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1 毫秒
1.
程萌 《学习与实践》2023,(3):121-129
“奇点”是当前分析人工智能对人类社会发展前景影响的重要理论框架。它通常用来表示人工智能将以指数级的增长速度打破人类与机器之间界限的巨变情形。而在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中,尽管近现代社会中人的存在形态与从手工工具到机器再到人工智能的生产方式变化有紧密联系,并且人工智能在19世纪机器体系替代人的体力器官的基础上又进一步展现出替代人的脑力器官的演变趋势,但它在实质上难以获得人之为人的能够自我反思和自我决定的主体性意识。基于此,马克思从生产方式变革和社会形态变革之间内在勾联的角度所总结的“两个决不会”与“两个必然”的历史发展规律在人工智能时代依然具有强大的科学价值。这即是说,人工智能的技术奇点带来的并非“机器是人”的“物种奇点论”,相反是使超越资本主义的共产主义社会成为可能的“社会奇点论”。  相似文献   

2.
何哲 《电子政务》2023,(8):48-60
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数智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人类正在进入新的社会阶段并催生出新的人类文明形态——数智文明。一个文明由技术、制度、文化三个显性维度和道德隐性维度共同构成和标度,数智文明的技术基础是以网络数字化和人工智能为核心的人类科技体系的普遍数智化,从而支撑整个社会生产生活的数智化。数智文明的制度架构是依托于充分数智化改造的制度体系,以消减传统时代人类科层官僚治理体系的种种弊病。数智文明的文化是建立在打破地域界限而形成的充分交流基础上的世界范围内的文化重组,形成主体认同、尊重个性多元化的文化共同体。数智文明的道德体现为个人道德发展与社会道德发展的趋同,形成合理的利己和积极利他的共同发展。数智文明的治理则要充分结合数智时代的技术、制度与文化变革,形成基于普遍个体参与和泛在智能辅助的多元平等高效民主法治的新的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3.
<正>作为新一代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代表产物,ChatGPT通过连接大量的语料库来进行模型训练,并进行深度学习,其公开发布和应用推广在产生“技术奇点”的同时,也正在引发一场人工智能技术新革命。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transformer)路线,包括其取得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进步,展示出的通用人工智能(AGI)特征,使人们看到了强人工智能时代的开启,并引发了技术进步主义者与技术规范主义者之间的激烈争论,进而引发人类开发工具与工具脱离人类控制的悖论性命题。  相似文献   

4.
陈琪  朱荣生 《人民论坛》2020,(8):124-127
近年来关于人工智能挑战国际安全的讨论已成为一个热点话题。人工智能技术及其应用中产生的各种不确定性,正在对国际安全形成巨大冲击,而人们对这些不确定性的认知也正经历着动态变化。人工智能技术在给国际安全带来冲击的同时,也蕴含了国际治理演化创新和发展的稳定性前景。置于我们眼前的应该是慎重而明智的抉择,而不是不确定性带来的恐惧和绝望。人工智能最终将化身为给人类带来灭顶之灾的“终结者”,还是推动人类文明发展的“蒸汽机”,取决于人类如何认识和利用它。  相似文献   

5.
正从实验室到流水线,从科研精尖到大众生活,从技术突破到创业风口,人工智能悄然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人工智能成为国际竞争的新焦点、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带来社会建设的新机遇,但同时人工智能发展的不确定性也带来新挑战。在这些新挑战中,最令普通人关注的,或许就是人工智能时代的"人机关系":高阶人工智能有没有失控风险?未来的机器会不会挑战人类社会的秩序,甚至获得自主塑造和控制未来的能力?其实人工智能到底是人类的朋友还是敌人,取决于人类自己。未来,应通过对人工智能相关法律、伦理和社会  相似文献   

6.
孙一阳 《传承》2010,(24):154-155
人类社会的技术史与文明史同样久远,技术在其演化过程中不仅为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极大地促进着社会发展与人类文明的进步;但同时技术的一些负面作用也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给文明社会带来了一系列消极影响。本文拟通过文明史的视域,考察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生态文明这三个时期技术的演化,并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7.
王小艳 《湖湘论坛》2020,33(5):136-144
人工智能是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要素和重要推动力。当前,服务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动力,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为服务业转型升级创造了客观条件,人工智能技术在服务业中的应用也积累了丰富经验,但在发展模式、基础设施、制度体系、推进机制、人才保障等方面依然存在不足。进一步加强人工智能与服务业的深度融合,助力服务业高质量发展,需要探索新业态新模式、夯实基础支撑、厚植制度优势、创新推进机制、壮大人才队伍,为人工智能赋能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添薪续力。  相似文献   

8.
人类一边担心人工智能的风险,一边快速推动智能革命的发生。人工智能内容生产是融合人类和“类人”智能的新生产模式。人工智能内容生产技术内含不可化约的功能张力。一方面,ChatGPT等智能生产平台兼具对话功能和内容生产功能,拥有提升数字生产力、增强决策能力,加速社会组织化、扩大社会动员能力等社会功能;另一方面,人工智能内容生产者可能导致多领域劳动者价格为零,还会带来对话风险、信用风险、政治风险和“存在”风险,这些是其“反社会”功能。人工智能内容生产是人类和“类人”的合作生产,随着新内容生产主体的涌现,人工智能文明的出现便有了新迹象。科学、有效监管人工智能内容生产是高难度、复杂性行动,政府、平台、用户和社会等多元主体要坚持包容审慎的监管原则,协同监管,从而最大限度地促进社会发展、社会公正、社会透明和社会责任落实。正确的人工智能功能观、发展观,决定了人工智能内容生产能走多远。  相似文献   

9.
发展绿色经济 推进三重转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今世界正处于世纪之交的巨大变革时期。它有三个主要标志,即人类文明形式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的转变,世界经济形式由资源经济向知识经济的转变,社会经济发展道路由非持续发展向可持续发展的转变,称之为人类生存与发展的“三重转变”。这是21世纪现代经济社会发展历史趋势与时代潮流。一、绿色经济与三重转变是21世纪发展的历史潮流1、人类正在进入生态时代,人类文明形式正在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变,这是人类发展绿色经济.建设生态文明的一个伟大实践。人类生存与发展经历了几种不同的文明形式。农业革命使人类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0.
“城市精神”的文明生态 从人类文明发展史的角度看,城市文明堪称人类文明中最为璀璨的瑰宝。城市文明,不仅仅是物质发展水平的称谓,它同时也蕴涵着思想情感和文化发展水平。“城市精神”则是城市文明的思想成果,是城市文明的核心和发展灵魂。作为完整形态的城市文明应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统一的综合概念,但在人类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中,由于功利化的诱惑,人们过多  相似文献   

11.
产生于新石器时代的原始农业,对人类、人类社会和人类文明的发展都有着划时代的意义。它使人类初步摆脱了对大自然的依赖,用自己的智慧和劳动生产出人类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产品,由单纯的采集渔猎“天然产物”作为食物的“攫取经济”,转变为“生产经济”。这一根本性质的转变,为人类跨进文明时代奠定了物质基础。纵观世界史前时期原始文明的根株,大都植根于原始农业的沃土里。作为人类史前文明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原始神话传说也不例外,它的产生和发展也受到农业经济的深  相似文献   

12.
人工智能技术在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整个法律规范体系带来了挑战。让法律更加"智能"地应对人工智能化,应构建技术和法律为主导的风险控制机制,制定和完善相关的道德法律准则,促使人工智能推动人类社会文明进步。  相似文献   

13.
人工智能对于人类社会的变革影响引起了公共管理领域的普遍重视,但在强人工智能以及人工智能必然导致自动化、智能化社会形态的前提假设下,相关研究可能继承了技术决定论的局限思维,从而低估了人工智能对于人类社会的潜在贡献。自然科学视角对于强人工智能的否定揭示了人工智能所具有的多种技术可能性,在此基础上从个体、组织、全球三个层面的议题重构更多强调人类自身以及人类社会活动的产物对于人工智能发展及其社会变革过程的影响,而由此启发学科、制度、政策三方面治理创新进而推动相关理论和实践以更为开放的态度面对新技术带来的变革与影响。  相似文献   

14.
ChatGPT的横空出世激起了新一轮人工智能发展的热潮,其实质是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巨大突破。从技术层面来看,以目前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发展态势可以预见,越来越强大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必将拓展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场景,变革现有的人机关系,并对其社会化应用产生深远影响。在数字化技能日臻成熟并日益渗透人类生活的趋势下,如何理解生成式人工智能将带来的重塑性变革成为目前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5.
在人类历史上 ,英国这个古老的王国为世界文明作出了极大的贡献 ,其中文官制度在世界政治文明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英国的经验主义传统是其政治文明的哲学基础 ,也是文官制度逐步走上成熟理性的哲学基础。英国文官体制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盎格鲁 -萨克森时代 ,光荣革命之后文官和文官体制逐步走向现代化之路。近代文官制度是建立在对旧的文官制度逐步改革基础上的 ,是根据社会发展需要以渐进的方式来推进文官制度走向完善的。英国文官制度建立至今已经有一百多年 ,但是所确立的原则依然没有过时 ,为其他国家文官制度提供了十分有益的经验。  相似文献   

16.
生态文明观是人类反思和变革人与自然关系所取得的宝贵成果,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首要前提,建设生态文明需要思想观念和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  相似文献   

17.
铁翠香 《理论月刊》2022,(7):103-109
人工智能技术给各行各业带来了新的可能和挑战,其在传媒领域的应用以及传媒技术自身的快速迭代给传媒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焦虑。从人工智能发展进路来看,无论是模仿人类思维而生还是进行深度学习的智能增强,人工智能本质仍然是人类用来延展和实现人类目的的技术手段,是一种工具理性的存在,而人类对待其的不同态度彰显人作为主体的价值理性判断,需要用沟通理性来达成两者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8.
电子监察:中国政府科技防腐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邬彬  黄大熹 《求索》2010,(9):69-71
电子监察是中国政府预防腐败制度创新与科技创新的有机结合,为世界各国运用科技预防腐败提供了一个成功范例。电子监察本质上是电子政务的一个发展领域。电子监察的发展路径已经从行政审批领域的单项突破转变为政府管理各个领域的纵深发展。电子监察代表了预防腐败工作的发展方向,但顶层设计的缺失和技术与生俱来的局限性给这项技术和制度创新的结合物带来了绩效困境,同时,现阶段电子监察发展面临的体制困境增加了这种创新发展远景的不可预期性。  相似文献   

19.
史可 《前进论坛》2021,(4):46-46
“人工智能已经触及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而其面临的风险也日趋严峻,但不能因噎废食。”对于人工智能发展与风险关系,全国政协委员、江西省科协主席、农工党江西省委会主委史可近日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说。人脸识别、语音合成、自动驾驶……近年来,以算法与数据为基石的人工智能迅速发展,全方位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20.
张今杰 《求索》2022,(1):58-65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完善,人工智能体越来越具有类人化的特征,对原来专属于人类的道德主体地位带来了严重的冲击。事实上,伦理学家们也一直致力于扩大道德主体的范围,对于是否应该赋予人工智能体以道德主体地位形成了正反两方面的意见。从人类道德的起源和发展以及人工智能体本身是否具有意识、情感等实际情况来看,它目前不可能拥有道德主体地位,但我们不能因此而忽视其对伦理学发展带来的启示,以及人工智能技术潜在的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