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全国机动车数量猛增,无视法律法规,酒后驾车并造成严重后果的违法犯罪也日益增多,给社会公共秩序的稳定和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造成了很大的危害。2011年2月25日,刑法修正案(八)已明确将醉酒驾车入罪。笔者认  相似文献   

2.
酒后驾车引发的恶性交通事故已成为社会的一颗毒瘤,引起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声讨。如何治理酒后驾车,杜绝因此而引起的交通事故,成为广大人民群众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最近在许多街道路口都悬挂了防范酒驾、醉驾的宣传标语,以提醒人们醉酒驾车的严重危害,倡导喝酒不开车、开车不喝酒的良好习惯。这一举措,虽然简单,但特别方便直接.叫人一目了然。5月1日刑法修正案(八)将醉酒驾车写入刑法,不仅对遏制酒驾醉驾、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也对引导人们形成健康文明的开车习惯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中国监察》2010,(21):55-58
不准“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和沽名钓誉的‘政绩工程’”的具体内涵是什么? “形象工程”、“政绩工程”,是指某些领导干部为了个人或小团体的目的和利益,不顾群众需要和当地实际,不惜利用手中权力而搞出的劳民伤财、浮华无效却有可能为自己和小团体标榜政绩的工程。“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历来为党和政府严令禁止、为人民群众深恶痛绝,不仅浪费大量国有资产,在人民群众中造成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5.
“危险驾驶”行为特殊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炜  林建玲 《犯罪研究》2010,(1):109-111
近年来,“危险驾驶”造成重大交通事故的现象非但屡禁不止,而且呈现愈演愈烈之势,业已成为社会公害之一。仅2009年1至8月份,全国就发生酒后和醉酒驾车肇事多达3206起,共造成1302人死亡,其中,酒后驾车肇事2162起,造成893人死亡;醉酒驾车肇事1044起,造成409人死亡。与此同时,一些危害极重、反响极强、公愤极大的恶性交通事故也是层出不穷,频频见诸报端,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酒后驾车交通事故与非酒后驾车交通事故的流行特征。方法1999-2003年成都地区酒后驾车交通事故542例组成病例组,另从同期发生的75324例交通事故数据库中随机抽取l%非酒后驾车交通事故73l例组成对照组。运用统计方法进行分析。结果酒后驾车交通事故造成人员死亡的危险度是非酒后驾车的1.72倍,两类事故的24小时分布基本呈相反趋势,酒后驾车非职业驾驶员和非驾驶员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其他原因导致的交通事故(P<0.001).酒后驾车造成车辆的损害程度强于非酒后驾车,两类事故机动车的出行目的亦明显不同。结论酒后驾车交通事故较非酒后驾车交通事故后果严重,酒后驾车交通事故有不同于非酒后驾车交通事故的流行规律。  相似文献   

7.
陶家平 《江淮法治》2012,(19):36-37
《刑法修正案(八)》和新修改的《道路交通安全法》,将醉酒驾驶从普通交通违法行为提升到犯罪高度,即“醉驾入刑”。并于去年5月1日起正式施行。“醉驾入刑”不仅对遏制酒驾醉驾、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也对引导人们形成健康文明的驾车习惯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刘军 《政府法制》2011,(29):32-32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机动车的数量迅猛增长,醉酒驾车现象也日益增多,给社会的稳定和人民的人身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危害。本文从法律角度入手,以最高人民法院的相关条款为基础,对当前醉酒驾车犯罪法律适用问题进行了分析与研究,以期醉酒驾车行为能够得到依法惩处。  相似文献   

9.
乔晋勇 《政府法制》2008,(19):49-49
随着社会经济的繁荣和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歌舞厅、夜总会、卡拉OK厅、KTV包房、迪吧等歌舞类公共娱乐场所大量涌现,并已遍布街头巷尾。这些歌舞类公共娱乐场所为活跃人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提供了方便。然而,近几年来,全国各地的歌舞类公共娱乐场所屡屡发生重特大火灾事故,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极其重大的损失。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治安形势的变化,涉枪、涉爆犯罪活动呈逐年增多的趋势,对公共安全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危害。我国现行《刑法》第一百二十五条至第一百三十条对涉枪涉爆犯罪进行了规定。为正确适用法律,依法惩处这类犯罪活动,保障公共安全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最高人民法院于2001年5月10日通过了  相似文献   

11.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私家车的数量也快速增长,随之而来的因酒后驾车引发的交通肇事案件也层出不穷,给社会公共秩序、公民人身财产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处罚力度过轻是造成酒后驾车行为屡禁不止的直接原因。现行法律对酒后驾车肇事行为的认定存在偏差,从"交通肇事罪"与"以其他危险方式危害公共安全罪"的构成要件来看,酒后驾车行为应当按"以其他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定罪处罚,造成危害结果的,按照"罪责相适应"原则,加重处罚。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震慑犯罪,降低酒后肇事的发案率。  相似文献   

12.
梁卫华 《法学杂志》2006,27(5):130-132
本文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对宪法的起源和发展进行了分析,揭示了宪法是人民群众将通过斗争从执政者或统治阶级手中争取到的民主权利法律化的成果,宪法在本质上是限制执政者权力的法律,宪法体现的是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不体现人民群众意志、得不到人民群众认可的“宪法”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宪法,最终必被人民群众和历史所唾弃,而无视人民群众民主权利和力量的执政者、政权、统治阶级乃至社会制度,或早或迟最终必被人民群众所推翻。当前我国宪法学界对宪法及其本质的认识陷入了误区,只有去伪存真回归历史唯物主义的轨道,才能揭示宪法和宪政发展的内在规律,提高我们党依法执政的能力,树立社会主义宪法的权威,建设社会主义宪政,依法治国。  相似文献   

13.
危险驾驶行为是指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规、驾驶机动车造成或增加不应有的危险的行为。这种危险驾驶通常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驾驶状态的高度危险,如饮酒驾驶、疲劳驾驶等。另一种情况是驾驶行为的高度危险,包括严重超速行驶、无证驾驶等。现今,以醉酒驾车为代表的危险驾驶行为已成为影响我国道路交通安全的最大危险因素之一。本文对醉酒驾车行为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江泽民同志在阐述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时强调,我们党要始终成为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代表。但从目前我们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队伍的实际状况看,问题还不少,一些干部不关心群众疾苦,甚至背离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少数党员干部违纪违法、腐化堕落,给国家和人民利益造成重大损失。这些问题已激起群众的强烈不满。作为纪检监察机关,我们必须顺民心、应民意,从严治党,以实际行动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党中央在反腐败斗争中确立的三项工作格局体现了“三个代表”的要求,概括起来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通过深入查处案件,严厉打击和…  相似文献   

15.
酒后驾车道路交通事故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比较酒后驾车交通事故与非酒后驾车交通事故的流行特征。方法1999~2003年成都地区酒后驾车交通事故542例组成病例组,另从同期发生的75324例交通事故数据库中随机抽取1%非酒后驾车交通事故731例组成对照组。运用统计方法进行分析。结果酒后驾车交通事故造成人员死亡的危险度是非酒后驾车的1.72倍,两类事故的24小时分布基本呈相反趋势,酒后驾车非职业驾驶员和非驾驶员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其他原因导致的交通事故(P<0.001),酒后驾车造成车辆的损害程度强于非酒后驾车,两类事故机动车的出行目的亦明显不同。结论酒后驾车交通事故较非酒后驾车交通事故后果严重,酒后驾车交通事故有不同于非酒后驾车交通事故的流行规律。  相似文献   

16.
将某一类醉酒驾车犯罪行为认定为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是因为此类行为的特点是:醉酒驾车肇事后继续驾车冲撞,造成重大伤亡,而不是醉酒驾车本身;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醉酒驾车犯罪法律适用问题的意见》的出台是为了遏制酒后和醉酒驾车犯罪的多发、高发态势,但要达到这一目的,还需要各相关部门形成合力。  相似文献   

17.
前不久,围绕着“酒后驾车险”这一新鲜险种该不该存在、合不合法,保险界、法律界、交管界,一般民众都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并出现了不同的意见和观点。那么何为“酒后驾车险”呢?酒后驾车险是上海天安保险公司去年12月推出的一种“非常事故损失约定险”。详细内容是:在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载明的驾驶人饮酒驾车肇事致使第三者人身丧亡或财产直接损失以及本车乘客遭受丧亡,  相似文献   

18.
人大作为国家权力机关。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人大制定、修改法律和作出决定、决议都必须以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为基础.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深人群众调查研究,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群众意愿,集中群众智慧,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是人大工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保持生机和活力的源泉。也是人大正确行使国家权力、  相似文献   

19.
罗海岩 《政府法制》2011,(29):41-41
建立对权力进行有效监督的制度机制,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能够服从和忠实于人民的意愿,就要改变人民群众对权力监管的软弱乏力现象,推进有利于人民群众对权力监督的制度改革及创新,包括建立人民群众对不称职者的弹劾罢免机制,鼓励和保障人民群众对权力者的公开批评,以法律形式保障舆论对权力进行监督,加大政务公开的力度和质量,开辟更多的人民群众行使监督权力的“直通车”。  相似文献   

20.
隐患与事故     
隐患与事故李汉林随着改革开放形势的不断深入,国有、集体特别是乡镇企业在不断发展壮大,为我国经济建设做出了很大贡献。然而近年来,工矿、企事业单位内部重大责任事故案件不断发生,并呈上升趋势,给人民群众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给国家、集体和个人财产造成重大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