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恩格斯晚年在《反杜林论》《自然辩证法》《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等著作中,从人的思维的至上性和非至上性的关系、认识的有限性和无限性的关系、真理和谬误的关系、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等方面,深化和发展了认识的辩证过程理论,澄清了相关的一些误解,有助于我们增强辩证思维,全面科学地认识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2.
实践思维方式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变革的真正意义,它的产生标志着一种全新的、科学的思维方式的创立,推动了哲学思维方式的发展。实践思维方式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不同组成部分之间内在统一的理论实质,构成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的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3.
百家言     
《求是》2010,(23)
<正>张维为:在哲学上终结西方话语霸权中国模式具有实践理性的哲学观,表现为一切从实际出发,不搞本本主义,在不断试验的基础上,大胆而又慎重地推动体制改革和创新。中国模式的成功不是靠"价值真理"的推演,而是把"实践真理"置于"价值真理"之上。中国改革  相似文献   

4.
何谓理论思维?通俗地讲,理论思维是一种高级的理性认识,一种科学的思维方式,是指人们运用科学理论尤其是唯物辩证法分析事物,把握事物的整体、本质和发展趋势。理论思维以经验为基础,但反对囿于经验;尊重书本,但反对唯书是从;承认事物现状,但反对就事论事。这种思维的反面,就是认识的简单化、片面性、教条主义特别是经验主义。显然,理论思维是人们通往真理的桥梁;理论思维能力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必须具备的主观条件之一。正如恩格斯所说,一个民族要想站在世界的高度,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的思维。面对同样的事物,不同水平、不同层次的思维…  相似文献   

5.
一、逆反心理及其“度”的认识所谓逆反心理,是指当人的大脑接触到某种信息刺激时,所呈现出的一种反向思维的心理倾向。它以思维上的怀疑为其基本特征。适当范围内的反向思维并不是坏事,它恰恰是人们认识真理和探索真理所应具备的一种心理素质。没有这种思维上的怀疑态度,就不可能有科学上的发现和创造。但  相似文献   

6.
雷跃 《世纪桥》2013,(14):25-26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知识教育、能力教育和价值教育的三维统一。高校可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探究型互动式教学模式,通过教师与学生共同的现象解析、问题提出、思维思辨,共同完成对科学真理的探寻,从而使学生真正信服真理,用科学真理指导实践,以塑造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培养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思维。  相似文献   

7.
正在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重温马克思的崇高精神和科学理论,让全党同志更加深切地感受到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光芒。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实际工作中培养理论思维,是各级党员干部的必修课。从历史的纵深中认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要放  相似文献   

8.
由中国社会主 义发 展辩证 法研究会等 单位联合 举办的全 国真理观与社会发展辩 证法研讨 会于2004年 10月在安徽召开。与会专家学者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真理观、社会发展辩证法的深入研究,从理论和实践、真理和 价值、民主 和科学的统一等方面对 科学发展 观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并达成如下共识。 第一,科学发展观是指导我国社会发展的理论武器。大家认为,真理是一 个开放的 不断发展 着的体系,科学理论如果不能在与实践的相互作用中不断地发展,就不可能具有持续的真理 性。毛泽 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之所 以能够成 为…  相似文献   

9.
政策终结是提高政策绩效的有效方式,但目前政策终结障碍重重,通过对政策终结的制约因素剖析,可以为政策终结提供突破口进而改善政策绩效。通过对文献及其现实的研究发现,以下四种力量制约着政策终结的顺利推进:行政理念的传统保守取向衍生强烈的忠诚可能会顽固地抵制变革,排斥与现有政策相左的事情;行政自由裁量权的扩大促成了行政官僚转变为涉及他人利益的自身利益的终极法官;政策问题本身、政策执行过程以及外界环境等多种因素干预表明任何一个自变量的不确定或模糊性都会影响政策质量的判断;政府系统中的职能、组织、政策与项目之间的相互交织与互为手段使得政策终结的方式、资源、推动力选择更具复杂性。  相似文献   

10.
信访三级终结制度是2005年《信访条例》确立的制度。其建立初衷是期望通过该制度实施,达到规范信访秩序、化解信访困境、节约行政资源、提高信访效率的功能。然而事与愿违,现实中信访三级终结制度运行存在导入案件少、社会效果差、三级终结不了等现实困境。复查复核案件类型及范围模糊、承担复查复核工作人员人手少且业务水平不高、法律规定不明确及考核制度设计不科学等因素是产生信访三级终结制度运行困境的主要原因。下一步应通过完善信访立法、提高信访复查复核质量、健全信访考核等多维路径促进信访三级终结制度取得更大实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