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服务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务业的发展水平是衡量现代社会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提升发展服务业,提高服务业在三次产业结构中的比重,是我省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由之路,是有效缓解能源资源短缺的瓶颈制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迫切需要,也是适应对外开放新形势、实现综合实力整体跃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河南政报》2013,(14):42
依托航空货运网络,加强与原材料供应商、生产商、分销商、需求商的协同合作,充分利用全球资源和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形成特色优势产业的生产供应链和消费供应链,带动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构建以航空物流为基础、航空关联产业为支撑的航空港经济产业体系。航空物流特色产品物流。发挥产业基础和区域市场优势,大力发展电子信息、食品、药品、时装、花卉等特色产品物流,建设全球重要的产品交易展示中心和国内进出口货物集散中心。按照国家相关规定,研究设立特种商品指定入境口岸,增加进口货源,促进航空货运进出口双向均衡发展。整合应急物流资源,建设应急物资保障基地。  相似文献   

3.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中,把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举措。江苏沿海经济带城市发展现代服务业具有优越条件和坚实基础,金融、大数据、电子商务、汽车消费、物流等成为拉动沿海经济带城市经济转型升级、跨越发展的重要支撑。要抢抓新  相似文献   

4.
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在经济增长上表现为二者的"协同效应".正确地进行区域物流的规划与管理,特别是考虑到未来物流需求的不确定性,推动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武汉为实例,运用计量经济学中边际与弹性理论,测度区域经济物流弹性,分析了区域经济与区域物流的协同关系.  相似文献   

5.
张志彬  张四梅 《求索》2012,(4):32-34
在全球化和信息化向纵深发展的背景下,发达国家城市纷纷借助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以实现从"制造中心"向"服务中心"的经济结构转型,从而提升在全球价值链的战略地位来应对更加激烈的国际竞争,缓解来自于资源、环境和社会的压力。本文通过研究城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对经济转型的作用机理,提出我国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以促进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6.
《乡音》2014,(10):20-22
发展我省现代服务业,应结合自身实际,从区域定位、产业结构、发展现状出发,以现代物流服务业为先导,以生产性服务业为抓手,统筹推进,实现转型升级、绿色崛起的奋斗目标。 如果把沿海经济比作带动我省经济发展的引擎,那么腹地开放型经济的发展就是支撑我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内在力量,而加快物流服务业发展无疑是建设富民强省的突破口。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形成我省“南出北联、东出西联”的互动格局,实现腹地与沿海快速发展。我省现代物流服务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体制机制、基础设施与现代物流业发展不匹配;缺乏龙头企业带动,第三方物流发展不充分;交通设施总量不小、功能欠缺。  相似文献   

7.
孙素侠 《求索》2012,(10):26-28
本文旨在对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协同关系进行实证研究。首先建立联立方程组模型,运用中部六省2004—2010年的面板数据,对两者的协同关系以及所选外生变量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中部六省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为协同发展,但是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推动作用相对较弱,从制度层面上创新对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尤为重要。其次建立线性回归模型,对细分行业条件下,不同类型的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的相互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低层次的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高端需求不足,低层次的生产性服务业也满足不了制造业的中间投入需求。为此,应优化生产性服务业行业发展结构,改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环境;整合制造业内部结构,提高制造业竞争层面;构建协同发展机制,实现社会化服务与制造环节的完美对接。  相似文献   

8.
<正>晋政办发[2017]131号各市、县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委、办、厅、局:物流业是融合运输、仓储、货代、信息等产业的复合型服务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对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增强产业发展活力、提高区域综合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为加快山西经济转型升级,发挥现代物流对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的支撑和带动作  相似文献   

9.
郭海亮 《前进》2010,(10):8-11
7月29日,省委书记袁纯清在全省领导干部大会上指出,山西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必须扭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以转型发展为主线,以赶超发展为战略,以跨越发展为目标,以建设国家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为基础,建设全国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中西部现代物流中心和生产性服务业大省,早日建成中部地区经济强省和文化强省。  相似文献   

10.
正科技服务业不仅自身对经济和就业作出贡献,还能形成对经济发展的乘数效应,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十三五"期间,我省有必要进一步创新科技服务模式、优化科技服务业结构,推动科技服务业集聚发展。一、聚焦特色,塑造品牌效应。遴选和扶持具有竞争优势的服务机构,完善服务基础设施,促进科技资源向其集聚,打造服务品牌。推动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平台提档  相似文献   

11.
服务业亦称第三产业,是除第一、第二产业外的其他各业,其发展水平是衡量现代经济社会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服务业也是内需最大的产业,是吸收劳动力就业的主渠道,是促进产业融合、支撑城镇化发展、推动经济转型的重要引擎,是科技创新的重要驱动力量。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强力驱动下,世界产业发展在经历了农业经济时代、工业经济时代后,已经迈向服务经济时代。全球GDP总量中,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已经超过60%,其中主要发达国家的服务业比重达到70%以上,发展中国家服务业的平均比重  相似文献   

12.
李发展 《前沿》2008,(7):48-51
服务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水平是衡量现代社会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分析兰州市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现状,理清兰州市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思路,明确兰州市现代服务业的发展重点,研究兰州市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对策,对于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业竞争力和综合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循环经济应是一种生态经济,强调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的新模式,通过协同产业链优势企业,建设全链条的循环型产业,包括循环型农业、循环型工业、循环型服务业(涵盖信息、物流、旅游、卫生等服务行业).通过循环经济,能够使得一二产业运行按照相关标准进行循环,从而提高各个环节内资源的重复利用.通过新技术和新模式将产业链内的活动有序地组织成一个循环模式,从而促进产业良性可持续发展,破解产业发展瓶颈.  相似文献   

14.
高端服务业是引领区域经济转型发展、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定位“三个中心”核心功能区的中山区在高端服务业发展面临诸多问题,应及早规划定位、明确产业发展方向、形成区域性高端产业功能区、为高端服务业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5.
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与大学生就业是紧密联系的整体,二者相互依存。在实际运用中,二者相互契合,且对彼此具有重要作用与影响,需运用协同理念共同推进发展。促进二者协同推进的主要路径包括:政策扶持,国际化发展是不可逆转的趋势;不断建立和健全市场机制,增强社会对劳动力的容纳量;高等院校不断为知识密集型服务业提供高水平人才;大学生自身需要掌握必要的技能和能力,增强就业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6.
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目前还是一个空白。基于文化经济协同与可持续发展的视角,构建了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的经济指标体系和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文化指标体系,并将二者用数学方法进行协同分析以实现对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7.
张凌 《创造》2016,(7):56-58
金融服务业是现代市场经济的血脉,是各种社会资源以货币形式进行优化配置的重要领域.近年来随着曲靖经济的快速发展,金融在经济运行中所起作用日益增强的同时,金融服务的好坏对地方经济增长的影响及约束力也越来越强.因此,调整和优化全市金融服务结构,促进各种社会资源以货币形式进行优化配置,对推进曲靖市经济转型升级,提高综合经济实力,建设和谐稳定、繁荣富强的曲靖显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8.
胡霞 《岭南学刊》2009,(6):97-101,111
广州发展服务业是其克服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矛盾、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必然选择。本文从国内视角和国际视野出发,比较分析广州与国内外城市服务业发展状况,并建立综合评价体系衡量比较中国地级以上城市服务业发展综合竞争力。量化广州与国际城市和国内先进城市的距离,为制定服务业发展政策提供意见参考。  相似文献   

19.
《今日浙江》2008,(24):F0002-F0002,I0001-I0003
作为生产性服务业中的重要产业,现代物流业是推进经济转型的重要产业,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浙江省已有各类物流企业26000多家,其中涉及道路运输的的企业约25000家,从事国内水路运输的企业499家。日前全国公布的317家A级物流企业中,我省共有38家,数量居全国前列.  相似文献   

20.
经济新常态要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优化产业结构,实现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人力资源与产业转型升级匹配是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影响因素。通过构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与人力资源开发适配度评价指标体系,运用适配度评价模型对我国2000-2015年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与人力资源开发两者适配度进行评价研究表明:我国人力资源开发与产业转型匹配度总体呈现出不断上升态势,并呈现出非对称性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