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香港、澳门、新加坡行政主导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适应社会发展和高效决策的需要,行政主导已成为国际社会普遍的政治现象。由于社会条件的差异,各国各地区行政主导的类型和表现不同,绩效不一。本文对香港与澳门、香港与新加坡的行政主导作比较研究,从政治制度、政府运作、社会条件等不同角度探求了不同形式行政主导的共性与差异。  相似文献   

2.
论公众参与及其行政立法的正当性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行政立法虽然是当今世界社会发展的普遍现象 ,但是由于行政立法机关不是由民选代表组成 ,缺乏民意基础 ,因此需要公众参与行政立法促进行政立法的民主化。只有公众参与 ,行政立法才能获得民主正当性 ,行政立法程序才可能构成正当程序。公众参与必须符合自愿、平等、有效的实质要求。我国行政立法程序应当提高立法层次 ,强化公众参与制度 ,提高行政立法程序的民主化程度。  相似文献   

3.
行政主导的"美利坚模式"、"新加坡模式"、"俄罗斯模式",分别是总统制、议会制、超级总统制下的政府运作模式。对香港行政主导制与上述政制模式从"硬实力"和"软实力"两个角度进行比较,可以发现香港的行政主导制还需不断优化。香港的行政主导制需要从三方面进行优化——提高香港行政长官在政制中的地位、适当扩大立法会(议员)的权力和寻求政党政治的支撑。  相似文献   

4.
《香港基本法》为香港特别行政区设计的政治体制是行政主导制,但行政主导制在一定程度上仅停留在制度层面,行政长官依法施政不顺。香港行政主导制的实施路径需要创新。包括调整政府与政党的关系,提高政府的政党性;调整政府与立法会的关系,适度平衡两者的权力;调整政府与法院的关系,增强行政长官对释法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5.
众所周知,行政机关制定的行政法规和行政规章在整个国家的法律规范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行政立法已经成为现代政府对社会各项事务进行有效管理和调控的不可或缺的手段。然而,一个不应否认的事实是行政立法中的权力寻租现象十分普遍,即立法主体通过立法权的运行而使部门权力利益化和部门利益合法化。对此,立法公开制度和立法参与制度可以起到有效的防范作用,但立法回避制度在其中的作用亦不容忽视。行政立法中的回避制度是指与某一立法项目有直接明显利害关系的单位和个人,不得参与行政法规或行政规章的起草、审查和评审,不得主导立法进程的制度。  相似文献   

6.
"双普选"是指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普选和立法会普选。行政长官普选可能带来行政长官候选人提名制度的改变、罢免行政长官制度的增设、行政长官政党身份限制的取消,乃至对中央与香港关系提出新挑战。立法会普选可能导致功能组别制度的终结、立法会议员的专职化、分组计票机制的消失、立法会舞台更加重要。"双普选"也可能导致行政和立法的关系发生变化:一是行政主导体制受到冲击,二是两者的紧张关系会有所缓解。"双普选"还将影响香港政党政治:政党舞台扩大,政党角色凸显,政党功能完善,政党立法完备。实行"双普选"之前,一定要未雨绸缪,提前落实一系列措施,确保香港的稳定以及中央与香港关系的和谐。  相似文献   

7.
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日前确定,在今后行政体制和政府机构改革中,要逐步完成由部门三定方案形式向行政立法形式转变。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表示,从国外的改  相似文献   

8.
行政主导体制是基本法对特区政治制度的高度概括,特区政治制度实际由政治体制与行政体制两个层面构成,而每一层面又可再划分为不同方面。行政主导体制在这些不同方面具有不同作用与功能。在"一国两制"的宪政体制框架下,行政主导体制存在传导、主导与领导三个面向。  相似文献   

9.
行政主导体制是基本法对特区政治制度的高度概括,特区政治制度实际由政治体制与行政体制两个层面构成,而每一层面又可再划分为不同方面。行政主导体制在这些不同方面具有不同作用与功能。在“一国两制”的宪政体制框架下,行政主导体制存在传导、主导与领导三个面向。  相似文献   

10.
行政授权立法产生伊始,由于其自身先天的缺陷加之各国体制的局限,始终没能走出正当性的困境,为此世界各国通过制度设计围绕行政授权立法进行法律控制。中国行政授权立法体制长久以来也存在着诸多弊端。因此,需要加强对其进行立法监督和司法监督,扩大公众监督范围;同时,还要修改《立法法》相关条款,以完善我国行政授权立法体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