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违宪审查制度是宪法实施的最重要的制度保证,基于其重要性诸多学者迫切呼吁在我国建立违宪审查制度。但综观我国目前的现状,会发现建立违宪审查制度所必须具备的一些因素在我国严重缺失,如宪法的法律性质,宪法的可适用性、完备的释宪机制、良好的宪政环境等等。如果盲目地在我国建立违宪审查制度会导致与宪法体系的一系列冲突和悖论,甚至会颠覆整个宪法体系。因而,在目前我国还不应建立违宪审查制度,应有待于民主政治的进一步深化改革。  相似文献   

2.
违宪审查制度对保证宪法实施,维护宪法尊严,树立宪法权威,保障公民权利与自由有着重要的意义,建立和完善我国违宪审查制度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3.
宪法作为确立和保护国家民主制度的根本大法,具有至高无上的法律权威。违宪审查制度是保障宪法得以顺利实施的重要手段,违宪审查制度在欧美国家得到了深远的发展,在许多英美法系国家和日本建立了由普通法院行使违宪审查权的违宪审查制度。我国有着与其他国家不同的政治、历史、文化背景,在经历了几十年的法治建设探索后,建立违宪审查制度的时机已经日趋成熟。而我国如果要最终建立一个符合中国实际情况的违宪审查制度,专门机构审查中的宪法委员会审查制度则应是我国的首选。  相似文献   

4.
论意大利违宪审查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宪法法院是意大利专门的司宪保障机构 ,由国家元首、议会和司法机关任命的十五名法官组成 ,履行使宪法赋予的违宪审查权。本文主要介绍了意大利宪法概况、违宪审查的法定机构及其组成、违宪审查的工作机理、违宪审查制度的特点及其对完善我国违宪审查制度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我国违宪审查制度的缺陷和模式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清末立宪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制定了无数宪法,但违宪现象屡屡发生,关键是没有建立有效的违宪审查机制.本文首先分析了无法建立有效违宪审查机制的深层原因,包括议行合一论、官僚法论和专政理论,进而探讨了我国目前宪法监督的现状和困境,认为专门机构违宪审查模式是既能确保违宪审查的有效性,又与我国既有政治体制模式相容的制度.  相似文献   

6.
违宪审查是我国宪法监督的具体体现 ,但因现行机构设置的不合理 ,使我国的违宪审查不能真正贯彻。笔者认为真正落实此制度 ,必须建立科学的违宪审查机构 ,并对此做了相关的论述。  相似文献   

7.
违宪审查是我国宪法监督的具体体现,但因现行机构设置的不合理,使我国的违宪审查不能真正贯彻.笔者认为真正落实此制度,必须建立科学的违宪审查机构,并对此做了相关的论述.  相似文献   

8.
也谈我国违宪审查制度的模式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的违宪审查制度存在有效性不足等问题。建设有中国特色的违宪审查制度 ,第一步 ,可先在全国人大之下设立宪法监督委员会 ;而最终目标是建立中国的宪法法院  相似文献   

9.
英国违宪审查制度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常认为,不成文宪法和议会主权理论使英国不可能建立起违宪审查制度。但随着宪政的演变以及人们对法治、人权等理念的深入认识,不成文宪法和议会主权原则不再是违宪审查的障碍,一种议会审查和法院审查并行的违宪审查制度已在英国悄然起着作用。本文拟通过英国宪政史上的几个重大事件和重 案例来论证不成文宪法和议会主权背景下对议会立法的审查,并结合国情对我国的违宪审查提出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0.
因具体条件的差异 ,世界各国的违宪审查机构、审查方式、审查效力等不尽相同 ,我国的违宪审查制度被认为是宪法实施的监督制度 ,它坚持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有广泛的全民性和民主性。在进一步完善违宪审查制度的基础上 ,应当制定违宪审查细则 ,允许宪法进入诉讼 ,设立主管宪法监督机构 ,倡导国家机关和人民群众共同关心宪法的实施。  相似文献   

11.
在宪法和制度的意义上,我国似乎自古以来就缺乏建立和完善制度的能力.在宪法文化中,能力及力量的不平衡是权力作为解决冲突方式的前提与基础.而平等是制度运作的基本前提.西方宪法文化对我国宪法文化建设很有启发,向我们指明了制度经常是利益斗争和调和的产物,其产生需要建立在一定基本共识和共同观念之上,制度对宪法文化也有相应的反作用.因此,我们可以从宪法实施入手,并加强对宪法文化权利的保护宣扬我国宪法文化.  相似文献   

12.
宪法解释对于一国宪政具有重要意义,而宪法解释权的归属则是宪法解释的首要问题.我国目前将宪法解释权归属于全国人大、全国人大常委会,但从理论及实践上来看,两者均不具备将宪法解释权归属于己的必要条件,因此,必须从宪法解释、宪法解释权自身的特点出发,结合立法本身规律,去寻求更为合适的宪法解释权的归属主体.  相似文献   

13.
宪法之于宪政以及宪法、宪政、宪法关系间之交互关系,是近年来中国宪法学界广为关注和讨论的问题。宪法为何物,宪政系何义?宪法学界的探讨和认识在不断深化。宪法是民主国家之政治根本组织大法,是法制体系中的最高法与“先行之法”;宪政是民主政治的宪法范式化、是宪法规范下实践中的民主政治运作模式;宪法关系是宪政主体之间依一定的宪法事实,依宪法规定而发生的宪法上的权利、义务关系——亦即宪政权利(含“权力”)与宪政义务关系:“法治”系由宪法、宪政派生而来,其基本价值与实证精神系由“宪法关系”实践之所彰显和承载。  相似文献   

14.
"宪法司法化"范畴的出现给学界带来激烈的争论。一方认为,宪法司法化无疑将丰富我国宪法理论,扩大宪法解释,推动宪法实施;另一方认为,宪法司法化与我国的基本制度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相冲突。文章认为,要明确对宪法司法化的二元理解。宪法司法化是在宪法实施之下的范畴,它可以分为违宪审查和宪法私法化两个层面。确认宪法司法化是我国宪法实施的必由之路。我们应当遵循宪法司法化的本土内涵,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及最高人民法院来分别行使宪法司法化中的违宪审查制度和宪法私法化即宪法诉讼职能。  相似文献   

15.
2002年8月底首次提交人大审议的<监督法>草案,标志着人大对"一府两院"监督的法制化和规范化,但其仍然还有许多议题未获得明确和解决;其中宪法监督制度的缺位就是一大遗憾.建立宪法监督机构本应是<监督法>的首要解决问题,如果监督法回避这个问题,就不能起到其应有的作用,究其原因主要为,如果在人大内设立一个专门委员会,就会出现一个理论上的矛盾,当权力机关自身违宪,这个委员会该怎么处理.按照现行宪法的规.定,专门委员会不能对权力机关实施监督,也不能对违宪问题作出处理.同时,如果在全国人大之外或之上设立这样的机构,显然有违现行体制,原因在于人大本身就是负责监督宪法和法律实施,怎么可能在其之上或之外再设立一个机关?笔者以为,宜在我国设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领导下的与人大常委并列的宪法监督委员会,实施宪法监督职能;在三者职权划分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仅负责宪法的制定、修改与废除以及其他立法之外的职能,其他立法职能委托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执行;全国人大宪法监督委员会负责实施宪法监督.  相似文献   

16.
宪法概念是法律事实而非社会事实,是制度事实而非自然事实,是规范事实而非生活事实,具体表现为宪法所规范的权利义务关系。它既可存在于形式宪法中,也可存在于实质宪法中,其中宪法文本是宪法概念最主要的表现形式。如果以社会学或者哲学方法进行研究,宪法文本并非不可以批判,但法学方法的宪法学是对宪法概念进行描述基础上的逻辑分析,并体系化。欲证立中国宪法概念,须以普遍性宪法价值为前提,以中国宪法文本为基础,厘定其法律含义,梳理其传承和变化过程,确立这些宪法概念的当代含义,按照我国宪法理论和法律逻辑使之体系化。这意味着对宪法概念的研究必须回到宪法文本,体系化的宪法学可称为宪法释义学。  相似文献   

17.
魏玛宪法和“五四宪法”在结构和内容上的相似性决定了两者在宪法史上的突出地位,但两者在制度设计上的缺陷以及本国特定的历史传统和思想渊源又注定了二者的共同致命缺陷:躯壳和灵魂不协调,也必将以悲剧结束。  相似文献   

18.
自1949年第一部宪法性文件《共同纲领》颁布以来,新中国的宪政进程也进行了60年,比较建国以来我国颁布的几个宪法文本,我们不难发现,即使是语气比较"刚猛"的1975年《宪法》,在其内容上也存在着一些不具有实际约束力的、宣言性的条款。无论是宪法文本本身还是"软条款"只有贴合了本国的实际情况、符合了时代背景,同时能够得到很好的实施和保障才能够构建一个相对完善的宪政制度。  相似文献   

19.
宪法监督的司法化,是宪法监督的最主要和有效的方式。我国应当建立宪法诉讼制度,改革可以分三阶段进行:第一阶段,由行政审判庭审理少数“准宪法诉讼”案;第二阶段,宪法监督委员会和人民法院共同实施监督;第三阶段,设立宪法法院承担全部宪法监督职能,最终确立我国的宪法监督制度。  相似文献   

20.
宪法修改是现代宪法演进的最重要方式之一,而宪法修改存在界限与否自然成为了宪法学的重要论题.中国宪法应当确立修宪界限,并通过推进基本权利的宪法保障制度建设,强化社会成员的宪法意识,确立宪法中不可修正条款和增设修宪监督委员会等五条具体路径来落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