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长久以来,人们在"为什么追求平等"方面有长久的共识,但在"关于什么方面的平等"问题上各执己见。通过对不同类型的平等进行分析,我们发现自由主义与社会主义在平等问题上的争论焦点在于究竟应当实现一种形式平等还是实质平等。分析马克思主义学者科恩通过批判自由主义形式平等和建构社会主义平等理论,强调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体现在能够实现实质平等之上。这种为马克思主义奠定政治哲学基础的塑造,使得马克思主义兼具历史的和价值的维度,激发了人们对社会主义未来的憧憬。  相似文献   

2.
民主社会主义否定列宁主义的基本论点是:列宁主义的道路是"暴力社会主义"道路,列宁主义的"一国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违背了马克思主义的"共同胜利"理论,等等。民主社会主义否定列宁主义的实质是它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偶像化,变为对资产阶级来说的"无害的神像"的必然表现。警惕当前国内民主社会主义思潮否定列宁主义,彻底肃清民主社会主义在我国的思想影响,在当前具有特别迫切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理论比较明显地继承和发扬了列宁主义,尤其是列宁主义的新经济政策。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更多地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的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从整体趋向上来看,是由列宁主义的中国化向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的转变。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大创新,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社会主义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具有重大的理论与实践意义.人类社会的历史是竞争的平等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完成了对资本主义的积极扬弃,促进并将实现竞争与平等的有机统一,标志着市场经济发展新阶段的到来.  相似文献   

5.
习近平 《党建》2013,(2):1-1
<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能丢,丢了就不是社会主义。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主义,关键要看这个主义能否解决这个国家面临的历史性课题。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是历史的结论、人民的选择。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发展,我们的制度必将越来越成  相似文献   

6.
一国能否建成社会主义的问题,不仅是一个重大的历史问题,也是一个严峻的现实课题。对它的不同回答,将直接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乃至整个共产主义运动的前途和命运。本文主要论证了一国建成社会主义是列宁主义本身的思想,而不是斯大林加强于列宁主义的;斯大林和列宁在一国之内要不要、能不能建成社会主义问题上有共同之处,但在建成什么样社会主义、如何建成这样的社会主义问题上有严重分歧;一国建成社会主义的实质及其它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赵春丽 《唯实》2010,(1):83-87
民主的完善是一个历史过程,民主的实践也会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呈现多样性,其实现方式也必然是多样化的。随着民主实践的推进和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民主应运而生。网络民主与社会主义民主对自由、平等和广泛而真实的政治参与的价值追求具有契合性,是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重要推动力量,也应当成为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实现形式之一。当前,应大力加强对网络民主理论与实践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对未来社会的描述以及对平等问题的一般性论述中,都包含着他的社会主义平等思想.在马克思看来,社会主义平等是建立在社会主义物质生产方式基础上的,表现为社会主义上层建筑中的法权观念;社会主义平等虽然消除了资本主义剩余价值的剥削,但按照原则却仍然具有资产阶级的性质,因而是形式平等而非实质平等;社会主义平等是无产阶级利益要求的体现,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且符合历史发展方向.在对社会主义平等思想的论述中,马克思不但将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相区分,而且他对社会主义的说明也与现实中的社会主义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别.因此,只有回归马克思的文本,才能坚持马克思社会主义平等思想的本义,才能正确践行社会主义平等价值观.  相似文献   

9.
葛洪泽同志《列宁主义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一文,从学习列宁主义有助于我们挫败和平演变图谋,有助于搞好改革开放,有助于加强执政党建设和国家政权建设等三个方面,论述了学习列宁主义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党建》2017,(4)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是历史积累的科学经验,更是实践发展的客观必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非其他什么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始终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非少数人利益,实现中国梦只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而非其他道路。  相似文献   

11.
"列宁主义"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与列宁主义实际上是形成于不同时间、地点,基于不同世情与国情的两个主义.列宁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新贡献在于探索落后国家如何逐步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可以给列宁主义以新的定义,即:列宁主义是列宁探索由俄国革命带头实现世界共产主义的思想体系.纵观列宁一生所做的主要大事以及他的思想体系,既有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之"是"与"得",也有照搬甚至违背马克思主义之"非"与"失",总的看来,是多于非,得大于失.  相似文献   

12.
八大是以开始探索中国自己的杜会主义道路而载入党的史册的会议。它初步正确地回答了在中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几个重大问题,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做出了历史贡献。研究这一历史贡献的内容,有助于我们历史地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相似文献   

13.
英国工党著名理论家克罗斯兰关于社会主义在本质上就是平等的观点是其社会主义观的核心内容。在克罗斯兰看来,平等不仅仅是单纯的机会平等,更不是片面的结果平等,而是综合了二者的"民主的平等",是一种无阶级社会。工党党内左派认为克罗斯兰将平等作为社会主义的目标弱化了国有化和国家所有制的地位,坚持只有国家控制了生产和分配方式,社会才会更加平等;新自由主义者则从道德和政治、平等和自由的关系以及作为实现平等的重要工具的公共部门等方面对克罗斯兰的平等观进行了抨击。克罗斯兰的平等观体现了激进自由主义和社会民主主义之间的密切关系,对工党的意识形态和策略具有深远的影响。但克罗斯兰将社会主义理解为追求平等的社会价值,而不是一种关于生产方式所有制的学说,就违背了消灭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因而是对马克思主义的背叛。  相似文献   

14.
什么是社会主义价值,如何实现社会主义价值,这是社会主义理论 和实践所必然面对的问题。现实社会主义运动中出现的重大失误, 其根源就在于对社会主义价值的认识发生了偏差和背离。邓小平同 志在正确把握中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的基础 上,坚持马克思主义历史与价值观相统一的原则,科学地揭示出社会 主义的核心价值是发展生产力,实现人民的共同富裕。找到了实现 这一核心价值的有效途径和手段,从而正确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 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建平 《党建文汇》2001,(2):29-29
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使广大劳动人民当家作主,是巨大的历史进步;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巩固,为实现社会的进步、发展以及广大人民真正的平等、民主和自由,开辟了广阏的道路,创设了充分的可能性空间,提供了根本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根本道路。我国的民族问题,只有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事业中才能逐步解决。云南各民族发展进步的历史实践充分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实现各民族的团结平等繁荣进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现代化的根本道路。"中国梦"不仅是云南各民族共同的理想和追求,也是实现云南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保障。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是根本任务、根本制度、根本目标有机统一的整体,是人民作为历史主体、生产力主体、人权主体有机统一的整体,是高度发达的社会生产力作为首要的基础性本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生产关系作为根本经济制度的标志性本质和人们共同富裕普遍平等作为目标的终极性本质有机统一的整体。完整地理解和实践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才是马克思主义的严肃态度。科学地把握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必须防止和反对割裂这种有机统一的片面性错误倾向。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的公平正义观贯穿着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辩证法的原则,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方法论意义.马克思的公平正义观是历史的、具体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追求的公平正义要以最广大人民为价值取向.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公正的辩证批判要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仅要吸取资本主义形式公正的历史合理性,而且要实现以此为基础的实质公正,实现公平与效率的统一.生产方式决定分配方式.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可以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基础上实现公正的分配.马克思分配公正观的历史辩证法要求必须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分配制度,减少初次分配产生的不平等,通过再分配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准备条件.  相似文献   

19.
<正>十月革命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飞跃。列宁深刻洞悉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发展的新特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俄国革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形成了列宁主义,创造性地提出社会主义可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胜利等一系列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为帝国  相似文献   

2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马克恩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在这个理论艇体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是方向,居于统领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发展路径,中国特色社会主艾理论体系足思想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它们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搴妲中。抖学把握中网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对于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全面推进中嘲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