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田丽 《前沿》2014,(17):28-31
频繁发生的环境群体性事件是处于现代化进程的中国面临的棘手问题。本文从政治认同的角度分析环境群体性事件的成因,认为民众对当地政府的政治认同面临着危机,导致事件极易发生,具体来讲:利益认同的流失是关键原因,制度认同的流失是直接原因,价值认同的流失是深层次原因。因此,要有效防范环境群体性事件的发生也必须从利益认同、制度认同和价值认同这三个方面来重构人们的政治认同。  相似文献   

2.
罗筠 《理论月刊》2012,(1):173-175
近几年群体性事件在中国部分县域地区频繁爆发,凸显县政治理危机。本文提出"边界"的分析框架,认为在利益极为错综复杂的历史时期,有必要将农村群体性事件放置在特定的时代背景进行深入考察,农村群体性事件是县域社会边界秩序混乱诱发的严重的对立冲突,是地方社会发展非常态的表现。因此,有必要从县域的特质入手,从制度的层面构建合理的边界秩序,实现县域政治的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3.
当下的大学生群体性事件多以具体的利益诉求为目标,但大学生群体具有更多理想主义的成份,更容易提出政治诉求并演化为政治性的群体性事件。要辩证认识大学生群体性事件,在创新社会管理中培养大学生正确的政治观念与理性思维,培育大学生的政治认同,防止大学生群体性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4.
江胜尧 《前沿》2012,(15):95-98
土地资源的商品化、资本化已经成为农村群体性事件发生的考量因子,失地农民的劳动价值再现和劳动增加值问题成为社会稳定的风险点,县级政府推进地方经济发展的工商资本与农民利益保障的冲突成为群体事件不断急增的本源.从土地、资本与权治的视角分析县域群体事件发生的机理,提出理顺县域经济增长的资本发展要素、规范国家土地征购制度和提升农民人力资本的能力建设的策略选择,以改革促进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县域群体性事件特征透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执政者要实现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就绝不能把自身的利益和某个社会群体特别是强势群体捆绑在一起,而必须从社会公平正义的角度,去平衡和调节社会利益关系,尽可能地创造社会关系的和谐近些年来,我国城市区域和县域地方都发生了一些群体性事件,但相比之下,二者既有相似之处,也有各有特点。县域群体性事件主要有以下一些特征:  相似文献   

6.
评述由头:群体性事件为何在县域多发近年来,由于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的转型,利益格局的调整,新问题、新矛盾不断增多,群体性事件呈上升趋势。2011年6月以来国内发生多起群体性事件:6月10日,广州增城孕妇王联梅和丈夫因摆地摊与治保队人员发生冲突,引发持续三晚的严重打砸抢烧事件;此前一天,湖北利川一官员非正常死亡,引发群众聚集事件;6月6日,广东潮安县古巷镇因农民工讨薪被砍伤,引发群体性事件;9月2日,浙江乐清发生出租车司机停运群体性事件,等等。纵观近几年来的群体性事件,我们发现,多发生在县域。其多发的原因何在?特征有哪些?政府又应当制定怎样的应对之策呢?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 ,由社会群体性矛盾引发的各类群体性事件不断增多 ,并有规模扩大、人数上升的趋势 ,成为影响社会政治稳定的突出问题。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特别是各类群体性突发事件 ,是当前维护稳定工作所面临的一项十分紧迫的重大课题 ,关系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全局 ,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一与过去的计划经济时期相比 ,新时期的群体性事件从内容到形式都发生了很多新的变化。一是利益矛盾特别是经济利益矛盾日益突出 ,成为群体性事件中的主要矛盾。在各种群体性事件中 ,农民主要反映负担过重、集体财务混乱以及资源权属纠纷等问…  相似文献   

8.
张庆宪 《桂海论丛》2018,(6):98-103
不同的利益与人们的关系有紧密与松散之分。既有利益与人们的联系十分紧密,当人们的既有利益被损害甚至被剥夺时,就极易发生与损害者或剥夺者的冲突,并由此导致群体性事件,因而既有利益受损是我国群体性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近年来,我国社会群体性事件的表现形式发生了较大变化,和平理性的表达方式有了很大发展,其直接原因是我国社会法律秩序的初步形成。新时代从三方面着手,有效化解我国群体性事件:一是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切实保障和维护群众合法合理的既有利益;二是坚持不懈地加强普法教育,使外在的法律制度逐渐内化为人们自觉的守法行为;三是加大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确保人们基本利益的实现,减少社会矛盾冲突。  相似文献   

9.
社会转型是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是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社会转型对我国公民的政治认同带来了深刻影响,一方面,使政治认同客体发生了公民利益认同、制度认同、价值认同方面积极的变化;另一方面,使政治认同的主体得到利益认同、理性认同与积极认同等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0.
尧超 《人民论坛》2014,(8):228-230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由各类矛盾引发的群体性事件不断增多。从地域分布来看,呈一定规模性、暴力程度较高的群体性事件主要发生在县域地区。文章以C省为研究范围,认为县域群体性事件具有触点多、燃点低等特点。对比应当建立预警机制,做好对流浪、失学儿童及青少年的帮扶救助等工作,维护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问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实践问题,对于认同是否理性的看法不同决定了构建认同机制的思路不同。基于理性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机制建设基本思路为,从利益认同走向制度认同最终形成价值认同。具体体现为三个层次:实现利益代表,巩固核心价值认同的经济基础;扩大政治参与,创造核心价值认同的制度前提;化解文化风险,营造核心价值认同的理智氛围。  相似文献   

12.
尧超 《人民论坛》2014,(3):228-230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由各类矛盾引发的群体性事件不断增多.从地域分布来看,呈一定规模性、暴力程度较高的群体性事件主要发生在县域地区.文章以C省为研究范围,认为县域群体性事件具有触点多、燃点低等特点.对比应当建立预警机制,做好对流浪、失学儿童及青少年的帮扶救助等工作,维护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3.
目前学界对政治认同的研究主要采用利益分析法,但利益分析方法面临认同客体性与主体间性的冲突、理性与情感层面的碰撞、多元利益博弈、"承认的政治"等的挑战。本文认为,价值是政治认同的核心变量,多元价值冲突是现代政治认同困境发生的根本原因。政治认同困境的消解呼唤社会核心价值观的重构,而政治认同归根结底是对社会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因此,从价值视角审视政治认同有利于对传统政治认同分析路径的反思,对于政治认同重构提供了方法论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现阶段中国群体性事件的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发现阶段中国发生群体性事件有三大主要原因。向现代社会转型是其发生的客观社会背景 ;现阶段人民内部的经济利益矛盾、政治利益矛盾和社会利益矛盾等方面的集中突现是其发生的直接原因 ;而干部队伍中存在的腐败现象、严重脱离人民群众的工作作风和官僚主义作风是其发生的催化剂。  相似文献   

15.
群体性事件的高发态势是当下中国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现象,群体性事件认识有逐渐深化和广义与狭义两种理解,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大多是基于人民内部矛盾的群体利益诉求,群体性事件发展有两极分化态势。公安传播在群体性事件处置中应坚持公安机关政治社会责任与处置群体性事件角色定位的统一;法、理、情的统一;闻警而动与全程舆论引导的统一;通报事态、澄清实事、说明政策与及时处置和问责、有错必纠的统一。  相似文献   

16.
对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思考之一 :近年来我省群体性事件呈现新的特点 ,一是总量越来越多 ;二是规模越来越大 ;三是组织越来越严密 ;四是行为越来越激烈 ;五是情况越来越复杂 ,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思考之二 :必须找准引发群体性事件的主要原因 ,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做到妥善处置。主要原因有 :改革力度加大、利益格局的调整 ,一些群众的切身利益受到影响是引发群体性事件的客观因素 ;群众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是引发群体性事件的主要根源 ;官僚主义作风严重是导致群体性事件发生的主要因素 ;不法之徒乘机破坏是导致群体性事件发生、升级的一个重要原因 ;一些群众法制观念淡薄 ,提出不合理要求 ,也是导致群体性事件增多的一个重要方面。思考之三 :公安机关在处置群体性事件时应始终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在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下 ,会同有关主管部门处置 ;防止矛盾激化 ;慎用警力和强制措施 ;慎用武器警械 ;依法果断处置。思考之四 :预防和减少群体性事件必须实行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17.
无直接利益诉求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有其特殊规律,一般经历起因小——基层反应迟钝——事态升级扩大——基层无法控制——惊动上级——迅速处置——事态平息这样的过程。和一般群体性事件相比,此类事件具有聚集速度快、影响范围大、破坏程度高、治理难度大等特点。从G省N市"6.13"群体性事件的生成过程、扩散机理和处理来看,如果在事件处理中研判不足、方法不当,很容易由一起简单的事件迅速演变升级成大规模的恶劣的群体性事件。对这种短期内迅速聚集的无直接利益诉求的群体性事件,应当注重把握其发展演变的特殊规律,加强事前防范、事中果断处理和事后快速恢复,才能更好地预防和化解,达到防范于未然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从社会组织的视角看群体性事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按照2005年国务院<信访条例>的相关界定,群体性事件是指因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据此,我们基本上可以判定:当前中国发生的诸多群体性事件,不管是因利益冲突而引发的维权事件,还是因为民间纠纷而引发的社会泄愤事件,或者是因经济纠纷而引发的社会骚乱,都是为了解决具体利益问题,或者发泄某种不满,并没有明确的政治目标,也没有组织化的政治力量在其中运作.也就是说,群体性事件只是民众表达利益诉求或情绪的一种方式,不是针对政权的政治性活动.这些群体性事件的发生,虽然不会带来政治结构的重大变化,也没有从根本上影响政府统治的完整性和有效性,但却对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产生了严重的破坏.  相似文献   

19.
涉警群体性事件发生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社会阶层的分化、各利益主体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加剧是引发涉警群体性事件的社会性根源;社会利益分配失衡导致的利益之争是引发涉警群体性事件的经济性根源;基层组织管理控制的弱化是使警民关系复杂化、引发涉警群体性事件的体制性根源;刑事犯罪高发、社会治安形势复杂、公安机关职能作用发挥不力是引发涉警群体性事件的直接性根源。  相似文献   

20.
青年是网络群体性事件的主要制造者和推动者。青年参与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心理动因主要源自于社会正义感、诉求利益、宣泄情绪、获得认同和从众心理。在网络群体性事件中青年群体表现出强烈的自我表达和社会参与的心理需要,对网络信息的判断呈现出轻信与质疑的矛盾性,网络表达带有随意性和非理性倾向,思想和行为易受暗示等心理特征。而关注负面信息的心理偏好、消极的刻板印象与心理归因、群体认同和群体极化、负面情绪感染、去个性化等,则是推动网络群体性事件演化进程的重要心理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