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在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现代化进程中,新加坡逐渐建立起介于有限极权与有限民主之间的威权主义政治体制.这种威权主义政治体制的形成是新加坡自身独有的政治生态系统中地理、社会、文化、历史、政治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正因如此,它契合了新加坡的历史和现实需要,对现代化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而随着新加坡经济的发展,中产阶级形成,市民社会兴起,执政党本身也进行了适时的改革,新加坡政治生态系统中的诸多因素发生了重大变化,民主在威权秩序下不断成熟起来.  相似文献   

2.
威权体制在20世纪中后期的东亚现代化进程中起到了双刃剑作用。政府积极干预经济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但政府理性的有限性又导致了政府干预失当、政府与市场关系畸变;政府的强力控制实现和维护了社会稳定,但权力的随意性和无约束性又滋生了腐败流弊;虽然部分完成了政治现代化的任务,但政治发展与经济现代化之间仍然严重失衡,威权体制最终还是被民主体制所替代。  相似文献   

3.
"亚洲价值观"是新加坡政治文化的核心,其在新加坡形成与发展具有独特的背景,在亚洲价值观的影响下,人民行动党奉行威权主义,以德治国,通过以民为本的"好政府"治理国家,构建出和谐的社会关系。其执政理念对同处于东方社会深受儒家价值观影响的中国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近日,一种名叫"仇和"牌的白酒,突然在全国引爆了一场舆论.来自江苏宿迁江苏古城酒业所生产的"仇和"牌白酒,在云南省昆明市群发十万条短信推广市场.由于该酒与云南省委常委、昆明市委书记"仇和"同名,消息一出,一下子引爆了舆论.  相似文献   

5.
当经济层面的改革扩展到特定的深度后,中国改革的关键转向了政治领域。随着政治现代化步伐的加快,民主政治在威权力量的支配下稳步地推进。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便是全国范围内开展的乡村直接选举。但"现代性孕育着稳定,而现代化过程却滋生着动乱。"正当选举不断的推进深入时,新的问题又不断的暴露出来。尤为突出的就是围绕选举产生的一系列违法犯罪活动。若处理不当,不仅农村的革新之路会步履为艰,新一轮的中国宪政前景也会扑朔迷离,甚至有陷入新的混乱之中的危险。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仇和现象"为理论分析对象,从传统行政伦理和现代公共行政伦理及公共行政伦理中的人治与法制视角来深度解剖"仇和现象"存在的原因及其合理性。本文认为"仇和现象"反映出了当前我国政府改革正步入深水区,它对未来我国政府改革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启示,并且必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7.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尤其是中国经济在全球金融危机中的出色表现,国内外学界和舆论界对"中国模式"的关注持续升温.然而,大多数学者尤其是西方学者在研究中国模式时往往会回避对中国的政治模式研究,事实上中国的政治发展模式无疑也是存在的."中国模式"的成功与中国的历史经验和文化传统有着某种联系,中国政治也必然带有传统的特色,中国文明的一些基本因素决定了中国有自己独特的发展道路,中国的政治发展模式也就不可能离开中国传统文化,而去照搬西方的发展模式,因此建立在传统文明基础之上的政治模式也是不可复制的.  相似文献   

8.
"以人为本"的法哲学解读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作者在比较了中国传统政治哲学中的"以人为本"和西方哲学中的"人文主义"的差异的基础上,探讨了"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对中国法哲学的影响,提出人应当是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首要前提、根本依据和最终归宿。  相似文献   

9.
《法制日报》用整整两个版面专题介绍和探讨以违法行政为突出特征的“仇和现象”,让人感到异乎寻常。仇和主导的八件突出的事例明显存在不合法性。他作为地方官员侵犯了其治下公民的平等权、财产权、人格尊严等宪法权利。法治应当是各级各类官员尤其是地方“一把手”的底线。依法执政、依法施政是依法治国的本意,也是构建和谐社会对官员的基本要求。在建设和谐社会和法治国家的现时代,一定不可以推崇和宣扬领导干部违法乱纪、独断专行、一手遮天的“威风”和因此形成的“政绩”。媒体不以批评的态度而以推崇的口吻谈论这些涉嫌违法乱纪的行为,对于党政官员来说是一种误导,对于有关当事人将来的发展也会有害无益。  相似文献   

10.
仇和现象是当代中国政治发展逻辑的一般折射,从仇和现象可以看出我国政治合法性的一般构成。当代中国政治合法性包含三个纬度:价值认同,即传统政治文化的内在权力意识;政治共同体认同,即对中央政府权威的认同;政治行为认同,即政治行为所带来的民众认同。这种合法性构成是在中国传统政治文化背景下的对西方政治价值的糅合,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1.
老子的"无为"政治哲学包含深刻的辩证法内涵,吸取其合理内涵,正确处理有为与有所不为的关系,可为执政党的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本文认为执政党在执政的实践中,要坚持科学执政、依法执政、民主执政的统一,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相似文献   

12.
2015年3月15日,“明星官员”仇和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正在接受组织调查”.一个多月后的4月24日,随着其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资格被罢免,仇和的政坛演出在反腐风暴中谢幕. 从云南省省委副书记岗位落马的仇和,曾先后主政江苏宿迁和云南昆明.在位期间,他“以人治推动法治,以不民主推动民主”的施政理念和作为一直颇受争议;他落马以后,不断有媒体起底其背后的复杂政商关系.  相似文献   

13.
政治参与不但是一个国家民主化水平的反映也是其民主化程度的主要标志,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离不开政治参与的发展。我国是一个拥有几千年政治文化传统的国家,民众尤其是农民的政治参与无疑会深受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农民的政治参与行为以及政治参与心理两方面。  相似文献   

14.
近期,一些国家通过街头政治的方式迅速地实现了民主转型。但是,这种"转型"是不稳定的,存在许多隐患。民主转型的实质是民主的信念和价值的最终确立。处在转型过程中的社会,其以往的政治价值必然同民主的价值发生激烈的冲突。在不断的相互碰撞中,双方互相吸取彼此的思想要素,最终形成一种具有本国特色的主流政治价值。但价值不是空洞的口号,一定的制度体现着价值的内涵,同时制度也形塑着价值。政治价值重构的结果最终会带来政治体制的改变。本文认为,在政治价值重构的问题上,需要形成被民众接受的权威,政府与社会之间形成互相纠错机制,尤其是要协调民主价值与学习西方具体制度这二者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当前,随着村民自治在中国广大农村地区的进行,其自治组织——村民委员会在村民的政治生活中扮演着愈加重要的角色。而围绕村委会的选举及其成员的产生等现实问题,广大农民群众以开拓进取、求实创新的高贵品质,创造出符合农村实际情况、民主程度较高的选举模式。尤其是"海选模式"的产生和发展,为村民合法权利的顺利实现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6.
1920年发端于湖南的联省自治思潮,是"五四"后期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尤其是资产阶级联省自治派关于国家结构形式的不同寻常的建构,也是"西学东渐"过程中知识分子学习西方的"联邦制"寻求救国救民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对"联省自治运动"总体的把握上探讨了它对当时的社会政治思潮以及近代民主政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全国各大报刊都报道了中共宿迁市委书记仇和的改革措施,社会各界对其人、其事评价不一。有人认为社会需要仇和这种大胆改革的人,有人认为仇和这种人是为了获取政绩以达到升迁的目的,也有人认为仇和的改革只会造成社会混乱。笔者从社会治理模式的角度分析认为仇和现象、仇和模式是一种人治现象、人治模式。它是和法治现象、法治模式相对而言的,是在当代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中,在特定的社会环境条件下所特有的人治现象、人治模式。  相似文献   

18.
"民主"一词源于古希腊,城邦是由古希腊人发展起来的政治社会单位。在古希腊的城邦中,政治体制发展完备,并且体现出了一定程度的民主。文章在分析古希腊城邦政治体制的基础上探讨其政治民主的影响及形成原因,同时,对于古希腊民主政治的局限性作出了客观分析。  相似文献   

19.
民主政治建设的渐进性,是我们观察和处理民主问题的基本观点,探讨这一问题有助于我们更有成效地提高公民素质,搞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我们知道,民主政治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一定性质及其一定发展程度的民主政治是建立在一定性质和一定发展程度的经济基础之上,并为经济基础服务的。当两者互相适应与协调的时候,就会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渐进过程是同经  相似文献   

20.
董彦斌 《政法论坛》2012,(5):140-148
民初宪政呈现四种光谱:君宪派崇保守;孙文革命派崇急进;袁世凯执政派崇威权;宋教仁、汤化龙等法政人物崇稳健。保守主义强调向后看,但这种向后看,实为一种激进。保守主义的误区,是过于迷信权威,认定只有皇帝的权威和君主立宪的方式,能够维系秩序稳定。急进主义的误区,是过于迷信破坏,辛亥革命的成功,让他们以为不断破坏就能达到目的。威权主义则太过崇尚秩序。为了捍卫秩序,袁世凯已经与他在清末孜孜以求的立宪越行越远。如果秩序成为了解散国民党和议会的理由,则此背离宪法和自由的秩序,已经异化为威权主义的高压状态。稳健的声音相对微弱,当各派各执己见,忽略共识,以偏见推政见,高扬宪法之名,而并不重视宪法之时,稳健派们,大皆书生,拥有的只不过是珍视宪法价值的"书生之见"。但其柔性与刚性的结合,其对激进与威权说不的中间路线,成为史上值得汲取的宪政智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