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是国际无产阶级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为推翻资本主义,最终在全世界实现共产主义所进行的伟大实践活动。今天,由于苏联、东欧的演变,国际共运遭到前所未有的挫折。但这决不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本刊从今年第一期起开辟“学点共运史”专栏,正是要通过简要介绍国际共运史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说明共产主义运动的艰难曲折性和不可抗拒性。  相似文献   

2.
《劳动者》周刊创办于广东早期党组织破土欲出之际,此时正值五四运动后各新思想争鸣时期,基于对马克思主义部分观点的认同和传播,广东早期马克思主义者与无政府主义者开展了密切合作,《劳动者》应运而生。随着中共建党思想的日趋成熟,尤其是陈独秀南下广州后,无政府主义者与马克思主义者产生了严重分歧,被无政府主义者掌握的《劳动者》已变为马克思主义传播乃至广东建党的一大障碍。陈独秀在广东建党后,无政府主义者与马克思主义者从思想到组织彻底决裂,遂致《劳动者》停刊,退出历史舞台。《劳动者》办刊的前前后后,可窥广东建党前后无政府主义者与马克思主义者的合作、分歧与决裂过程,也折射出两者不同的建党路径抉择。  相似文献   

3.
正在青年周恩来漫长的真理探求过程中,无政府主义是其思想新陈代谢中的重要一环。无政府主义裹挟革命浪漫主义的糖衣,曾一度迷惑青年周恩来的信仰选择。旅欧期间,经过反复的理论推求,青年周恩来逐渐认识到了无政府主义思想的虚无本质,旋即将之摒弃并与旅欧学生中的无政府主义者展开论战,在坚定了共产主义信仰的同时,也完成了他这一时期思想的嬗变。无政府主义是欧洲19世纪上半叶产生的一种极端民主主义政治思想。它大力  相似文献   

4.
1921年广州马克思主义者与无政府主义者之间的"论战"乃至"分裂",实际上是"主义"分歧掩盖下的现实利益冲突。1920年初,柏伟烈、维经斯基等人在华工作的开展虽为"安(那其)-布(尔什维克)联合"创造某种契机,却终因陈独秀赴粤主持广东教育改革而归于泡影。究其原因,同样身处"教育界"谋生的无政府主义者,对陈独秀广东教育委员会委员长"职权"之忌惮已远胜于"主义"分歧。在无政府主义者眼中,陈独秀的"权势"不仅对"无政府主义"宣传造成空前压力,更将涉及粤省教育界势力划分,危及众人"饭碗";在陈独秀等马克思主义者眼中,从借故挑起事端的"晨报社",到风潮迭起、谣言不断的"广东高师改隶",背后皆有无政府主义者的身影。无论两派是否真的存在"理论"争执,现实中早已势成水火。  相似文献   

5.
正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当时出版的党史书籍,基本上都是说广州共产主义小组即广东共产党成立于1920年秋天或年底,其宣传刊物是《劳动者》周刊,成员是谁、有哪些活动不清楚。到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从苏联转来一批俄文资料,其中有1921年《广东共产党的报告》,报告称两名俄国人与广州的7名无政府主义者共9人于1920年底建立了广东共产党。这种说法影响很大,中共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著《中  相似文献   

6.
在青年周恩来路漫修远的真理探求过程中,无政府主义是其思想新陈代谢中的重要一环。它裹挟革命浪漫主义的糖衣,曾一度迷惑青年周恩来的信仰选择。在旅欧期间,经过反复的理论推求,青年周恩来逐渐认识到了无政府主义思想的虚无本质,旋即将之摒弃并与旅欧学生中的无政府主义者展开论战,坚定了共产主义信仰的同时,青年周恩来脑中的无政府思想也由此完成了嬗变。  相似文献   

7.
20世纪初,各种社会主义思潮涌向中国。在广州,影响较大的是无政府主义和马克思主义。无政府主义者和马克思主义者一度合作,并建立社会主义青年团。1920年12月,陈独秀应广东省长陈炯明邀请南来广州,行前与李大钊商量,拟借此机会在广州建党。陈独秀到广州后,与无政府主义者展开辩论,从理论上对无政府主义和马克思主义进行区分,并率马克思主义者与无政府主义者决裂,随后建立广州共产党早期组织。  相似文献   

8.
广东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创建是一个艰辛过程,如果说创建广州社会主义青年团是广东建党开始的话,在中经"广东共产党"之后,"广州共产党"的成立即完成了创建工作,改建为"中共广东支部",进一步加强了组织建设,也将党的活动范围从仅限于广州一隅扩展到全省范围。广东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创建有其自身特点:是广东工人阶级队伍发展壮大的必然结果、更是马克思主义同广东工人运动相结合的结晶,是从1920年8月建团开始的,是与无政府主义者先合作后决裂中完成的,骨干成员是本地的先进青年知识分子,创建之初就高度重视思想建党。广东共产党早期组织创建之初,结合广东革命斗争的实际,积极开展了发展党员、加强党的建设等一系列革命活动。  相似文献   

9.
随着苏东社会主义阵营的瓦解和冷战的结束,90年代西方生态社会主义运动和思潮在理论上、政治上有新的发展。90年代的生态社会主义明确提出了“红色绿党”和“绿色绿党”的新概念,谋求在生态运动营垒内部重新划分红绿界限,把握生态社会主义与主流绿党的生态主义在政治上、理论上的区别与联系。所谓“红色绿党”,即生态运动中以社会主义为理论基础的、主张生态社会主义的派别,包括马克思主义者和社会民主主义者;所谓“绿色绿党”,即生态运动中以无政府主义为理论基础的、主张生态中心主义的派别,包括生态基要主义者(即生态原教旨主义者、“深绿派”)、生态无政府主义者和主流绿党等。  相似文献   

10.
郭继武  李邢西 《前线》2023,(6):94-96
<正>陈延年(1898—1927),安徽怀宁人,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之一,曾赴法国勤工俭学、赴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学习。陈延年年轻有为,为革命事业作出过巨大贡献,毛泽东称赞他“是不可多得的人才”,董必武称赞他“是党内不可多得的政治家”。从无政府主义者到坚定的共产主义斗士  相似文献   

11.
法国共产党于1920年诞生,迄今已有86年斗争历史。二战后,随着国际风云的重大变幻与法国社会经济结构和阶级结构的巨变,法共作为西欧共运的一个大党,经历了从兴到衰的历史进程。冷战结束以来,在经济全球化兴起、西欧共运处于低潮和法国社会经济危机加深的历史条件下,法共实行“共产主义变革”,以探索新的发展之路。其经验教训值得研究和借鉴。一20世纪70年代中期,法共在欧洲共产主义倡导者之一、总书记马歇的领导下开始实行党的革新,提出走“法国色彩的社会主义”、即“民主的、多元化的、自治管理的社会主义”道路。1975年开始批判斯大林主…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中国早期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的陈独秀,对于传播马克思主义,筹建中国共产党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有着不可置疑的历史功绩。在此期间,陈独秀于1920年12月到1923年6月两年半的时间里,先后三次来到广东,为传播马克思主义、反对无政府主义、创建广东共产党、改革教育、促进国共合作等方面,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这一时期,也是他一生中思想发展最  相似文献   

13.
刘师培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备受争议的人物,但在学术思想领域却有独到的建树与影响。辛亥革命前,刘师培在日本受到社会主义思潮和无政府主义思想的影响,从研究西方社会主义学说入手鼓吹无政府主义,并将中国传统思想与西方社会主义、无政府主义学说相会通,勾勒出他心目中的理想社会蓝图。无论是他的无政府共产主义论、无政府主义平等观,还是新式重农抑商说,都带有浓厚的乌托邦色彩。刘师培的理想社会思想是20世纪初西方社会政治思潮与中国传统思想碰撞融合的产物,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近代中国救亡图存语境下知识分子力图变革社会现实、追求自由平等的理想社会的良好愿望。  相似文献   

14.
广东共产党早期组织是在陈独秀的指导和组织下建立的,他支持创办《广东群报》,与无政府主义者展开坚决斗争,组建广东党组织并指派代表出席党的一大,通过一系列建党活动扩大马克思主义传播。陈独秀在广州时间不长,但由于其独特身份和影响,更由于其积极组织和努力,使广东成为全国建党活动最活跃,马克思主义传播最有组织、最有成效的地区之一,为广东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广州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同共产国际使者、陈独秀来粤有密切的关系。1920年秋,共产国际派米诺尔、别斯林来到广州,在他们的策划并亲自参加之下,广州"组织了共产党",其成员多数是无政府主义者。1920年12月,陈独秀来粤任教育委员会委员长,并指导广州建党工作。由于信仰不同,无政府主义者退出广州共产党组织。陈独秀遂以《广东群报》的编者为骨干,于1921年春改组了广州共产党组织。  相似文献   

16.
正阮啸仙(1897-1935),广东省河源市东源县人,是广东青年运动的先驱,工人运动的先锋,大革命时期与彭湃齐名的著名农民运动领袖,人民审计制度的奠基人,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重要领导人之一。阮啸仙是"五四"运动中广东学联的学生领袖之一。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后,他毅然参加了广州共产主义小  相似文献   

17.
实现人和人之间的平等是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之一。共运史中关于实现这种平等的路线之争历史久远,主要有列宁主义与第二国际的议会主义。第二国际的议会主义早已被列宁主义所否定,而列宁主义又由于苏东解体而饱受质疑。在这种历史境遇中,拉克劳和墨菲提出“Hegemony(领导权)”的社会主义新策略,这对当今的社会主义运动具有新的文化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8.
1920年秋到1921年夏,恽代英在安徽宣城省立第四师范学校任教期间,还不是马克思主义者。他曾信仰无政府主义,不久便对无政府主义产生怀疑,最终否定了无政府主义。恽代英的这种思想变化是一个民主主义者向马克思主义者转变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迷惘与求索,不能因此认为恽代英当时是无政府主义者。1921年下半年,恽代英完成了这一世界观的转变。  相似文献   

19.
《军队党的生活》2011,(7):58-72
共产主义小组代表会议(1921年3月) 为了阐明共产党人的宗旨、原则和策略.为了把无政府主义分子从组织中清除出去.在俄共远东局和共产国际的建议和支持下.1921年3月召开了各地共产主义组织的代表会议。  相似文献   

20.
姜华宣     
姜华宣姜华宣,北京化工大学社科系教授。1935年5月生于河北省南皮县。1956至1960年就读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毕业后留校部、党史系工作。1971年调入北京化工学院开始教师生涯,开过中共党史、中国革命史、共运史、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统战史、党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