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工会组织是劳动关系的主体一方,推进国有企业进一步当好建设社会主义劳动关系的排头兵,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的必然选择.国有企业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坚强基石,是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力量.国有企业应当积极践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应以劳动者是生产力第一要素为理念,在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问题上建立健全共商共决机制,积极促进实现劳动者的体面劳动和全面发展,进一步当好构建社会主义劳动关系的排头兵,推动企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伍咏媚 《中国工运》2010,(11):12-13
近年来,广东省云浮广业硫铁矿集团有限公司始终把员工冷暖装在心上,坚持以人文关怀工作妥善处理社会、企业和职工的利益关系,建立稳定和谐的劳动关系,充分激发全体职工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保证了企业的和谐稳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中国工运》2006,(12):36-37
长安汽车集团公司工会深入贯彻全总提出的“组织起来、切实维权”的工作方针,把建立起“规范有序、公正合理、互利共赢、和谐稳定”的新型劳动关系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突出建立维权机制,主动协调劳动关系,强化职工法制教育,为企业改革、发展和稳定做出了积极贡  相似文献   

4.
<劳动合同法>确立的诚信原则不仅订立劳动合同时必须坚持,而且在该法贯彻实施的全过程中必须坚持.坚持诚信原则,法律有明文规定的,劳动关系当事人应当遵守;没有明文规定的,解决劳动关系运行中出现的新问题,也要以构建和发展和谐稳定劳动关系的立法精神为指导,坚持该原则.坚持诚信原则不仅是保护劳动者利益的需要,也是企业发展的需要,是实现劳动关系当事人双方利益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我国劳动立法与劳动者权益保障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自1994年以来,为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我国陆续颁布制定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为核心的一系列劳动法律、法规和规章。这些法律的制定和实施对于维护劳动者权益,建立协调稳定的劳动关系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所带来的劳动关系的复杂多变以及加入WTO所面临的新的形势,我国劳动立法与现实的矛盾不断凸现,亟需进一步予以完善,以更好地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6.
促进企业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是《劳动合同法》的立法初衷。评价《劳动合同法》的实施效果,应将是否有助于企业劳动关系的协调稳定作为主要标准。《劳动合同法》实施10年来已从总体上改善了企业劳动关系,具体表现为促进企业用工管理更加规范、有序,提升了劳动者维护自身合法劳动权益的能力,调整劳资力量向相对均衡的方向发展等;与此同时,实现构建和谐稳定的企业劳动关系仍需要付出系统性的努力。  相似文献   

7.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今天,劳动关系状况发生了一些重大的变化,劳动关系调整工作既要解决好改革中出现的突出的劳动关系问题,又要着眼于完善劳动关系调整机制,保证劳动关系的和谐和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8.
《劳动合同法》的颁布实施,对于更好地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构建和发展和谐稳定劳动关系,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作为党领导的工人阶级群众组织,工会应该以推动建立稳定协调的劳动关系为突破口,切实履行维护广大职工合法权益的基本职责,努力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一、建立稳定协调的劳动关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石和谐社会是一个人与人和谐共处的社会。建立稳定协调的劳动关系,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最基本、最核心的价值和内容。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来看,建立稳定协调的劳动关系是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0.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劳动关系和谐促进企业和谐、社会和谐是工会肩负的社会责任.工会作为职工群众利益代表者、维护者,劳动关系的协调者,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重要推动力量,通过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是工会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路径选择.工会要在服从服务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维护职工权益;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的格局中科学定位自己的职责和作用;在参与、配合、协助、协调、引领、教育的维度内创新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  相似文献   

11.
市场经济下的工会与企业的关系应是一种平等的市场伙伴关系。工会在企业中要代表好劳动者的权益,必须以健全的劳动法律、法规来保证。为此,工会一定要加强自身建设,处理好与企业的关系,促成企业内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的形成。  相似文献   

12.
《中国工运》2006,(9):27-29
(2006年8月1日)为加大工会协调劳动关系工作的力度,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推动建立规范有序、公正合理、互利共赢、和谐稳定的社会主义新型劳动关系,现就做好帮助和指导职工签订劳动合同工作提出如下意见。一、充分认识做好帮助和指导职工签订劳动合同工作的重要意义(一)劳动者  相似文献   

13.
邵志俊 《中国工运》2011,(10):20-20
一是发挥协调作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关键是统筹协调社会利益关系、化解社会矛盾,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泰兴市总工会注重发挥社会利益的“调节器”作用,坚持以发展和谐劳动关系为主线,推动企业建立规范有序、公正合理、互利双赢、和谐稳定的新型劳动关系,以劳动关系和谐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主动参与劳动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等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社会政策研究制定,充分表达和维护好职工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工会组织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如何充分发挥作用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在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中,我认为,工会组织应从以下五个方面切入。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工会组织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如何充分发挥作用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在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中,我认为,工会组织应从以下五个方面切入。一、建立利益协调机制,在平等协商中求和谐一是注重体系建设。要建立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为主要内容的利益协调体系,通过沟通和协商的方式来解决劳动关系中的矛盾和冲突,进而使劳资双方在让步和妥协中化解、缓和矛盾。在协调体系建立的过程中,要关注职工最切身、最现实、最直接的利益,做到“五个兼顾”,即兼顾国家、企业、群众的利益,兼顾发展能力强的群体与发展能力弱的群体的利益,兼顾改革中利益较多群体与利益较少群体的利益,兼顾先富群体和后富群体的利益,兼顾不同行业、不同职业群体的利益,促进社会主义劳动者与建设者关系的和谐、生产者与经营管理者关系的和谐以及工人阶级内部不同群体关系的和谐。  相似文献   

15.
《中国工运》2009,(4):57-57
李克天在《沈阳工运》2009年1~2期撰文认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把握发展这个第一要义,要坚持以职工为本这个核心,要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这个基本要求,要遵循统筹兼顾这个根本方法。把发展和谐劳动关系、维护职工权益、实现职工体面劳动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切入点,不断开创中国工会事业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6.
孙宝树 《中国工运》2006,(9):11-14,26
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活动(以下简称“创建活动”),体现了维护职工权益和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的统一,是工会工作融入党政工作大局,服务推动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载体,契合了党政、企业、职工、工会共同的关注点,是扩大工会维权社会化程度,推动建立社会主义新型劳动关系的有效途径。各级工会组织应当大力推进创建活动的深入开展,充分发挥其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日益重要的积极作用。一、进一步提高认识,把创建活动作为推动构建和谐社会的紧迫任务开展创建活动,是推动建立互利共赢、和谐稳定的社会主义新型劳动关系的有效载体。各级工会一定要…  相似文献   

17.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今天 ,劳动关系状况发生了一些重大的变化 ,劳动关系调整工作既要解决好改革中出现的突出的劳动关系问题 ,又要着眼于完善劳动关系调整机制 ,保证劳动关系的和谐和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18.
《中国工运》2006,(5):23-23
为推动企业建立规范有序、公正合理、互利共赢、和谐稳定的社会主义新型劳动关系,全总决定在全国开展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活动(以下简称“创建活动”)。不久前,全总正式下发了《关于开展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活动的意见》。关于活动的指导思想,该《意见》指出,开展创建活动,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主题,以实现企业与职工良性互动、真诚合作、共谋发展为目标,推动企业建立和谐稳定的社会主义新型劳动关系,切实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创建活动的目标任务是:…  相似文献   

19.
冯韬 《时代风采》2010,(2):14-15
王兆国同志曾经强调:“建立稳定协调的劳动关系,是工会组织推进社会主义和诣社会的—个重要切入点。”各级工会组织都扁负着重要若的社会责任。坚决为职工,农民工维权,有利于形成和谐的劳动关系,也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所以,工会既要敢于维权,又要善于维权。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方针,建立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完善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发展和谐劳动关系。今年全国“两会”期间,胡锦涛总书记在看望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