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美农业补贴立法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美国不断加大对农业和农民的补贴力度,极大地增强了农产品出口的国际竞争力,从而使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农业和农民利益受到严重损害,我们必须彻底改变现行的农业政策,加强对农业和农村的政策支持,保护农民的切身利益,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王寅 《前沿》2006,(12):206-209
农民收入问题是当前“三农”问题的核心,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出发点和归宿。现在我国的农民问题突出在务农收入太低,而提高农民收入在政府层面上采取的逐步取消农业税、减轻农民负担、多予少取放活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等政策,这只是增加农民收入的一个方面,更为重要且具有根本性的是推进农业中的制度创新,产生制度活力,使农民得到制度收益。本文从关于农业市场化理论分析,探究影响我国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原因,提出了土地制度创新和土地规模经营、农产品市场建设和扩大农村社会分工和推动农业组织创新等相关的基础性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3.
现行的农村土地承包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土地的自由流动,不利于实现农业的规模经营和规模效益;不利于农民利益的保护及其积极性的充分发挥;不利于外来资金的注入等,已经阻碍了改革和发展的进程。按照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应当实行土地经营制度的改革,即充分实现土地使用权的市场化流转,促进形成规模化经营。这一目标的实现要求配套的制度安排:在法律上明确保障农民土地使用权自主支配;提高城市化水平,为离开土地的农民提供广阔的就业空间;彻底改革户籍管理制度,实行城乡人口统一管理;实行积极的扶持政策,鼓励农民进入第二、第三产业;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水平;建立实施农业领域的经营准入制度,提高稀缺资源的利用率;建立健全农村土地使用权市场,使土地使用权以“资本”形态运作。  相似文献   

4.
刘彦伯 《求索》2013,(5):86-88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刺激下,美国农业在1914年到1920年间经历了史无前例的繁荣。同时,由于战争期间农业生产能力,尤其是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生产能力过度膨胀,在战后造成了严重的生产过剩,并直接导致农业自1920夏天年开始陷入长期的萧条。在政策层面,美国政府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实行的一系列农业管制政策,一方面成为20年代美国农民寻求政府对农产品价格实行支持政策的事实依据,另一方面也为美国政府形成系统的应对农业萧条以及宏观调控政策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先后主张和实行过“土地社会共有”、“土地农有”、“土地地主所有而减租减息”、“没收地主土地分给农民”等土地政策,并相应地实行了“废除苛捐杂税”、“实行累进税”、“全面征税”、“部分减免”等土地税收政策。探讨这些政策执行中的得失,对于我们今天建设农村和谐社会,发展农业经济,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发达国家农业补贴政策及其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业补贴政策长期以来是WTO成员国进行多边贸易谈判的焦点。发达国家一直对农业实行强大的支持和保护 ,本文主要介绍了美国、欧盟、日本、韩国、瑞士、加拿大的农业补贴政策的主要形式 ,它们的政策对我国农业补贴政策的调整有如下启示 :逐步建立灵活多样的农业补贴政策体系 ;在对农民进行收入补贴时应强调环境保护问题 ;扩大一般农业政府服务的投入 ;要有选择、有主次顺序的对农业实行补贴。  相似文献   

7.
农业产业化是农业发展的基本方向。由于农业投入大、周期长、见效慢,它面临后续投资难以为继、产品不能适应市场、灾害疫病难以克服、利益冲突难以协调、金融扶持难以落地等问题。如果实行产业化的企业经营不好,而其中的大部分土地实行了连片整治,会导致农民土地租金收不到、土地退不回、地方政府贴不起等局面,将给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带来重大隐患。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农业产业化发展中问题积累带来的风险,并采取积极措施予以化解。  相似文献   

8.
柳春清 《人民论坛》2010,(12):44-45
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重要原因在于中国共产党通过实行土地政策成功地调动了农民的革命热情。改革开放时期,应该再次通过土地政策的调整充分调动农民参加城乡统筹的改革,既可以化解当前由于城市化进程中征用土地引发的社会矛盾和形成的社会不稳定因素;又可以使土地得到合理开发和流转。  相似文献   

9.
汪少文  胡震云 《求索》2013,(12):227-229
为了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用水比重较大的农业用水存在着较大的节水空间.为了提高农民节水积极性和节水能力.需构建能协调各方利益的补偿机制。论文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分析政府、工业、农业和其他主体的利益影响因素和在农业节水过程中的利益变化.从补偿主客体、补偿方式、补偿额确定角度构建基于利益相关者的农业节水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10.
农民是我国最大的一个利益群体 ,农业发展和农村稳定是国家社会发展和稳定的基础 ,保护农民的利益 ,就是保护农业的发展和农村的稳定。从农业、农民利益、国家宏观调控、农村分配和社会保障等方面 ,建立农民利益的保障体系 ,才能充分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保证农民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 ,有能力参与市场竞争 ,实现农业现代化 ,与全国人民一起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民不断发生分化。在当代中国,真正的农民是农业劳动者,保护农业劳动者的利益是中国农村一切工作的核心。现有惠农政策针对性不强的原因在于忽视农民分化问题,惠农政策实施的经验和教训都表明,必须集中力量惠及农业劳动者。要明确和保障农业劳动者在农村的主体地位;把保护农业劳动者利益和完善惠农政策机制结合起来;把握优化农民培训这个关键,提升农业劳动者竞争能力;以提高农业比较效益为重点,增加农业劳动者收入;根据农业劳动者的需要,构建农村公共服务体系;促进农业劳动者转移,通过减少数量提高农业劳动者利益。  相似文献   

12.
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重要原因在于中国共产党通过实行土地政策成功地调动了农民的革命热情。改革开放时期,应该再次通过土地政策的调整充分调动农民参加城乡统筹的改革,既可以化解当前由于城市化进程中征用土地引发的社会矛盾和形成的社会不稳定因素;又可以使土地得到合理开发和流转。  相似文献   

13.
<正> 一当前农村的主要矛盾是过分倾斜的城乡利益结构同农民要求出售商品的自主权、实行等价交换的矛盾。所谓过分倾斜的城乡利益结构,是指我国靠牺牲农村、农民的利益来保城市工业、服务业和其它行业的政策。农村第一步改革,实行了农业生产责任制,农民有了商品生产的自主权,促进了农村商品生产的发展,促进了人们商品观念的增强。商品所有者迫切要求出售商品的自主权,迫切要求按价值规律办事,迫切要求实行等价交换。然而,因为过分倾斜的城乡利益结构,一些部门长期违背价值规律同农民打交道,漠视农民出售商品的自主权。这种一方面不按价值规律同农民打交道,另一方面农民要求按价值规律办事的矛盾,就构成了当前农村的主要矛盾。  相似文献   

14.
薛涌 《同舟共进》2008,(12):28-29
19世纪的美国能"突发奇想",最终实现以土地换教育的计划,21世纪的中国难道连想都不敢想吗?农民问题困扰了中国上千年,中国现代化要成功,在这个问题上必须有所突破。不妨审视一下世界史:农业的成功离不开农民的成功,而农民的成功则有赖于社会各方面的帮助。比如,英国在工业革命前,发生了农业革命,大幅增加了粮食产量,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使少量的农业人口养活了大量城市人口,工业革命才有了可  相似文献   

15.
张意轩 《台声》2006,(7):22-24
两岸经贸论坛的成功举办,使两岸农业交流与合作进入一个新阶段。大陆如何落实惠及台湾农民利益的一系列政策与具体措施?怎样加强两岸农业技术合作?台湾农产品能在大陆站住脚扎下根的关键在哪里?为此,记者走访了农业部台湾事务办公室副主任、海峡两岸农业交流协会秘书长李永华。寿光模式直接、迅速、有效记者:刚刚闭幕的“寿光菜博会”非常成功。农业部在落实新推出的15项惠台政策,特别是7项惠及台湾农民利益的政策方面,打算采取什么举措?李永华:在“寿光菜博会”上设立台湾农产品展区,就是大陆积极跟进落实两岸经贸论坛有关共识和承诺的一项…  相似文献   

16.
《研究与实践》2008,(2):46-48
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各国相继走上工业化道路。同时.他们在加快促进农村快速发展、推选国家整体协调发展方面也取得了成功。如德国在20世纪50年代进行的“巴伐利亚试验”、美国大力发展“精确农业”、法国长期实行对农业和农民的“多予少取”政策、以色列的“高效农业”等,特别是韩国的“新村运动”、日本的“国民经济倍增计划”,几乎都是通过工业反哺农业的方式.成功破解了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我国吹响了“工业反哺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号角.如何有效推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民心工程,倍受世人关注,更催国人思索。为此,本栏目将陆续刊登韩国、日本、德国、美国、以色列等国成功解决“三农”问题的经验.以资借鉴。并欢迎赐稿。  相似文献   

17.
《传承》2016,(5)
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时期的土地政策是其成立后制定的第一个较为系统的土地政策,其曲折的演进过程为党在后期制定农业土地政策提供有力借鉴。同时,也为当前我国"三农"问题的解决提供有益思考:制定土地政策要满足农民的意愿,符合农民的利益;要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要依据国情,适应形势发展和现实需求。  相似文献   

18.
和谐社会与农民的权利保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和谐社会的基础是各个社会群体之间的利益均衡与协调,而农民这一人口最多的社会群体的一定程序的权利缺失直接影响了社会的和谐。农民土地受益权缺乏有效保障、户籍制对自由迁徙的限制、民主参与权的不足是农民权利缺失的主要表现。为了保障农民权利,确立农民自主权、推行工业反哺农业的宏观政策、通过法律手段完善权利救济制度不失为行之有效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一、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到《土地承包法》我国从上世纪70年代末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农民获得了土地承包经营权,使农业生产力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农民收入也得到了增长。特别是从1982年以来,中央连续五年以一号文件对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进行保障,80年代中期,在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下实现了土地的承包到户。此后中央又制定了一系列土地政策,给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给予了高度关注。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  相似文献   

20.
李伟  杨芳 《理论月刊》2010,(10):167-169
新中国工业化进程经历了三个不同的历史阶段,每个阶段的农业政策都有其不同的内容。农业政策的每一次变动都源于农业面临深刻的危机,都服从于工业化发展的需要,经历了从"农业养育工业"到"工业反哺农业"过程,在一定意义上,农业政策的本质是国家与农民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