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鲍宏礼 《理论月刊》2003,21(12):25-27
邓小平的全球化思想,以全球化为理论视角审视了世界时代主题,在全球化的进程及趋势中建构了我国的经济发展战略目标,以全球化为契机制定了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紧紧把握全球化浪潮提出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模式,站在全球化的高度深刻地揭示了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全球性意义,邓小平全球化思想对中国经济建设具有深远的理论指导意义和重大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
李怀印 《探索与争鸣》2023,(4):32-46+177+2
现代化和全球化是近几十年来在解读世界各国经济增长和发展路径方面使用最多的两个概念,但均不足以充分阐释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独特历程和未来趋向。流行于冷战时期的经典现代化理论本质上是为美国的全球战略服务的,在第三世界国家曾遭到普遍抵制。自1990年代以来,作为现代化理论变种和替代的全球化思潮盛行于各国知识界,在中国尤其得到经济学界主流学者的响应。但是他们提出的新自由主义和新古典主义方案,同样不足以充分解释中国的发展历程。理解中国的经济增长问题以及与此紧密相连的现代化问题,必须跳出主流经济学的狭隘视角,充分考虑国际地缘政治因素、国内社会政治和文化因素,在宏观的和比较历史的视野下,全方位理解中国在特定历史时期的道路抉择。  相似文献   

3.
全球化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玮 《岭南学刊》2001,(4):95-98
八十年代以来 ,全球化成为世界各国学术界研究和讨论的热点。作为国际社会的重要成员 ,中国也不可回避地面临着全球化的冲击 ,如何迎接全球化给我国发展带来的挑战和机遇 ,已成为我国学者们关注的重大课题。现仅就其中的若干研究成果作一简要综述。一、关于全球化概念1、全球化主要是一个经济范畴 ,是资本的无限增殖和扩张本性的外在表现 ,是人们对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相互渗透乃至体现出一体化趋势这样一个事实的引申性描述。它是在国际范围内统一运作的一种经济 ,无论资本流动、劳动力市场、信息传送、原料提供、管理和组织等均…  相似文献   

4.
什么是全球化,怎样在全球化时代采取符合历史发展潮流的正确决策是这个时代每个国家、民族、地区面临的首要问题.与以前社会发展的各个时代不同,当代社会世界普遍联系的日益密切,竞争与发展的日新月异,使得任何一个国家、地区、民族都不得不认真来研究现时代的本质含义.事实上,正是如此,谁在更深的层面上把握了世界的深层含义,谁就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因此,对于目下的全球化,没有一个国家或地区不是审慎的研究和对待.相对于其他中西学者在对全球化的非哲学式解读,从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发展视角,探讨当前世界的全球化发展的真实含义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传媒全球化时代的中国国际形象战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一个封闭的社会,一个国家国际形象的有无及好坏是无关紧要的,但是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在这种情况下,没有良好的国际形象,吸引外资,对外进行经济、技术、文化交流都是不可能的。中国的国际形象靠谁来塑造?媒体的作用当然是关键。在传媒塑造中国国际形象的过程中,信息传播全球化、传媒全球化是其首先要面对的新环境、新趋势。本文拟从传媒全球化的角度,探讨一下如何运用国内外的传媒树立中国的国际形象的问题。一、传媒全球化的中国视角及其特征传媒全球化是一个客观的趋势和过程。这一过程开始于上个世…  相似文献   

6.
当中国初步走上繁荣富强之路,面对新世纪经济、政治、科技乃至文化的全球化趋势,国际上出现了以“中国威胁论”、“文明的冲突”为代表的旨在预言未来世界的冲突与中华文明密切相关的论调。中国作为一个所谓“非西方”的大国,其全方位的崛起是不可阻挡的。中华民族作为世界民族之林的重要一员,不会囿于一些国家的学者或政客提出的基于“西方中心论”看待世界文明的视角:而会以全球的视角,在全球化的进程中,以中华民族悠久博大的文化传统和宽广胸怀来面对全人类共同的危险和困境,理性地诠释中华民族的“和平崛起”。  相似文献   

7.
经济全球化现象的政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的世纪 ,经济全球化作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趋势 ,其进程将日益加快 ,并深刻地影响着未来世界的走向。然而 ,怎样全面看待当前的经济全球化现象 ,怎样正确把握这把“双刃剑”的作用 ,对于二十一世纪将进一步融入经济全球化大潮的中国而言 ,无疑有着重大的意义。本文仅从一般政治意义的角度 ,对经济全球化问题作一粗浅分析。一、经济全球化绝非单纯的经济问题  不论人们对“全球化”的理解多么不同 ,当前全球化首先和最主要地表现为经济领域的全球化。从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看 ,经济全球化是指经济增长要素在市场法则驱动下所出现的全球…  相似文献   

8.
政策试点彰显了我国千年治理智慧和经验,是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一项重要制度资源。在过去的几十年间,政策试点频繁运用于国家各项改革和重大政策实践,深刻形塑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治理模式,助推“中国之制”向“中国之治”转变。当前,政策试点成为理解中国国家治理制度,探寻“中国之治”的重要切口。对此,国内外学者做了大量基础性研究工作,形成了见仁见智的学术成果。本文对现有研究进展作了系统梳理,指出研究局限与不足,并对有关议题进行讨论。本文认为,政策试点关键在于“先行先试”,本质上是在不确定性中寻找确定性的实践过程。下一步,深刻把握试点的本质特征,系统深入研究我国政策试点的重大理论实践问题,需要进一步明确研究基准、拓宽理论视角、延展研究议题、回应重大改革实践需求。  相似文献   

9.
上世纪80年代以来,学者们开始反思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体系的问题,但是,从总体上来说他们没有摆脱观察者的视角,因而其所理解的哲学仍然是"解释世界"的哲学,而不是"改造世界"的哲学。要真正使马克思主义哲学成为改造世界的哲学,就必须从参与者的视角来思考有关问题。从参与者视角来思考马克思主义本体论的问题,能够避免把本体论的命题实证化;从这个角度来思考认识论问题,能够避免对认识过程的实证化描述;从这个角度来思考历史问题,能够使我们对历史认识的客观性有新的理解。  相似文献   

10.
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是北京市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道路提出的重大战略。本文全面解读了人文城市理念,并运用人文城市理念来观察、阐析和研究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这个重大战略。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从历史与未来、传统与现代以及特色元素与共性要素等结合上提出了把北京建设成为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是北京市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道路提出的重大战略。本文全面解读了人文城市理念,并运用人文城市理念来观察、阐析和研究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这个重大战略。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从历史与未来、传统与现代以及特色元素与共性要素等结合上提出了把北京建设成为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教育国际化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产物,是世界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我国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尽管我国的教育国际化水平已获得了一定的提高,但教育国际化进程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因此,基于教育国际化的视角,研究和借鉴国际经验,这对于我国教育国际化发展路径的探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程振强 《人民论坛》2010,(11):184-185
教育国际化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产物,是世界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我国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尽管我国的教育国际化水平已获得了一定的提高,但教育国际化进程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因此,基于教育国际化的视角,研究和借鉴国际经验,这对于我国教育国际化发展路径的探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发展的主题与文化的创新放眼今日世界,全球化竞争如太平洋的波涛汹涌澎湃;展望中国的前景,现代化的进程正面临着战略性的重大机遇。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号召大力推进文化创新。我们要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来理解这一  相似文献   

15.
岳全力 《前沿》2011,(10):4-7
毛泽东思想是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化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如何理解毛泽东思想,学者们由于受教育、掌握史料的情况不同等影响,从不同的视角来审视这个问题,得出的结论截然不同。本文从湖湘文化、明师和家庭背景三个视角探讨了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微观历史背景,有助于我们走近毛泽东,进而理解毛泽东思想。  相似文献   

16.
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世界新格局正在形成,中国传统文化经典的英译工作面临良好机遇。2011年10月,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为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和扩大文化影响力指明了方向并提供了政策上的支持。中国传统文化内容丰富多彩,包含着许多融合、和谐、平和的思想和观念。传统文化经典的英译是西方世界了解中国的一面镜子,也是扩大中国文化影响力的一个重要内容。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英译的历史,把传统文化经典英译当作一个系统工程,一项产业来经营,统筹规划,使其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对于形成与我国国际地位相称的文化软实力,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具有积极和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世纪之交,如何观察、研究和处理我国的民族问题民族问题是我国革命和建设中的一个重大问题,民族工作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世纪之交,要做好民族工作,首先要弄清楚民族工作面临什么环境,从什么高度,用什么理论来观察、研究和处理我国的民族问题。我考虑应从以下五个方面来把握:一、从国际的大环境和世界发展的总趋势来观察。研究和处理我国的民族问题。当今世界格局正在加速走向多极化,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世界经济进人知识经济时代,科技竞争日益激烈,这为我国的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和做好民族工…  相似文献   

18.
徐俊  刘魁 《岭南学刊》2009,(4):121-124
随着全球化与高科技的发展,信仰危机成为全球普遍关注的问题。近年来学术界对中国信仰危机问题的研究主要涉及信仰类型与当代中国信仰危机的表现形式、当代中国信仰危机的根源、解决当代中国信仰危机的对策等方面。应针对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在理论、方法、解决信仰危机的途径以及研究视角等方面深化对这一课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最近,中国国际共运史学会在温州市召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世界社会主义学术研讨会”。现把研讨的主要内容综述如下。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有学者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一个政治现象来研究,认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具有指导思想、社会整合的功能以及包容的作用。有学者认为,邓小平理论是解决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解决如何在变化了的世情、国情、党情的形势下发展社会主义、建设“三个文明”的问题,是对邓小平理论的重大发展。对如何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神实质问题,有学…  相似文献   

20.
“全球化与价值冲突”学术研讨会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前不久,由《哲学研究》编辑部、中共江苏省委党校、南京大学哲学系、东南大学哲学与科学系共同主办了“全球化与价值冲突”学术研讨会,会议着重讨论了以下几个问题。一、对全球化的理解如何理解全球化,与会学者提出了各自的看法。一种观点认为,全球化即经济全球化。经济活动在世界范围内的相互依赖,世界市场和国际劳动分工的全面形成,使金融资本、物质财富和劳动者特别是科技人员超越民族国家的限制在全球自由流动,从而形成了经济活动中的一体化趋势,其最明显的标志是众多跨国公司的存在及其对各国经济交流的推动。持这种观点的人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