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王谦信 《法医学杂志》1997,13(3):143-144
本文对430例四肢损伤的程度进行了统计分析。对致伤原因,致伤物与损伤类型,致伤物与损伤程度等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2.
刘志兰 《法医学杂志》2000,16(4):228-229
统计了 167例外眼损伤的法医学鉴定资料。在该组案例中 ,男性 140例 ,女性 27例 ,年龄分布在 2~ 72岁 ,其中 15~ 40岁年龄段最多 ;致伤物以拳脚多见 ,占 39.5% ;左眼受伤的占 51.5% ;重伤 71例 ,轻伤 44例 ,轻微伤 49例 ;伤残鉴定以 7级到 8级多见。对致伤物与眼别、致伤物与眼损伤部位、啤酒瓶炸伤等眼损伤鉴定的增多、损伤程度与鉴定时限的把握等问题进行了分析 ,旨在探讨眼损伤在法医学鉴定中的规律及特点。  相似文献   

3.
机械性损伤的致伤物推断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致伤物推断是法医损伤鉴定中的重要内容,也是法医病理学家的重要研究领域。致伤物推断主要是从创口形态、创内残留物、附着物以及可疑致伤物上的附着物三个角度进行。目前随着多种先进检测方法在法医损伤鉴定中的相继应用,使得致伤物推断获得较大进展,受到国内外专家的关注,创口形态观察从宏观到微观,射击残留物的检测从无机成份到有机成份,从单一的成份分析到与形态学相结合。本文总结了近十年来国内外致伤物推断的研究方法与内容,旨在对该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阐明研究的主要成果及存在的问题,为法医检案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4.
人体损伤鉴定在法医学领域,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应用损伤形成机制分析损伤形态,依据损伤形态特征推断致伤物及凶器认定,为侦查破案、检察起诉、审判定罪量刑提供必不可少的关键证据。本文作者利用几何学、物理力学原理对薛某死亡案的致伤物及致伤方式进行科学分析,消除了死者亲属的质疑,避免了上访。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李战成  惠娜 《法医学杂志》2009,25(5):368-369
目的探讨眼外伤的特点及其损伤程度法医学鉴定要点。方法对60例眼外伤的法医学鉴定案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所有案例按照性别、年龄、职业、致伤物及损伤类型进行分类研究。结果眼外伤中农民、工人占61.7%,钝性损伤达85.0%,且大多属单纯挫伤,占63.3%。结论眼外伤大多属钝性外力所致,眼底病变是影响视力的重要原因,对外力与视力受损关系的评价要充分考虑致伤物种类、打击部位及伤前眼病史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200例活体损伤程度鉴定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文对200例活体损伤程度的鉴定进行了统计和分析(1983~1986)。结果表明:重伤占42.5%,轻伤占57.5%。男性占83.5%,女性16.5%。年龄以青少年组为多。致伤物以拳脚占首位。损伤部位以颅脑损伤最多。并发症的出现率为20.5%;后遗症的出现率为38%。本文对原发性损伤、并发症、后遗症在活体损伤程度鉴定中的重要意义亦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通过38例锄头致颅脑损伤的法医学尸体检验,分析和研究了锄头的致伤规律、损伤特征,提出了锄创的概念,并对致伤物的推断认定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高生发 《刑警与科技》2005,(7A):127-129
本文对800例活体损伤程度鉴定进行了统计和分析,伤占42.5%,轻伤占57.5%。男性占83.5%,女性以拳脚占首位,损伤部位以颅脑损伤最多。并发症的本文还结合统计分析情况,对原发性损伤、并发症、进行了讨论。时间起止为1985-2003年。结果表明:重占16.5%。年龄以青少年组为多。致伤物出现率为20.5%;后遗症的出现率为38%。后遗症在活体损伤程度鉴定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作者就本县1988~1992半287例活体损伤程度鉴定材料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重伤69例(24%);轻伤158例(55.1%),轻微伤60例(20.99%),男女之比为2.8∶1。损伤与性别,损伤与部位,损伤程度与后遗症出现率均有显著性差异;损伤程度在年龄组分布上无显著性差异。笔者就损伤程度鉴定中的原发性损伤、后遗症、损伤部位、致伤工具、夸大损伤程度、跨区域损伤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毛发常见机械性损伤形态的环境扫描电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环境扫描电镜(ESEM)法推断毛发致伤物种类的新方法。方法应用ESEM观察分析不同锐器、钝器及致伤方式形成的毛发机械性损伤的微观形态特征。结果毛发锐器、钝器损伤的表面微观特征存在显著差异,同种类型致伤工具,其锋利程度、作用方式不同时,其损伤特征也明显不同。结论ESEM法能够真实、自然反映毛发机械性损伤表面微观特征,可应用于推断毛发致伤物种类。  相似文献   

11.
480例活体损伤的法医学鉴定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活体损伤的特征,探讨其损伤类型与损伤程度的关系,以及法医学鉴定的有关问题。方法随机抽取1998-2001年间活体损伤的鉴定资料,对伤者的损伤及其法医学鉴定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男性伤者居多;多发伤高于任何单一部位损伤;致伤方式以钝器致伤为主;重伤以颅内血肿和腹腔脏器破裂最多,轻伤以四肢骨折居首。结论损伤程度与损伤部位及类型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行人交通事故和致伤车辆类型的关系,总结其规律.方法 回顾90例行人交通事故案例,分析致伤车辆、损伤部位、损伤特点、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 结果 不同类型致伤车辆所致的撞击伤好发部位取决于受撞击时人体的姿势和车头突出部位的高度,其损伤特点与作用力大小、方向和接触面光滑程度相关. 结论 通过对行人撞击伤的损伤部位、损伤特点、严重程度的分析,可以推断致伤车辆类型.  相似文献   

13.
PMCT和PMCTA在颅脑致伤物特征刻画上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PMCT可用于展示颅骨骨折形态特点和对特征性骨折进行影像学测量,借以推断致伤物接触面形态,PMCTA可进一步反应脑出血来源和损伤的深度,有助于分析致伤物入颅深度,借以推断致伤物局部长度。  相似文献   

14.
在凶杀案尸体检验中,根据损伤形成的分析是推断致伤物(凶器)的一个有效方法,绝大部分能够区分是钝器伤、锐器伤或是火器伤,但有少部分损伤(除火器伤外)较难推断致伤物。本文通过3例杀人案尸体损伤检验,及其对损伤特征的分析,探讨致伤物在致伤体上的非典型钝、锐器损伤特征,现报告如下。1案例资料案例1郭某,男,54岁;某四合院居民,因多年邻里纠纷矛盾较深,一日再次发生争吵并欧斗,被他人顺手拿起一把尖头铁锹砍在头部致死。尸体检验:郭某头左顶部至左额部有一12cm头皮裂伤,创缘整齐,创角锐,创壁平整,创腔内无组织间桥,创口周围无挫伤带,裂伤处…  相似文献   

15.
李继红 《证据科学》2000,7(3):136-138
近年来,随着公安机关对民间非法枪支的收缴,由枪弹致伤的案件得到了一定的控制 .但在农村,特别是山区,猎枪致伤的案件却时有发生,所形成的损伤也较为复杂,具有部位多、损伤重、易出现并发症和后遗症等特点.由于霰弹伤在两院两部人体轻、重伤鉴定标准中无专门条款规定,因此,进行损伤程度的评定就存在一定的困难,笔者曾对9例霰弹伤损伤程度进行了评定,深有体会,愿在此与法医同行们进行进一步的交流、探讨.  相似文献   

16.
陈旺根  汪枫 《法医学杂志》2009,25(2):127-129
目的 探讨致伤物推断的法医学鉴定及其鉴定意见的证据价值.方法 收集1998-2007年间皖南医学院司法鉴定中心受理的致伤物推断案件146例,通过人体体表损伤特征的分析,推断致伤物.并通过推断致伤物与实际致伤物的比较,分析致伤物推断的准确性. 结果根据锐器伤推断致伤物的准确性要比根据钝器伤推断致伤物的准确性高.结论 致伤物推断结果尚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必须结合其他证据,才能作为定案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程建平 《法医学杂志》1997,13(4):222-223
从致伤原因、致伤工具、损伤类型等方面对69例男性阴部损伤案进行了统计分析.  相似文献   

18.
各种外力作用引起的脊柱过伸、过屈或过度倾斜,致椎骨脱位或椎骨、附件骨折,移位的椎体或突入椎管骨片,可压迫脊髓或马尾,使之发生不同程度的损伤:脊髓震荡、脊髓挫伤、脊髓断裂,经治疗可痊愈或遗留完全性或不完全性截瘫。笔者在法医检案中应用核磁共振技术(MRI)对11例脊髓损伤预后及损伤程度进行分析,其结果如下:1资料分析1.1一般资料本组11例脊髓损伤中,男性8例,占72.7%,女性3例,占27.3%,年龄18~60岁,平均年龄40岁。1.2致伤物及损伤部位本组案例均为闭合性脊髓损伤,间接暴力损伤9例,占81.8%,其中汽车急刹车致伤5例,高处坠落损伤2例,塌…  相似文献   

19.
火器伤损伤程度的法医学鉴定(附63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火器损伤的致伤特点及活体损伤程度鉴定的有关问题。方法  6 3例火器损伤主要按火器枪弹种类及数量分为四组 ,Ⅰ组 :霰弹损伤 ;Ⅱ组 :气枪损伤 ;Ⅲ组 :军用枪损伤 ;Ⅳ组 :射钉枪与爆炸损伤 ,对其进行前瞻与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 Ⅰ组损伤多见于斗殴 ,损伤部位以四肢部多见 ,异物存留、损伤程度明显高于其它各组 ;Ⅱ组损伤多见意外 ,不易造成异物存留 ;损伤程度轻于其它各组 ;Ⅲ组损伤多见抢劫与杀人 ,损伤部位多见头部 ;Ⅳ组损伤较少见仅占 7 92 %,不是本文讨论的重点。四组损伤合并脏器、神经血管损伤及骨折 33例 ,占 5 2 38%,构成重伤、轻伤 5 0例 ,占 79 37%。结论 火器损伤程度较重 ,致伤机理有其自身特点 ,现行损伤程度鉴定标准对其体现不够 ,值得法医同仁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20.
9例霰弹创损伤程度评定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 ,随着公安机关对民间非法枪支的收缴 ,由枪弹致伤的案件得到了一定的控制。但在农村 ,特别是山区 ,猎枪致伤的案件却时有发生 ,所形成的损伤也较为复杂 ,具有部位多、损伤重、易出现并发症和后遗症等特点。由于霰弹伤在两院两部人体轻、重伤鉴定标准中无专门条款规定 ,因此 ,进行损伤程度的评定就存在一定的困难 ,笔者曾对 9例霰弹伤损伤程度进行了评定 ,深有体会 ,愿在此与法医同行们进行进一步的交流、探讨。资料和结果我室从 1 993年 1 1月至 1 999年 5月期间鉴定的霰弹创案例共 9例 ,案例情况见表 1。表 1  9例霰弹 (猎枪 )伤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