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伴随着全球化、现代性和城市化进程,中国国家形象的发展和传播模式发生了巨大变革。新时代中国国家形象传播应通过加强国际对话来建构更加完整、系统的自我认知和主体形象,展现中国在大国崛起中负责任的国家形象,传达独特而感性的历史文化与民族精神,形成文明间的互惠理解。  相似文献   

2.
通过分析中国国家形象的历史演变,可以看出中国的形象建构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是由他者主导的。在全球化的语境下,文明交往空前深刻,大众传媒空前发达,中国应该抓住机会为自己发声,通过中国文化的海外传播,将形象建构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从文化传播的内容和策略入手,协调表层文化与底层文化、平衡历史传统与当代生活、兼顾中国立场与天下情怀,通过分析受众实现分层传播,在传统文化的内核里融入现代化的中国元素,将古老、现代和未来的中国形象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多元文化平等互鉴的基础上,构建符合国际期望和自身利益的国家形象。  相似文献   

3.
王一闳  周菲 《长白学刊》2023,(5):141-148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文明创新,表现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这一人类文明新成果是新时代中华文明创新的应有之义,表达了中国智慧,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作为世界文明的重大思想成果,马克思主义以其时代性的深刻洞察力唤醒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实现了对中华文明的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中华文明创新的集中展现,具体表现为思维方式、理论表达、实践路径三重维度。这一成果促进了提升传统文化现代化转型的文化自觉、坚持走自己的路的道路自觉、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的文明自觉,对于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4.
王新 《长江论坛》2014,(3):85-90
在国际社会树立一个开放、包容、和谐和负责任的文化大国形象,是新形势下我国外交战略的重要目标之一。建构中国国家形象,首先要创新文化外交的管理体制,其次要革新文化传播的运行机制,再次要拓展文化外交的开展方式。  相似文献   

5.
全球性现代化视野下的湖北民族地区村落文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性现代化运动打破了传统村落文化的封闭状态,使传统村落在面对强势的现代文化时,不仅日益增加了西方文化的特质,而且也相应地走上了城乡文化融合之路,从而使传统村落文化生成现代村落文化传统。湖北民族地区在现代化与传统村落文化的互动中,传统与现代、本土与西化、乡村与城市等文化关系需要恰当建构,特别是在国家力量的主导下推进湖北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村落文化建设事实上应成为该地区现代化建设的一种特殊路径。  相似文献   

6.
明的重要载体,是不可再生的历史文化资源。传统村落是北京3000年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的象征,是北京农耕文明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集中呈现地和代表性文化空间。同时传统村落也是北京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文化基石,是全市人民的精神文化家园。北京郊区拥有一批富有丰厚历史文化底蕴、独特建筑风格的传统村落,是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得到保护和重视。
  传统村落是民族的宝贵遗产,是承载和体现中华民族传统文明的重要载体,是不可再生的历史文化资源。传统村落是北京3000年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的象征,是北京农耕文明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集中呈现地和代表性文化空间。同时传统村落也是北京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文化基石,是全市人民的精神文化家园。北京郊区拥有一批富有丰厚历史文化底蕴、独特建筑风格的传统村落,是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得到保护和重视。  相似文献   

7.
倪素香 《人民论坛》2023,(7):101-103
中华文明高度凝结和集中展现了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是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的思想宝库和精神动力。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构建中国话语和叙事体系、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以及深化不同文明交流互鉴等,既是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的内在要求,也是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的创新路径。立足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  相似文献   

8.
体育传播与国家形象塑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国家形象是国家最重要的无形资产,是国家最为宝贵的精神资源。国家形象是国家文化上的自我整合和精神上的自我肯定。国家形象是国家现实与国家愿望的有效综合,是对国家愿望的有力回应。如今,体育传播与国家形象有着密切的联系。体育作为一种“世界语言”,借助它的影响,可以全方位、立体化地展示国家的精神与形象。2008年北京奥运会将成为展示中华民族悠久传统文化、良好精神风貌和道德水准的契机,是展示我国国家形象的大好机会。  相似文献   

9.
当中国初步走上繁荣富强之路,面对新世纪经济、政治、科技乃至文化的全球化趋势,国际上出现了以“中国威胁论”、“文明的冲突”为代表的旨在预言未来世界的冲突与中华文明密切相关的论调。中国作为一个所谓“非西方”的大国,其全方位的崛起是不可阻挡的。中华民族作为世界民族之林的重要一员,不会囿于一些国家的学者或政客提出的基于“西方中心论”看待世界文明的视角:而会以全球的视角,在全球化的进程中,以中华民族悠久博大的文化传统和宽广胸怀来面对全人类共同的危险和困境,理性地诠释中华民族的“和平崛起”。  相似文献   

10.
正《大国复兴》熊玠著湖北教育出版社出版定价:38.00元许多关于中国的论著仅仅将中国视为普通国家,却忽略了其绵延至今的文明及其对当代的影响,因此很少有论著将中国传统与当代的政治社会现实有机地整合起来加以讨论。鉴于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从未中断的文明,作者认为理应去探寻其长寿的原因,以便了解过去与现在是如何相互联系,从  相似文献   

11.
河南文化旅游强省跨越式发展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姬汝茂 《前沿》2009,(7):90-93
本文分析了中国从旅游资源大国向旅游强国跨越式发展的基本态势;通过探讨河南文化旅游资源大省向文化旅游强省跨越式发展的问题,提出了推进河南文化旅游资源大省向文化旅游强省跨越式发展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2.
在全球化语境中,我们传播中国文化必须通过心与心的沟通,情与情的融汇,思想与思想的互动,让对话双方能够在交流中撷英咀华。文艺工作者应该在内外联动的大好格局和形势中,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释好中国特色、弘扬好中华文化,让世界触摸中华文化的脉搏,感知当代中国的发展活力,从而塑造出文明大国形象、负责任大国形象和社会主义大国形象。  相似文献   

13.
《精神文明导刊》2007,(4):64-64
1月31日下午。中央文明办、国家旅游局在京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发布“提升中国公民旅游文明素质行动计划标识”。获奖标识由汉字“文”、龙、长城等元素构成;草书的“文”字,象征着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表达了提高公民文明素质的涵义;龙的形象体现了中国悠久的历史.具有亲切感.也易于传播.动态的龙表明动员全民参与.积极投入到提升旅游文明素质行动计划中;长城的造型。代表了中国丰富的旅游资源.表达通过“提升中国公民旅游文明素质行动计划”的实施.达到保护旅游资源.  相似文献   

14.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昌盛的文明国家。文明国家是中华国家范式的本体性表达和精准性描绘。中华文明国家强调,中华国家乃是国家形态、中华民族与中华文明的同构。国家形态是中华文明国家的政治外壳,它为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提供遮风避雨的防护。中华民族是中华文明国家的结构性肉身,它是支撑中华国家和建构中华文明的主体。中华文明则是中华文明国家的精神底蕴,它为中华国家提供安身立命的价值体系,并定义中华民族。正是中华文明的浸润,中华文明国家才形成人民立场的伦理底蕴、刚健有为的精神品格、天人合一的生存理念与协和万邦的天下情怀。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文旅融合的深入发展,传统村落文化旅游开始兴起,成为找寻绿色清新乡土生活和生动美好乡愁记忆的文化之旅。为进一步挖掘村落文化旅游资源、重构传统村落文化的时代价值,我们需要全面把握传统村落旅游中的制度文化、物质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促进传统村落旅游实现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一、必然趋势中国已经实现从旅游资源大国向世界旅游大国的历史性跨越,作为"最理想的投资乐土和最安全的旅游胜地"的形象在世界上更加突出。根据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的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国和第四大客源国。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国家提出了努力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重要产业,建设世界旅游强国的目标。贵州以其"文化千岛、生态贵州"的  相似文献   

17.
中国画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张名片,是世界认识和了解中国的窗口。新媒体时代中国画在海外的传播应正确处理好"媒体图像"与中国画创作、"快餐式消费"与中国画创作的两大关系,加快对外传播平台建设,创新对外文化交流方式,不断增强中国传统艺术的国际影响力,提升中华文化的感召力、亲和力、吸引力,展现我国开放、包容、文明、民主的国家形象。  相似文献   

18.
中国式现代化是赓续古老文明且源于中华文明内生性的现代化,是文明更新的产物。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了中华文明以现代力量,集中展现中华文明的内在特质,是中华文明经过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后的文明迭代和文明延续。中华文明赋予了中国式现代化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其突出表现为:连续性是中国式现代化自主建构的重要根源,创新性是中国式现代化返本开新的内在动力,统一性是中国式现代化建构民族共同体的重要支撑,包容性是中国式现代化兼收并蓄的基本遵循,和平性是中国式现代化和平崛起的文化根因。中华文明的五大特性相互联系、内在统一于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动实践,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了精神滋养,为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9.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努力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精心构建对外话语体系,增强中国对外话语和价值观念的创造力、感召力、公信力和影响力。本文指出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对外话语体系建构与传播的"必要性"在于展示中国的精神特质和价值追求,引领世界潮流的先进的价值观念,展示中国和平可亲文明的国家形象;并以社会主义自由价值观为例探讨了"可能性"的问题;其"可行能"路径主要有将中国道路的实践创新凝聚、升华为对外话语体系的新表述,实现世界眼光、中国特色、学术创新的辩证统一,打造对外话语体系的"全媒体"传播路径,实施对外话语体系的"分众性"传播方略。  相似文献   

20.
村落是历史发展的产物,也是农耕文明的成果和典型特征,承载着人类历史、文化与文明信息。在当前快速城镇化时期,作为传统农业文明和农村文化载体的村落在大批消亡,逐渐走向"村落的终结"。研究通过对河南、江西、陕西、内蒙古、湖北五省的实证调查,讨论和分析传统村落独特的社会、经济及文化价值以及当前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探讨在城镇化、工业化和现代化过程中传统村落保护、传承和发展的途径与方式,为我国村落文化及优秀农耕文明的保护与传承提供政策支持、法律规范和技术指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