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庄敏生  倪秀芳 《求知》2004,(7):34-35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任务。”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又进一步提出:要“建立健全国有资产管理和监督体制。”建立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分别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享有所有者权益,权利、义务和责任相统一,管资产和管  相似文献   

2.
伴随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国有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对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改革探索也不断推进,以国有企业为主的经营性国有资产改革取得了不少成功经验,相比之下,对诸如高校等事业单位申的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的研究相对滞后。从总体上看,不论是在制度建设、法制建设方面,还是在具体操作层面上,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的管理都暴露出很多问题,特别是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的经营性使用现象十分普遍。本文从几个方面分析了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的经营性使用现象的产生原因和弊端,以引起有关单位和政府部门的重视,使之采取措施予以纠正,以维护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保证社会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孙锐 《理论探讨》2003,(4):45-47
国有资产管理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环节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 :“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任务”。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实质上是一种委托代理关系 ,从委托代理关系改革入手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国有企业问题。  相似文献   

4.
一、改革的实践探索自2005年7月以来,北京、上海、无锡等地着力于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和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分别展开了“政事分开”、“管办分离”的改革探索。各地探索的范围、重点、成效各有不同,但基本思路、主要内容、方法步骤等都有相通之处,具有代表性和启发性。  相似文献   

5.
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创新:由行政控制转向法律规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继续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 ,实现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创新 ,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必须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十六大在全面总结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经验的基础上 ,明确提出国家要制定法律法规 ,建立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分别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 ,享有所有者权益 ,权利、义务和责任相统一 ,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相结合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这表明我国对国有资产的管理将由行政控制转向法律规制。这是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重大创新。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五大会议闭幕后,全国各地掀起了新一轮改革热潮。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已由点面结合、单项突进、破除旧体制阶段,进人整体推进、综合配套的阶段,体制创新成为改革的主题,国企改革进入了攻坚的环节。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以及国企改革的不断深化,传统的国有资产管理模式的弊端日益显现。如何克服这些弊端,探索国有资产运营管理的新路子,强化国有资产的产权监督与管理,提高国有资产的营运效率,促进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是进一步加快国有企业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一、组建国有资产经营公司,是深化国企改革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7.
宗言 《瞭望》1997,(13)
紧密结合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继续以国有企业改革为重点,广泛进行存量资产的流动和重组,探索建立国有资产监管和营运体系,积极推进社会保障和住房制度改革,以粮棉为重点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加大投融资体制改革力度,把城乡改革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搞好搞活县域经济。  相似文献   

8.
为适应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需要,必须改革传统的乡镇行政管理体制。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都在大力推进经济发达镇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其中,江苏在扩大和深化经济发达镇行政体制改革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改革的逻辑、改革的动力、改革的扩散、改革的战略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反思和探索。  相似文献   

9.
国有资产管理是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环节,是关系到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成败的关键。国有资产主要是国有企业,因而国有资产管理最”重要的方面即体现为对国有企业的管理。据1990年底不完全统计,全国国有资产存量为2.27万亿元,其中136万多个国有企业占用的经营性国有资产为1.67多万亿元。如何充分发挥国有企业资产效益,直接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平。为改变国有资产低效益与流失的现状,我国已跨出了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坚定步伐,并从中央到地方建立起体现政资分开的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或国有资产管理局,许多改革措施也已纷…  相似文献   

10.
工业经济管理部门的机构改革是当前深化机构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转变的重要方面。搞好工业经济管理部门的机构改革对深化政府机构改革、转换政府管理职能、加快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试就工业经济管理体制改革对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影响、要求作适应性改革提点思路。  相似文献   

11.
我国非经营性国有资产规模庞大,约占全部国有资产的35%,但在管理上存在重大的缺陷与问题。其根本原因在于政府职能缺位、产权不清、法规建设滞后、只重财政投入等。近年来,各级政府都在积极探索适合于本地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的新模式,取得了很多有益的经验和模式,但总的看来,仍然缺乏一种明晰高效的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体系。为了建立和完善这一管理体系,笔者尝试从法规建设、机构设置、资源整合、管理制度、监督机制、市场竞争六个方面进行思考,并提出了具体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六大鲜明提出了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任务、目标和原则。对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颇有研究的“三张一李”(张卓元、张文魁、张春霖和李保民),根据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要求,一直潜心研究和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国有资产管理体制。近日《瞭望新闻周刊》走访了其中的一“李”——国资委研究中心副主任李保民博士,他强烈的感受到我国今后的3-5年是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改革的关键时期和重要关口,十分明确地告诉《瞭望新闻周刊》,必须根据我国的现实国情,加快新体制的构建。  相似文献   

13.
我国国企改革大致经历了扩权让利、承包经营、制度创新与机制转换、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等阶段。近两年,关于国企产权改革的争论日渐激烈,其中包括郎咸平与顾雏军在国有资产流失问题上交锋,“反思经济学家”与“主流经济学家”之间的论辩。  相似文献   

14.
十六大报告中提出要“建立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分别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的职责,享有所有者权益,权利、义务和责任相统一,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相结合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这就明确了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方向。无疑是正确的。按照魏杰、赵俊超同志的划分,国有资产有四种形态,即企业形态、公共产品形态、货币形态和资源形态。其中国有企业包括全资的国有企业、国有控股企业及参股企业中的国有股份,约占全部国有资产的69.4%。国有企业形态的国有资产在国有资产总量中占有如此高的比例,自然成为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5.
对深化地方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尤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既凸显出深化地方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必要性,也为这项改革创造了有利条件.深化地方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意义重大、任务艰巨复杂,需要从坚持正确的改革方向、制定科学的实施方案、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健全行政法制体系及改革行政管理方式等方面,积极稳妥地推进,才能取得预期的成效.  相似文献   

16.
国有企业改革事关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全局,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中最为核心和根本的是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的改革。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重在制度创新,通过激励与约束机制的创新,使所有者与经营者的目标保持一致。  相似文献   

17.
不深化地方政府机构改革就不能适应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需要。要取得地方政府机构改革理想的成效,必须确立正确的指导思想和目标,把握住应遵循的原则,提出确保改革取得最佳成效的措施。基于此,本文探索了地方政府机构改革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8.
构建新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既关系到政企分开,又关系到政府职能转换,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环节之一。江泽民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任务,要建立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分别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享有所有者权益,权利、义务和责任相统一,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相统一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沿着这一思路,本文分析新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19.
深化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是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能,深化政府机构改革,改进行政管理方式,理顺与行政体制有关的各方面关系,深化行政区划体制改革,减少行政层级,建立健全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制约协调的运行机制,深化公务员制度改革,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深化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要有正确的策略。确立清晰的改革总体目标和对策,整体配套、协调推进,健全改革的法律保障机制,探索新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方式,重视理论的研究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而推进。本文回顾了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推进历程,简析了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实践探索,在对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实践进行思考的基础上,从“以扩大民主为取向、确保群众公认程度,以建立机制为核心、确保常态长效建设,以攻坚克难为关键、确保改革全面深化,以关注倾向为引领、确保用人导向正确”等方面,对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