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战后美台贸易经历了一个从形成到迅速发展的过程.美台贸易对两者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并不相同.从美国来说是微不足道的,对台湾而言却是台湾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因此,美台贸易关系从流通领域反映了台湾经济对美国经济的依附关系.  相似文献   

2.
美台关系是台湾最重要的对外关系,也是阻碍中国统一的主要因素之一。台湾何以能够长期维持与美国的关系?目前美台关系处于何种状况?这些都关系到中国的统一。本文拟对此作一粗浅的分析。一、战略价值台湾的战略价值曾是维系美台关系的唯一重要因素,也是开启纷繁复杂的美台关系史的关键。40多年来,台湾对美国的战略价值经历了两个由低到高的发展过程。50年代初期,美国总统杜鲁门曾对蒋介石及国民党政权极端厌恶,然而不久后他却命令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阻止中国政府解放台湾;接着,美国又向台湾派遣军事顾问团,提供大量军经援助,其原因就在于台湾对美国有着重要的战略价值。根据美国国务卿艾奇逊的  相似文献   

3.
赵宇 《台声》2002,(12):22-23
今来以来,美国加强了对台湾的“合作”,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美台“实质关系”;台湾当局也全面推行依附美国政策,谋求实现“对美外交的重大突破”。美台关系趋向密切,令人关注。那么,如何认识这种变化?美国对两岸关系的政策会不会突破一个中国的框架呢?美台官方交流层级有不断提升的趋势布什政府上台后,放宽了台湾高层赴美访问、“过境”的限制,台湾当局也借机大搞“元首外交”,提升赴美“政府”官员的级别,加紧与美国国会和行政官员的接触。2001年陈水扁“过境”美国期间,美国在原有的“安全、舒适、方便”三原则外加上了“…  相似文献   

4.
1954—1955年台湾海峡紧张局势是1949年以后中美双方在台湾问题上的第一次公开冲突,也是美台关系在中美关系中重新定位的重要事件。它对大陆、台湾和美国三角关系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以下拟就这次紧张局势,谈谈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中美关系与两岸关系的大格局,决定了美国涉台关系的变化趋势.在政治上,美国乐见国民党连续执政和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但对于台湾被迫走向统一,存有疑虑,希望及时把握两岸和谈的具体进程.美方对台湾在“国防”、“外交”等领域予以多方面支持的目的,从短期看是同步强化美台关系,维护美国在台海地区的既有利益;从长期看则是增加台湾在两岸谈判中的筹码,谋取美国在台湾问题最终解决方案上的主动权.  相似文献   

6.
张华 《统一论坛》2012,(2):23-25
2012年台湾大选已经落下帷幕,马英九战胜蔡英文连任成功。虽然台湾问题相关利益方都认可选举结果,认为马英九当选符合各方利益,但是回顾选举过程中各方扮演的角色,尤其是美国介入台湾选举,尤为值得各方关注。 美国一直是影响台湾选举的最重要外部因素。美台关系中“美主台从”的格局决定了美国对台湾的巨大影响力。过去美国很少公开为台湾具体候选人背书,仅仅是重申其政策和利益诉求,然而,近年来美国对台湾选举的介入程度越来越深,且日益公开化。  相似文献   

7.
美国长期以来对台湾形成了“朋友·伙伴”的固有意象。在美国和台湾针对“入联公投”的博弈中,美国不断强渊“入联公投”不影响美台“朋友”与“伙伴”关系的性质,也没有对陈水扁当局采取有实质意义的惩罚措施,使美国的政策有不少保留的空间。美国对“朋友·伙伴”意象的盲目认知和坚持,无法阻止台湾某些政治人物和“台独”势力的挑衅行为,无法取信于中国政府和两岸人民,也不利于美国政府的决策者加深对台湾问题重要性和敏感性的认知,不利于台海地区长期的和平、稳定与发展。  相似文献   

8.
王建民 《台声》2013,(4):60-61
台美不久前举行的第七次台美贸易暨投资架构协议(TIFA)会议颇受外界关注,虽然达成两项共识,但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若将台美TIFA谈判与两岸经贸协商进行比较与观察,不难发现中国大陆与美国在与台湾经贸协商问题上的巨大差异:一个是对台强势“要利”,一个是对台低调“让利”。  相似文献   

9.
6月底7月初,美国总统克林顿结束了成功的中国之行,特别是他在上海所作美国“三不支持”政策的重申,在台湾各界引起了震动,对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更是掀起了层层波澜。为了消除台湾各界的疑虑,美国在台协会理事主席卜睿哲迅即赴台为台湾各界简报克氏中国之行,重申美国奉行的一个中国政策及对台各项承诺未变;美国国会为安抚台湾也通过了一项支持台湾的决议。台湾当局领导人竭力申辩,称“中华民国”1912年以来一直是个“主权独立的国家”,并要求美国不必也不应就涉及台湾的任何事项与中共进行双边会谈,并声言要借加强对美工作扭转美国…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台湾地区与美国关系发展中的单向深度依赖,使其长期处于依附关系下的被控制地位,台美关系的脆弱性特征至为明显。为增强与美合作的所谓“自主性”,台湾当局试图通过政策调整,在与美冲突与平衡中谋求“非完全性政治附庸”空间,力促以均衡性为目标的台美“互需型”经济合作,并着力开拓扈从样态下的军事合作。由于美国掌握单方面设定台美关系底线与限制的权力,台湾当局在调整对美关系脆弱性的过程中,无论采取何种政策措施,都无法解决强冲突与弱平衡的结构性矛盾,与美方议价的能力只会越来越弱,根本没有“自主性”可言。  相似文献   

11.
中美《上海公报》签署 30年来 ,“中美台”三边关系互动的曲折历程留给人们许多有待深入反思的问题。作者认为 :第一 ,不能盲目夸大美国因素对两岸关系互动的影响力 ,两岸中国人的意志才是两岸关系互动的决定性力量 ;第二 ,“中美台”三边关系受到结构性因素的制约 ,美台关系必须服从于中美关系及两岸关系的利益要求 ;第三 ,中美对抗不符合两国根本利益 ,随着中美共同利益的深化 ,中美之间在台湾问题上的歧见将趋于淡化 ;第四 ,“反对台湾独立 ,反对武力解决” ,维持台海地区的和平稳定是当前美国对台政策的“底线” ;第五 ,美国的一个中国政策只会加强不会削弱 ,寻求两岸中国人共同的政治基础是台湾民众利益之归宿。  相似文献   

12.
1993年2月26日,素有“拼命三郎”之称的江丙坤升任台湾“经济部长”,接替了“老长官”萧万长。上任伊始,江丙坤面对的台湾经济可说是千头万绪。尽管在美、台投资与贸易摩擦中,美国凭借“301”条款报复台湾的压力暂时有所缓和,但此时江丙坤却必须专注于解决任内面临的三大挑战:六轻、“核四”和“国营”事业民营化。其中,王永庆的六轻案距1973年1月首次提出申请至今已经差不多过去整整20年。如此看来,江丙坤要想在任内有所作为,恐怕命中注定要通过这“三大工程”来改变台湾经济的命运。  相似文献   

13.
美国有心,台湾有意美国出于其全球军事战略的考虑,力图在亚太地区特别是在东亚建立以美国为主导的安全合作体系。因此,早在1993年就推出TMD计划,并一直致力于该系统在东亚的推销。近几年,美台之间在TMD问题上的联络是有迹可寻的。据台湾报纸透露,美国与台湾最热门的“军事关系”是谈TMD,双方的接触或明或暗,穿梭不停。美国到台湾的TMD说客络绎不绝,有退休的将军,有台美军售会议的主谈代表,有曾参与美俄太空防卫计划谈判的专家等,其中很多受到包括李登辉在内的台湾高层人士的接见。在美国的怂恿下,台湾当局自1996年之后表…  相似文献   

14.
<正>美国国会众议院议长佩洛西窜访台湾,导致台海局势骤然紧张,中国进行坚决反制,中国人民解放军举行大规模实弹演训,意在震慑美台勾连和台湾当局“倚美谋独拒统”幻想,遏阻美国“以台制华”图谋,也使得“2022年台湾政策法”提案延迟审议,避免进一步加剧台海紧张局势。佩洛西对自己窜访台湾的行为辩解说,此访与美国以1979年“与台湾关系法”、中美联合公报、对台“六项保证”为指导的长期政策并不冲突,声称“美方对台湾许下了非常坚定的承诺,要与台湾站在一起”,等等。佩洛西还在《华盛顿邮报》发文,以所谓“与台湾关系法”、  相似文献   

15.
黑泰 《两岸关系》2001,(2):11-12
一场台湾经济何去从的争论高潮近来又在台湾掀起。这场争论的焦点仍是台湾经济与祖国大陆经济的关系。一位民进党“立法委员”这样提出问题:“是要继续维持过去50年来冷战体制下所形成的日本进口、美国出口、台湾制造的依赖分工关系,还是选择向新兴的两岸三地华人经济圈移动?”,“为台湾寻得一个新世纪的发展形态”。  相似文献   

16.
华侨和外国人在台湾的投资,主要是指外国私人垄断资本在台湾的直接投资,当然也包括外国垄断资本以政府等组织出面的间接投资和华侨在台湾的私人直接投资。由于有些华侨已加入外国国籍,因此在统计上,有的人就把这部分加到外国人在台投资的项目中。实际上,侨外在台投资中,侨资占的比例比较小,投资的部门比较不重要,企业的规模也比较小,所以上述那种统计也不影响问题的本质。  相似文献   

17.
<正>将台湾变成东亚“火药筒”、使之进一步“军事化”,是美国“以台制华”的惯用伎俩,近年来趋势愈加明显。2023年,美台勾连持续升级。除了蔡英文3月底、4月初两次“过境”美国,在哈德逊研究所接受“颁奖”并在里根图书馆与美众议长麦卡锡见面以及近期美台签署“21世纪贸易倡议”首批协议外,双方在军事上的交流合作更呈现出“加速推动”的态势,包藏了美国有意将台湾“乌克兰化”、进一步发挥其“抗中”棋子作用的祸心。  相似文献   

18.
今年4月,是自1998年以来美台间第四次军售会议。为此,台湾当局不久前又向美国提交了包括“基德”级导弹驱逐舰和“宙斯盾”级舰在内的一揽子军火采购计划,企图推动布什新政府上台后的首次对台军售案。最近,美国国务卿鲍威尔称:“我们有义务确保台湾有能力保护自己”。并表示美对台“六项保证”仍然有效,即:对台军售不在事前与中国咨商,不设定终止对台军售期限;不  相似文献   

19.
香港资本在台湾的投资,是台湾与香港经济关系的重要环节,也是台湾听吸收侨外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主要叙述香港资本在台湾投资的发展过程及其特点,并说明香港资本投入台湾对台湾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及影响港资入台的主要因素。一、香港资本在台湾投资的发展过程及其特点  相似文献   

20.
周群  杨志雄 《台声》2006,(2):45-45
2005年11月25日,台湾“中华经济研究院”研究员顾莹华在?间举办的第九届东亚经济论坛上直言,台湾将不得不面对明显的贸易壁垒,面临投资转移和贸易转移双重危机。而最大危机,将是投资转移,台湾不仅难以吸引外资,大批台商还会担忧在台湾投资承担?视性关税影响,而加速投资大陆或东南亚地区。据悉,上世纪80年代直至1997年亚洲金融风波前,东南亚一直是台湾对外投资的最大目的地。自1996年起,受台湾政府限制两岸直接贸易等影响,同时大陆吸引力日显,台湾对外投资的一半投向了大陆。为消弭?轮东亚经济整合中被边缘化带来的负面影响,台湾岛内企业加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