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史习斌 《求索》2010,(4):187-189
《新月》月刊是"新月派"这一名称的直接来源,也是"新月诗派"得以命名的原因,它是继《晨报.诗镌》之后新月诗歌同人的又一个大本营。诗歌是《新月》文学的重镇,《新月》月刊孕育了"新月诗派"的成长,也见证了这一诗歌流派诗风和形式前后变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吴鹍  栾泰松 《前沿》2011,(4):174-177
在中西方文化的碰撞与交融中,白先勇对叙事时间有了深入的探索和思考,形成了自己的独特认知:通过"今昔对比"来呈现出历史的沧桑与人世的无常;而随着创作实践的深入,空间叙事作为一种叙事技巧也逐渐成为白先勇自觉的艺术追求。在作品中,他将个体置身于游动的空间之中,让其在空间的转换中饱尝贫困与窘迫的滋味,从中表现纷繁复杂的人物命运。  相似文献   

3.
徐少芳 《青年论坛》2008,(3):122-124
孙犁边缘化选择在叙事艺术上的表现为“白描-烘托”的表现手法、诗化意境的营造与抒情氛围的渲染、叙事视角的现代性与包容性三方面。孙犁不仅继承和传扬五四新文学传统,而且吸收了西方现代文学的优良传统。这就使得孙犁的创作脱离了时代主流文学的通俗化面目,以诗情画意的描绘区别于那种农民化的艺术品位,呈现出一种能够超越时代、超越具体语境的现代文学品格。  相似文献   

4.
作为现代文学史上一个主要诗歌流派 ,新月派的理论和实践都十分重视诗歌的艺术美。作为一个把诗歌创作视为生命的极富诗才的一代诗人 ,朱湘的诗也是极具艺术美的。这种美不仅体现在其创作具有中国古典诗的意境美、含蓄美 ,也体现在他对外国多种诗体进行了有益尝试 ,使诗歌呈现多姿多彩的风貌。朱湘不仅是闻一多“三美”诗歌理论的实践者 ,同时也以自己的大胆吸收和尝试 ,开创了现代诗歌发展的新路。  相似文献   

5.
王峰 《求索》2011,(3):214-216
中国诗对美国诗歌创作的影响绝不仅仅止于意象派,在诗歌题材、诗歌形式、中国诗的化用以及诗歌意境等诸多方面,中国诗都给美国诗人提供了无穷的文学想象空间。作为"他者"的美国诗人对中国诗的异国文学构建和创造性的文学想象,极大地丰富了美国诗歌创作,其诗意的呈现更加多元多彩。  相似文献   

6.
闫俊文  ;刘庭风 《求索》2014,(5):66-69
意境是中国传统美学范畴中的最高审美境界。意境的蕴成,是我国特有的艺术与哲学、古老的人体科学等相结合的产物。意境是艺术创作和接受过程中,通过联想和想象所创造出来的精神的传播交流场域。意境的形成和接受都是审美场作用的结果。意境的"审美空间"强调意境是生于象外的"艺术空间"、"想象空间",注重意境生成时的心理想象特征,注重中国古代审美心理超越"象外"的艺术趣味,切合中国艺术审美实践的感性经验。  相似文献   

7.
郭赫男 《求索》2010,(7):209-210
新闻是一种典型的叙事文本,时间是叙事文本最基本的存在形态。在新闻报道中,叙事时间基本上呈现出三种状态,即叙事时间小于故事时间、叙事时间等于故事时间和叙事时间大于故事时间,它们对应的是作者(记者)不同的处理时间的手法和技巧。叙事时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叙事策略,对叙事时间的不同处理会形成不同的叙事节奏和叙事风格。  相似文献   

8.
李春华 《求索》2011,(7):118-120
诗禅相通是中国诗歌历史的古老传统。近代以来,随着白话诗的兴起和欧美诗歌的翻译传入,古诗词的精神文化传承似乎已经中断。但往后发展,在新月派、九月诗人、台湾现代派诗人中又有接续传统诗歌精神的迹象。中国诗禅文化的现代转型主要包括生存体验、语言形式和精神形态三个方面。这种转型对于提高当代诗作品格和在大众文化时代重返心灵生活,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论空间叙事研究的起点、切入面与展开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波 《求索》2011,(1):195-197
空间叙事研究的起点是具有叙事功能的空间,而不是作为背景的、静态的被叙述的空间,因此在文学叙事中,需要在传统文学研究与经典叙事学等叙事研究的谱系中,清理空间的身体性、当下性等内涵。在文学叙事中,空间不断突破固化的惯性时间及其支撑的感知框架,凸显当下时空中的感性细节,以此动摇时间意识,找回被忽略的当下空间意识。本文拟在把握空间内涵的基础上,讨论空间叙事研究的起点、切入面和展开方向。  相似文献   

10.
文学史的述体由三重述体构成.文学史的时间是由述体决定的、寄寓于一定空间内的一段历史时间.文学史的空间也是由述体决定的、寄寓于一定历史时间内的空间.从这个意义上说,文学史叙事的时空应该是一个三维的时空,即述体时空、故事时空和话语时空.文学史叙事的特点揭示了述体的感受能力和思维逻辑与文学史"四本"内在逻辑之间的关系.以及代表述体的叙事者进行的叙述与历史本身的关系.这些关系及由此而确立的相关规约.共同构成了文学史叙事的述体时空与文学史文本时空之间的伦理关系.  相似文献   

11.
张志斌 《求索》2010,(10):202-204
先唐民间诗歌叙事传统主要显现于《诗经·国风》与汉魏六朝尤其是两汉乐府之中。"寄居"是先唐民间诗歌叙事传统的主要存在方式。叙事的灵活与逐渐清晰的人物形象则是先唐民间诗歌叙事传统最为显著的特征。先唐民间诗歌叙事传统以其鲜活的文学力开启了中国古典诗歌叙事的大幕并对后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成为中国古典诗歌叙事进程中的重要一源。  相似文献   

12.
《长恨歌》得失说楚庄白居易的《长恨歌》是中国古代诗歌中脍炙人口、千古传诵的名篇。《长恨歌》以叙事和抒情的手法写唐玄宗、杨贵妃的"爱情"悲剧,语言流畅,形象生动,故事曲折,想像丰富,缠绵悱恻,宛转动人,在艺术上有很高的成就。它的主题"长恨",又使人们联...  相似文献   

13.
诗歌心理时空的几种主要形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诗歌心理时空的几种主要形式吴晟黑格尔认为,作为语言艺术的诗,是第三种艺术。绘画提供明确的外在形象,但在表现内心生活方面还有欠缺,于是才有音乐;音乐在表现内心生活的特殊具体方面欠明确,于是才有了诗。在他看来,诗是空间艺术和时间艺术这两个极端在一个更高的...  相似文献   

14.
诗人哈雷的《零点过后》出版发行与成功举办的朗诵会,无疑给沉闷、颓靡的诗坛带来春天般生命勃发的气象,它反映出诗人哈雷对诗歌艺术真谛的执著求索。诗人持以一种热爱人类的痛苦和幸福,忍受那些必须忍受的,歌唱那些必须歌唱的超拔胆略,从容地对诗歌文本革命。在形式上具有音乐美感的抒情性特征外,呈现出一种思想高度、勇于担当现实、  相似文献   

15.
李铭 《前沿》2009,(10):184-186
本文通过引用美国著名的现代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所创作 的《白桦树》等诗歌,对"白桦树"这一诗中的意象进行分析。在与其他诗歌互为对照理解的前提下,试图把握"白桦树"这一意象所承载的神性美和人性美。另外再辅以弗罗斯特本人的文献中对诗歌本质的表述,得出结论:"白桦树"这一意象也是诗人对诗歌本质的隐喻。  相似文献   

16.
朱恒 《求索》2013,(1):150-152
自文学自觉时代起,中国诗学论争便开始出现,并延续至今。虽时代、论争者阶层、知识背景等均不相同,但论争似乎基本总在对立的两派之间发生,两派各自有着超越时空的基本相同的立场、追求、文学品位等。符号学视野中的汉字对这一现象起着关键作用。汉字既可作指向所指的能指,又可作自我衍生的能指,而二者不同的偏向可将中国诗学论争概括为"能指派"和"所指派",两派论争的焦点也集中体现在诗歌语言的"难懂"与"易懂"上,其背后深层动因正是汉字的"言"方式编码和"文"方式编码的差异。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古典诗歌领域,意境是鉴赏诗歌艺术水平的一项重要标准。意境的内涵不能简单归结为情景交融所形成的艺术境界,它是诗人的内在情思和外在景象相互交融所形成的一种意蕴含蓄、景象明晰、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但是对于意境的内涵至今仍然缺乏清晰透彻、令人信服的阐释。本文在吸收前人有价值的学术成果基础上,结合中国古典诗歌的美学追求与实践,对古典诗歌的意境内涵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18.
莫言的多部小说被改编成电影并取得卓越的成就,他本人也参与过多部电影的改编和剧本创作,他的创作无形中受到电影艺术的深入影响。在他的小说中,以故事的传奇性和史诗性满足了电影的叙事需求和人性深度;通过蒙太奇的闪回切换,将同一时间内不同空间并置、过去和现在并置、审美与审丑并置,营建了独特的叙事时空;通过特写镜头的运用传达出难以言喻的情感浪潮和对封建伦理的强烈控诉;他对色彩元素的重视有助于小说意境的营构和诗意的抒发,其声音元素的民间色彩又为他小说的民族化找到了一条行之有效的路径。  相似文献   

19.
抒情诗是实现情感交流的重要载体,内在地包含着叙事。与小说叙事不同,抒情诗主要不是依据以故事线性叙事相对应的方式展开,而是以空间叙事的方式形成。抒情诗的空间叙事表现为空间意象叙事,它成为抒情诗叙事的基本形态。透过诗人与欣赏者丰富的想象力,抒情诗展现出种种空间意象,它们相互并置与关联,形成为空间意象叙事,从整体上显示其意义。同为意象画面,抒情诗中的意象画面与绘画中的画面有所不同,表现出更多动态的色彩,引起欣赏者更为丰富而多样的想象,展现出更为多重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李丽黎 《前沿》2012,(20):142-143
王维,唐代杰出的诗人,他的诗歌内容涉及广泛且成就极高,呈现出多种艺术特色.本文主要从王维“诗中有画”、空灵幽静以及雄浑壮阔这三个方面浅谈一下王维诗歌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