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王菲 《学理论》2012,(35):89-91
现信息公开处于宽泛的"国家秘密"概念影响之中。我国目前关于国家秘密的界定过于原则和宽泛,几乎将所有的社会事务都纳入了国家秘密的范围。如果不对国家秘密做出具体明确的界定,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效果将会因为国家秘密概念过于宽泛而大打折扣。因此,信息公开制度实践的有效展开,有赖于对国家秘密概念的适度界定,如果国家秘密概念过于抽象或不确定,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制约公众获取政府信息的权利。  相似文献   

2.
苏维民 《各界》2010,(8):26-28
杨尚昆的回忆 杨尚昆说,所谓“秘密录音”,这个问题本来很简单,事情过去了,可以不提了。但是在“文化大革命”中把它搞得神秘化了,说是“秘密窃听”,如此骇人听闻,其实只需几句话就可以讲清楚。他说:  相似文献   

3.
更需“政策公开”辽宁刘发友现在不少农村实行了“村务公开”制度,这是很让人欣喜的,但是“政策”不公开的问题却也相当普遍:有的地方不但不主动宣传国家的农村政策和有关文件精神,甚至农民找上门来也不给看。这就不能不让人忧虑了。从某种意义上讲,“政策公开”是落...  相似文献   

4.
王瑛 《学理论》2012,(18):72-75
主动公开信息的行为具有有限的可诉性,应从程序上保障第三方救济的权利。被告在诉讼中负有举证责任,但涉及国家秘密信息的举证应允许被告补充证据;对于信息不存在的证明,原告应该提供信息存在的初步线索。政府信息公开诉讼可以借鉴美国的"秘密审查模式",进行不公开单方审理。对于不予公开信息的司法认定,应基于法益判断进行利益衡量,以使申请人权利与第三方隐私权、商业秘密、国家保密权等权利达到相对的平衡。  相似文献   

5.
茂名石化公司按照“加深公开内涵,实行渗透监督,确保层层落实”的工作思路,不断推进厂务公开工作,促进党风廉政建设,强化民主监督和管理,调动了广大职工的积极性,有力地促进了公司扭亏增盈目标的实现。“三结合、三公开”,变“浅层公开”为“深层公开”。1999年公司确定了重大生产经营决策、企业重大改革方案、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情况、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决定、决策等20项共72条厂务公开内容,并按分级管理、分层次公开的原则,通过各种会议和公司内部传媒等渠道向职工公开,接受职工监督,取得了较好效果。但同时也还存在着…  相似文献   

6.
民主制度总是和国家政治生活的公开性联系在一起的。没有这种公开性,民主制度就不存在了。只不过在剥削阶级占统治地位的民主制度下,公开性只是限制在剥削阶级的范围内罢了。在资本主义制度下,不仅在资产阶级内部实行公开,而且也向全社会实行一定的公开.这是民主制度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人民群众长期斗争的结果。当然这种公开是有很大限度的,政府和财阀集团的秘密交易、政府成员与财阀的私下交易,是不可能向全社会公开的。这种情况是由剥削阶级国家的本质所决定的。社会主义民主是新型民主。这种新型民主就决定了它必须和完全可能向人民群众实行公开性原则。社会主义国家的领导者共产党,除了人民群众的利益而无自己的私利,它大公无私、光明磊落,没有任何东西向群众隐瞒。这个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权,同样应该大公无私,光明磊落,向人民群众实行公开性原则。列宁在论述苏维埃政权与  相似文献   

7.
杨琳 《瞭望》2003,(Z1)
对于禁折令后的机票价格,国家计委副主任汪洋将之描述为“公众不满意,民航企业不满意,民航总局不满意,国家计委也不满意”。而在这诸多不满的背后,隐藏的市场之手一直在“翻云覆雨”着机票价格,明折明扣、暗折暗扣不仅是公开的秘密,而且价格往往会低得触目惊心。在此背景下,民航总局取消“禁折令”,除了给这个公开秘密赋予应有的名分外,又传递了哪些新的信息?  相似文献   

8.
推行了一段“政务公开”,增加了“政务” 的透明度,取得了群众的监督,有效减 少了“政务”的失误,大得民心。然而,有政绩,就有“政误”,虽是都在极力避免失误,但总也难免出现失误。 也许并非只是出于“爱面子”的原因,现在的“政务公开”是,“政绩”公开多,“政误”公开少,甚至少到极为罕见的程度。 罕见并不等于没有。河北省邯郸县兼庄乡党委、政府就很有眼光,带头在全乡开设了“政误”公开栏,亮丑亮短,诚心纳谏,赢得了农民群众的真诚赞扬。  相似文献   

9.
厂务公开是调动员工参政议政积极性,增强企业凝聚力,加强企业民主管理以及廉政建设的重要途径。时下,许多企业都在实行不同程度的厂务公开制度。然而,遗憾的是,有些企业和单位虽然在厂务公开上花了不少功夫,但却把厂务公开搞成了应景之作。表现就是,该公开的不公开,职工群众想了解、感兴趣、最关心的事情,对不起,不告诉你!名为厂务公开,实为避实就虚绕弯子,与职工捉迷藏。长此以往,职工便对厂务公开失去兴趣,厂务公开也失去了其应有的作用和意义。为此,笔者建议在厂务公开上应改改过去那种由领导“公开”工人“看榜”,公开什么与怎样公开都由企业领导说了算的做法,改为请职工“点菜”,领导“就餐”,即职工要求了解什么,企业就及时  相似文献   

10.
大力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实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施政府信息公开制度,既是顺应国际化趋势的要求,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当前,我国已初步建立了政府信息公开制度,但在实施中存在诸多不足:部分单位和部门政府信息公开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内容简单、流于形式的现象;一些地方政府信息公开手段落后,不能满足人民群众获取信息的要求;一些领导不重视且缺乏监督机制,导致信息公开滞后;一些边远落后的农村居民无处可查政府公开的信息。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实施应采取的思路是:拓宽政府信息公开渠道,力戒形式主义;设立独立部门,实行专人负责制度并配齐相关的硬件设备;建立舆论监督和公众监督机制,促使相关领导切实重视信息公开问题;通过多种形式、多种途径向边远地区公开政府信息。  相似文献   

11.
审查“嫌疑分子” 在延安各机关、学校审干工作正紧锣密鼓全面展开的同时,社会部的秘密侦查工作也在有条不紊地同步进行. 1939年后,社会部加强了对延安各机关、学校人员的秘密考察,被列入考察对象的人员包括以下几类:从国民党监狱释放来延安的人员;来延安时介绍信不清的人员;年龄与相貌不符的人员;喜欢打探小道消息的人员;在政治上、经济上有空隙可以被敌人利用的人员……社会部如何得知这些干部的背景没有组织部门的协助和提供介绍,显然是不可能的.  相似文献   

12.
“政务公开”在许多机关实行,目前,一些机关又推出了“政误公开”,将部门机关决策失误或出现过错的“丑事”、“坏事”、“不齿事”抖出来,以表明自己的认错态度,进一步接受公众监督,立即迎来一阵喝彩声。相比较以前的“政务公开”“政误公开”自然更进一步,表明了部门有坦承失误,勇担过错、自我批评的勇气和决心,对于那些拒不认错,相互塞责,乃至出了事故拼命捂盖子、防火防盗防记者的某些部门来说,此举无疑具有积极意义,也最大程度地维护了公民的知情权,但笔者认为,凡事最怕一阵风,“政务公开”也好,“政误公开”也罢,关…  相似文献   

13.
介文红 《学理论》2010,(1):161-162
政府信息公开与档案开放有许多不同:一是政府信息公开与档案开放的信息不同;二是政府信息公开与档案开放的服务对象不同;三是政府信息公开与档案开放有不同的执行主体。档案开放制度并没有问题。当然,政府信息公开与档案开放也存在着衔接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4.
每一时代,都会产生打上自己印记的语词。就当今而言,能够称为时代标志的语词不胜枚举。被人们津津乐道的“公开”一词,就是其中之一。常见有政务公开、厂务公开、村务公开、校务公开等等,也就相应地有了公开栏、监控录像、电子眼等新玩意儿。  相似文献   

15.
政府信息公开依赖于软性的政治文化,阿尔蒙德的公民文化理论为政府信息公开的政治文化依赖提供了很好的解释框架。阿尔蒙德区分三种不同类型的政治文化,其中,村民文化和臣民文化是一种秘密文化,公民文化是一种公开文化,正是这种作为公开文化的公民文化成为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得以实现的重要基石。我国政府信息公开的政治文化环境存在诸多问题,在政府层面的表现为:崇尚权力,作风官僚,空间封闭;在公民层面的反映则是消极服从,态度冷漠,关系离异等。这些问题正成为我国政府信息公开有效实现的重大障碍。因此,要促使我国政府信息公开的有效开展,需要改变原有的秘密政治文化环境,重建一种公开的政治文化。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曾称,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是“黑格尔哲学的真正诞生地和秘密”。那么,马克息的新世界观的真正诞生地和秘密何在?本文试就这一问题谈一点粗浅的想法。  相似文献   

17.
行政公开的形成原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行政公开是二战后各国行政发展的一大趋势,随着中国的民主法治进程的加快,行政公开必将成为一项基本的法律程序制度。行政权的扩张、国家秘密行政、公民权利保护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是我国行政公开形成的社会背景和原因。  相似文献   

18.
我国《公务员法》第5条规定,“公务员的管理,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本文主要归纳了现实中公开招考公职人员中存在的名额分配上的不公平、资格条件上的不公平、操作办法上的不公平等问题,提出了如下对策建议:从“正”字当头,在公正上下功夫;“法”字当头,在依法行政上下功夫;“晒”字当头,在监督指导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19.
厂务公开在认识上存在“自身难保论、公开无用论、怀疑论、不信论”等问题,以及参与厂务公开的职工素质和能力也有待提高,为此,作为厂务公开的主、客体必须从提高认识、监督公开过程、搞好制度建设等方面着手改进。  相似文献   

20.
时下,不少地方把政务公开作 为廉政勤政建设的一种有效 措施,开展了不少活动。但是,群众反映,政务公开中,报喜报成绩的多,报忧报失误的少,特别是工作和决策上的失误很少公开。为什么难以公开政误?究其原因,不外乎这么几怕:一怕承担责任。既然有失误,必然有原因,而追究原因就会导致追究责任。二怕失去威信。认为“政误”公开多了,群众就会对干部失去信任感。三怕影响士气。认为公开了“政误”等于自揭短处,会影响干部工作的积极性。其实,“政误”公开是政务公开的一个重要内容,是落实民主与法制建设方针的最基本要求之一。有了“政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