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王奎群 《求索》2013,(3):147-149
王永兵先生认为《伤逝》是一部自我质询的小说,在"我是谁"的反复疑问中,小说经历了"我是我自己的"到"我不是我自己的"自我否定。这种看法有失偏颇。涓生与子君是受"五四"新文化运动影响的知识分子,铸就涓生与子君爱情悲剧的原因,首先是当时的社会没有实现"我是我自己的"的条件,其次是他们的性格中的怯懦、自私等弱点。《伤逝》尽管有反封建思想的意义,但它着重表现的是鲁迅先生对知识分子"个性解放"思想的深刻思考。  相似文献   

2.
崔涛 《求索》2013,(9):165-167
在张扬个性解放、反对礼教桎梏、追求自由婚恋的五四时代.公开表现对主流文化和价值观背离和反抗的女性同性之爱,成为五四女性写作反叛传统性别规定、超越性别局限、张扬自我个性、展示女性欲望主体性与多样性的书写策略。它从一个层面表现了女性刚刚踏上解放之途时的特殊心态.这里有对男权话语的精神逃逸、也有对女性世界的自然回归、更有对姐妹之邦的浪漫构想。五四女性文学对女性同性爱的温和的欲望书写.为女性反抗男权社会和性别歧视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整个世界进一步反思人类生活方式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3.
自我同一性理论及其核心概念的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香 《前沿》2010,(4):91-93
自我同一性理论源于美国心理学家艾里克森(E.H.Erikson)提出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自我同一性理论的核心概念包括:"心理·社会危机""自我同一性""同一性确立""角色混乱""心理.社会的延缓偿付"等,深入理解这些概念是正确理解自我同一性理论的前提。  相似文献   

4.
论马克思主义对“社会心理”内涵界定的实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马克思主义发展过程中,马克思恩格斯以及其后的重要继承者都没有对"社会心理"的内涵进行明确诠释。透过普列汉诺夫的宏观论述,再结合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心理思想,马克思主义对于社会心理内涵界定的实质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社会心理是自发的"去个性化"的共同社会意识;二是社会心理是以"零距离"方式呈现在社会现实中占主导地位的社会个体的整体感受状态;三是社会心理是呈现社会个体自身与"他者"的狭隘联系的初级社会意识;四是社会心理是一种在人与人之间彼此影响下形成的永远开放的意识系统;五是社会心理是一个与人类社会同步产生、发展与演变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社会心理角度探讨了现代意义上的科学没有在近代中国产生的原因。科学技术在精神层面上表现为整个社会对科学技术发展的需求和认同,而近代中国社会正是缺少这种需求和认同,并表现出对科技的蔑视、抗拒和排斥心理,一方面统治阶级缺乏对科技的引导与支持,同时社会大众缺乏对科技的需求和推动,加上知识分子也缺乏对科技的追求从而造成科技发展主体的缺失,这些社会心理因素是造成近代中国科技落后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褚燕 《理论月刊》2007,(11):70-72
文论言说主体对文学现象所关注的焦点、角度以及方法,总是与批评主体的现实存在问题密切相关。不同时期、不同阶层的言说主体具有不同的社会角色意识和自我身份期待。古代士人进行文论言说的心理动机主要表现为载道型、实用型、审美型等层次。  相似文献   

7.
侦察个性有规律可循,且具有整体性、个别性和共同性、稳定性和可变性以及社会制约性等特性。侦察个体心理结构由动力结构、特征结构和自我调节结构三部分组成。侦察主体应当既了解侦察个体心理结构,又了解犯罪个体心理结构。  相似文献   

8.
社会心理与群众心理具有同质性,是指人们对社会现象的普遍感受和理解。对社会心理的分析研究是公安机关群众工作的起点和基础。由于社会情势的深刻变革,社会心理从内容到形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公安工作需要不断研究社会心理新内容、新特点、新趋势。当前应以开展"三访三评"深化"大走访"活动为抓手,不断提高群众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水平。  相似文献   

9.
弗洛伊德将人类思想和行为的动力归因于潜意识的冲动,而奥尔波特则侧重研究处于意识体验中的健康个人的行动倾向,这也昭示其理论的人本主义性质,即个体具有一个“内在的自我”,它是一种稳定的心理结构,具有理性、能动性、选择性,不受环境或生理等其它因素的控制。文本试图构建人类群体中谣言传播的个体心理模型,揭示谣言传播的心理实质及其运行规律:一则模糊不清但含有语义要素的信息经过X轴向前运行,该段信息在被个体接收后,在自我意识层面以模糊性和重要性两个维度,进行一系列的转化并形成谣言信息。具体而言,信息模糊性是在个体意识层面感知、记忆和评述过程中产生,根据格式塔心理学的完整性原则,人们会对模糊的信息进行加工,使之更加具有合理性,合乎现实逻辑和自我需求,并使得信息的模糊性变成确定性。信息重要性是指Y轴动力系统中,在个体精神层面动机与需求的力的牵引下,信息被个体按照自己的情感愿望加工;在潜意识本我层面,信息被个体自我按照快乐原则投射到意识之中,使得信息对个体而言变得更为“重要”。以上过程,谣言生产的总体原则符合简化、强化和同化的歪曲模式。一方面,歪曲模式发生在自我对本我和超我的平衡点上(小我),内含潜意识向意识呈现、自我向超我及环境超越两大动力结构,推动“模糊性”向“确定性”转变;另一方面,歪曲模式同时发生在精神层(大我),行为动机和情感需求形成“重要性”驱动力。  相似文献   

10.
《孽海花》和《玉梨魂》分别为清末和民初最为畅销的两部小说。《孽海花》体现了知识分子和市民读者自我个性意识的萌动 ,但知识分子并没有放弃自己肩上所负有的社会使命感。《玉梨魂》体现了知识分子和市民读者个性意识的觉醒。他们在社会转型后处于历史的十字路口彷徨而不知所终 ,他们苏醒后的个性意识遭到了封建礼教的压抑 ,于是在西方思想的启蒙下与自己本身已经具有的顽固观念不断地争斗 ,撕裂 ,外化为浓重的悲哀。虽然他们并没有像晚清小说家的那种社会责任感 ,却如实地抒发了民初社会所共有的时代情绪并深深地影响了新文学的小说家  相似文献   

11.
自我意识使侦察主体象了解外部世界一样了解自己成为可能,并使侦察个性心理各种成分趋于和谐状态.侦察主体的自我意识有三个特点,即:社会性、自反性、高度的自觉性.影响侦察主体自我意识发展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接受他人的观点、人际交往、自居作用.侦察主体自我意识一旦形成,对其个性心理和行为起重要的调控作用.这种调控作用借助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我控制等方面来实现.  相似文献   

12.
严国红  李宏伟 《前沿》2012,(18):42-44
社会心理对社会个体自我最佳人格的塑造、认识能力的改变、思维灵感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一方面,社会心理是社会个体思维方式形成及运作的原始条件,并以“共同意识”的方式限定着社会个体思维的社会化过程;另一方面,社会心理在认识发生的起始阶段发挥着决定性作用,并为认识的深化提供内在动力;再一方面,社会心理在灵感的目标、酝酿、触发、形成过程中始终伴随着认识主体的思维过程,并施加非逻辑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李娟  逄峰 《青年论坛》2008,(4):36-37
产生心理危机的大学生较多是有自我认知与思维模式差错,个性缺陷,挫折承受能力差等主观方面的特点;同时社会现实中的矛盾冲突,大学生活的适应与压力,人际关系和就业方面的压力都成为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客观因素.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应积极面对,提高危机干预专业知识,改进工作方法.  相似文献   

14.
樊金山 《桂海论丛》2008,24(6):56-58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复杂而又系统的工程,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健康和谐的社会心理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心理基础。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社会心理也发生了深刻变化,人们的创新意识、自主意识、竞争意识、法理意识不断增强。但同时也产生了诸多不良社会心理,而对这些不良社会心理的优化与重塑正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工程。  相似文献   

15.
周宁 《公安研究》2013,(1):77-81
社会心理与群众心理具有同质性,是指人们对社会现象的普遍感受和理解。对社会心理的分析研究,是公安机关群众工作的起点和基础。由于社会情势的深刻变革,当前社会心理从内容到形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需要我们不断研究社会心理内容新特点、发展新趋势,以开展"三访三评"深化"大走访"活动为抓手,不断提高群众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水平。  相似文献   

16.
黄琳  唐孝东 《前沿》2009,(12):169-173
传统社会中,农民客观上是物质生产的主体,也是历史循环的推动力量。但模仿和宿命打击了他们作斯的尝试的努力,清官意识满足了他们求保护的心理也剥夺他们自我代表和自我保护的权利从而冲淡了权利意识,大家庭给予他们温馨也把他们异化为家族绵延的工具,生存需要的不满足制约了主体的性质,神性是对人性的剥夺,均平有利于整体的存在也使张扬的个性毫无踪影。这些决定了传统农民的主体性距离独立的、自由个性的现代的主体性有很远的距离。  相似文献   

17.
“意识”视野中的当今文学创作感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沛好 《求索》2010,(6):199-201
文学创作,从根本上说是创作主体在审美领域的一种心理意识的产物。运用"意识"这一心理学的理论视野,从创作主体的心理层面上,去透析创作感知的特质及其形成的心理根源,可更为清晰地审视时下颇有争议的当今文学。在传统文化失落,而多元文化共存的当今社会里,当今文学创作主体的自我意识,鲜明地烙上了时代的烙印和社会文化的色彩。这些心理意识直接而深刻地影响着创作感知,在不同的意识层次上形成不同的创作感知特质,从浅入深分别有:角色层感知、自我层感知、存在层感知、心灵层感知,呈现出当今文学与传统文学迥然不同的后现代多元化的创作态势。善于运用"静修"这一心理策略,能拓展和提升自我意识水平,从而提高文学的创作感知力,提升文学的创作品位,让当今文学获得健康和谐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社会心理作为低层次、不成系统的社会意识,对于党的路线具有重要影响,在党的路线制定这一环节,社会心理因其预告作用,它所产生的影响是重要的参照作用;社会心理对党的路线执行阶段的影响较为复杂。一般地说,当党的路线正确与民众意愿较为一致时,社会心理会对党的路线执行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反之,则会产生消极的阻碍作用。当党的路线错误,民众能够认识到错误是有利于错误路线的纠正的;但如果错误路线与民众落后的社会心理相一致时,则落后的社会心理只会更加助长错误路线的升级。  相似文献   

19.
从五四时期开始直至整个 2 0世纪 ,性爱文学的一个突出的特征是人本性的强化和社会特征的弱化。性爱文学之写人 ,注重从个体的生存实际出发 ,去客观地记录再现人的心理机理及其运动 ,表现出人之所以为人的人学观。受西方人学观特别是弗洛伊德人学观的影响 ,它把握对象主体定位于人本身的人性视角 ,剖析轨迹具有明显的生理性。“肉”和“灵”的冲突与矛盾构成人的性格的生动历史 ,构成人的心理的丰富内含。现代性爱文学成功之作大抵都是生动展示了这种矛盾与冲突者。立足于人的心理展示 ,直接进入冲突直叙 ,使人成了文学的自足对象。因而性爱文学不仅写出了立体的人 ,为整个文学提供了重要的贡献 ,而且使性爱本身也回到本体。  相似文献   

20.
我国刑警心理结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问卷研究表明 ,我国刑警心理结构系统可概括为侦查思维系统、侦查信息系统、侦查行为能力系统、执法观念系统、自我调控系统、敏锐警觉系统和自主敢为系统 ,由此构成我国刑警职业心理素质结构模型。我国刑警心理结构特点表现为全面性、独特性、结构性、层次性和发展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