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哈姆雷特》中的女性角色奥菲利娅在多个层面上加深了这部杰出剧作的悲剧性深度:她既体现出身为女性的悲剧———在父权制的钳制下,女性只能沦为"沉默的他者",在男性家长语言的询唤声中塑型自我主体———更展示了身而为人的悲剧:人内在的中空昭示出人类在欲望着拉康所谓的"他者的欲望"的同时丢失了自我及其主体性。然而,疯癫却帮助奥菲利娅脱离了父权制及其语言控制的强力,使她获得了话语权,同时还奇异地跨越了表象和真实之间难以弥合的天渊。  相似文献   

2.
新时期上至90年代后的女性写作正是时下文坛瞩目的焦点,女作家们用私语树起欲望的旗帜,在日趋膨胀的语言中渲泄个人化的体验.事实上,新近热闹非凡,甚至令人有惊天之感的当代女性话语并非横空出世,而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女性写作曲折拓进的历史延续;女性作家日趋成熟的语言技巧以及文本结构亦是女性不断找寻自我后的重新绽放.  相似文献   

3.
通过拉康镜像理论以及他者欲望理论,分析贾平凹的小说《五魁》中的主人公五魁的他者欲望以及他在他者欲望影响下产生的畸形异变,可以解析五魁由追求高尚道德的驮夫到泛滥欲望的山匪的转变原因。  相似文献   

4.
电影<色·戒>是在消费主义背景下拍给男人看的,目的是满足大众欲望化窥视.它的核心情节围绕着男女之间的情欲展开,把女性作为纯粹的欲望化客体.从女性主义角度出发,洁白的"床"成为女性的生存空间和男权社会宣扬男性至上的新隐喻.  相似文献   

5.
消费主义思潮提倡物欲享受,主张金钱至上,其对过度消费和符号消费的宣扬为当代女性构筑了一个由商品堆砌起来的虚拟世界.在其影响下,部分女大学生陷入了精神困境,这表现为精神迷惘与信仰缺失的滋生,价值困惑与道德纠葛的强化,主体人格与审美理性的销蚀.科技与资本合谋,理性与欲望叠加,感性与孤独交织是消费主义思潮影响下当代女大学生陷入精神困境的主要原因.必须通过深化理想信念教育,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加强媒体行业监管,营造文明和谐的网络场域、提高精神自律能力,探寻积极健康的休闲生活使当代女大学生走出精神困境.  相似文献   

6.
1889年10月26日,黄冈县回龙山街下张家湾(今属团风县)一个贫寒的家庭,出生了一个男孩。他是家里的第2个孩子,教私塾的父亲李卓侯为他取名仲揆。1902年冬,省城开办新学堂的消息传来,有着强烈求知欲望的小仲揆在父母的支持下,挑着行李来到武昌。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和女性主义理论在根本出发点、核心议题、研究方法和目标指向上是一致的,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是当代中国女性研究和女性学发展的必然要求。当代中国女性研究和女性学发展要旗帜鲜明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借鉴和吸收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理论流派,形成中国特色的女性学和女性研究。  相似文献   

8.
美国梦是美国文学的传统题材,所以,美国作家的创作大都会涉及此命题。面对世纪之交的风云变幻,年轻的德莱塞也以自己的耳闻目见为素材,在《嘉莉妹妹》中书写了自己所理解的美国梦。不过,他的见解未落入传统认知的窠臼,“颠倒”倾向明显。当然,这里的“颠倒”含义不再是通俗意义上的“倒置”“错乱”,而是蕴含了反传统的写实意味。在《嘉莉妹妹》中,德莱塞通过书写性别、诉求和途径三个维度的“颠倒”,试图重新厘正传统美国梦内涵中实践方面的偏差。同时,“颠倒”的举措还体现出他对“大转折的年代”里女性权益的维护,对消费时代下欲望主义的肯定和对资本垄断时期“公平道义”的倡导。  相似文献   

9.
害羞是人类独有的情感内涵,身体性羞感来自于人类对于自我内在高贵灵魂的守护,展现了人类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女性羞美是女性在两性关系中自我意识的深层展示,是对于更高价值的追求和对低级价值的遏抑,重新认识女性羞美的价值,对于重建当代女性的价值观,开展现代女性文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宋艳 《工会论坛》2009,15(1):154-155
苏童小说中女性的悲剧起源是:一方面,他承认男权社会对女性悲剧形成的外部因素,但是另一方面,他更关注女性自身所具有的弱点。在苏童笔下,我们看到的女性形象丧失了传统美,女性之间相互残害,女性对男性盲目崇拜。正因为这些特点,才使得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充满了悲剧色彩。  相似文献   

11.
在施蛰存探索文学现代写作的道路上,他的历史小说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文章以施蛰存晚年总结的三个“现代”创作特点,即欲望、幻想和怪诞为中心,分析其历史小说写作中对于“现代”的探索,指出施蛰存由早期创作中对于爱情的叙述转向现代心理分析中对欲望的叙述,进而较好尝试了基于欲望心理的幻想和怪诞叙述方式。同时,历史小说中也存在着现代心理分析对象性别上的不对称、历史题材的汲取和重构导致情节叙述以完全背离历史叙述价值为代价等不足。这些写作困境使施蛰存最终离开心理分析式的历史小说写作,在时代生活背景下融合古典审美要素进行文学的现代主义探索。  相似文献   

12.
海明威是20世纪美国著名作家,一生创作了许多描写男性阳刚之气的作品,他的创作主题大多是战争、斗牛与死亡,致使很多人认为,女性在海明威的作品中处于边缘地位,甚至认为海明威仇视女性。仔细阅读海明威作品中的女性人物,不难发现海明威的某些观点迎合了当时的女性主义,他实际上是同情和支持女性的。  相似文献   

13.
作为现代社会的知识精英女性,当代女研究生的社会性别意识状况势必对整个和谐社会中两性和谐关系的构建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调查发现,大多数女研究生基本否认了男女工作能力的差异,并肯定了自我地位的独立性;也冲破了传统性别社会分工模式,希望拥有自己的事业;但部分女研究生仍然认同男性社会发展空间大于女性,并对婚姻存在一定的依赖思想。当代女研究生的社会性别意识这类矛盾现象归因于她们在高等教育的影响下,在对传统社会性别意识进行反叛的同时,又不得不接受现实社会中两性事实上的不平等。  相似文献   

14.
1995年,康奈尔在性别研究领域提出了“多样性男性气概”及“支配性男性气概”的概念及框架,但却缺少对于“女性气质”相关概念的适应性研究;我们将朱迪斯·巴特勒的性别矩阵理论引入康奈尔的理论框架,从而在新的框架中,使“男性气概”与“女性气质”不仅相互区别而且相互补充;而异性恋欲望则成为性别矩阵中联结“男性气概”与“女性气质...  相似文献   

15.
严歌苓是当代著名旅美作家,其作品关怀底层人物和边缘人物,对东西方文化有着独特的阐释,受到中西方广大读者的欢迎和好评。她刻画了许多边缘女性形象,有本土的边缘女性形象,也有移民的边缘女性形象,这些女性在边缘化的创伤处境中依旧不忘初心,展现女性美和人性美。而严歌苓对于作品中人物的书写,不仅仅是一种关怀,更是对于边缘处境下的移民女性出路的思考。  相似文献   

16.
镜像理论是拉康理论学说的起点和归宿,也是我们理解他主体理论的一个关键性环节。拉康认为,镜像是“我”在他者中投射出来的虚幻的象征物,自我的建构离不开自身也离不开自我的投射,进而创建了具有独创性的自我理论体系。自我以镜像阶段为起点,而后通过对镜像及他者欲望的认同、语言的异化而成为一个异己的自我。  相似文献   

17.
90年代是中国女性创作的狂欢节。与陈染、林白、王安忆、张欣们相比,徐坤是中国当代女性小说创作中最有特点和个性的。在我看来,只有她才是具有最深刻的自觉的女性意识的作家。她在发掘男/女秩序对立的传统和现代心灵的惊人深度上和在这种深度下体验到的孤独、无奈和绝望以及面  相似文献   

18.
乔叶的《零点零一毫米》从一桩意外发生的强暴事件入手,向我们展示了女性在父权文化主导下的残酷生存处境,触及强暴中的权力关系与厌女敌意、中年女性的情感压抑与欲望困境,以及身为丈夫的男性特权与身份焦虑等多个尖锐话题,以一部短篇小说的体量深刻地揭示了婚姻家庭内外广泛存在的性别压迫及其作用机制。从性别政治的角度对《零点零一毫米》予以细读,深入挖掘《零点零一毫米》所提供的父权批判的思想动能,对于我们重新认识乔叶小说的女性书写特质、重新定位新世纪以来的女性写作可以抵达的高度与深度,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人的欲望和需要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的欲望和需要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吴宁人的欲望和需要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欲望决定需要,需要引发欲望,有什么样的需要就有什么样的欲望,欲望是需要的主观形式。但是欲望和需要又有区别:欲望是主观的,需要则既有客观性(是客观的存在,是客观存在的主体对客体的...  相似文献   

20.
美国当代黑人女作家艾丽丝·沃克的作品《紫色》,通过描述美国黑人妇女在种族和性别的压迫下寻求自我身份与价值的艰辛历程。指出种族歧视及夫权专制是她们确立自我身份的最大障碍,只有实现性别压迫和种族压迫下的自我解放和生存。黑人女性才能迈向自然、健康的人格,发出自己的声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