能面临极刑的处罚,其在心理上出于侥幸或求生的本能,不可能在侦讯中完全如实供述;另一方面,刑事诉讼法对侦讯作出了严格的程序性规定,制约了侦查人员非法获取口供的可能性。因此,在命案侦讯中运用测谎技术等科技侦查手段辅助侦查人员获取犯罪嫌疑人供述,是侦查机关在新形势下利用科技手段打击犯罪的必然选择。测谎技术在命案侦讯中的运用,不仅有助于侦查人员对已有证据和供述的真伪进行甄别,而且也有利于后续诉讼环节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4.
论侦讯气氛     
侦讯气氛存在于侦讯双方主客观环境所形成的感受中,是其环境和行为的产物。人作为侦讯对策实施与其反馈的表象,侦讯气氛应该在侦查人员对环境的操作与其行为的控制中得到调节,对策气氛就是在正常气氛中对反常气氛的把握与利用。  相似文献   

5.
侦讯中的非言语交流是侦讯双方发出的可能在对方那里产生意义的行为暗示语的加工过程,一般有副言语、体态语、界域语、环境语、物体语五类。侦讯交流中,言语和非言语相互渗透。非言语的信息量大,利用价值大,具有证据价值。非言语在侦讯中的运用,需要正确理解疑犯的非言语线索。非言语行为的影响,有双方和环境三大因素,其表征具有相对性。用其识别谎言时,需要从非言语群的角度分析,还可运用监控、测谎、录音录像等记录、分析非言语行为,其科技含量高,证明效果也好。侦查人员对自身非言语的运用。配合侦讯手段和对话内容,可以营造侦讯气氛等。  相似文献   

6.
侦讯对策具有谋略、用谋方式、讯问手段、对话技巧、气氛调节等五大构成要素。侦讯谋略可分为虚实、时机、造势三大类型。侦讯用谋方式包含起点、方向、步骤、突破点和突破口等要素。侦讯用谋方式的步骤类型可分为纵横耕耘式、自由交谈式,直接攻突式、迂回包抄式,循序渐进式、四面出击式等三类六个。侦讯用谋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不只是一类谋略一种方式,往往有几个谋略的交叉使用和多种用谋方式的组合运用。  相似文献   

7.
侦讯取证与人权保障是案侦活动的两个方面,但它们不是均衡发展的。维护人权观念的崇高,不能也不应掩盖打击犯罪在先的事实真相。侦讯活动与限制人身自由是同步的。考察我国的未决羁押与律师会见,如实供述与不自证其罪,相对的默示沉默权,辩护取证的显形化与规则化,律师在场权与全程同步录音录像,口供自愿性的证明能力,司法甄别、排除和认定口供的复杂性等问题。回答如何处理证据的法律真实和客观真实、形式真实和实质合理,取证打击犯罪与保护人权的关系。它们在侦讯取证制度的完善中,需有相应的配套举措。  相似文献   

8.
论侦讯说服     
侦讯说服在侦讯中具有重要作用,贯穿于整个讯问过程中。本文侧重阐明了说服在侦讯中的意义,侦讯说服中主方与客方的关系,侦讯说服者应具备的说服素质,侦讯说服的规律和技巧。  相似文献   

9.
我国法律禁止诱供,但适度利诱是侦讯谋略不可或缺的内容。区分诱供与适度利诱的关键在于准确理解和运用坦白从宽政策。坦白从宽政策在司法实践中效果不理想的原因是法律依据的缺失和侦查讯问机关职权限制,应当从实体和程序两方面保障坦白从宽政策的贯彻落实,使侦查讯问人员在讯问活动中把握更多主动权。  相似文献   

10.
侦讯活动的实质是侦讯人员与犯罪嫌疑人之间进行的复杂的心理与智力较量。要想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把握主动权,侦讯人员必须充分认识和利用影响犯罪嫌疑人心理的因素。在侦查实践中,案件背景因素、参与讯问活动的侦讯人员、侦讯场所、侦讯气氛、侦讯时间等环境对犯罪嫌疑人的心理既能产生积极的作用,致其如实交待,但如果利用不好,又易造成其产生拒供心理。所以,侦讯人员应当准确把握并有效利用这些因素来提高侦讯成功机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