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告诉我们,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是彼此联系、相互统一、不可分割的。改造主观世界,核心是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切实解决好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的问题。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包括人、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取向、价值追求,凝结为一定的价值目标;另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尺度和准则,成为人们判断价值事物有无价值及价值大小的评价标准。通过阐述价值与价值观的哲学内涵,从中国共产党人继承与发展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思想与观念入手,找出马克思主义价值观所包含的特点,进一步阐述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当代意义,是当今时代最进步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2.
“使命”观与美国外交的孤立主义和扩张主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汪涛 《理论导刊》2001,(7):49-52
“使命”观是美国人世界观、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外交的孤立主义和扩张主义传统是这一观念的反映。从表现上看,孤立与扩张是矛盾的,但从深层次看,两者都表现了美国人的使命意识,是实现美国“使命”的不同方式。随着美国国力的不断增强,美国人实现“使命”的方式更为粗暴、更富侵略性,“使命”观危险的一面日渐突出。   美国人的“天赋使命”   在许多美国人的意识里,美国是上帝选择的特殊国度,美国人承担着改造世界、拯救人类的神圣使命。这一观念在美国人的世界观、价值观当中根深蒂固。美国政治学家理查德·巴尼特说,…  相似文献   

3.
实现创新,需要主客观的各种条件,改造人的主观世界是创新的必要条件,是创新的灵魂。然而,如何改造人的主观世界呢?人的主观世界的改造又必须在创新性实践中进行。由是观之,创新与改造主观世界是相辅相成的辩证统一关系。 一、改造主观世界是创新的必要条件,是创新的灵魂 改造世界,包括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两个方面。毛泽东在《实践论》中对此做了比较完整的说明,这就是:“改造世界的斗争,包括实现下述的任务:改造客观世界,也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改造自己的认识能力,改造主观世  相似文献   

4.
可持续发展问题,关系到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关系到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延续,是人类在新世纪特别关注的中心问题之一。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是寻求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其实质,是正确处理好人与环境的关系;发展与资源的关系;当代人与后代人的关系;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等等。它以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作为研究的两大理论课题,从而探讨人类活动的时空偶合、人类活动的理性控制、人类活动的效益准则、人与自然的演化动态、人对环境的调控与改造、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伦理道德规范,最终达到人与自然之间的高度协调,同时达到人与人之间的高度和谐。其中,起关键作用的是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5.
葛兰西实践哲学秉承了由马克思开创的实践哲学的真精神,把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关系作为哲学的根本性问题来对待,主张哲学的功能不仅仅是解释世界,更重要的是改造世界,推崇的是指向改造世界的实践智慧,而不是静观或沉思的理论智慧。这一哲学把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关系具体化为哲学与政治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正第一,顶层设计需要以"摸着石头过河"为基础。顶层设计本质上是建立在对事物理性认识和科学评价基础上改造客观世界的方案,因而它需要以"摸着石头过河"为基础。顶层设计并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形成的,它首先需要通过大量的实践来取得经验,并在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理论;其次它还要立足实践对这些理论进行检验和评价,以确定其对人  相似文献   

7.
伊仁业 《理论探索》2001,1(2):16-17
在人与世界的关系中,人对世界的改造形成了人的实践活动并限定了其内容;世界对人的改造形成了人的认识活动并限定了其内容。在人与世界改造与被改造的双向互动模式中,既不是单纯的实践模式或认识模式,也不是二者之间的简单相加。这种双向互动模式可以称之为实践-认识一体化模式。  相似文献   

8.
实践是人特有的改造客观世界的对象性活动 ,并且总是在人的意识参与指导下进行的。意识的作用表现出人的能动性 ,实践的过程是一个能动的过程 ;由于实践的对象是客观世界 ,是外在于人的 ,实践的过程也是一个受动的过程。所以在实践的过程中 ,不但要看到人的能动性 ,也要看到人的受动性。这样才能对实践的过程做出更为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9.
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的"双主体互动说"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邵献平 《理论探讨》2005,1(6):143-144
1·哲学范畴中的主客体关系。人与世界的关系是以人的存在为前提的,在这个意义上,人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主体”,而整个世界则是人改造和认识的对象,也就是“客体”。而主体与客体的关系是一种为“我”而存在的关系。“我”与主客体的关系,是一个基本前提。马克思和恩格斯曾深刻地指出:“凡是有某种关系存在的地方,这种关系都是为我而存在的”[1]。既然主客体关系是以“我”的存在为前提,这就意味着“主体”对“客体”具有逻辑先在性。所谓逻辑先在性,是主体在“逻辑”上先于客体而存在,而不是主体在“时间”上先于客体而存在。在现实的主客…  相似文献   

10.
杨建梓 《理论探索》2001,1(4):40-42
哲学是以独特的思维方式 ,以人和世界的关系为内容 ,以关注人的命运、昭示人的未来为目的的学问 ;马克思的哲学观即“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 ,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及其具体化的历史唯物主义是最能体现哲学本质的。  相似文献   

11.
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蕴含着诸多关于群众史观的思想,在人的本质问题上,马克思批判了费尔巴哈在人的本质问题上的错误观点,对人的本质进行了科学的界定,从历史与现实社会的关系维度把握人的本质;在人与环境的关系上,马克思批判了旧唯物主义的"环境决定论",提出了实践活动是人民群众与环境辩证关系的基础;人民群众是改造世界的主体。  相似文献   

12.
设计之美的一个重要本质是自由。自由在设计之美中体现为三个方面:实践——功利性自由,与人改造对象获得有用的物质对象的能力直接相关;认知——智慧性自由,与人认知对象甚至整个世界的能力有关;想象——虚幻性自由,与人摆脱当前对象及对象的有用性而在虚拟世界中实现自我有关。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改革开放的重要论述涉及动力、方法及意义等方面。在改革开放的动力方面,要求深刻认识改革开放的动力方向,全面理解改革开放的动力源泉,自觉把握改革开放的评价标准;在改革开放的方法方面,强调要妥善处理好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之间的关系,处理好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之间的关系,处理好胆子要大和步子要稳之间的关系,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之间的关系等;在改革开放的意义方面,指出全面深化改革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部署,是解决中国现实问题的必由之路,是中国融入世界发展潮流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4.
问题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起点,也是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开展执政活动的切入点和具体抓手。各级党员干部要履行好党和人民赋予的责任和使命,就必须树立“问题意识”,善于发现问题、勇于提出问题、敢于直面问题、科学分析问题,积极推动问题的解决,集聚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正能量。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所指生活世界是人的世界,是人通过实践改造现存生活,实现自由发展的世界。它以人为主体,以实践为现实基础,以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的关系为主要内容,通过揭示人和生活世界的本质,为人类社会的未来发展指明方向。马克思的生活世界理论对当代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和中国的和谐社会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6.
<正>作为全球清洁低碳能源、水资源与环境建设领域的引领者,全球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骨干力量,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龙头企业,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电建")承担着"建设清洁能源,营造绿色环境,服务智慧城市"的光荣使命。近些年来,中国电建党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条例》和全国宣传工作会议精神,推动宣传思想工作守正创新,履行好"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五项使命任务,为中国电建推进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建设注入了澎湃动力。  相似文献   

17.
简论真理与价值的辩证关系溪源真理是标志主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在人们意识中的正确反映。人们认识世界、发现真理,是为了改造世界,满足自己的需要。人与客观事物这种需要和满足需要的关系就是价值关系。而价值是客体的存在和作用以及发展变化对主...  相似文献   

18.
胡丽娟 《学理论》2011,(12):39-40
生态学作为一门联结生命、环境和人类社会的有关可持续发展的系统科学已经发展起来,它以人与自然的关系为基本研究方向,在观察世界、解释世界和改造世界时以人与自然的关系为尺度,注重自然的价值。以生态学的视角为切入点去研究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理论,有助于我们更加透彻的理解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理论。通过充分论证马克思的生态理论,从而说明了马克思的理论中包含了丰富的生态学思想,认清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实质,恢复马克思的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19.
案例教学逐渐成为干部教育培训中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要开展好案例教学,需要注意并且处理好几个关系:一是目标设计与案例选材的关系,二是教学案例与研究案例的关系,三是知识传授与能力提升的关系,四是案例过程与结果呈现的关系,五是个人思考与小组分享的关系,六是学员讨论与教师点评的关系,七是案例评析与理论延伸的关系,八是旁观者立场与介入者立场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与怀特海把哲学的目光投向现实世界,立足有机论、整体论和过程论,批判传统形而上学及其二元论的实体思维与抽象主体性,诉诸感性活动主体——"现实的人"和"现实实有",重建了新主体性原则。马克思遵循历史唯物主义的解释原则,以"现实的人"为逻辑起点,基于实践观点、关系思维和历史逻辑强调主体对世界改造与认识的能动性与受动性、自律与他律、自由与必然的统一,寻求主体性与客体性原则的统一,最终将主体的主体性之生成与实践、认识以及价值评价内在地协同起来。怀特海则在有机宇宙论立场之下,基于泛经验论、泛主体论,认为任何可感的现实存在都是内在关系下"现实实有"这一终极经验主体的"结合体",而拥有主体形式的现实实有的主体性显现借助摄入与合生,以客体性为前提,互为主客体——客体是曾经的主体、主体必将客体化,进而演进到"主体间性"的主体性原则。因此,马克思与怀特海既在存在论上超越了抽象主体,又在认识论上澄清主体认知的现实基础和理论前提,更在价值论上彰显着生态文明意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