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为进一步优化湖北省儿童福利机构区域布局,改善市州儿童福利机构基础条件,稳步推进孤儿集中养育工作,近年来,湖北省持续推进以市州儿童福利机构为主体的孤儿区域性集中养育工作,经过多方共同努力,取得明显成效。主要做法一是探索集中养育模式。当前湖北省孤儿集中养育模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监护转移、户随人走"的模式,另一种是"原地出资、委托代养、集中照料"的模式。  相似文献   

2.
刘妙怡 《广东民政》2010,(12):25-25,48
在中国,儿童福利院是负责养育孤残儿童的机构,福利院的儿童观决定着福利院的工作宗旨、理念、模式、内容和方式。  相似文献   

3.
正川民发[2019]59号各市(州)民政局、财政局:为贯彻落实孤儿(含艾滋病病毒感染儿童,下同)基本生活最低养育标准自然增长机制,经研究,决定持续提高全省孤儿基本生活最低养育标准。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提高养育标准机构养育孤儿最低养育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1400元,社会散居孤儿最低养育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900元。各地根据生活水平和财力情况,可在此基础上适当提高,但提高部分中  相似文献   

4.
詹海东 《广东民政》2010,(12):23-24
定期补助。现行地方政府主要为孤儿提供以下几项定期补助:一是执行孤儿养育标准。2009年2月19日,民政部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制定孤儿最低养育标准的通知》,提出全国统一的社会散居孤儿最低养育标准为每人每月600元、编利机构供养的孤残儿童最低养育标准为每人每月1000元。  相似文献   

5.
子荷 《中国减灾》2013,(8X):23-24
<正>善待孩子,这是成人世界应承担的责任;孩子的命运也是在考验一个社会的良心。本刊记者搜罗了国外在孤儿监护、校园安全、校车保障等方面的经验做法,或许值得我们借鉴。国家是孤儿的最终监护人从中世纪开始,一些西方国家便开始确立儿童保护"国家家长"的原则,这种理念演变为近代以来"国家亲权"的法律原则,即国家才是儿童的最终监护人,如果父母不能监护好孩子,国家有权力也有责任接管父母的监护权。因此,欧美的孤儿院,不但收留那些被父母遗弃的孤儿;那些因家庭暴力或父母被剥夺监护资格的儿童,也会被政府机构强制带到孤儿院。孤儿院大部分支出由政府拨款,  相似文献   

6.
<正>近年来,湖北省民政厅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两个意见",主动作为,开创新,狠抓孤儿保障制度改革、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困境儿童分类保障等儿童福利工作的落实落地,为广大儿童健康成长织密了保护网。以提高孤儿养育水平为落脚点,改革孤儿保障制度。一是建立孤儿养育标准自然增长机制。督  相似文献   

7.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恩施市龙凤镇福利院是一个远近闻名的"幸福院"。近30名年逾花甲、体弱多病的五保老人在这里欢度晚年,15名孤儿在这里健康成长。州、市一些机关甚至外县的退休老人也纷纷要求自费住到这个福利院。这个福利院近几年先后10多次受到省、州、市的表彰,1995年被湖北省人民政府和民政部分别授予"全省先进农村福利院"、"全国模范敬老院"的称号。人们羡慕这个福利院,更敬佩这个福利院的院长、市人大代表李忠菊的奉献精神。她10年如一日,勤勤恳恳,呕心沥血,用一腔热忱温暖着五保老人和孤儿的心。  相似文献   

8.
<正>针对全省机构养育儿童总量逐年下降、残障儿童比例不断上升、县级儿童福利机构服务能力不足等问题,江西省民政厅秉承儿童优先原则,坚持问题导向,主动作为,在全省开展区域性孤弃儿童养育工作。2018年1月,联合省编办、省发改委、省公安厅、省财政厅印发了《关于开展孤儿区域性机构养育工作的通知》,计划到2020年全面完成。各地积极响应,按照分批实施、稳步推进的原则,结  相似文献   

9.
正长期以来,儿童福利机构作为集中养育孤儿、弃婴、特困儿童的场所,作为民政部门联系支持社会散居孤儿及其寄养家庭的纽带,在幼有所育和弱有所扶相结合的领域发挥了至关重要作用,有效推动了孤儿基本生活保障、特困儿童供养、儿童收养等政策的施行,有力保障了由政府履行监护人职责儿童的生存和发展权益。近年来,儿童福利机构开始探索在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困境儿童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保障工作中新的职能作用,同时加强规范化、专业化、法制化建设,推动儿童福利事业不断取得新进展。  相似文献   

10.
江涛 《广东民政》2010,(8):50-50
美国独资连锁企业——肇庆友邦保险有限公司的30多名志愿者,于8月7日由肇庆营销服务部经理王惠秋带队,携上儿童食品、玩具、衣物等一批慰问品,专程来到四会市福利院儿童部,看望这里收养的10多个孤残儿童。志愿者们的到来受到福利院儿童部工作人员的热烈欢迎。现场上孤儿们接过哥哥姐姐们递过来的礼物,个个笑逐颜开,喜笑盈盈。  相似文献   

11.
<正>为增进社会各界对儿童福利工作的了解,提升对儿童福利事业的认知度、认可度和参与度,"六一"国际儿童节前夕,民政部组织各地开展儿童福利机构媒体开放日活动。5月31日,北京市儿童福利院举办了"欢迎来我家做客"主题开放日活动,邀请新闻媒体、社会爱心人士来到福利院,与福利院的小朋友和工作人员共同参加升国旗、唱歌、种植、联欢、义卖等活动欢度节日,为孤残儿童向社会展示自己打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模拟家庭"日益成为儿童社会工作实务领域的一大亮点,其在帮助"福利院儿童"更好地社会化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到目前为止,我国对"福利院儿童"主要有福利院模式和"模拟家庭"模式两种教养模式。随着后者的出现,"福利院儿童"的教养实现了由机构教养向社会教养的转变。"模拟家庭"模式在运作方式、生活氛围、成员关系等几个方面优越于福利院模式,更加适合少年儿童的社会化过程。另外,"模拟家庭"模式更加突出了社会工作者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3.
B背景"儿童福利"的狭义内涵,从开始所指的传统福利院的在册孤儿,正在因社会形势和不断增长的各类儿童的需要,发生着改变。现在,民政部门已提出"困境儿童"概念,即把整个儿童群体分为孤儿、困境儿童、困境家庭(内)儿童、普通儿童四类,使狭义儿童福利的外延从孤儿向外辐射。困境儿童是指残疾儿童、重病儿童和流浪儿童。困境家庭儿童则分为:父母重度残疾或重病的儿童、父母长期服刑在押或强制戒毒的儿童、父母一方死亡另一方因其他情况无法履行抚养义务和监护职责的儿童、贫困家庭中的儿童。  相似文献   

14.
正近年来,湖北省各级民政部门主动作为、真抓实干、开拓创新,孤儿保障工作跃上新台阶,关爱保护形成新格局。坚持开拓创新,保障制度开创新局面。一是建立孤儿养育标准自然增长机制。2017年2月,省民政厅出台《关于建立孤儿养育标准自然增长机制的指导意见》,在全国较早建立孤儿养育标准自然增长机制,进一步推动了孤儿福利保障工作的深入开展。全省机构养育和社会散居孤儿平均养育标准分别由2016年的1000元/月和600元/月提升到2019年的2016元/月和1252元/月,同比增长7.4%、8.5%,高于全国水平,走在中部地区前列。二是改革孤儿集中养育体制。2018年4月起,湖北创新孤儿集中养育体制,推进集  相似文献   

15.
正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我国的儿童福利制度所覆盖的对象是"标准的小众"。一方面,作为补缺型的政策,由国家兜底履行养育人职责的主要是孤儿和弃婴,人数只有几十万人。另一方面,这个小众的人群,在全国范围内享有大体上统一标准的基本生活费水平,地域间的差别不大。随着经济的发展,公共财力的增强,儿童福利所依赖的经济基础越来越雄厚。与此同时,孤儿和弃婴的总量呈现出持续减少的态势,传统儿童福利制度覆盖的对象在收缩。是紧紧盯住原有的  相似文献   

16.
家庭寄养是一种新型现代的儿童养育方式。生活在福利院的儿童与生活在正常家庭的儿童在心理和生理方面都会有很大差异。本文通过抽样调查和深度个案访谈分析和比较福利院集中供养儿童与家庭寄养儿童在身体成长,适应能力,心理健康等各方面的差异,发现家庭寄养模式将对孤残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具有更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如何解决好收养登记中存在的矛盾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落实,努力使收养登记工作有一个健康有序的空间。(一)需要政府重视,投入专项资金,建立社会福利机构,完善内部设施,做好对传统对象的供养服务,使有些无条件的当事人通过福利院的领养变成符合条件的收养人(《收养法》第八条规定,收养孤儿、残疾儿童或者社会福利机构抚养的查找不到生父母的弃婴和儿童,可以不受收养人无子女和收养一名的限制)。这样,也可以解决当事人想收养但又无法收养的矛盾。(二)树立社会力量办社会福利院的新观念,解决国家投资建福利院的资金…  相似文献   

18.
梁红秋  杜宇 《前进论坛》2013,(10):37-38
全国孤儿保障制度建立半年来,各地孤儿保障工作健康发展,孤儿保障的整体水平逐步提高,国家给予孤儿等特殊困境儿童特别关爱孩子们基本生活、教育、医疗康复等状况得到显著改善,儿童福利事业在取得长足进展的同时,也面临一些问题,受到了社会各界关注。儿童福利机构发展不足根据《收养法》的规定,孤儿是指不满14周  相似文献   

19.
当前中国的亲职话语正在发生变化,大众媒体经常传播养育快乐的孩子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养育快乐的孩子。文章通过对流行育儿杂志《父母必读》2004年至2014年"特别策划"中部分文本的话语分析,探究了专业知识话语和消费文化的话语对当前理想儿童的建构。结果发现,杂志文本再现了儿童应该拥有属于自己的童话世界的儿童观和教育观,建议父母对孩子进行"爱的教育",包括情感投入、时间投入、金钱投入和以孩子为中心、养育快乐的孩子。话语分析的结果显示,养育快乐的孩子不过是一种话语修辞。它承载和传播的是专业主义、密集亲职和消费主义意识形态,支持了当前的政府治理模式,参与促成儿童教育的"亲职转向",对母亲身份和角色的建构以及儿童照顾安排等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0.
戴玉 《创造》2014,(1):26-27
正2013年的中国,几乎每个群体都有自己的艰辛和苦楚。民众的个人生活还需要切实的改善,民众的负担和忧虑都需要尽快减轻。2014年,人们盼着。2013年1月,河南兰考县发生了一场夺去了7个弃儿生命的火灾。它引发了公众对人的"社会命运"的思考。这些弃婴和孤儿所在的兰考县是国家级贫困县,没有一所福利院。弃儿们曾被送去邻近开封的福利院,但那些福利院自身的条件也很有限,不能接收外地弃婴。在民政部门的默许下,弃婴们被寄托给袁厉害收养。袁厉害是当地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