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据元月21日《扬子晚报》报道,江苏省地方法规首次对于“啃老”的子女说“不”:1月20日,江苏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开幕,就《江苏省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草案修改稿)》进行了审议。其中规定:“有独立生活能力的成年子女要求老年人经济资助的.老年人有权拒绝。  相似文献   

2.
正6月23日,国内多家媒体报道《山东省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修订草案)》公开征求社会意见。草案规定,有独立生活能力的成年子女要求老年人经济资助的,老年人有权拒绝。6月26日,《京华时报》"社会万象"栏目报道了一案件,北京丰台区36岁的"啃老族"女子杨某,因向母亲要钱被拒,遂强行给母亲喂服水银致其死亡。虽然这是一个极端的案例,但近年来"啃老"引发的问题事件不时见诸报  相似文献   

3.
2015年1月,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对《上海市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修订草案)》进行一审。这是继2013年上海制定《上海市养老机构条例》之后,本市涉老地方法规的又一次重要完善。2015年1月,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对《海市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修订草案)》进行一审。这是继2013年上海制定《上海市养老机构条例》之后,本市涉老地方法规的又一次重要完善。持续地完善法规,为保护老年人权益筑起了更坚实的法治围墙。开门立法:下社区广泛征求老年人意见自1998年《上海市老年人权益保  相似文献   

4.
张伟  李若愚  郭晓英 《人权》2012,(6):54-56
2012年6月26日首次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修订草案)》在社会上引起热烈讨论,也引发社会公众对老年人权益保护的高度关注。受全国人大委托,中国政法大学人权研究院和耶鲁大学法学院中国法律中心于2012年7月8日至9日在北京共同举办了“老年人权益保障立法讨论会”。全国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全国人大法工委、全国老龄委、民政部政策法规司等相关部门领导,中国政法大学、耶鲁大学法学院、冰岛阿库雷利大学等院校的多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与会者为我国修订《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更好地保障老年人权益,提出了许多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春节刚过,笔者即看到《民主与法制》第5期中的《“常回家看看”考验立法智慧》一文。据报载,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草案已经报批国务院,子女“常回家看看”及老年人的。‘精神慰藉”已经写入修正草案。  相似文献   

6.
话题     
《创造》2011,(1):10-10
最近《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修订工作基本完成,在“精神慰藉”一章中特别强调“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赡养人,要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人”。不论草案结局如何,此消息一出引起社会各界普遍关注。  相似文献   

7.
近日,四川省政府法制办公室通过官方网站,发布《四川省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修订草案)》,在国内首次提出“独生子女照料假”.拟规定独生子女父母年满60周岁,患病住院治疗期间,给予子女每年累计不低于三天的照料假,其间工资福利待遇不变.  相似文献   

8.
【"常回家看看"写进法律草案】2012年6月26日上午,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七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一次全体会议。根据会议通过的议程,本次常委会会议继续审议出境入境管理法草案、预算法修正案草案,首次审议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修订草案、劳动合同法修正案草案等。引人注目的是,在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修订草案里面,其形成过程中有较大争议的"常回家看看"精神慰藉条款,被写进了草案。草案规定,"家庭成员应当关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得忽视、冷落老年人。与  相似文献   

9.
今年年初,《北京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条例(草案)》(以下简称“草案”)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拟禁止乘客在地铁步行梯、电梯、通道、车厢内饮食,若不听从运营单位劝阻制止的,将处以警告或者罚款。该条款引发了舆论的极大争议。5月20日,北京市法制办表示,在拟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的草案中,已将该禁止性条款删去。但颇为吊诡的是,该草案提交一审后,形势再现变数,北京市人大城建环保委建议将“禁食”条款写入条例。  相似文献   

10.
据《新京报》的相关报道,我国1.67亿老人中,有一半过着“空巢”生活。年夫妇无人照料,权益得不到应有的保障。草案在“精神慰藉”一章中规定,分开居住的赡养人,要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人”。子女由于工作、学习、结婚等原因而离家后,独守”空巢”的中老家庭成员不得在精神上忽视、孤立老年人“,特别强调“与老年人  相似文献   

11.
<正>据东方网2016年12月28日报道,上海在全国率先启动社会信用地方立法,《上海市社会信用立法条例(草案)》2016年12月27日提交上海市人大常委会一审。在备受关注的信用信息的采集、归集、共享,以及信息主体的权益保护等方面,条例草案均有相关条款予以了明确。条例草案划定市场行为的"底线",指明禁止采集范围。根据规定,信用服务机构和其他企业事业单位等采集市场信  相似文献   

12.
在新的一年里,民族侨务外事工作委员会要努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积极慎重地搞好地方立法工作。重点是完成《河南省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实施办法》草案的初审工作和根据处罚法的有关规定于上半年完成《河南省散居少数民族权益保障条例》的修订工作。二、继续搞好执法检查工作。在《河南省散居少数民族权益保障条例》颁布实施三周年之际,重点对我省部分地区贯彻实施这一法规的情况进行一次检查。同时。为切实保障我省少数民族权益保障法规的贯彻实  相似文献   

13.
正有些时候,有些事情,不是通过立法就可以解决的,比如"啃老"。《吉林省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近日获得通过,并将于今年5月1日起施行。条例规定,有独立生活能力的成年子女或者其他亲属要求老年人给予经济资助的,老年人有权拒绝;成年子女及其亲属不得因无收入、低收入或者其他理由,以窃取、骗取、强行索取等方式侵犯老年人的财  相似文献   

14.
春节刚过,笔者即看到《民主与法制》第5期中的《常回家看看考验立法智慧》一文。据报载、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草案已经报批国务院,子女常回家看看及老年人的精神慰藉已经写入修正草案。笔者认为:时  相似文献   

15.
8月底,立法机关向社会公布了刑事诉讼法修正草案,草案在“程序正义、保护人权”方面的诸多亮点赢得普遍赞誉,但一些条款也引发了巨大争议。此番情景,足以构成观察当下中国立法博弈的一个标本。  相似文献   

16.
《精神文明导刊》2013,(8):38-39
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的情况屡见不鲜,一旦出现这种情况,“清官难断家务事”,外界又不便介入。 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家庭成员应当关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得忽视、冷落老年人,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家庭成员,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常回家看看);如赡养人在单位工作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保障赡养人探亲休假。 此外,今起实施的((养老机构设立许可办法》,将各地养老机构原有的床位数高门槛,统一降至“10张以上能够为老年人提供集中居住和照料服务的床位”。  相似文献   

17.
7月1日颁布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家庭成员应当关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得忽视、冷落老年人,并将“赡养人对老人的强制探望义务”这个原则确定下来,特别强调“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家庭成员应当经常看望或问候老年人”,即要求子女“常回家看看”。该法颁布后不几天。重庆市长寿区就出现了全市首例以“常回家看看”为诉讼请求的赡养纠纷案。  相似文献   

18.
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条制定的地方性法规——《上海市机动车道路交通事故赔偿责任若干规定(草案)》提交市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17次会议审议。针对上位法中的一项条款制定实施性规定,尚属立法技术和体例的创新之举。不仅如此,一度掀起无数争议的机动车无责赔偿的具体操作规范“浮出水面”。  相似文献   

19.
<正>研究保护消费者权益、加强社会救助、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等事项。根据新修订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陕西省消费者权益保护条例(修订草案)》。条例修订面达85%。主要从安全保障权、公平交易权、依法求偿权等九个方面明确了消费者的权利,同时规定了经营者必须履行的二十三项义务,特别是完善了"三包"和缺陷产品召回等规定,对有碍公平的消费条款也作出了规制。条例将按程序提请省人大常委会审议。会议通过了《陕西省社会救助办法》,要求逐步建立包括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受灾人员  相似文献   

20.
从“苏丹红”事件引发公众普遍关注算起,过去几年来,食品安全始终处于公众视野的中心。正因为如此,全社会对食品安全立法也充满了期盼。国家食品安全法历经四审才获通过,上海地方立法也是“千呼万唤”、酝酿多年。历经一年半的调研起草与反复修改,2011年1月5日,《上海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规定(草案)》进入市人大常委会一审程序。“求新与克难兼备”成为《规定(草案)》最显著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